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校园设备设施安全_第1页
第17章 校园设备设施安全_第2页
第17章 校园设备设施安全_第3页
第17章 校园设备设施安全_第4页
第17章 校园设备设施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设施设备概述学校设施设备指的是学校内的地上体育设施、校舍、教育教学实验设备等学校设施,设备安全对学校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在硬件与软件上较以前都有巨大进步,加速了我国教育,科学化、国际化、社会化和大众化的进程。促进了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然而当前许多学校仍然存在一些设施设备的安全隐患。我国每年有很多学生非正常死亡,从已发生的死亡事故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校园设施设备的不安全引起的。在教育地位如此突出的今天,如此惊人的伤亡敲响了校园设施设备的安全警钟。学校设施设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学校设施设备的管理,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依据《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号)、《教育部关于规范和加强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17〕9号)、《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编)以及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凡产权归学校所有的设施设备均适用本办法。学校设施设备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物质保障,是学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设备管理是指对设施设备配置、购置、验收、使用、变更和处置的全过程管理。第三条设施设备管理应贯彻学校“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原则,做到合理配置、科学使用,杜绝闲置、浪费,提高设施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第二章管理体制、职责与范围第四条学校对设施设备实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二级单位三级管理体制。其中,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履行归口管理职能,二级单位履行使用单位职能。第五条各级管理主体的具体管理职责按照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规定执行。第六条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目录”中的分类规定,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管理的设施设备包括以下类别:03类、设施仪表;04类、机电设备(除交通工具以外);05类、电子设备;06类、印刷机械;07类、卫生医疗器械;08类、文教设备。凡能够独立使用、使用期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含)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上述六类设施设备,均纳入设施设备管理范围。第三章配置与论证第七条设施设备的配置,应根据学校教育科研事业发展需要,由使用单位或规划部门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提出配置方案建议,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第八条配置教学设施设备,设施设备增加率、完好率、年均更新改造率等指标应满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编)对各专业的要求。第九条教学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科学配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保障,应遵循以下配置要求:(一)教学实验室设施设备配置应做好统筹规划,遵循“实用、好用、耐用、适当超前”的原则,从规格、性能指标、价格、维护等方面综合考量,提高利用率;(二)常规教学实验室的设施设备配置,以教务处核准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实验课程教学计划、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核定的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实施规划为基本配置依据,严格依据实验课程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项目、学时数、实验人数、实验分组、备用率等指标核算配置数量,原则上至少满足1个班同时开展实验;(三)对承担开放实验、学术交流、创新创业等任务的创新教学实验室,应尽可能在常规教学实验室基础上,通过增加设施设备配置的方式,予以同步建设。必须新建的,应从任务类型、任务要求、人时数等方面综合考量、严格论证,确保实验室建成后的利用率;(四)对满足虚拟仿真、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特殊需求的教学实验室,应经使用单位系统论证和归口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进行配置。第十条为满足公共教学服务需求而配置的教学设施设备,由教务处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根据学校教室建设计划、功能定位、学生数量、资金安排等进行论证配置。第十一条科研设施设备配置应遵循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原则,积极推进开放共享,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投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有条件的学院、学科或课题组,建立设施设备管理平台,以资源共享为目标,将设施设备集中配置,形成设施设备机组群,提高设施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率。第十二条对于单价在人民币40万元(含)以上的大型教学或科研设施设备(以下简称“大型设施设备”),应加强论证和配置管理。申购单位须结合以下要求对拟购大型设施设备进行系统论证:(一)应对学科发展存在一定的意义和必要性,对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能起到积极作用;(二)应能达到一定的利用率,通用设备不低于1400小时/年,专用设备不低于800小时/年;(三)应提出开放共享实施方案及措施,提高开放共享率;(四)配置前应落实技术力量的配备及安装场地、使用环境、安全防护及各项辅助设施,明确大型设施设备技术负责人或技术负责小组;(五)应认真进行市场调研,对拟购大型设施设备先进性、系统性、前瞻性及性能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六)落实对拟购大型设施设备的附件、零配件、软件配套经费及购置后每年所需运行维修费、安全防护费用等各项情况;(七)根据大型设施设备应用领域,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开发等方面进行成果预测分析。第十三条学校成立大型设施设备专家论证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相关专家及教务、科研、人事、规划、财务、监察、设备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专家论证委员会对申购单位提出的论证报告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申购单位方可购置大型设施设备。依据大型设施设备类型分类实施论证报告送外匿名评审工作。第十四条人才引进配套经费拟配置的大型设施设备,论证工作由所在二级单位负责,填报相关材料送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备案。第四章购置、验收、使用与处置第十五条学校设施设备采购由经办人提出采购申请并填报相关材料,经采购二级单位经费负责人及财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采购与招标管理中心等部门审批通过后执行。第十六条预算金额达到学校招标限额的设施设备采购项目,按照学校采购与招标有关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预算金额未达到学校招标限额的设施设备采购项目,按照学校统一采购限额以下采购的有关管理办法之规定,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进行归口管理,实施分散采购。第十七条采购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实物验收和技术验收。特殊管制设施设备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验收。第十八条实物验收由采购单位自行组织。实物验收中如发现有缺件、损坏或质量不合格、技术资料不全等问题,应及时与供货单位联系补件、修理或退换工作。第十九条实物验收后,应及时开展技术验收。5万元(含)以上40万元以下的设施设备和40万(含)以上的非大型设施设备,由使用单位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验收;大型设施设备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技术验收;自制设施设备由项目管理部门组织技术验收。第二十条设施设备投入使用时,应有相应安全防护措施。新购入设施设备时应配套相应的安全防护部件和设施。对未配置安全防护部件和设施的现有设施设备,属教学设施设备的,由使用单位申请,学校统一补充配备;属科研设施设备的,由使用单位或课题组补充配备。使用单位要保证安全防护相关部件和设施运行正常,严禁使用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的设施设备。第二十一条各设施设备使用单位应认真制定设施设备操作规程,建立设施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培训,及时修复发生故障的设施设备,保障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第二十二条大型设施设备管理按照“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基本要求,应在继续加强投入、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建设模式、运行机制、考核体系,积极推行大型设施设备的有偿使用与开放共享。第二十三条大型设施设备投入使用时,使用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做好使用记录,并按上级部门和学校要求及时上报相关运行数据和统计资料。