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简介邓稼先_第1页
历史人物简介邓稼先_第2页
历史人物简介邓稼先_第3页
历史人物简介邓稼先_第4页
历史人物简介邓稼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邓稼先》XX初中语文新人教七年级下册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中国共产的理想党员课文背景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人物介绍邓稼先(1924.6.25-1986.7.9)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生于安徽省怀宁,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学术秘书,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正音识字热泪盈眶(kuàng)可歌可泣

(qì)彷徨(pánghuáng)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yān

鲜红xiān

殷切yīn

鲜为人知xiǎn选择义项1.家喻户晓()

A.说明B.明白,了解C.比喻,比方

2.锋芒毕露()A.完结B.全,完全C.完成3.死而后已()

A.停止B.已经C.后来4层出不穷()A极端B彻底C.穷尽BBAC展示背景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01介绍事迹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02揭示原因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邓稼先的人品,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03课文结构感到骄傲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巨大成就感到骄傲。04高度赞扬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对所从事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05总体评价对邓稼先的总评价──赞歌、挽歌。06平常小事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探究写法合作探讨默读第一部分,思考:写邓稼先,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观礼台上看火箭升空眺望火箭升空一级、二级火箭脱落升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善于辞令复杂的人邓稼先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纯”人物对比VS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归纳总结他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谢谢观看!XX唐太宗·人物生平介绍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家、事家、诗人TOP-PPT20XX.X.X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01人物简介02为政举措03主要作品04历史评价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PART01人物简介ENTERTHETRANSLATIONOFTHEDIRECTORYHERE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1、人物简介唐太宗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家、事家、诗人。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PART02为政举措ENTERTHETRANSLATIONOFTHEDIRECTORYHERE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2、为政举措政治举措任用人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从谏如流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完善制度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河清海晏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2、为政举措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公元628年6月3日(贞观二年四月二十六壬寅日),朔方人梁洛仁杀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归降唐朝,唐朝统一全国。平定突厥之后,太宗继续经营西域,先后多次用兵。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二月,唐太宗以高句丽摄政弑主虐民为由,亲率六,从洛阳北进,率兵攻打高句丽。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薛延陀首领多弥可汗拔灼开始和唐朝大军作战。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军反击并打败拔灼后,薛延陀的附庸回纥出兵,将他杀死。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朝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建立了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后改名余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区)、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事举措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2、为政举措贞观初年,李世民诏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图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书20余万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馆”以储图籍。并任命虞世南、褚无量、姚思廉、欧阳询等充任学士,以魏徵、虞世南、颜师古等著名学者、硕学之士相继为秘书监,主管国家的图书馆和藏书事业,选五品以上工书者为书手,又在弘文馆设立检校馆藏的官员,将缮写、整理、校勘图书,藏于内库,以宫人掌管。官府藏书机构除“弘文馆”外,另有“史馆”、“司经局”、“秘书省”和“崇文馆”等,其藏书质量和数量远远超过前代,史称“群书大备”。晚年因连年用兵,营造宫殿,杂税日益苛重。文化举措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PART03主要作品ENTERTHETRANSLATIONOFTHEDIRECTORYHERE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3、主要作品李世民酷爱书法,其书法以隶书见长,并且酷爱书法名品《兰亭序》,亲自写《晋书·王羲之传赞》。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李世民将自己的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又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能学其形势,惟在其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势自生耳。”书法作品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3、主要作品李世民诗词《赐房玄龄》《饮马长城窟行》《帝京篇十首》《正日临朝》《幸武功庆善宫》《过旧宅二首》《还陕述怀》《入潼关》《辽城望月》《春日玄武门宴群臣》《出猎》《冬狩》《春日望海》《临洛水》《咏司马彪续汉志》《首春》《初晴落景》《度秋》《望终南山》《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秋日即目》《山阁晚秋》《秋暮言志》《喜雪》《仪鸾殿早秋》《赋得李》《赋得夏首启节》《咏雪》《赋得浮桥》《秋日斅庾信体》《秋日翠微宫》《置酒坐飞阁》《初秋夜坐》《月晦》《赋得白日半西山》《赋得含峰云》《冬宵各为四韵》《秋日二首》《望雪》《谒并州大兴国寺诗》《远山澄碧雾》《冬日临昆明池》《守岁》《除夜》《咏兴国寺佛殿前幡》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PART04历史评价ENTERTHETRANSLATIONOFTHEDIRECTORYHERE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4、历史评价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