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中考试题猜想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方法正确的是选项选项物质方法ACaO粉末(CaCO3)加入过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BCuSO4溶液(H2SO4)加入过量CuO粉末,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CNaOH溶液[Ca(OH)2]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DFe(Fe2O3)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2.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下述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氯化钠晶体 D.金刚石3.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酒精挥发 C.海水晒盐 D.干冰制冷4.利用下表中的装置进行实验。有关该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将a试管充满二氧化碳,b试管加入紫色石蕊溶液(K处于关闭状态)②密闭下,用针筒将a试管中部分二氧化碳抽出A.用针筒将部分二氧化碳抽出,a试管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B.打开K,b试管中的液体颜色变红C.打开K,导管E内液面上升D.打开K,发生反应:H2O+CO2==H2CO35.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酸雨的形成是由二氧化碳排放所致B.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C.一氧化碳可用于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6.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A.减少煤的浪费 B.减少氧气的消耗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减少酸雨的形成7.空气成分中,约占体积分数0.03%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8.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是()A.粮食发酵 B.切割玻璃 C.湿衣晒干 D.粉碎废纸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灼烧腈纶线时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气泡的速率比负极慢D.把氧化铁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浅绿色10.A、B、C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A、B、C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A.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B.氧气、二氧化碳、水C.铜、氧化铜、硫酸铜D.氢气、水、氢氧化钙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C.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D.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12.为除去粗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MgSO4、CaCl2,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微溶物不形成沉淀)()A.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B.溶液X中只含溶质NaCl和Na2CO3C.加入Ba(OH)2溶液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MgSO4=Mg(OH)2↓+BaSO4↓D.可以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13.若某实验制取的CO2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则可选择的干燥剂为()A.NaOH固体 B.NaOH溶液 C.浓硫酸 D.生石灰14.某同学通过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滴;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中取出;⑤用了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气体A.①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15.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C2H5OH)属于有机化合物 B.重铬酸钾(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 D.C2H5OH中C、H、O元素质量比为2:6:1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下图是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1)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在t2°C时,将15gA物质放入50g水中,搅拌,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3)N点表示t3°C时A物质的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下图是M、N两点代表的溶液相互转化的途径路线图(“→”表示转化方向),其中,采取“先将M点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再升高温度至N点对应的温度”这一措施来实现M→N转化的途径路线图是_____(填序号)。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等有害物质,可在汽车尾部安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将其转换成为无害物质。在用铂、钯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使CO与NO反应生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一种气体和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一种气体。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中,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该元素的原子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填化学式)某固态混合物中含有mgKNO3和若干克不溶于水的杂质,将此混合物加入ng水中,在10℃,40℃,75℃时观察,充分溶解后的结果如表所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见图通过计算回答:①m=__________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75℃时所得KNO3溶液_______(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③若要在ng水中恰好溶解mg硝酸钾达到饱和,则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18.(8分)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1)使用脱硫煤能减少_____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煤加工成蜂窝煤会更充分燃烧的原因是_____。(2)为了节约石油资源,常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乙醇汽油作为燃料。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3)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与时俱进,为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人们正在开发使用的新能源有_____(答一种即可)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某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于是他们决定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_____。(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溶液,滴入酚酞溶液,振荡_____猜想一不正确另取少量溶液逐滴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_____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3)请你写出一个上述实验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

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A错误;B、CuO能与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B正确;C、Ca(OH)2能与过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故C错误;D、Fe和Fe2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将主要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故选B。【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D【解析】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B.氢气的构成微粒是氢分子,故B错误;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B错误;D.金刚石的构成微粒是碳原子,故D正确;答案为D。点睛:明确常见物质的构成微粒是解题关键,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3、A【解析】

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干冰制冷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B【解析】

A、将部分二氧化碳抽出,二氧化碳减少,试管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A项正确;B、a装置中压强减小,打开K后,E管液面上升,在E处的石蕊能够变红,b试管中的溶液不能变红,B项错误;C、a试管中的二氧化碳变少,压强减小,打开K后,E管液面会上升,C项正确;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H2O+CO2==H2CO3,D项正确。故选择B项。5、C【解析】

A、酸雨的形成是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所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故A错误;B、碳、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可用于作燃料;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故D正确;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D错误。故选C。6、A【解析】

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煤的浪费,故选A。7、D【解析】

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D。【点睛】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8、A【解析】

