【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使用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22000字(论文)】_第1页
【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使用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22000字(论文)】_第2页
【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使用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22000字(论文)】_第3页
【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使用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22000字(论文)】_第4页
【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使用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2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使用现状的问卷调研分析报告目录1 引言 71.1 研究背景 71.2 研究意义 81.2.1 理论意义 81.2.2 现实意义 81.3 文献综述 81.3.1 国内教育惩戒权运用研究 81.3.2 国外教育惩戒运用现状研究 101.4 研究方法 111.4.1 文献法 111.4.2 问卷法 111.4.3 访谈法 111.4.4 观察法 111.5 核心概念界定 111.5.1 惩戒 111.5.2 教育惩戒 122 小学教师教育惩戒现状调查 132.1 调查设计 132.1.1 调查对象 132.1.2 调查方法 132.2 调查实施 142.3 调查结果分析 162.3.1 教育惩戒的需求性与有效性 162.3.2 对教育惩戒的认识 172.3.3 对教育惩戒相关法律与教育惩戒权的认识 182.3.4 关于教育惩戒实施情况的调查 193 小学教育惩戒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83.1 教育惩戒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283.1.1 教师与家长存在分歧,易产生冲突 283.1.2 教师与家长对教育惩戒权的认识不到位,对相关法律不了解 283.1.3 教师教育惩戒方法单一,受主观因素影响随意惩戒 293.1.4 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程度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93.1.5 惩戒实施频率高但效果不理想,学生对此的态度消极 303.1.6 教师教育惩戒目的存在错误 303.2 教育惩戒实施的问题原因分析 303.2.1 教育惩戒权未明确入法 303.2.2 教师与家长间缺乏沟通 313.2.3 学校态度暧昧,缺乏公平性 313.2.4 学校忽视教师规则意识的培养 323.2.5 “唯分数论”的社会氛围让教师不得不采用教育惩戒 324 改善小学教育惩戒现状的策略探究 324.1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内容细化,健全监督机制 324.2 学校层面 334.2.1 协助教师与家长形成良好沟通,解决信任危机 334.2.2 安排专职惩戒教师 334.2.3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334.3 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坚持堵与导相结合的原则 344.4 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氛围 34参考文献 35附录 38摘要【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的教育观念较之以往逐渐改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关注书本与成绩”向“关注学生”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因传播媒介增多、传播速度增快,部分教师实施不合理惩戒致使学生受伤的事件被曝光数量逐渐增多,“教育惩戒”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结合当下教育惩戒相关文件,以N市两所小学的教师、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式,从多角度展开调查,力求获得当下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使用的最新现状,探究其中存在问题,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关键词】小学教师;教育惩戒;实施现状;问题与成因;解决策略引言研究背景随着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提出,相较于以往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社会大众的教育观念有了全新的变化,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也是独特的人,存在着个性与差异,“表扬式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要求学校、教师、家长聚焦孩子们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表扬,让孩子们在被肯定的氛围中自然而然成长为优秀的人。那么与之相对的“惩戒教育”,自然而然被放弃。更甚者基于对孩子的保护和信任,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可能犯错,一旦涉及到“惩戒”便会严厉谴责、讨伐。物满则亏,水满则溢,一味采用“赏识教育”,很可能变成“捧杀”,使得学生骄傲自满,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正确而有目的地应用惩罚是非常重要的”,可见惩戒和奖励并不冲突,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在2019年,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就曾多次提出了“教师教育惩戒处分权”的提案。在采访中,他强调目前中国学校教育中存在惩戒乱象,即学生出现失范行为时,有些教师不敢批评,有些教师虽然批评,但力度偏低,难以起到效果。究其原因,一旦产生纠纷,教师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教师明明无错,却“染了一身腥”。以“广州血衣”事件为例,学生家长于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其女儿遭所在班班主任体罚,以致出现了重症,并随即举报该教师存在收礼等多项违背师德的行为,对该事件的关注一时达到了顶峰,涉事老师遭人肉网暴,但经公安调查取证,却是子虚乌有。无良教师借助教育惩戒之名体罚、伤害学生,让大众对涉及到“惩戒”事件高度敏感与关注,在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纠纷中,大众更偏向于他们以为的“弱势”,从而产生的舆论压力、不良影响,让老师不敢惩、不敢管,致使教育惩戒处于一个尴尬的困境,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实施教育惩戒权?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不受到侵害与限制呢?针对上述的现象与问题,在新课改中,对教师的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随意批评学生等,杜绝错误、没必要的惩戒,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2019年7月,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应出台细则,明确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同年11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广泛征求意见,2020年12月,教育部审议通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并将于3月1日施行,这也为本次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大众谈“惩”色变,多出于对学生的保护,担心教育惩戒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一方面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本不是教育惩戒的初衷,另一方面社会稳定的秩序依赖于法律法规,学校如同一个小社会,也需要奖惩集合,而教师出现错误的惩戒,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计划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更新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现状调查。