第二十四条大型设施设备应加大设施共享,坚持校内优先原则、实行有偿服务。服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由学校财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核算。逐步推行成本分担机制,提高设施设备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使用和管理效率。第二十五条对外出具测试数据的大型设施设备,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纳入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使用单位应定期对大型设施设备进行合格检定,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履行规范的审核流程出具各类检测报告。所有对外发放的正式测试报告送学校相关管理单位备案。第二十六条设施设备使用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若有危险废弃物产生,由使用单位分类收集保存,交由归口单位集中处置。所产生的处置费用由学校和使用单位采用“定标管理、超标自理”的原则承担。第二十七条各二级单位资产管理员统筹管理本单位的设施设备,应定期对本单位设施设备进行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第二十八条设施设备发生使用单位、使用人、使用地点变动时,应及时进行资产信息变更。二级单位内部变动须经使用单位分管领导审核,二级单位间变动须经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核。设施设备使用人离职、退休时,应移交名下设施设备,并完成相应的资产变动手续,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移交或私自处理。第二十九条设施设备不能再继续使用时应申请报废。使用人按设施设备使用年限、原值等情况准备相关报废材料,经使用单位审核、汇总后提交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进行审核。对国家要求报废前进行无害化处置的设施设备,使用单位应履行相关审批报备手续,按要求进行处置后再申请报废。第三十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汇总待报废设施设备申请,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提交校务会审批,根据校务处决议,相关部门进行报废设施设备账务和实物处理。第五章绩效考核第三十一条紧密围绕“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校园”的建设目标,建立健全设施设备使用效益评价体系,完善考核办法,达到“以评促培、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用”的目的,努力提高设施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率。第三十二条加强大型设施设备的考核工作,定期进行大型设施设备利用率和共享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予以公示。对大型设施设备考核分为四种类型:(一)教学主导型:对主要用于教学活动的教学主导型大型设施设备,重点考核其人才培养绩效;(二)科学研究型:对主要用于科研活动的科学研究型大型设施设备,重点考核其开机时数、科研活动业绩、设施设备新功能开发等;(三)对外服务型:对主要用于对外分析测试、协同创新的对外服务型大型设施设备,重点考核其对外服务机时数、服务收入、协同创新成果、人员培训等;(四)杰出成果型:对主要用于重大科研活动的杰出成果型大型设施设备,重点考核其获得的杰出创新成果、发表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论文,以及发明专利、科技奖励、成果转化等。第三十三条大型设施设备考核内容包括机时利用(含教学机时、科研机时、社会服务机时)、人才培养(含学生数、教师数、其他操作人员数)、科研成果(含奖励、发明专利、论文等)、服务收入、功能利用与功能开发、测试样品数、实验项目数,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求考核的其他内容。第三十四条建立大型设施设备考核机制。学校每年对大型设施设备使用效益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主要依据使用单位制定的学年度大型设施设备工作计划进行,考核工作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各单位大型设施设备开放共享与考核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单位初评结束后,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专家对考核结果在全校排名后30%的大型设施进行集中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学校对各单位以后购置大型设施设备经费投入的重要依据。第三十五条建立大型设施设备奖惩机制,根据考核结果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一)对在大型设施设备使用、管理、运行、维护、技术开发、协作共用、人员培训、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在下年度学校大型设施设备购置经费中予以倾斜;(二)对在大型设施设备管理工作中由于失职、弄虚作假、责任事故、私自使用等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年度考核按不合格处理,学校将追究当事人和管理人的责任,按有关规定给予经济或行政处罚;对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三)无论何种经费购置的大型设施设备,无论何种原因,连续2年年机时数低于教育部大型设施设备规定机时数的,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有权将其调整到其他合适的实验室或责任人使用,同时扣减原使用单位下年度设施设备购置经费的份额。第六章附则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学校原有办法和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多媒体教室安全管理多媒体教室事故防范措施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必须做到防雷、防火、防盗、防潮,对贵重的教学设备,应按照使用说明书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时,需提前一天向管理人员提出申请,由管理人员协调安排并组织实施。管理人员必须保障多媒体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根据教学安排,做好所需设备的检测准备工作,协助和指导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教师应正确使用计算机、视频展示台、投影仪及各种视听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要熟悉设备电源和照明用电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总开关位置,掌握切断电源的方法和步骤,发现火情及时报告,沉着判断电源及通风系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扑灭初始火灾。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须听从教师安排,自觉遵守纪律,保持室内安静。上课时专心听讲,细心观察,做好学习笔记。下课时在教师组织下清洁教室,并将桌、椅摆放整齐。室内严禁存放与工作无关的任何设备或物品,不得堵塞疏散通道,有学生上课时,必须开启前后两个疏散通道。不得随意破坏和动用室内外的消防设施。定期对多媒体设备进行除尘,在除尘时应确保设备的安全。定期检查供电线路,防止因线路老化、短路引起火灾。关闭投影机应先使用遥控器关机,等3~5分钟后,待投影机内灯泡冷却并且风机停止运转后,再切断投影机电源。多媒体教室使用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将所有设备切断电源,关闭电源电闸,罩好护套或放入柜内,登记好设备使用状况表,并向管理人员做好移交工作。多媒体教室安全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列入学校安全要害部位,必须安装防盗门窗和报警装置,报警装置须与当地派出所或学校值班室联网。专人管理,计划安排使用,未经领导批准,闲人不得入内。使用计算机应实行登记制度和硬、软件严格审批制度,专人负责审查、登记、保存、账册齐全;不得将黄色、有害、国家查禁等不健康的信息输入教学多媒体内。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比较贵重,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学生应服从老师或辅导人员的指挥。人离教室要随手关窗锁门,并注意切断电源,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禁止火种带入室内,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变配电室安全管理一般规定供电操作和维修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配电室的值班电工必须熟悉电气设备情况和有关安全措施、操作程序与规章制度。配电室由专职人员管理和值班,配电设备的停送电由值班电工操作,非值班电工禁止操作。除上级主管人员及岗位作业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配电室内如确需进入应经主管领导批准,经安全教育后,在工作负责人的指导下,方可进入相应区域。不得在配电室内做与工作不相干的事,严禁在配电室内吸烟及长时间逗留。严禁在配电室内堆放物料,更不准将易燃易爆物品临时或长期存放室内。供电线路严禁超载供电,配电室内禁止乱接线路。配电室内消防设施应确保完好,并有手持式气体灭火器。加强日常维护保养,保证配电室内照明、应急照明设施和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完好。需停电操作时,应提前向领导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实施,停电后,经验明无电,装设临时接地线后,并挂上“严禁合闸,有人工作”的标志牌,方可进行工作。恢复送电时,要在确认供电线路正常,电气设备完好后方可送电。运行过程中,分路开关跳闸,先查明原因,可试送一次;若不成功则不能再送,应报告值班主管,排除故障后才能送电。保持配电室的清洁卫生和干燥。值班人员须按规定对系统和设备进行巡视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查明原因,迅速排除并加以记录存档。机械设备检修停、送电操作规程设备检修作业联系停、送电应由专人负责,其他任何人不得参与。严禁采取电话通知(电力调度令除外)、约时、捎信或其他不安全的方式联系停、送电。检修工作负责停送电联系人,应由负责该项检修工作的负责人或由该项工作负责人委派一名能胜任的人员担任,其间没有特殊原因不得随意更换联系人。停电前,检修工作负责人应将“工作票”送到配电室,由电气工作许可人执行停电、验电、接地、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等安全措施。