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产量的基本情况(农业经济学课件)_第1页
农产品产量的基本情况(农业经济学课件)_第2页
农产品产量的基本情况(农业经济学课件)_第3页
农产品产量的基本情况(农业经济学课件)_第4页
农产品产量的基本情况(农业经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产品产量的基本情况1畜禽产品的产量情况2茶叶、水果等产品的产量情况3

林产品的产量情况目录MULU4

水产品的基本情况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我国农产品产量的基本情况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分析农产品产量变化趋势3素质目标:提高解决农产品产量变化问题能力4思政目标:做客观、实事求是的研究者

产量和价格是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农产品竞争力通过市场销售额等指标来体现,但刻画农产品价值还需要将价值链等因素考虑进入,才成形成对竞争力的客观认识和分析。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外部环境的压力有利于倒推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进程。

一、畜产品产量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蛋、奶的产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肉类产量自开放以来翻两番,超过8000万吨。长期以来,我国牛奶产量持续较低,这是畜牧业总体不发达的结果,也是居民消费力长期较低的结果。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近年来牛奶产量持续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牛奶生产企业扩张的结果,也是一个逐渐减少对进口奶依赖程度的过程。牛奶对于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价值非常重要,国家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刺激牛奶生产行业的发展。

对各类羊毛产量的统计情况表明(图6-2),绵羊毛产量最高,约40万吨,山羊毛产量较低,约30万吨。其中,细羊毛产量高于半细羊毛。

对牛、羊出栏量的统计结果表明,羊的出栏量达到2.8亿头,而牛的出栏量达到4000万头,羊出栏量呈现较快增长的势头(图6-3),这与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直接关系。

家禽出栏统计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家禽出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约120亿只,属于产量增长较快的农产品(图6-4)。

二、茶叶、水果等产品产量情况

资料显示(图6-5),茶叶产量呈现较快速度的增长,总计约200万吨,这可能是国内消费增加和向国外出口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水果产量保持稳定增长,但近年来出现增速下降的情况,这可能是进口水果增加的结果,对国内水果生产造成了一定压力。诸多经验事实显示,水果市场的产业分化正在显著推进,这将会对一些品种及行业产生价格方面的冲击及其它风险。

三、林产品产量情况

木材是主要的林业产品,在各类行业比如造纸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主要大国林产品情况见表6-1。长期以来,我国单纯地将森林看成是木材来源而忽略其生态价值,这造成了诸如1998年洪水等自然灾害。国家采取退耕还林等经济政策后,我国木材产量稳定在8000万M3左右,体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近年来,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我国规划了林业发展布局,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这可能将会影响到木材市场价格,也会导致短期内木材产量及相关行业产品价格波动,但长期来看,会有人造板材等替代品来平衡市场动态变化。

四、水产品基本情况

水产品主要包括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根据统计结果(图6-7,6-8,6-9),我国水产品总量约6000万吨,其中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大约各占一半。

从内部结构来看,海水类产品中鱼类和贝类占主要部分;淡水类产品中鱼类和蟹类占主要部分。

五、其它农产品的产量情况

(一)油料作物生产情况。油料作物是食用油等产品的重要生产资料。这里就油料作物的产量情况进行简单统计和分析。数据显示,增长较快的作物是花生和油菜籽,向日葵、芝麻呈现比较平稳的增长及波动,而胡麻子的产量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消费市场中对花生等油料作物需求的增加,而向日葵等油料作物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油料作物消费的多元化趋势比较明显。可以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油料作物的多元化格局将长期存在,这样对于整体上降低该作物种植及其它环节的系统性风险具有积极作用。(二)蔬菜、糖料、烤烟等作物生产情况

对蔬菜和糖料的产量统计表明:蔬菜产量超过7亿吨且增长较快,这与城市化进程中蔬菜消费的增长有关。相对来说,糖料的需求具有较大弹性,其价格波动对产量的影响显著,因而近年糖料主产区出现了一些农户和企业因为价格波动导致损失的情形。

资料显示,烟叶和烤烟的生产具有同步波动的显著特征(见图6-12),而烤烟总产量的上升可能与居民消费力增加有关,尤其是在农民收入增加显著的情境下可能增加了他们对各类烤烟的需求。(二)蔬菜、糖料、烤烟等作物生产情况——农产品价格的形成1价格和产量的一般关系2外部性冲击对价格的影响3粮食价格“超调”假说目录MULU4主要农产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我国农产品价格与产量的关系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分析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3素质目标:提高预测农产品价格趋势能力4思政目标:摒弃主观想象,以实践为出发分析问题

一、价格和产量的一般关系

从一般经济理论来说,作物产量对价格有显著的影响,至少是部分的影响。即高产量因为增加供给而产生价格下降的情况,而低产量则因为减少供给而产生价格上涨的情况。不过,随着对粮食价格等农产品价格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入,那种将价格波动简单地和粮食产量变化等同起来的理论逐渐地失去了吸引力和说服力。农产品价格波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期间离不开各种外部性冲击以及资本势力的作用,而产品自身产量在价格最终形成中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显著性。

有研究显示,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产品价格存在显著影响,国际贸易导致了产品价格的高度整合。也有研究显示,农产品价格上涨存在显著的传递效应,即存在行业内部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也存在行业之间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有些产品的价格上涨是因为市场监管不力造成的,存在人为干预和垄断价格的可能性。也有研究显示成本推动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其中劳动力成本提高是成本推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价格和产量的一般关系

