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蚜虫与红蜘蛛_第1页
小麦蚜虫与红蜘蛛_第2页
小麦蚜虫与红蜘蛛_第3页
小麦蚜虫与红蜘蛛_第4页
小麦蚜虫与红蜘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小麦蚜虫与红蜘蛛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作物病虫害防治》(一)为害特点麦蚜是我国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其种类主要包括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麦蚜前期集中在叶正面或背面,后期集中在穗上刺吸汁液,致受害植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以乳熟期危害最重、损失最大。同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还可传播病毒病。小麦虫害—小麦蚜虫(一)为害特点吸取营养小麦蚜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危害小麦。麦苗前期受害可造成叶片发黄,影响生长,甚至枯黄而死;拔节至孕穗期受害影响抽穗;后期危害被害部分出现黄色小斑点,麦叶逐渐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产量。小麦虫害—小麦蚜虫(一)为害特点吸取营养小麦蚜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危害小麦。传毒小麦蚜虫还能够传播小麦黄矮病,使小麦叶片变黄,植株矮小,影响产量,造成比吸食营养更大的损失。小麦虫害—小麦蚜虫(二)形态识别

麦二叉蚜头胸部灰褐色,腹部淡绿色,腹背中央有深绿色纵线,腹管圆锥形,中等长度。黄绿色。前翅中脉二分叉。小麦虫害—小麦蚜虫(二)形态识别

麦长管蚜头胸部暗绿色或暗色,腹部黄绿色至浓绿色,背腹两侧有褐斑4~5个。腹管管状,极长,黑色。前翅中脉三分叉。禾谷缢管蚜头胸部暗绿色带紫褐色,触角比体短,腹管近于按通行。小麦虫害—小麦蚜虫(二)形态识别

小麦虫害—小麦蚜虫(三)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0~30代,以无翅雌成蚜或若蚜在麦根际或四周土缝中越冬。春季返青后,气温高于6℃开始繁殖,低于15℃繁殖率不高,气温高于16℃,麦苗抽穗时转移至穗部,虫口数量迅速上升,直到灌浆和乳熟期蚜量达高峰。气温高于22℃,产生大量有翅蚜,迁飞到阴凉地带越夏。5月中旬,小麦抽穗扬花,麦蚜繁殖极为迅速,至乳熟期达到高峰,对小麦为害最严重。小麦虫害—小麦蚜虫(三)发生规律麦长管蚜喜光照,较耐氮素肥料和潮湿,多分布在植株上部,叶片正面,特嗜穗部;小麦抽穗后,蚜量急剧上升,并大多集中穗部危害;成、若蚜均易受振动坠落逃散。麦二叉蚜喜干旱,怕光照,不喜氮素肥料;多分布在植株下部和叶片背面,最喜幼嫩组织或生长衰弱、叶色发黄的叶片;成、若蚜受振动时假死而坠落;小麦灌浆后多迁离麦田。小麦虫害—小麦蚜虫(三)发生规律禾谷缢管蚜喜湿畏光,嗜食茎秆、叶鞘,故多分布于植株下部的叶鞘、叶背,甚至根茎部分,其成、若蚜较不易受惊动。小麦虫害—小麦蚜虫(四)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清除田内外杂草,早春耙磨镇压,适时冬灌可以杀死越冬蚜。冬麦区适时迟播,春麦区适时早播可以减轻为害;控制和改变麦田适蚜生境;选用抗蚜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小麦抗蚜能力。小麦虫害—小麦蚜虫(四)防治方法2.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蚜虫的天敌很多,其中对麦蚜控制作用较强的捕食天敌有各种瓢虫、草蛉、食蚜蝇和花蝽等;寄生性天敌有多种蚜茧蜂。这些天敌在麦田数量较多,当天敌数量与蚜虫数量比达1:150以上时,天敌可将麦蚜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不必用药防治。因此,麦田要注意科学用药,选用对天敌安全的选择性药剂。小麦虫害—小麦蚜虫(四)防治方法3.药剂防治小麦苗期,田间麦蚜虫防治和蚜虫发生初期的防治。蚜虫发生初期,华北地区可在4月上中旬施药,可用如下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40g/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g/亩+48%毒死蝉乳油15~25ml/亩;10%烯啶虫胺水剂10~20ml/亩;1.8%阿维菌素乳油10~15ml/亩;小麦虫害—小麦蚜虫(四)防治方法3.药剂防治防治穗期麦蚜,在扬花灌浆初期,应及时进行田间喷药,可用速效性与持效期长的药剂配合施用,如发生严重时,间隔7~10天喷1次,可用下列杀虫剂:25%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6~20g/亩;3%啶虫脒乳油40~50ml/亩;10%氟氯氰菊酯·唑磷乳油30~50ml/亩;2%氰戊菊酯·吡虫啉乳油30~50ml/亩。小麦虫害—小麦蚜虫(一)为害特点