停电后,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分别在“工作票”上确认、签字,履行工作许可手续。然后进行停、送电操作。由检修人员自行执行的设备检修停送电操作,应实行双牌制。即设备停电后,应由执行停电的电工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检修工作负责人挂“检修”标示牌,“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和“检修”标志牌应挂在一经操作即可送电至被检修设备的开关操作手柄或旋钮上。“检修”牌和“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牌,应标注使用人单位和姓名(或号码),做到专人专牌、专牌专用。电气设备检修,必须有效切断有可能送电(包括反送电)到检修设备的所有上级电源,不应在只经断路器断开电源的设备上工作,且严格执行停、送电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制度。电气设备检修停电必须装设接地线(或接地刀闸),接地线(或接地刀闸)应在检修电气设备所停上级电源开关的负荷侧或电气设备检修地点的电源侧装设,接地必须可靠,并在接地处悬挂“已接地”牌。接地线装设前应停电、验电和放电,装设接地线的位置应和验电、放电的位置一致。接地线的装设和拆除由停、送电操作人员进行。停电检修作业需要跨班次的,交接班时,交班和接班的工作负责人及指定的工作许可人(停、送电电工)对现场所有的安全措施进行交接,签字确认,由接班电工和检修工重新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和“检修”牌,方可继续作业。检修结束,必须认真检查一切安全措施是否完备妥善,不得带隐患或安排其他人员代为检查。检修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分别在“工作票终结”栏中确认、签字,履行工作票终结手续后,检修负责人先摘“检修”牌,电工再摘“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方可恢复送电。并在“设备检修停(送)电记录表”中填写送电时间和签字。配电室的日常巡视检查配电室应按规定进行日常巡视检查,在夏季高温季节和负荷高峰时段,应对配电室重点部位增加巡视检查的次数。巡视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各仪表、信号装置的指示是否正常。导线、开关、接触器、接线端子等有无过热及打火现象。电气设备的工作噪音有无明显增加和有无异常声音。有无对配电装置与仪表表面进行清洁,对室内环境进行清扫。按规定做好相关记录。配电系统的定期检查及维护电工应按月或季度对配电系统进行检修,时间应安排在不影响办公及生产的情况下,并应提前向主管领导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要内容如下:检查配电室开关、接触器触点的使用情况,必要时修复或更换。检查配电室紧固接线端子与导线接头,如过热氧化严重时应修复。检查配电室导线,特别是导线出入管口处的绝缘是否完好。检查配电接地装置是否良好。其他配电线路和设备的检查。学校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学校消防设施设备设置要求安全出口的数量要求学校的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2个,但当其为单层建筑且建筑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有不少于2个疏散楼梯的学校,设置在一级、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如顶层局部升高时,其高出部分的层数不超过两层,每层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楼梯,但应另设一个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疏散宽度要求疏散出口的总宽度不少于通过人数与百人疏散宽度指标(米/百人)的乘积。通过人数为人员密度指标(人/平方米)与建筑面积(平方米)的乘积,人员密度指标宜为0.75-1人/平方米。百人疏散宽度指标一般为0.65-1米/百人。每个疏散出口的疏散人数不宜大于250人。疏散楼梯、走道的最小净宽按实际疏散人数确定。其中,学校设在高层民用建筑内时,每个外门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2米,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3米(单面布房)和1.4米(双面布房);设在地下人防工程内时,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米(单面布房)和1.4米(双面布房);设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内时,疏散楼梯、走道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1米。首层疏散外门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4米。疏散距离要求房间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设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中的学校不应大于35米。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距离,设在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中的学校不应大于22米。火灾应急照明设置要求学校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火灾应急照明: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设有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建筑物的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消防控制室、自动发电机房、消防水泵房以及发生火灾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房间。火灾应急照明灯宜设置在墙面或顶棚上。应急照明灯间距不应大于20米。火灾应急照明灯应设玻璃或其他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火灾应急照明灯的电源除正常电源外,应另有一路电源供电,或者由独立于正常电源的柴油发电机组供电;或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设置在高度10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和地下建筑内,不应少于30分钟)或选用自带电源型应急灯具。疏散指示标志设置要求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和地下人防工程内的学校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应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要求: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指示标志图形应指向最近的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设置在墙面上的疏散指示标志,标志中心线距室内地坪不应大于1米(不易安装的部位可安装在上部),走道疏散标志灯间距不应大于20m(设置在地下人防工程内,不宜大于15米)。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他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设置在高度10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和地下建筑内的,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且在工作电源断电后,应能自动接合备用电源。学校消防设施一般指固定消防装置,如自动喷淋洒水系统,固定消火栓系统,消防炮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疏散指示系统,应急指示系统等;消防设备一般泛指常用的,便于移动的消防产品,如灭火器,灭火器毯等。学校消防设施设备管理根据消防设施、设备的安全特性,由负责校园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选型、配发、登记和统一管理,学校统一安排采购或上级配发。消防设施、设备由学校各处室、区域负责人领取并成为管理责任人,责任人应根据实情对消防设施、设备实行细化管理,具体落实到每个教职员工,经常检查,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不留安全死角。消防设施、设备日常安全管理根据型号、规格、数量、位置进行编号挂卡(每个灭火器打号,另挂管理卡片),分类入册,把每个消防设施、设备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固定位置,专人负责(按编号挂卡落实到具体的人),做到“四包”,即包在位、包齐全、包完好、包清洁。各岗位教职工上班前检查消防设施、设备的“四包”情况,并制表填写检查记录,建档存放,形成制度,“四包情况”是消防设施、设备安全管理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常教育教职工熟悉岗位防火责任,清楚防火任务,懂得遵守操作规程的极度重要性,能熟练使用各种消防设施、设备。消防设施、设备非火警不得动用,因火警动用后,要在48小时内及时报安全管理部门并书面报告火警的全部情况及消防器材的使用情况,以便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作出相应的安全整改决策。确属特殊情况需要动用消防水带和消防水,申请人必须向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写出书面申请,由消防管理人员查看现场提出具体要求后,方可动用,否则按违章动用处理。消防设施、设备的周围不得堆放杂物。发现灭火器压力偏低、药剂失效、泡沫结块等异常现象,及时书面报告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并写清灭火器编号,克服麻痹思想,确保灭火器三性完好(使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对消防设施、设备要不定期检查,规范管理,做好登记建立档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重的要及时报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处理和整改,对配备的消防设施、设备做到位置清楚,数量清楚,性能心中有数,每月向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书面汇报消防设施、设备的综合情况。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安全过冬,做好消防栓、水泵、灭火器、消防水罐、泵房及管线等冬季防冻工作,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要督促、检查。