现实意义无论是各地自定的惩戒规则,还是目前即将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都提到了校规、班规的作用,而规则的制定来源于生活,所以本研究意图在调查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现状的基础上,对现状进行分析,帮助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建立、完善符合当下现状并能有效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同时通过提供合理使用教育惩戒的策略,也帮助小学教师正确理解与运用,规范教师行为,避免出现教育惩戒权的滥用与不敢用的问题,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良好关系。文献综述国内教育惩戒权运用研究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运用现状研究为了解我国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惩戒的实施现状,研究者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发现:一些教师面对学生的失范行为放弃教育管理,而另一部分教师错误使用教育惩戒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的现象也层出不穷。04年董新良、李玉华对辽宁省15所学校教师进行调查,20.1%的教师表示“怕出问题,不敢管”。虽然我国的教育实践不断的发展,但教师把教育惩戒视作“高压电线”的问题并没有缓解,16年刘冬梅调查了河北省17个行政区的中小学教师,其中68.2%的教师“怕惹麻烦,不敢惩戒学生”。闻志强认为中小学教师对与教育惩戒权内心肯定但在现实中采取回避态度,存在“表里不一”的现象,这对于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学生的健康成长均造成了阻碍。针对教师借教育惩戒之名,实则体罚学生的问题,黄利智从教师素质角度加以分析,认为教师过分关注惩戒的实施,却忽略了教育性,同时应用手段以行为惩罚为主,比如:罚站、打扫卫生,更有留校、罚抄大量作业等形式,强调用疼痛刺激学生,忽略语言和情感手段。17年周勇针对近30个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其中52.91%的教师在回答教育惩戒与体罚关系的问题时,选择了“教育惩戒就是可以适当体罚”,可见先进教师对“惩戒”、“体罚”区分不清问题严重。关于教师对教育惩戒态度两极化的原因研究基于教育惩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学者对形成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主要围绕惩戒主体、规章制度、社会氛围三方面展开。关于教育惩戒权的所有者,学者间并没有特别大的争议,基本认定为学校与老师,当然学校惩戒也依赖于教师实施。对于教师这一主体,学者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体罚、惩戒的认识不清。从概念而言,两者可以区分,但落到现实中,却并不那么简单。吕伟在《论教育惩戒的道德困境及启示》中指出受启用条件、行为途径和行为目的的影响,惩戒和体罚区分困难。另一方面,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让很多教师认为,惩戒权至上,甚至变成了赤裸裸的惩戒权,如董新良的调查显示有50%的教师认为“规劝交流”没有必要,更甚者认为“只有打才能管得住”。而在区分惩戒与体罚上,学者们也有很多的观点,张忠涛在《教师惩戒权:让“滥用”与“不用”回归“正常用”》认为惩戒是以爱育爱,而体罚是以恶治恶;黄利智在《试析教育惩戒的合理运用》指出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但评价的标准过于主观化,解决问题的效力不足。在我国,教育惩戒权在相关法律法规中一直处于一种隐晦或缺失的状态,没有哪一部的全国性立法中明确描述了“惩戒”的概念,在《教育惩戒的现实困境及理性回归》中,李允详细列举了我国现有教育法律法规,如《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其中的条文了罗列教师的权力,如对学生的管理权、指导权、评定权等,同时,我国在多个法律法规中对于体罚也是严令禁止,对比之下,惟独对教育惩戒权含糊不清,致使学校、教师面对学生的失范行为能不能惩戒、怎么惩戒、依据什么惩戒等难题时束手无措。根据刘冬梅的调查研究显示,教师在严厉批评学生时,最担心学生与家长有偏激行为,除此之外,社会舆论影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主要原因有:(1)教育观念的改变,认为奖励与表扬比惩戒批评要好;(2)社会各界对教育惩戒的观念认识不清,将“教育惩戒”与“体罚”简单划等号。大众对涉及到“惩戒”相关事件的敏感度,使得社会舆论对学校、教师惩戒权步步紧逼,甚至只要涉及一些“严厉”色彩,就可能换来大众的口诛笔伐,让学校和教师如履薄冰。关于有效实施教育惩戒的策略研究教师实施教育惩戒面临主观与客观共同作用下的困境已然是不争的事实,教育惩戒应该如何摆脱困境?如何发挥出最大效用?学者们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陈志超在《对惩戒教育现实困境的审视及对策》中从多方面进行阐述:(1)提高对教育惩戒的认识,认可必然性,正确把握内涵;(2)建立法律体系,保障教师权益;(3)学校加强制度研究,建立好校纪校规;(4)教师加强学习与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艺术;(5)家长提高自我能力成为学习型家长,社会为教育惩戒营造良好氛围。李琳琳认为破解教育惩戒权困境的路径除了教育惩戒权“入法”外,要建立对教育惩戒权的监督管理机制,并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秦鑫鑫在《教师惩戒权的校本工作原则与保障机制构建》中指出要建立救济机制,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国外教育惩戒运用现状研究纵览学者对国外教育惩戒现状的研究,多个国家对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发展已经越过了探索的阶段,正在日趋完善,主要的共同特点有:(1)严格区分体罚与惩戒;(2)将教师教育惩戒权纳入法律法规中;(3)惩戒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当然各国也有各自的亮点,英国教育部出台的《2006年教育与督学法》中第七部分对教育惩戒进行了细致的阐释,比如惩戒的条件、手段等。12年2月发布的《学校行为与纪律:给校长和教师的建议》中特别强调家校之间的沟通,明确规定学校与教师需要将其因与过程告之学生家长。罗朝猛在《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制度探究及对我国的启示》中指出,美国将教育惩戒同司法、警察惩戒合作,以保障了惩戒执行的强制性与权威性。同时,因为有完备的教育惩戒体系,学校据此可以制定出详细的规章制度,徐玉斌对美国教育惩戒进行现状调查研究后发现,美国追求制度化,其各级各类学校均有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明确详实的校纪校规,以及一套学生行为准则。日本与俄罗斯建立了详细的监管机制,监督教师的惩戒行为,日本教育部在《禁止体罚与指导(通知)》中还规定了一般的惩戒手段,减少教师体罚的可能性。在这方面,韩国也把对学生惩戒制度的规定做的很详细,李军、曹莹雯在《中小学生惩戒实施状况的中外比较与借鉴》中指出韩国教育部门通过详实的文件对于对教育惩戒相关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包括:范围、对象、工具等。以击打惩戒为例,从范围看,是针对小学生或初中生的手段;从工具看,只能使用直径1厘米,长度不超过50厘米的木棍;从程度看,小学生最多击打5次,且不能留下伤痕;从体罚部位看,只能击打男生的臀部以及女生的大腿。虽然这可能涉及到体罚的问题,但对于老师而言,这样的惩戒制度让惩戒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现了有法可依。