A、粮食发酵有酒精等新的物质产生,正确;B、切割玻璃只是改变了玻璃的形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错误;C、湿衣晒干只是液态水转变为气态水,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的物质产生,错误;D、粉粹废纸只是改变了纸的形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错误。故选A。9、C【解析】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A选项现象的表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灼烧蛋白质类物质能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线不属于蛋白质类物质,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B选项现象的表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时,正极一端产生氧气,负极一端产生氢气,相同时间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正极产生气泡的速率比负极慢,C选项现象的表述正确,符合题意;D、把氧化铁放入稀硫酸中,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含铁离子的溶液为黄色,因此溶液变为黄色,D选项现象的表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0、D【解析】

A、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按照A、B、C的顺序转化,不符合题意;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水在电解条件下能生成氧气和氢气,能按照A、B、C的顺序转化,不符合题意;C、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按照A、B、C的顺序转化,不符合题意;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氢氧化钙无法通过一部反应生成氢气,符合题意。故选D。11、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与先减小,后达一定值,故A错误;B、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B错误;C、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溶液质量应减小,故C错误;D、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铁先与AgNO3反应,再与Cu(NO3)2反应,故D正确。点睛∶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12、A【解析】

A.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选项正确;B.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过量,溶液X中含溶质NaCl和Na2CO3及氢氧化钠,选项错误;C.加入Ba(OH)2溶液和粗盐溶液中的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过量的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MgSO4=Mg(OH)2↓+BaSO4↓,Ba(OH)2+Na2CO3=BaCO3↓+2NaOH,选项错误;D.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会导致最终所得氯化钠中有氢氧化钡杂质,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3、C【解析】

A、NaOH固体具有吸水性,故可用作干燥剂,可以与CO2气体发生反应,不能用于干燥CO2气体,故不符合题意;B.、NaOH溶液不具有吸水性,故不可用作干燥剂,而且还可以与CO2气体发生反应,可用来除去或吸收CO2,但不能用于干燥CO2气体,故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中性气体和酸性气体,故可用于干燥CO2气体,故符合题意;D、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放热,故可用来作干燥剂,但生石灰可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干燥剂的选择遵循的原则是:一、可以吸收水;二、不能与被干燥的物质发生反应。简单记为:酸干酸,碱干碱,氧化不能干还原,中性干燥剂,使用较普遍。14、C【解析】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发生炸裂;②试管外壁有水滴,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发生炸裂;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造成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发生炸裂;④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槽内的水分倒流进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⑤用了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气体不会使试管炸裂,可能的原因是①②③④,故选C。15、A【解析】

A.酒精(C2H5OH)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B.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价,故错误;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D.乙醇(C2H5OH)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故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增大20%不饱和丙【解析】

(1)A物质溶解度曲线是上升型,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在t2°C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将15gA物质放入50g水中,搅拌,15gA不能完全溶解后,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t3°C时,N点在曲线下方,表示t3°C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4)先将M点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说明温度不变,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溶液,M点移动到曲线下方,然后再升高温度至N点对应的温度,即水平移动到N点。这一措施来实现M→N转化的途径路线图是丙。【点睛】在溶解度曲线中,一定温度时,曲线上的点表示溶液恰好饱和,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不饱和,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溶质剩余。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2CO+2NO2CO2+N2;C失去氧化NOCO2220.4200不是60℃【解析】

(1)根据题意,先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要求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对比温度从10℃升至40℃再升温至75℃时,硝酸钾溶解度的改变及实验中未溶固体质量的改变,由二者的关系可得出m、n的值;判断实验中75℃时还有82g未溶解固体的成分,可判断此时所得KNO3溶液是否饱和;若要在ng水中恰好溶解mg硝酸钾即饱和,由m、n的值计算出饱和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然后要曲线上查出对应温度。【详解】(1)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CO和NO,生成物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一种气体(二氧化碳)和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一种气体(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该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成了+4价化合价升高,C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则该元素的原子被氧化。NO中氮元素在反应中N的化合价降低,所以该反应中氧化剂是NO,氧化产物是CO2;(2)①由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从10℃升高至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从20.7g增大到63.7g,溶解度增加了63.7g-20.7g=43g,实验中溶解硝酸的质量增加了261g-175g=86g,因此可得知实验中所用水n为200g;200g水在10℃最多溶解硝酸钾20.7g×2=41.4g,则原固体混合物质量为41.4g+261g=302.4g;温度从40℃升高7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加了150g-63.7g=86.3g,则200g水40℃升温75℃时可以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86.3g×2=172.6g,实验中固体质量只减少175g-82g=93g,说明所剩余82g固体不含硝酸钾,全部为不溶于水的杂质,则所取硝酸钾的质量m=302.4g-82g=220.4g;②根据以上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0g水从40℃升温至75℃时,需要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86.3g×2=172.6g溶液才饱和,但由表中数据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