各种报警器、火灾探测器禁止乱动,调校由专人负责。消防器材要放于明显处,提取方便,并保持完好状态。报警按钮禁止随意乱动,谎报火情的予以严肃处理。管理区域内的消防设施、设备,每个教职员工都有义务维护保养。校园内的消防通道未经同意,禁止占用(包括挖沟、收放物料、设备、杂物等)。如必须占道,须征得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占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每年组织教职工进行一次至两次的消防设施、设备的培训和演练。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对违反消防设备、设施管理规定的人员,有权规范、纠正和制止,对严重违规者有权提出经济和行政处罚意见。消防设施、设备的好坏纳入年终考核,是部门和个人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消防设施、设备的购置更换、检测维修需购置或者更换到使用年限的消防设施、设备,由学校后勤部负责实施,需购置的部门填写书面文件报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对使用报废或者损坏的设施、设备,于24小时内报后勤部进行认定,核实后(损坏的要出具书面损坏报告),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后购置。需对灭火器试压、换药、充压等检测、维修和保养的,由后勤部与指定的厂家联系实施。流动执勤的保安、安全消防员,要认真检查规范消防器材的定位、数量、有无损坏、性能状况等,每次要将灭火器的情况登记清楚,发现问题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对配设、发放在各处室、区域的消防设施、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每月进行检查汇总,统计消耗情况报学校处理,把安全消防工作落实到实处。灭火器的设置要求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的地点。灭火器设置时要有指示标志。手提式灭火器应放在挂钩、托架或者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米,底部离地面距离不宜小于0.15米。灭火器应设置稳固,铭牌必须朝外。灭火器不宜设置在潮湿或者腐蚀性的地点,如确实无法避免则要技术管理上采取相应保护措施,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灭火器的外观检查检查灭火器的铅封是否完好。灭火器一经开启,即使喷射不多,也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再进行充装,充装后作密封实验,并重新铅封。检查可见部位防腐层的完好程度。检查灭火器可见零件是否完整,有无松动、锈蚀损坏、装配是否合理。检查储压式灭火器的压力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如指针在红色区域,应查明原因,检修后重新灌装。检查灭火器的喷嘴是否畅通,如有堵塞应及时疏通,检查干粉灭火器喷嘴的防潮嘴是否完好,喷嘴零件是否完备。检修及灭火剂再充装灭火器的检修以及再充装应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进行,灭火器检修后,其性能要求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在灭火器的明显部位贴上不易脱落的标记,标明维修或再充装的日期、维修单位名称和地点。灭火器每次充装前或者使用一定期限后,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确保其实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灭火器的使用年限:泡沫灭火器使用满两年;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满五年;干粉、1211灭火器满三年。消火栓的维护和保养室内消火栓的维护和保养要求。消火栓是建筑内的一种固定的灭火供水设备,它包括消火栓、箱体、箱内水袋、水枪等;定期检查消火栓是否完好,有无生锈、漏水现象,接口垫圈是否完整无缺,并进行放水实验,试验后及时擦干,在消火栓阀杆上加润滑油;定期检查消火栓箱门、卷盘、水袋、水枪是否损坏,门锁是否开启灵活,拉环铅封、水袋、转盘框架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室外消火栓的维护和保养要求。室外消火栓主要有地上式和地下式两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地上消火栓,它由弯座、阀座、排水阀、法兰接管、启用杆、本体和大小出水口等组成;每月或者重大节日前进行一次大检查;检查时要放尽管道的锈水,吸干本体内余水或疏通发水阀排除积水,清除消火栓上沉积的污水和灰尘,在消火栓轴心上加润滑油,大小出口上加黄油,并根据外表保护需要进行油漆;消火栓周围3米内严禁堆物,15米内严禁停车,严禁设栏、设广告围堵消火栓,不能影响消火栓的使用,不得擅自挪作他用;消火栓安装必须符合有关要求,其间距不得大于120米,60米宽的马路必须双向设置,消火栓大出口必须要朝马路,其本体离马路边沿一般在0.5~1米,因特殊情况需要搬迁、拆迁的应报请有关机构审批;消火栓上所有部件必须保持良好,平时做到无漏水、无锈蚀,开启方便,操作灵活。消防疏散设施管理明确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定期维护、检查的要求,确保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符合要求。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在使用期间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门不应锁闭;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完好,门上应有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常闭式防火门应经常保持关闭;需要经常保持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保证其火灾时能自动关闭;自动和手动关闭的装置应完好有效;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其1.4米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消防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完好、有效,发生损坏时应及时维修、更换;消防安全标志应完好、清晰,不应遮挡;安全出口、公共疏散走道上不应安装栅栏、卷帘门;窗口、阳台等部位不应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栅栏;如必须设置时,应有从内部易于开启的装置;各楼层的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安全疏散设施检查应填写《学校安全设施设备检查记录表》并存档。学校“三防”建设与物防、技防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学校“三防”建设安全问题是关系到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大事,是国家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从创建和谐社会和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表现。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关键是狠抓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扎实构建“三防合一”的校园安全保卫体系。学校是校园安全“三防”建设的责任主体,前期建设与后期管理须有机结合,促使人防与物防、技防相互作用,共同创造学校安全和谐的教学环境。下面主要就学校物防、技防建设与管理作简要说明。物防建设的内容与建设要求依据相关要求,学校物防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应当设置高度不低于2米的围墙或其他实体屏障,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出入口设置门卫值班室,配备必要的防卫性器械和报警、通讯设备,并建立使用保管制度。学校门卫值班室应当按执勤人数配备以下防卫器械:防暴头盔(1顶/人)、防护盾牌(1副/人)、防刺背心(1套/人)、防割手套(1副/人)、橡胶警棍(1支/人)、强光电筒(1支/人)、自卫喷雾剂(1支/人)、安全钢叉2套。针对学校周边治安特点,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控设施,强化校门及周边区域安全防范能力。主要做法包括:按照行业标准有关规定,在学校门前两侧50-200米道路上设置限速和警示标志;在交通流量大的学校门前道路施划减速带、人行横道和交通信号灯。根据学校校门及周边50米区域治安、交通环境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置家长等候区域,设置隔离栏、隔离墩、减速带或升降柱等硬质防冲撞设施,确保师生出入安全,秩序井然。学校内部物防建设要求:学校视频监控室、财务室、实验室、计算机室等贵重物品和设备点,档案室、中考高考试卷保管室等保密资料存放点,有毒、有害、易燃等危险品存放场所的出入口应当安装防盗安全门,窗户应当安装金属防护栏等防护设施。水电气热等设备间应设置消防设施和防护设施,指定专人负责看管。校门和校内学生行进主要道路、教学楼和宿舍楼通道等部位、地段应当安装路灯,亮化率达100%。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学生集中学习和生活场所应当按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设置消防设施、配备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测更新,保持完好有效。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通道应保持畅通,按规定设置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装置。学生宿舍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施的,应安装点式火灾报警探测器。学校应当在校内高地、水池、楼梯、电梯、落地玻璃门、在建工地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或者防护设施。校内应当根据需要设置规范的安全警示牌、交通标志标牌标线、交通信号灯、人行设施、分隔设施、停车设施和减速带等。学校技防建设的内容与建设要求依据相关要求,学校技防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评审、施工、验收、使用和维护,以及系统中所使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规定。学校技防设施安装要求:学校大门外一定区域内应由属地公安机关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及回放视频图像应能确保特别是夜间清晰显示监视区域内人员活动和治安秩序情况。