同样是亚洲国家,李朝恒调查表示新加坡受国情影响,当教师将学生的失范行为告知家长后,家长会主动提问,确保已经进行了必要的惩戒,如若没有,那么接下来的教育工作则由家长来完成。可见在新加坡,民众能够详细区分体罚与惩戒的关系,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非常支持教育惩戒的,当然新加坡也出台了处罚学生的《指导原则》,规范教师的行为,保护学生与家长的利益,例如:当教师需要对男生进行打手心和屁股处罚时,必须要有证人在场,以保障惩戒教育更好的实施。研究方法文献法笔者通过阅读近年来以教育惩戒为研究课题的资料,了解教育惩戒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把握核心概念,虽然目前文献中的观点较为单一,结合《中小学教育惩戒惩戒规则(试行)》进行分析的篇目较少,但该方法为笔者进行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问卷法笔者将基于研究的基本内容编织成问卷表格,从而更直观的了解一线教师就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教育惩戒的看法与具体实施现状。访谈法在小学实习期间,笔者将对一线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从而更详细、更准确、更真实地了解有关细节,例如:教师对于教育惩戒的态度与所遇困境等。观察法笔者在N市某小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工作,在此期间内可以深入日常教学工作中,直接观察一线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过程并予以记录,在不影响原有教师工作的情况下,获得更深层的材料。核心概念界定惩戒《辞海》将“惩戒”定义为惩治过错,警戒将来,亦指引以为鉴,把曾经的过失视为教训。由此可见,惩戒具有两个核心要素:1.惩处过去错误的行为2.警示犯错误者未来避免再犯。《教育大辞典》认为“惩戒”是学校德育采取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对学生失范行为进行批评或给予处分,其目的在于防止类似行为的再发生。《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认为“惩戒”是领导者凭借权力,使用具有惩罚性质的手段,其目的在于矫正下属与规则相违背的行为。实施惩戒必须依据规则或规定的奖惩方案,领导者不可以随意为之,或随意解释,正确的惩戒要坚持对事不对人。向葵花在《重新审视惩戒教育》中认为,惩戒一词可以分成两部分,“惩”是处罚,“戒”是警戒。避免错误再犯是最终目的,而惩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或者说是桥梁。两者不可独立存在。向葵花.重新审视惩戒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02):27-28+32.教育惩戒李秀娟在《“教育惩戒”研究述评》综合多名学者的观点,认为教育惩戒是学校或教师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在不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错误,并避免再犯的教育手段。李秀娟.“教育惩戒”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2005.任海涛在《“教育惩戒”的概念界定》中认为,教育惩戒是为了避免学生失范行为的再发生,老师或学校依据正确的规则对学生失范行为给予否定评价的教育手段,具体可以包括纪律方面的处罚和学业方面的处罚。任海涛.“教育惩戒”的性质及其法律体系构建——以《教育法》《教师法》为核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05):21-29.《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对“教育惩戒”的定义是“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J].西藏教育,2021(02):3-5.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J].西藏教育,2021(02):3-5.综上,教育惩戒是主体为教师和学校,为了达到纠正学生错误行为,避免后续再犯的教育目的,采用一定的手段的一种教育方法。那么根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主要将学校、教师可以使用的惩戒手段,依据学生失范行为的程度不同,分成三类针对在错误程度较轻的学生,教师可以当场实施教育惩戒,其惩戒手段较为常见,如:点名批评、要求学生道歉或做出检讨、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或劳动任务、罚站、课后辅导或其他适当手段。针对错误程度较重或者是拒绝改正的学生,此时惩戒的主体变成了学校,可以使用以下手段:由德育教师进行管理、承担劳动任务、限制学生参加活动、进行规则教育或其他适当措施。针对错误程度严重的学生,实施主体依然是学校,可以做出以下惩戒:强制学生听课、由副校长及以上领导进行批评、设置专门的惩戒场所、由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对学生处以记过等处分,对于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学校要配合家长、有关部门将学生安排专门学校进行教育,特别需注意的是,以上手段仅限于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规则》中也列举了禁止教师出现的行为:教师不得进行体罚、惩戒程度要适当、不得伤害学生尊严、不得出现“连坐”、不得因学习成绩问题惩罚学生、不得因自身因素做出不公平惩戒、不得出现学生惩戒学生现象。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J].西藏教育,2021(02):3-5.小学教师教育惩戒现状调查在分析掌握教育惩戒相关概念及研究后,秉持着进一步探索的目的,本文采用多种调查方法,深入研究小学阶段教师教育惩戒权的使用情况。调查设计调查对象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也逐渐在教育教学中开始发挥一定的作用,为了能客观真实反映小学教师教育惩戒现状,本文选取了小学阶段的教师、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主要选取了N市2所学校的部分教师以及四至六年级学生与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与观察法。问卷设计本研究在设计问卷与访谈提纲时,根据实际观察情况以及文献研究所得,结合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的相关内容为参考而确定的,针对教育惩戒这一问题设计了教师、学生、家长三套调查问卷,教师问卷围绕对教育惩戒的认识、小学教师具体实施情况、教育惩戒实施的效果以及影响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可能因素这四个维度展开设计,共22道题。围绕教师问卷,设计出相对于的学生问卷,主要从学生在校教育惩戒的实际情况、学生对教育惩戒的观点等几方面,共15题,以及从家长对教育惩戒的理解、对教育惩戒的态度与评价等几方面设计出家长问卷,共14题。访谈设计调查实施第一阶段:本人在其中一所小学工作,通过工作期间接触到的教育惩戒事件、问题与观点,进行记录整理,为本文积累资料。第二阶段:问卷的设计和测试,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完成问卷编制,并对问卷进行初步测试,针对问题进行调整,最终确定正式发放的问卷。第三阶段:正式实施调查。在N市2所学校内就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发放问卷,总计发放教师问卷共70份,学生问卷共130份,家长问卷共130份。在调查过程以及最终筛查中,去掉教师无效问卷7份,去掉学生无效问卷7份,去掉家长无效问卷14份。最终收回教师有效问卷63份,有效的教师问卷回收率90%,学生有效问卷123份,有效的教师问卷回收率94.62%,家长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的家长问卷回收率89.23%。