二、外部性冲击对价格的影响

诸多经验事实表明,产量只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之一,而很多外部因素直接影响产量,同时也影响价格,或者影响其中一个因子。外部因子主要是指除供给、需求之外的一些经济变量或者经济政治活动。一个显著的外部冲击可能是货币供给,一些研究证实了货币供给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但这方面的文献很少。一些研究证实了外部冲击对初级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更大,能源价格也是重要的外部冲击因素,一些研究证实了能源价格对农产品价格具有间接影响(见图6-13)。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冲击研究显示,国际油价与国内农产品价格长期处于线性和非线性的转换之中;国际油价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国际油价主要是通过国内通货膨胀率、货币发行量和国际农产品价格等间接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

三、粮食价格“超调”假说

在所有农产品价格的研究中,由于粮食问题的重要性,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如有研究说明通货膨胀与市场救价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果关系走向是通货膨胀影响报价变动,而不是粮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而有研究提出了粮食价格的一个学说,叫做粮食价格超调假说,该假说中的超调被解释为,受到某种消息冲击影响,价格当期调整过度以致超过了其应达到的长期均衡值。由于对通胀存在预期,粮食价格一般先于工业产品价格上涨,但这并不是因为粮食价格上涨导致了工业品价格的上涨,而是粮食价格更快地对通胀预期做出调整。

四、主要农产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价格指数是市场供求及价格波动的重要参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产品价格指数,农村零售商品和食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蔬菜等商品的价格波动较大(图6-14——6-18)。——农村发展的经济政策1

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特征23

推进农产品市场管理的政策目录MULU4

零售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基本情况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特征2能力目标:了解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基本情况3素质目标:提高农产品市场管理的政策研究能力4思政目标:遵守市场的客观规律

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特征

(一)体量大、范围宽、分布广。目前,全国乡镇一级行政区域约4万左右,而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及零售交易市场,分布在全国所有行政区划内。这些市场构成了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基本单元,也是完成交易的最后场所。因此具有体量大、范围宽和分布广的特点。此外,还有32家首批全国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这些市场是农产品交易的枢纽性构成要件,对于保障全国农产品交易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价值。

(二)农产品交易成本比较高

产品交易成本高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比如,分散性经营带来的产品收受和集中成本较高,运输环节交通收费导致运输成本较高,以及缺乏市场监管导致最后交易环节的价格垄断,等等。此外,有些交易还存在炒作资金介入的问题,导致了交易成本的增加和波动。不过,由于网络化交易等交易机制的发展,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信息等要素的快速流动有助于降低有关主体的交易成本,但也为有关主体形成价格合谋创造了条件。

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特征

(三)市场监管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市场体量大、分布范围广等原因,对农产品市场交易难以进行严格的监管,或者监管成本很高,这样,就导致很多监管存在形式化的问题。虽然工商、税务、质检等职能部门都不同程度地介入农产品市场监管,但是总体监管效率较低。不过,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进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有关机构改善监管方式等原因,这些监管效率将会逐步提高。目前,尤其是要对虚拟交易和现实交易进行优化监管,降低市场监管的成本。

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特征

(四)交易方式差异化显著,信息化交易逐步开展

随着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一些地区的农民开始采用网络交易,并在交易中采用了诸多信息化手段(例如快速支付的手段等)。这将显著提高交易效率。信息化交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在化解价格波动风险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交易主体之间迅速达成合谋操纵价格的情形,这需要监管部门制定相应政策并采取应对措施。

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主要特征

二、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基本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产品交易方面形成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交易市场。市场规模和数量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且表现出一定的区域、行业等规律。从交易额超过亿元的市场数量来看,多数产品的市场数量保持了比较稳定的水平。这可能是由于长期交易的机制选定了某些固定场所进行信息、要素集聚的结果,或者说,哪些最先集聚了各类要素的交易场所能够持续地运行下去,是因为各类市场主体更愿意选择确定性较高或者风险较低的交易模式。而政府实际上也在通过一些规制来推进交易市场的规范化建设。根据新时期农产品交易的要求,特别是为了推进市场交易正规化并降低流通成本,我国规划建设了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双百工程”。这些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导致了众多交易主体的相对集中,对于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流通具有显著价值。不过,也存在因为对民众和有关主体偏好和意愿估计不足导致的效率损失情形。

三、推进农产品市场管理的政策

全国4000个左右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交易环节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根据目前市场现状,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实施监管。一是继续实施产品交易市场监测。根据商务部等建立的农产品市场交易监测平台,规范地监测交易类型、价格和基本趋势,为分析市场交易提供基础性数据。二是实施更加严格的质量标准化监管。质检等部门需要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尤其是有害物质含量的标准化,以便降低大众选择成本。三是依法打击非法交易和价格操控等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着力强化执法能力,将打击非法交易等纳入工作考核绩效,提高行政行为保障产品安全能力。四是进一步优化交易程序和流程,降低交易成本。有关部门(如工信部门等)应该通过信息化手段鼓励农户和超市等进行直接合作,减少产品交易中间环节,减少中间商囤积居奇和价格操纵行为的发生机会。特别地,政府应该通过财政资金补贴等方式对于那些降低了交易成本的主题行为进行扶持,以便引导企业及有关主体逐渐形成高效率的农产品供给和交易体系。

专栏:零售价格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