学校应在大门口设置视频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及回放视频图像应能确保特别是夜间清楚辨别进出人员的体貌特征和进出车辆的车牌号。学校门卫值班室应设置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并与属地接警中心联网。教学楼、学生宿舍楼主要出入口、走廊,食堂操作间、配餐间、留样间内和储藏室的出入口,操场等人员聚集场所应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装置。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储存室、财务室、实验室等重要场所在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装置的基础上应安装入侵报警装置。学校应设置安防监控室,对本单位的视频图像采集、报警、电子巡查及系统信息通过管理软件实现联动管理,视频图像采集系统和报警系统应接入公安机关监控和报警平台,暂不能联网的应预留接口,并符合相关信号采集与传输标准。学校重点部位和区域可根据需要设置电子巡查装置及其他技术防范措施。学校应当规划建设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并建立运行维护保障的长效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应设专人负责系统日常管理工作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安防监控室应保证有人员值班,安全技术防范岗位工作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安防与法律专业基础知识,并熟悉掌握系统运行维护基本技能。学校各部位的视频监控应不间断进行图像采集,保存时间应不少于30天。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出现故障时,应在24小时内恢复功能,其间应采取有效应急防范措施。学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特种设备体积大、操作过程复杂、零部件多等特点导致其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如果使用、管理不当容易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安全管理事故。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锅炉、电梯等特种设备也开始在学校投入使用,推动了学校的快速、高效、正常运行,但是学校人口密集,一旦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这就对学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严格要求。鉴于学校使用特种设备少、规模小等特点,下面将对学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求作简单阐述。锅炉锅炉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学校应当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锅炉。学校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锅炉。锅炉投入使用前,学校应当核对其是否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锅炉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学校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锅炉的显著位置。学校应当建立锅炉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锅炉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锅炉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锅炉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锅炉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设施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锅炉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锅炉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学校应当对在用锅炉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学校对在用锅炉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学校在对在用锅炉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学校应当对在用锅炉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设施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学校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水(介)质处理定期检验。学校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锅炉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学校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锅炉不符合能效指标的,学校应当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锅炉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学校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锅炉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学校应当对锅炉作业人员进行锅炉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锅炉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锅炉安全、节能知识。锅炉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锅炉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学校应当建立锅炉房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锅炉安全运行。锅炉的使用应当具有规定的安全距离、安全防护措施。与锅炉安全相关的建筑物、附属设施,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锅炉属于共有的,共有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锅炉,受托人履行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义务,承担相应责任。共有人未委托的,由共有人或者实际管理人履行管理义务,承担相应责任。锅炉进行改造、修理,按照规定需要变更使用登记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方可继续使用。锅炉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检验或者安全评估,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变更,方可继续使用。允许继续使用的,应当采取加强检验、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措施,确保使用安全。电梯电梯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学校应当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电梯。学校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电梯。电梯投入使用前,学校应当核对其是否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电梯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学校应当向市特料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电梯的显著位置。学校应当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电梯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电梯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电梯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电梯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设施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电梯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学校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学校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学校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学校应当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电梯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电梯并及时报告学校有关负责人。学校应当将电梯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电梯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学校应当对电梯作业人员进行电梯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电梯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电梯安全节能知识。电梯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电梯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电梯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学校应当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电梯的使用应当具有规定的安全距离、安全防护措施。与电梯安全相关的建筑物、附属设施,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电梯进行改造、修理,按照规定需要变更使用登记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后方可继续使用。