针对教师问卷的基本信息部分,设计从性别、年龄、学历、任教学科、职称以及是否担任班主任职务几方面展开调查,具体如下:表1教师基本信息统计表项目分类人数百分比性别男69.52%女5790.48%年龄20-29岁1015.87%30-39岁1726.98%40-49岁2946.03%50岁以上711.11%学历专科57.94%本科5587.3%硕士34.76%教龄1-5年69.52%6-10年914.29%11-15年57.94%16-20年1320.63%20年以上3047.62%职称三级23.17%二级2031.75%一级3149.21%高级1015.87%任教学科语文2133.33%数学2031.75%英语812.69%其他1422.22%是否是班主任是2742.86%否3657.14%学生问卷的基本信息从性别、年级展开调查,具体如下:表2学生基本信息统计表项目分类人数百分比性别男6552.85%女5847.15%年级四年级4032.52%五年级4334.96%六年级4032.52%家长问卷的基本信息从性别、学历展开调查,具体如下:表3家长基本信息统计表项目分类人数百分数性别男2218.97%女9481.03%学历小学54.31%初中2218.97%高中3429.31%大专3025.86%本科2218.97%硕士32.59%第四阶段:访谈,在问卷回收,数据整理后,为或许更详细的资料,笔者对两所中的五位教师,四位学生进行了重点访谈,为了保护被访谈对象和方便研究,将访谈对象的名字使用英文字母代替。调查结果分析教育惩戒的需求性与有效性图1教师对教育惩戒的需求图2教师教育惩戒使用频率图3教师对教育惩戒的有效性判断图4学生对教育惩戒的有效性判断从调查结果看,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育惩戒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式,在本人的观察中,也常有教师表示:上一节课,批评、整顿纪律花去了半节课。但从有效性看,效果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好,仅有近27%的教师认为教育惩戒有长远效果,近51%的教师认为教育惩戒能带来一定效果,但不明显。而从学生反馈看,教育惩戒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近76%的学生认为教育惩戒具有警示作用,能改正错误,带来长远效果。对教育惩戒的认识正确的认识能引导主体做出正确的行为,就“教育惩戒与体罚的区别”,教师与家长的选择如下(见表4):表4教师与家长对教育惩戒与体罚区别的认识从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教师持反对观点,有66.67%的教师认为教育惩戒不是惩罚,6.35%的教师认为教育惩戒就是体罚,还有26.98%的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难以区分教育惩戒与体罚的关系。而家长的观点分布比较平均,39.66%的家长认为教育惩戒不是体罚,37.93%的家长认为教育惩戒就是体罚,而22.41%的家长表示难以区分。在调查过程中,针对学生“你曾经在学校受到过体罚吗?”,反馈情况如下(见图4):图5学生在校受体罚情况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自己曾遭受过教师体罚,近8%的学生表示自己总是或一般情况下都会遭受体罚。可见大部分教师对于教育惩戒与体罚的区别认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为后续教师与家长的分歧埋下祸根。对教育惩戒相关法律与教育惩戒权的认识关于图6教师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了解程度从图中可知,教师对于《规则》的了解情况不佳,仅有少部分教师对《规则》的内容非常清楚,超过半数的教师对处于仅知道或不知道的状态。图7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了解程度从表6可知,家长对于《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了解程度低于教师,大部分家长仅知道有该文件的存在,在访谈中,家长们也表示将《规则》的出台视作一件社会热点事件,并没有对《规则》进行详细了解,认为暂时没有必要,即便是后续有矛盾纠纷产生,可能也不会去仔细阅读。关于“教师是否有权惩戒学生”,教师与家长的选择如下(见表5):表5教师与家长对教师是否有权惩戒学生的态度从表中可知,在此问题上教师与家长的态度存在分歧,61.9%的教师认为自身有权力惩戒学生,26.99%的教师处于矛盾状态,而超过半数的家长持反对观点或不确定,仅有32.76%的家长持赞成观点。关于教育惩戒实施情况的调查关于教育惩戒的手段教育惩戒手段是教师实施教育观念的重要途经,在调查过程中,关于“教师使用过哪些惩戒手段”,教师与学生的选择如下(见表6):表6教师常用教育惩戒手段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师与学生认为教师常用的教育惩戒手段为:(1)言语责备;(2)罚抄、罚背、增加作业量;(3)指定区域罚站;(4)口头或书面检讨;(5)暂扣学生用以违纪违规的物品;(6)限制或暂停学生活动。可见,目前教师主要采用的手段仍以生理上惩罚为主。其次,敲头、扯耳朵、打手心和一人犯错集体受罚该选项学生的选择远高于教师,可能是因为问卷回答的角度、角色不同,相对于教师而言,学生的回答可能更为真诚。使用讥讽、罚款、增加运动量等手段的现象虽然少见,但仍存在。关于惩戒手段的有效性,学生选择如下(见表7):表7学生对有效惩戒手段的选择学生选择有效手段主要为:(1)罚抄、罚背、增加运动量;(2)言语批评;(3)口头或书面检讨;(4)敲头、扯耳朵、打手心;(5)一人犯错,集体受罚。其中部分与教师当前常使用的手段吻合,侧面也说明教育惩戒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而其中第四项与第五项的出现也进一步佐证了,敲头、扯耳朵、打手心或是一人犯错、集体受罚的惩戒手段在教师群体中有一定的使用率,学生的反馈相比于教师的更可信。关于教育惩戒手段的接受度,家长的选择如下(见表8):表8家长能接受的教育惩戒手段从图中可以看出,家长能接受的惩戒手段主要为:(1)罚抄、罚背、增加作业量;(2)口头或书面检讨;(3)言语批评;(4)暂扣或违规违纪的物品;(5)让学生做劳动。与教师常用教育手段进行对比,其中有四项吻合,而让学生做劳动这一手段,家长的接受度(39.66%)远高于罚站(18.97%)和限制或暂停学生活动(8.62%)。关于教育惩戒的目的表9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教育惩戒目的的看法针对上述六个目的,“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以及“让学生遵守班级秩序”在教师、家长与学生中均获得了较高的认同。除此之外,89.43%的学生选择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92.06%的教师认为对犯错学生进行惩戒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55.28%的学生则认为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成绩。在访谈中,学生Q表示:当我因为犯错被班主任老师批评时,老师总会提到我学习上的问题。关于“教师是否会在教育惩戒前,向学生讲明惩戒原因?”,学生的选择情况如下:图8学生对教师是否会讲明惩戒原因的反馈近40%的学生表示,教师并不会每次都点明惩戒原因,这提高了教师随意教育惩戒的可能。关于教育惩戒的对象表10教师和学生对教育惩戒对象的看法结合教育惩戒的目的,从调查结果对比来看,教师主要惩戒存在错误行为的学生,仅有少部分教师以成绩表现为由惩戒学生。关于教育惩戒的影响因素图9学生对班规校纪是否有明确规定的反馈图10家长对学校、教师是否曾讲解校规、班规的反馈关于“校规、班规中是否有违反哪条哪章,按情节采取何种惩戒的明确规定?”,学生选择如上(图9):大部分学生(62.60%)认为当前的校规、班规有明确的规定,有26.83%的学生对条例内容不确定。关于“学校、老师是否曾讲解过校规、班规?”,家长的选择如上(图10):约半数的家长表示没有讲解或者不清楚。由此可知,学校、教师对家长、学生就校规、班规的宣讲工作有待完善。在调查过程中,关于“惩戒学生的主要依据是?”、“哪些因素对教师使用教育惩戒影响最大?”,教师的选择如下(图11、表12):图11教师教育惩戒的主要依据表11影响教师使用教育惩戒因素从图10中可知,近半数的教师主要依据当时的情景做出教育惩戒,38.10%的教师表示自己依据校规、班规实施教育惩戒。从图11中,影响教师使用教育惩戒的因素主要为:(1)教师个人认识;(2)学生对惩戒的态度与反应;(3)家长对惩戒的态度与反应;(4)校规、班规及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两个调查结果,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受主观因素影响比客观因素更多。图12家长对教师教育惩戒受学生学习表现影响的现象图13家长对教师教育惩戒受心情影响的现象图14学生对教师教育惩戒受学生学习表现影响的现象图15学生对教师教育惩戒受心情影响的现象当教师的教育惩戒行为受到主观因素影响后,很可能会做出不公平的惩戒行为,关于“教师是否会对学习表现好的孩子或者在自己心情好时,降低惩戒力度,反之则加剧惩戒力度”学生与家长的反馈如上(图12、13、14、15)。结合调查结果可知,教师确实会因这两种情况做出不公平惩戒,而家长反馈的严重性明显高于学生。关于教育惩戒后续的问题图16教师在教育惩戒后与家长沟通的频率关于“教师会在每次惩戒学生后主动与家长沟通吗?”,教师选择如上(图16),17.46%的家长表示经常会主动与家长沟通,76.19%的教师偶尔会主动与家长沟通,6.35%的教师从未主动与家长沟通。