小麦红蜘蛛,是以成虫刺吸麦苗汁液,被危害的麦叶会出现黄白色小点,慢慢随红蜘蛛增多,麦叶会出现红色斑块,受害麦叶局部甚至全部卷缩,变黄色或红褐色。小麦红蜘蛛会造成,小麦叶片枯黄、植株矮小、穗小粒轻,结实率降低、产量下降,严重时小麦整株干枯死亡,或者不能抽穗。小麦虫害—小麦红蜘蛛(二)形态识别

麦圆蜘蛛:雌成虫体卵圆形,体长0.6-0.98毫米,体宽0.43-0.65毫米,体黑褐色,体背有横刻纹8条,在体背后部有隆起的肛门。足4对,第1对足最长。小麦虫害—小麦红蜘蛛(二)形态识别

麦长腿蜘蛛:喜干旱,生存适温为15-20℃,最适相对湿度在50%以下。麦圆蜘蛛多在早8、9点以前和下午4、5点以后活动。不耐干旱,生活适温8-15℃,适宜湿度在80%以上。遇大风多隐藏在麦丛下部。小麦虫害—小麦红蜘蛛(二)形态识别

小麦虫害—小麦红蜘蛛(三)发生规律①麦蜘蛛也同样是螨虫,主要通过吸收小麦汁液危害小麦。被红蜘蛛危害的小麦,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受害,随后逐渐向中、上部分蔓延。受害叶片会出现黄白色斑点,并随虫害加重,逐渐出现红色斑点,并出现叶片局部卷缩的现象。被危害的小麦,植株发育不良、矮小,甚至导致全株枯萎,随之产量减少,乃至绝产。小麦虫害—小麦红蜘蛛(三)发生规律②小麦红蜘蛛分两种,一种是麦长腿蜘蛛,一种是麦圆蜘蛛。麦长腿蜘蛛喜温暖喜干旱,最适宜的温湿度为气温18°左右,湿度50%以下;麦圆蜘蛛则与之相反,喜阴暗潮湿,最适宜发生温湿度为气温12°,湿度80%以上。麦圆蜘蛛活动时间基本在傍晚、晚上,而麦长腿蜘蛛则多活跃于早上至下午。小麦虫害—小麦红蜘蛛(四)防治方法①麦红蜘蛛有群居习惯,并有假死习性,所以,根据麦长腿蜘蛛和麦圆蜘蛛的习性,控制灌水,并加以人工来整治红蜘蛛。②保持田间卫生,及时除草,除了人工除草外,要采取合理的除草手段,例如药剂除草进行除草,以此消灭杂草中的虫源。③采用轮作倒茬,并加强田间管理。底肥施足的基础之上,合理增、追施磷肥、钾肥,保证肥量的供给,增强小麦自身抗病能力。小麦虫害—小麦红蜘蛛(四)防治方法1.化学防治由于小麦红蜘蛛体型偏小,并且具有高繁殖能力,容易被大家所忽视;所以一定要及时检查田间。如果发现已经有部分麦株受到虫害,即可开始化学防治。杀红蜘蛛推荐选用阿维菌素。阿维菌素效果好,使用方便,性质稳定,并且作用机理具有触杀、胃毒双重作用,有利于整治红蜘蛛。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