电梯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学校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该电梯的使用功能,并向原登记的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操作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学校财产安全及正常的教学与科研秩序,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40号令),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中的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以及叉车、电瓶搬运车等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第三条本规定中的特种作业人员,系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及管理人员。包括电工、焊接工、切割工、电梯司机和行、吊车操作人员及登高作业工,校区内的专用机动车辆驾驶员、锅炉司炉工、锅炉水处理工、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危险品从业人员、制冷空调作业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另外,从事辐射相关工作的人员亦类同)。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特种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检验、日常维护、保养、改造、报废,注册登记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和复训等。上述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由各学院、部、处、中心等使用单位(以下称使用单位)负责。实验室与装备处安全办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第五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的第一安全和节能责任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日常安全检查,并建立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组织管理网络,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层层落实责任制,签订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目标责任书、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承诺书,监督落实制度上墙。第二章特种设备的购置第六条特种设备的购置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校园设施设备采购管理办法》《校园设施设备管理办法》和《校园贵重设施设备管理办法》等要求办理申购审批手续。使用单位投入使用或新增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取得相应许可证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前应将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报实验室与装备处安全环保办公室登记备案,使用单位或主管部门应加强特种设备在安装、改造、维修等环节的安全和节能管理。(补充:特种设备的购置应事先向所在学院或部门登记备案,否则不予报销)第七条学校购置的特种设备,其设计、生产单位必须是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取得许可证资质的单位。特种设备出厂时,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境外制造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我国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性标准及技术规程的要求。第三章特种设备的安装、维修、改造第八条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设施的安装、改造、维修以及校区内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的改造、维修,必须由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通过合同委托、同意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质量以及安全运行涉及的质量问题负责。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方可施工。第九条在安装新购置锅炉、电梯、起重机械、独立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之前,主管部门应当先验证安装单位的安全资质证书、安全施工方案与安全保证体系(含施工安全负责人、安全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名单及相应证书复印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与监督检验证明等有关资料,并向实验室与装备处安全办备案。同时书面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经确认拿到回执由使用单位与施工单位签署安全责任书后,方可施工。安装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进行校验和调试,并且向具有特种设备检测检验资格的机构申请检验。检验合格后,使用单位应当在30日内,到规定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且将安全合格标志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方可正式投入使用。第十条特种设备的维修、日常维护保养,在签订合同前,应先将维修、维护保养单位资质证书、维修、维护保养合同文本内容、维修人员的资质证书等材料报实验室与装备处安全办备案。第十一条改造锅炉、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应按照新安装特种设备审查报批、持证施工、检测验收、建立档案等进行。第十二条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经检验合格,负责该项目施工的单位,必须在30日内,将有关技术文件、资料移交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应当将原始资料及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等,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第四章特种设备的使用第十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妥善保管。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6.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将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及相关牌照和证书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上。并将制定的相应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悬挂在合适的位置。《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超过有效期或未按规定取得安全检验合格证的特种设备不得使用;7.使用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应掌握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有关特种设备的法规和标准,并履行以下职责:(1)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违章行为。(2)管理特种设备技术档案。(3)编制常规检查计划并组织落实。(4)根据保养合同规定,对维修保养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第十四条遇到下列情况之一的特种设备,在使用前,使用单位应督促承担维修保养单位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保养,经全面检查和维修保养,完全消除影响安全的隐患后,方可投入使用:1.经受了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的自然灾害(如水淹、雷击等)。2.发生设备事故。3.停止使用1年以上。第十五条特种设备的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自行决定封停的特种设备,且计划停止使用期限超过1年时,应当书面报告安全环保办备案,并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停止使用手续,经确认的,在其停止使用期间,不对其进行定期检验。封停特种设备期限超过1年但未到注册登记机构备案的,或者封停特种设备期限不足1年的,仍按照原期限进行定期检验。第十六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的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好自检记录。第十七条特种设备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应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定期检验合格后7日内,实验室须向院(系)和安全办提交特种设备的检验合格证、使用登记证及检验报告的复印件备案。第十八条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立即停用该设备,并与该设备的维修保养单位联系,排除故障、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第十九条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技术落后、高耗能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及时予以报废,同时到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相关变更手续,并向实验室与装备处安全环保办备案。第二十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做好演练记录。