就“实施教育惩戒后,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学生的选择如下:图17学生认为教育惩戒对师生关系的影响从图17可知,约有51.22%的学生认为与老师的感情得到了增进,而14.63%的学生表示教育惩戒会影响自己与老师的关系,甚至产生排斥情绪,34.15%的学生表示这对师生关系没有影响。图17教育惩戒中学生是否与教师产生冲突图18教育惩戒后家长是否与教师产生冲突表12家长在教育惩戒后作出的反应从图17、18可知,近24%的教师遇到过学生与之产生冲突,近38%的教师曾遇到家长与之产生冲突,可见家长与教师产生冲突的比例高于学生。而从表12进一步可知中可知,家长对于老师采取教育惩戒处于一个不信任、不满意的状态,当学生受到惩戒后,家长曾出现的行为从高到低依次是,77.59%的家长会向老师询问缘由,43.1%的家长会向老师提出教育学生的意见,36.21%的家长会向老师讨说法,32.76%家长配合老师教育学生,31.03%的家长对老师耿耿于怀,27.59%的家长会找校领导或教育部门反映,17.24%的家长曾与老师产生肢体冲突,1.72%的家长曾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宣泄对老师的不满。图19教师眼中学校解决教师与家长矛盾的态度一旦教师与家长产生冲突后,除了教师自己解决问题外,学校也应该做出行动,关于“如果教师与家长产生矛盾后,学校态度如何?”教师的选择如上。从图19中可以看出,教师对于学校的态度并不满意,一旦教师与家长产生冲突,学校希望能尽快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往往会让教师隐忍,而只有近19%的教师认为学校处理时是坚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小学教育惩戒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教育惩戒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与家长存在分歧,易产生冲突完备的教育模式是老师与家庭共同合作教育,这有助于形成教育内容的互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老师与家长的目的相同,本应通力合作,但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37.93%的家长认为教育惩戒就是体罚、22.41%的家长难以区分教育惩戒与体罚之间的关系,58.62%的家长认为教师本无权惩戒学生,即便是自己的孩子犯错,超过半数的家长并不支持老师惩戒自己的孩子,说明从根本上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怀揣着保护的欲望,对于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是极度不信任甚至反对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在老师惩戒学生后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询问缘由、提出意见、讨要说法等行为,访谈中老师z谈到:“班上有一个学生有一次上课违反课堂纪律,我让他站了一会儿,放学回家没多久我就接到了孩子妈妈的电话,质问我为什么要让他儿子罚站,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吗?”“同样是罚站,还有一次我想让一个学生在教室后面静一静,家长知道以后就说我是剥夺他孩子的受教育权,要到学校领导那里投诉我,现在我不敢让学生罚站了”家长对于教育惩戒权的错误理解,对老师的不信任,产生极端爱子护子的行为,一次一次寒了教师的心,许多心怀好意的老师望而却步,不敢教育,不敢惩戒,而这最终的结果是损害孩子的利益。教师与家长对教育惩戒权的认识不到位,对相关法律不了解从调查中可以发现,虽然大部分教师对教育惩戒与体罚能正确区分,但在具体实践中,难以有效区分,往往会做出体罚的行为;其次,对自身权利了解不清晰,对于《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内容清楚了解的教师较少,很多教师对规则更是一无所知。在调查期间,曾有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向笔者提问:“现在罚站最多能罚多久呀?”罚站作为非常高频使用的惩戒手段,对于惩罚的程度,老教师都不了解,可见教师对于《规则》的了解是存在问题的。而在家长中,上述问题更为严重,对于家长们而言,虽然自己与教育息息相关,但多将教育惩戒视作一件社会热点事件,少有家长会主动了解。教师教育惩戒方法单一,受主观因素影响随意惩戒根据调查结果以及与《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相比对,教师现主要实施的教育惩戒手段符合规则的要求,但目前实施手段主要是生理上的惩罚,教师一旦把握不好度也很可能将教育惩戒演变为体罚。而敲头、扯耳朵、打手心以及一人犯错,集体受罚这两种《规则》中禁止的惩戒手段,教师的使用率不低,在访谈中,有学生提到:当我订正作业反复想不出来时,老师就会扯我的耳朵或者拍我的头。关于讥讽、罚款、增加运动量,在访谈中,教师Y做出一定的解释:“讥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作为老师我们肯定不能影响孩子的心理,而罚款,我们也很少使用,又不是想贪污,罚款后也没有用,至于增加运动量,教室空间狭小,不可能有效展开,总不能老师一边上课,学生在教室里跑操吧,万一学生扭了脚、受伤了,家长肯定会有意见。”教师在运用惩戒过程中,大多依据当时情景做出处理,而不是严格依据校规、班规,这说明:一方面,校规和班规可能流于形式,不能指导教师进行惩戒,而这也可能降低了校规和班规的威慑力,学生并不会依照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校规和班规可能缺乏实操性,在处理具体情况中缺乏参考价值。这导致教师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情绪选择惩戒方式与程度,从而影响教育惩戒的公平性,比如:对班内表现优异或自己喜爱的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时,教师采取小惩甚至网开一面,而面对后进生,加重惩戒的力度。除不公平外,也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伤害。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程度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遇到有失范行为的学生,往往会采用所使用手段中的最高程度,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以本人实习班级为例,若学生在校期间表现不佳,班主任会在中午或放学布置一张语文练习,通过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戒学生。经观察,在该班级中受罚的对象往往是固定的,且久而久之,学生自己养成了习惯,做出失范行为后,自觉找老师领作业,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本人在实习期间也曾亲历类似事件:某日自习课,所在班级纪律较差,常有学生左顾右盼、窃窃私语,几次批评未成效果,便有班委想我提议:“老师,表现差的同学,你可以给他们做语文试卷,在讲台旁的抽屉里。”我借此提醒了班级中几位学生,不仅没有起到遏制效果,这几位学生反而积极举手要求增加作业,引得班级哄堂大笑。可见这样的惩戒模式是为惩而惩,仅聚焦于学生的失范行为,而缺乏应有的教育效果,一旦学生接受或习惯了被惩戒,那么惩戒也就失去了意义与价值。同时即便是往日合规的惩戒程度,因教师易受主观情绪的影响,演变为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概率相应也就可能会有所提高。惩戒实施频率高但效果不理想,学生对此的态度消极根据调查结果,从教育惩戒的实施者角度看,大部分教师认为教育惩戒的效果较为一般,在访谈中有教师直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课堂上,遇到学生做小动作、讲空话等行为,对学生的批评不能算是惩戒,更多是提醒,而这类的小问题学生很容易再犯。对于一些问题学生,除教育惩戒外的教育方式或是不管不顾带来的效果更差,所以即是教育惩戒仅能避免学生在一段时间做出失范行为,但仍然是要实施的,那么自然而然教师使用教育惩戒的频率自然也就较高。当教育教学从“关注知识”向“关注人”转变时,对学生的管理也应当“关注人”,但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对于教育惩戒的接受度一般,近六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不仅没有变好,反而产生了抵触老师的情绪;同时从教师角度看,有四分之一的教师表示自己在实施教育惩戒时,曾有学生与自己产生冲突。可见教育惩戒作为一种高频的教育方式,效果一般的情况下,还容易加剧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教师教育惩戒目的存在错误根据学生关于教师教育惩戒目的调查显示,近55%的学生认为教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访谈中也有学生表示,多次被批评时,教师都会提到成绩问题。然而在《规则》中明文规定,教室不能以学生惩戒上存在问题或者是较差为由惩戒学生。可见当下有一部分教师教育惩戒的目的存在错误,关于此问题,在访谈中,教师Y做出了如下解释:“作为教师,关注学生的成绩是任务之一,既是家长的期望,也是学校的要求。导致学生成绩出现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习习惯不好,打游戏等等,这些问题教师都应指出,并要求学生改正,只是所有综合的表征是学生成绩变差了。”教育惩戒实施的问题原因分析教育惩戒权未明确入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权利义务中指出,教师有义务对可能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事物,进行批评与抵制;在《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条中指出,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中只规定了教师可以批评教育学生,同时禁止教师做出任何伤害学生身心的行为,然而就教育惩戒权教师究竟是否拥有,并未在我国法律中进行明确。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将教育惩戒划分为教育行为,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但没有明确教育惩戒权的存在,“法无授权即禁止”,在法律层面,教育惩戒权的空白,教师也就缺乏一个坚实的靠背。教师与家长间缺乏沟通从调查中可知,家长对于教师通知家长的惩戒手段采纳度较低,而教师们秉持着“小事不叨扰,大事再汇报”的态度,在惩戒这一敏感事宜上,家校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家长想要了解发生的事,往往是从自己孩子口中得知的,在访谈中,教师们均表示,学生在阐述问题时,喜欢避重就轻、推卸责任,以避免教师或家长的惩戒,或过于夸张,以博取同情。出于对孩子的信任,家长自然而然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公平对待,进而引发后续矛盾。其次,对于教师、学校实施教育惩戒的重要依据——校规、班规,家长了解程度不高,若遇到自己的孩子犯错被惩戒后,家长没有可以参考评判教师行为对错的依据,受主观情绪影响,也可能引发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学校态度暧昧,缺乏公平性相比教师与学校是工作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家长的关系颇为尴尬,难以区分出一个合适的层级,所以当教师与家长出现矛盾时,学校所持何种态度,就在整个事件处理中尤为重要,但从调查结果看,在多位教师眼中学校会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教师Y看来主要原因是:“学校有很多事情,不可能完全聚焦到处理一件事情上,但如果放任不管,就可能会影响教育教学,同时对于学校的声誉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尽快解决,但家长往往是难以说通的,最终只能是老师低头”本人在小学实习时,也确实观察到了学校在处理教师与家长矛盾时缺乏应有的公平性:某日,五年级有两名学生在校园内打架,两名学生均未受伤,班主任就该事件及时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但放学后,其中一名学生将事情告知其母亲,母亲极为愤怒,并作出了报警行为,即使在班主任解释其孩子是主因后,家长仍不满意,学校虽然安排了一名老师处理,但这名老师并未发挥有效作用,只一味督促班主任老师尽快解决,指责班主任老师能力不足。该家长了解学校态度后变本加厉,在班级家长群内公然挑衅并辱骂、嘲讽老师。班主任直言“还好已经是毕业班了。”可见学校暧昧的态度往往不能促进问题有效的解决,甚至反而助长了无良家长的嚣张气焰,最终为难的还是教师,而这样不公平的待遇,也会让教师一旦遇到“难搞”的家长,不想惩或不敢惩,学生疏于管教,更容易做出失范行为,引来家长不满,导致恶性循环。学校忽视教师规则意识的培养类比于社会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帮助大众走进法律,了解法律,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虽然教育学生一直是教师们的职责所在,但遵照《规则》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对于老师们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作为新手,自然需要大众思想的交流或更了解的人指引。但在目前看来,以笔者调查学校为例,学校活动共主要聚焦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而对于教师规则意识培养的活动较少。一个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的老师,就是有再大的能力也不能称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同样的一个不敢惩戒、不敢教育学生的老师,也很难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班级。“唯分数论”的社会氛围让教师不得不采用教育惩戒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是艰难的,在当下“分数至上”仍是许多学校、家长的追求。为达成短时高回报的目标,同时受班级人数众多的限制,教师必须采用即时的手段,当场实施惩戒,既可以制止学生的失范行为,避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进程,同时也是教育其他同学,避免出现模仿行为。同时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有大量学校工作,教育惩戒的即时性与短期性也就从多种教育手段中脱引而出,成为了教师们教育教学的首要选择。改善小学教育惩戒现状的策略探究《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内容细化,健全监督机制《规则》对于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有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但当前看来,《规则》中的条例中仍不够细致,参考日本、新加坡对于惩戒程度的详细规定,应当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体和心理发展变化,进一步作详细的区分,如:增加作业的限度等。同时,对于体罚与变相体罚应当做出更详细的解读,帮助教师在实施惩戒时能作为评判自己行为的依据。其次,在《规则》中针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与情节较重的学生,学校与教师可以按照校纪校规或班规公约予以惩戒,此条的存在很可能导致两个问题:一、学校、教师惩戒束手束脚,只按照条例中明确规定的手段实施;二、与当前现状无异,那么该《规则》的出台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除了将细则内容更细化外,还应当建立阶级化的监督机制,对学校制定的校规进行审核,即是放权于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学校、地区、学生的特点制定校规,又可以规范学校与教师正确实施教育惩戒,避免出现滥用问题。同时定期就学校、老师的惩戒行为进行审查,建立健全教育惩戒专项举报与申诉平台,引导家长合理维权,规范学校与教师的行为,而当教师的权益受到无故侵害时,也能更好维护自身权益。学校层面协助教师与家长形成良好沟通,解决信任危机与教师直接面对家长不同,学校应当承担起沟通教师与家长的责任,调查显示,不少家长认为教师无权惩戒学生,在这样的观念下,家长难以认同教育惩戒,最终加剧家长与教师关系的恶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如:法律讲解、《规则》解读、家庭养育等,改变家长一味保护孩子,包庇错误的陈旧观念,理性认识教育惩戒,协助老师通过合理的惩戒手段,共同达到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如果出现教师错误惩戒,家长也可以拿起正当的“武器”,维护学生与自己的权益,而不是做出负面、无效的行为。其次,制定校规校纪、班规班纪时,应向学生父母广泛征求意见,指定成稿后,学校也应组织会议,系统地向家长进行解读,帮助家长了解,降低他们的不信任。