第二十一条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使用单位必须采取紧急救援措施,防止灾害扩大,保护好事故现场,逐级上报,并按规定向安全环保办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等报告。第五章特种作业人员第二十二条使用单位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当按照《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40号)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的规定,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第二十三条对已经取得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的人员,应当按照各自证书规定的有效期定期参加复训。逾期不审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自动失效,若继续从事特种设备操作或管理工作的将被视为无证上岗。第二十四条凡在学校工作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及时到实验室与装备处安全办办理登记备案。各使用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应当及时到实验室与装备处安全办备案。第六章责任第二十五条凡不符合学校对特种设备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日常维护保养、报废,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有关规定的,予以批评教育,责令其限期整改。对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按情节轻重,由政府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予以罚款等处罚;凡触犯刑律的,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六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违反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或者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和其他不安全因素,未立即向有关单位负责人或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报告的,由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处分;情节严重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撤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的锅炉系指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压力容器系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压力管道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体气体、蒸气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电梯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起重机械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校园内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特种设备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第二十八条本办法未尽事项,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本办法条款如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按国家法律法规执行。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实验室与装备处(安全办)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设施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设备安全事故隐患,要求在发生设备安全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时能迅速、有效的实地现场抢救和其他救援措施,将紧急突发事件局部化(如有可能予以消除),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此预案。应急预案的任务和目标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危险源的确定根据项目部承建项目的特点、危险性及可能引起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重大危险源:机械伤害。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机械故障未被及时排除,突发绞、碾、撞、轧、挤、砸等事故。起重伤害。在吊装作业中,由于起重设备使用不当或支撑不稳或连接物强度不够或由于人为的操作失误、指挥不当,捆绑不牢或操作人员精力不集中等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组织领导成立设备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组长:**副组长:**组员:**领导小组在组长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协调项目部的设备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设备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物资设备部。救援联系电话保卫处:**接警处置当班人员在遇到设备安全事故时,应立即报告项目部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或任何一位成员。由组长或副组长组织开展以下工作:立即组织力量,迅速赶赴现场。并迅速向当地安全主管部门汇报简要案情及后果,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请卫生、保险、交通、消防等部门予以配合,协同进行伤员抢救和现场勘查、施救工作。封闭、保护现场,必要时可以申请当地交通主管部门中断交通,但应设立明显标志,标明车辆通行路线。采取抢救、灭火等紧急措施。抢救伤者应尽量就近、集中。监护当事人,寻找并调查证人。确定指挥员指导现场勘查。现场救护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及时组织现场其他人员临时救护,并积极联系车辆将受伤人员送往救护点,同时用电话通知单位或项目部的值班人员,再由值班人员及时上报人员抢救领导小组,启动人员伤害预案程序。综合部人员在接到通知应及时到医院或电话联系急救体系,并派出车辆到事故现场迎接,如受伤人员情况严重应联系医院救护车。财务部人员及时到医院办理住院手续。组织指挥现场勘查指挥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必须迅速全面地了解现场情况,对事故发生的性质、案件性质、现场范围、现场中心、现场是否发生变动和破坏,以及有无必要对现场采取警戒、封闭或其他紧急措施等作出初步的判断和决策,然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如下分组分工,并开展现场勘查工作:现场保护、交通指挥疏导组:由肇事单位负责保护现场不受破坏,指挥车辆有序停放等待或绕道通行。人员抢救组:由项目部指任小组成员负责急救并把伤员尽快送往就近医院抢救。现场勘查组:由综合管理部协助当地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事故现场的痕迹、物证进行拍照、测量、提取、勘验、制图和记录等工作。调查访问组:由综合管理部、安全质量部协助当地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走访事故知情人和见证人,收集证人证言,监护当事人。现场勘查工作结束,经核实无误和指挥员同意,应抓紧清理、撤除现场保护措施,恢复交通。组织临场讨论和书面报告现场勘查工作基本结束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召集有关人员召开临场会议,根据实地勘查和现场调查所得材料,对事故案情作出分析判断。根据临场讨论会的结果,开展下一步工作,如认为勘查不详尽,应及时进行补充勘查。在基本查明事故原因和损害后果的情况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尽快拟出事故情况的书面材料,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上级机关报告。包括对现场救援措施和效果的评价。指导设备事故责任认定和善后处理工作在事故原因查明后,协助当地安全管理部门进行事故处理,按法定程序,组织公开听证,公开、公平、公正地对事故责任作出认定,依法处理事故责任者,积极、稳妥地对设备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进行善后调解。学校实验室与实验设备安全工作流程1.各实验室要制定日常管理制度和安全使用守则,实验室应有足够空间,实验人数不超出可容纳学生额定人数1.各实验室要制定日常管理制度和安全使用守则,实验室应有足够空间,实验人数不超出可容纳学生额定人数2.实验室桌椅配置应符合学生安全操作要求3.实验教室电源配置,应考虑最大用电负荷4.实验桌椅力求稳固,防火、抗酸碱5.实验药品库应符合消防安全规定,消防器材应放置明显、方便提取的地方6.剧毒、易燃易爆等危险药品应设专柜专人保管,有条件的最好设2人同时管理1.安全使用制度应粘贴上墙明示,指定专人管理2.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使用情況如有不当立即纠正3.制定实验课安全管理措施,使用药品应做好记录备查4.制定废弃物品处理办法,避免造成污染或公害1.实验室每日做好安全检查和记录2.定期清点易燃、易爆危险品3.废弃物应依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4.每日做好实验室门、窗、水、电检查,离开时应关闭5.药品库应安装监控和报警装置,安装防盗门和护栏1.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暂停使用,并从速整改2.维修期间,要设立告知标识,待修复后才能恢复使用3.定期清查实验药品,过期报废药品要按规定及时销毁,销毁时应按有关安全卫生管理规定操作,避免环境污染和公害4.定期检查维护技防设施,确保完好有效1.实验设备、器材如毁损不能修复,应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废2.实验器材、设备如已达到使用年限,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淘汰更新3.消防设施设备达到使用年限,应按规定及时淘汰更新,保证其安全有效规划落实排查整改维护报废重要的实验设备、器材要定期保养,以延长设备、器材的使用年限。必要时可与厂商签订维护契约学校水电管理安全工作流程规划规划1.