安排专职惩戒教师结合调查内容,由学校专门的老师进行训诫是目前不常用的惩戒手段,但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中,教师可以惩戒违规情节较轻学生,而违规情况较重或严重的学生需由学校进行惩戒,所以学校应当安排专门的惩戒老师,承担德育、惩戒的工作,其任务如下:(1)审核班规班纪;(2)帮助教师参与处理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或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的学生,避免因繁琐的惩戒事务,影响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3)监督教师正确实施教育惩戒;(5)秉持公正态度,以第三方角度处理因教育惩戒引发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既不能损害学生与家长的权益,也要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教师当前存在以下几项问题:(1)对教育惩戒相关的法规、权利认识不清;(2)惩戒手段较为单一;(3)主观因素影响教育惩戒的公平性。作为学校,应当开展“普法普规”活动,提高教师对教育惩戒的认识,明白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教师的一项权利,能正确区分教育惩戒与体罚,不能逃避,更不能滥用。同时,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管理分享会,由教师们分享自己遇到的案例,共同讨论如何处理,拓展教师们的,既可以避免教师们惩戒方式的单一,也提醒教师惩戒的核心应当是教育。2016年9月,一项针对余姚市2000多名教师的心理检测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教师已经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3.24%的教师表现为轻症,16.65%的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约2.5%的教师已然构成了心理疾病。佚名.幼师心理健康现状大调查[J].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7,000(003):48-51.佚名.幼师心理健康现状大调查[J].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7,000(003):48-51.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坚持堵与导相结合的原则教育惩戒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能制止学生的失范行为,但教育惩戒不应该是教师唯一使用的教育方法,仅仅靠“堵”是粗暴武断的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教育的智慧,除了依据班规、校纪,约束学生,防止学生做出失范行为外,也做发挥正面引导的力量,让学生从自我的角度分清对错,不仅需要教师明辨是非,更需要教师关注细节,即时与学生交流沟通,不能等到出问题再处理;定期开设主题班会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氛围在教育惩戒一事上,一旦出现教师与学生的冲突,社会便会认为教师与构想“完美教师”相背的行为时,往往还未调查出事情的真相,社会舆论就将教师构想成“强势者”,而学生与家长则是“弱势者”,对教师加以严厉地抨击,对教师过分苛责,这更加剧了教师不敢惩不敢管的问题。作为社会媒体,应当承担起正确的导向作用,报道事件实事求是,不能以博眼球为目的,刻意夸大、加剧家长、学生与老师的对立,同时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手段如微信推送、微博等加大对教育惩戒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帮助大众对教育惩戒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社会媒体也应当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尊重教师、支持教师工作,还教师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1.中文文献[1]周勇.教育惩戒权“入规”的舆情调查与思考——兼评《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J].当代教育科学,2017(11):49-53.[2]任海涛.“教育惩戒”的性质及其法律体系构建——以《教育法》《教师法》为核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05):21-29.[3]刘冬梅.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调查与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02):96-100.[4]吕伟.论教育惩戒的道德困境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5(05):62-65.[5]张忠涛.教师惩戒权:让“滥用”与“不用”回归“正常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5(07):48-51+56.[6]刘冬梅.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调查与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02):96-100.[7]黄利智.试析教育惩戒的合理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03):23-25.[8]薄建国,李丹.体罚及其相关概念的重新界定[J].教师教育论坛,2015,28(08):10-13.[9]董新良,李玉华.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惩戒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5):17-20.[10]廖一明.关于教育惩戒几个问题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07):38-40.[11]张笑涛.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内涵、意义与落实方略[J].中国德育,2017(08):17-21.[12]秦鑫鑫.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行为与能力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19(02):98-104.[13]付卫东,李成.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制度化的难题及破解[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08):58-61.[14]张艳琼.教师课堂教育惩戒权的思考[J].法制博览,2020(24):167-168.[15]裴秀芳,李小青,郝晓玲.心理学视角下的教育惩戒难点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教师,2020(05):9-12.[16]秦鑫鑫.英国学校支持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举措与借鉴[J].中国教师,2020(04):117-120.[17]罗朝猛,张洁.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制度探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教师,2020(05):117-120.[18]陈界,王世英.依法保障教育惩戒的正确实施——《俄罗斯联邦教育法》规范教育惩戒实施细则的启示[J].中国德育,2020(01):19-22.[19]向葵花.重新审视惩戒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02):27-28+32.[20]李秀娟.“教育惩戒”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2005.[21]任海涛.“教育惩戒”的概念界定[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04):142-153.[22]周贤日.论教师教育惩戒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71-85+190.[23]陈彬,陈磊,高雪春.教师惩戒权的法律效力、现实意义及其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0(04):103-109.[24]闻志强.教育惩戒的中国问题及其应对[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02):104-112.[25]陈志超.对惩戒教育现实困境的审视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4(07):76-78.[26]张腾.试论中小学教师惩戒行为规范化的现实路径——兼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J].萍乡学院学报,2020,37(02):30-33+39.[27]郑梦雪.《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评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02):57-62.[28]余民强.教师手持戒尺还须心中有爱[J].中国民族教育,2019(12):6.[29]李朝恒,张红.中外比较视野下的“中小学教师惩戒权”[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5(05):11-13.[30]李军,曹莹雯.中小学生惩戒实施状况的中外比较与借鉴[J].当代教育科学,2006(15):37-38.[31]徐玉斌,李迤航.教育惩戒在国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02):10-12.[32]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J].西藏教育,2021(02):3-5.[33]佚名.幼师心理健康现状大调查[J].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7,000(003):48-51.2.外文文献[1]EducationDF.Behaviouranddisciplineinschools:guidanceforgoverningbodies[J].DepartmentforEducation,2011.[2]EducationDF.BehaviourandDisciplineinSchoolsAGuideforHeadTeachersandSchoolsStaff[J].DepartmentforEducation,2011.[3]日本文部科学省.体罰の禁止及び児童生徒理解に基づく指導の徹底について(通知)[EB/OL].[2019-07—23].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seitoshidou/1331907.htm.[4]Elbla,FaragAI.IsPunishment(CorporalorVerbal)anEffectiveMeansofDisciplineinSchools?:CaseStudyofTwoBasicSchoolsinGreaterKhartoum/Sudan[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2,69(Complete):1656-1663.[5]Gershoff,ElizabethT.Schoolcorporalpunishmentinglobalperspective:prevalence,outcomes,andeffortsatintervention[J].PsychologyHealth&Medicine,2017,22(sup1):224-239.

附录附录1.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使用现状研究的调查问卷(教师卷)尊敬的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本问卷旨在了解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使用的实际情况。本问卷采用不记名、不评价的方式,结果仅供个人研究所用,对收集到的资料绝对保密,不会对您和您的学校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与自身观点如实填写,再次感谢您的合作。1.您的性别:A.男B.女2.您的年龄:A.20-2岁B.30-39岁C.40-49岁D.50岁及以上3.您的学历:A.专科及以下B.本科C.硕士研究生及以上4.您的教龄:A.1-5年B.5-10年C.11-15年D.16-20年E.20年及以上5.您的职称:A.三级B.二级C.一级D.高级及以上6.您所教的学科:A.语文B.数学C.英语D.其他7.您是否是班主任:A.是B.否8.您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是否需要教育惩戒?A.需要B.不需要C.看情况9.您认为教育惩戒和体罚有没有区别?A.教育惩戒不是体罚B.教育惩戒就是体罚C.难以区分10.您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内容了解多少A.非常清楚B.简单了解C.仅知道D.完全不知道11.您认为教师有权惩戒学生吗?A.有权惩戒学生B.无权惩戒学生C.不确定、不清楚12.您在教育教学中使用教育惩戒的频率如何?A.经常B.偶尔C.从未13.您惩戒的学生主要是以下哪类?[多选]A.未按规定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B.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C.违反日常行为规范的学生D.损坏公物或损害他人物品的学生E.使班级被扣分或失去荣誉的学生F.成绩退步,没有达到期望的学生14.在教育教学中,您主要采用以下哪种惩戒方式?[多选]A.言语批评B.罚抄罚背,增加作业量C.暂扣违规违纪物品D.口头或书面检讨E.让学生做劳动F.敲头、扯耳朵、打手心G.增加运动量H.讥讽、嘲笑I.限制或暂停学生活动J.上报学校相关部门、由学校专门的教师来训诫L.威胁学生通知家长或直接通知家长M.将学生留校或单独带到办公室N.指定区域罚站学生O.罚款P.其他:15.您认为教师惩戒学生的目的是?[多选]A.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B.惩戒一位学生,威慑全班C.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D.让学生遵守班级秩序E.维护教师的尊严及威信F.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G.其他:16.您惩戒学生的主要依据是?A.自己的心情B.当时的情景C.班规校纪D.法律法规17.下列哪些因素对您使用教育惩戒影响较大?[多选]A.教师个人认识B.校规、班规与教育相关法律法规C.学生对惩戒的态度与反应D.家长对惩戒的态度与反应E.学校等教育管理部门的指导与监督F.社会媒体及舆论18.您认为实施教育惩戒后,有效果吗?A.有长远效果.B.有一点效果,但不明显C.没什么效果D.反效果,和老师对着干19.您会在每次惩戒学生后主动与家长沟通吗?A.经常B.偶尔C.从未20.在惩戒学生的过程中,是否有学生与您发生冲突?A.是B.否21.在惩戒学生后,是否有家长与您发生冲突?A.是B.否22.您所在的学校对教师与家长出现矛盾时,态度如何?A.偏向教师B.偏向家长C.息事宁人D.公平公正附录2.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使用现状研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亲爱的同学:你好!非常感谢你能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本问卷旨在了解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使用的实际情况。本问卷采用不记名、不评价的方式,结果仅供个人研究所用,对收集到的资料绝对保密,不会对你和你的学校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与自身观点如实填写,再次感谢你的合作。1.你的性别:A.男B.女2.你所读的年级:3.在学校内,你的老师惩戒犯错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哪种惩戒方式?[多选]A.言语批评B.罚抄罚背,增加作业量C.暂扣违规违纪物品D.口头或书面检讨E.让学生做劳动F.敲头、扯耳朵、打手心G.增加运动量H.讥讽、嘲笑I.限制或暂停学生活动J.上报学校相关部门、由学校专门的教师来训诫L.威胁学生通知家长或直接通知家长M.将学生留校或单独带到办公室N.指定区域罚站学生O.罚款P.其他:4.你的老师主要惩戒以下哪类学生?[多选]A.未按规定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B.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C.违反日常行为规范的学生D.损坏公物或损害他人物品的学生E.使班级被扣分或失去荣誉的学生F.成绩退步,没有达到期望的学生5.你认为大部分教师惩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