制定水电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2.成立领导小组,水电管理人员专人负责并维护3.定期开展从业人员水电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全员节约和环保意识落实排查整改维护1.对师生进行安全用电、节约用水教育2.定期检查水电设施设备,检测水质3.对出现的水电问题及时进行维修,保证正常使用1.各部门每月自查水电安全使用情况,水电管理人员定期不定期检查水电维护情况,发现问题立刻维修或上报2.定期请专业技术人员检测水样、饮水机、管道使用情况3.到了使用年限的水电设施,上报主管领导申请及时更换出现水电安全问题,立即停止使用,并由专业技术人员及时维修,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1.定期检查设施设备,做好维护2.加强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和责任意识3.坚持水电安全运行制度,专人负责,定期汇报合格不合格学校建筑(校舍)安全工作流程1.新建或改建校舍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管理规定组织施工,确保建筑安全1.新建或改建校舍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管理规定组织施工,确保建筑安全2.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疏散通道的数量、宽度等校舍建筑安全达标情况3.学校新安装水、电、气、实验仪器、线路管网等设施设备应充分考虑负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1.新建或改建校舍,应聘请监理公司实地监管,隔离施工现场并指派专人现场督查,防止出现安全隐患2.校园施工要与施工单位签署安全协议,安排现场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粘贴安全告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到位3.按照国家有关建设管理规定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做好工程各项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1.校舍施工时,相关单位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确保施工安全2.每学期开学前全面检查建筑(校舍)安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修缮3.加强日常和季节变化前的重点部位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查1.学校建筑应定期维护,确保其使用安全和耐用2.定期委托相关专业部门对学校建筑物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及整改方案并存档规划落实排查整改维护报废1.建设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施工,从速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2.整改期间应贴出安全告知,提示安全事项,必要区域要设置围挡3.消防设施整改后应由消防部门验收签字1.被检测为危房的建筑物,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申报加固或拆除2.具有严重安全隐患的建筑物应设置安全标识和围挡,警告师生远离电梯困人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图事故处理完毕事故处理完毕运保中心出具事故技术报告通知电梯公司现场处理后服技术人员后服值班人员通知电梯使用管理部门现场配合管理保卫处被困人员1.迅速拨打110、1202.通知学校领导迅速赶赴事故现场1.迅速拨打110、1202.通知学校领导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3.迅速组织现场人员开展救助4.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必要时和当地政府报告,争取有关部门支援救助1.采取有效措施尽快组织疏散,如来不及撤离,教师应组织学生迅速躲避到安全位置,等待时机安全转移2.迅速切断煤气、电源等继发性危害源,防止发生继发性事故3.密切关注连带建筑物的安全状况1.争取相关部门调度救援设备和人力赶赴现场,通力配合,全力救助2.组织有救援能力的教职工迅速有序开展自救3.积极救助伤员,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学校应指派专人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如大量出血不止可采取加压包扎止血法和指压止血法;发生骨折应设法固定骨折部位;呼吸与心跳停止应由接受过专门训练人员立即采取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或人工心肺复苏等)4.及时将伤员送往医院救治认真接待家长、稳定家长情绪,做好伤亡学生家长的安抚、保险理赔等工作1.向师生通报情况,稳定情绪,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2.制定受损建筑物的修缮整改方案,将对学校教学秩序的影响缩小到最小1.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2.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事故处理情况突发学校建筑物倒塌按学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报废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应审批手续选定有资质的维修保养单位按学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报废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应审批手续选定有资质的维修保养单位签订合同前,应先将维修保养单位的资质证书、保养合同文本等报安全办审查,同意后,签署生效维修保养必须有记录,并经甲乙双方签字后,保存至下次检验前每月不少于2次,或按安全技术规范和设备保养手册按时进行保养每月开展自行检查投入使用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书面报告安全办特种设备包括电梯、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行车等;起重机械、铲叉车等限于校内使用的机动车辆购置使用单位立项、申请实验室与设备处组织论证使用单位开箱验收入学校固定资产帐安装选定有资质的单位电梯必须由制造单位或其通过合同委托的有资质单位签订合同和安全责任书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将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情况书面告知区以上的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安装结束,施工单位应对所安装特种设备按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自检并对校验和调试的结果负责必须经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取得检验合格报告书交付使用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在验收后30日内将有关资料移交使用单位施工队伍安全保障体系资料报安全办备案使用日常维护保养使用前或使用后30日内,向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维修与改造停用报废及时向实验室与设备处安全办书面报告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再次使用前,必须申请安全检验,经复查合格才能重新投入使用书面报告安全办向原登记注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向有资质单位订购国家许可生产的合格产品≥10万元/台学校签订合同报安全办备案学校统一处理登记标志应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按照新安装的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监督程序,选定有资质单位;签订合同和安全责任书;书面报告区以上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检验;办理合格证等新分配化学类实验室安全达标评定申请表申请时间:实验室名称所属学院实验室地点实验室领用人实验室情况描述:(重点描述本实验室从事的科学研究所存在的潜在危险源情况,如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可能带来的化学性危险源和设备设施缺陷或防护缺陷带来的物理性危险源等)实验室领用人签字:序号自评项目自评达标标准是否达标1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实验室领用人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需与学院签订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必须设定专人作为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可以是实验室领用人,也可以是实验室中其他在人事处备案管理的教职员工;门口必须张贴实验室安全信息门牌标识,标识中应至少包括实验室责任人姓名、电话和实验室安全员姓名、电话。2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新分配实验室必须根据学校实验室技术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和学院实验室安全相关制度,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应张贴在实验室醒目位置;对实验室涉及的危险源如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或者钢瓶、压力容器等设备,应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实验室安全钥匙必须交国资处、保卫处封存于值班室安全钥匙箱内。3实验室人员培训所有拟进入实验室内学习、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达到实验室安全准入的要求;实验室必须指定专人对拟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就本实验室拟开展的科学实验所用到的材料、设备等特点,做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做好记录。4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采购遵循《学校实验室采购平台管理办法》的规定;实验室危险化学品标签齐全、分类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符合《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