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蜂与粘虫_第1页
小麦叶蜂与粘虫_第2页
小麦叶蜂与粘虫_第3页
小麦叶蜂与粘虫_第4页
小麦叶蜂与粘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小麦叶蜂与粘虫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作物病虫害防治》(一)为害特点小麦叶蜂又叫小黏虫、齐头虫等,属膜翅目,叶蜂科。分布广泛,主要发生在淮河以北麦区,为害麦类作物及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一般虫量少,为害轻,但近年来,在局部地区为害加重。小麦叶蜂以幼虫为害麦叶,从叶边缘向内咬食成缺刻,重者可将麦叶全部吃光。为害严重时可将麦株吃成光秆,仅剩麦穗,使麦粒灌浆不足,影响产量。小麦虫害—小麦叶蜂(二)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8~9.8㎜,雄蜂体略小,黑色微带蓝光,后胸两侧各有一白斑。翅透明,膜质,带有极细的淡黄色斑。胸腹部光滑,散有细刻点。小盾片黑色近三角形,有细稀刻点。雌蜂腹末有锯状产卵器。卵:长1.8㎜,宽0.6㎜,肾形,淡黄色,表面光滑。小麦虫害—小麦叶蜂(二)形态识别

幼虫:共5龄,老龄幼虫17~18.8㎜,圆筒形。头深褐色,胸腹部灰绿色,胸部较粗,腹末较细,胸腹各节均有多条横皱纹,具7对胸足和1对尾足。蛹:长9~9.5㎜,淡黄到棕黑色。头胸部粗大,腹部细小,末端分叉。小麦虫害—小麦叶蜂(二)形态识别

小麦虫害—小麦叶蜂(三)发生规律小麦叶蜂在华北麦田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20~25㎝深处结茧越冬,在某些地区,老熟幼虫和蛹均可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2-3月羽化为成虫,在麦田内交尾产卵。4月中旬是幼虫为害盛期,到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入土滞育越夏,到9、10月间再蜕1次皮化蛹越冬。小麦虫害—小麦叶蜂(三)发生规律成虫寿命3~7d,卵期10d。幼虫共5龄,l~2龄白天为害叶片;3龄后白天隐蔽,黄昏后上升为害,多集中于下部叶片或无效分蘖上危害;4龄后,食量剧增,常将整个麦株吃光。幼虫有假死性,遇振动即落地。冬季温暖、土壤水分充足,翌春湿度大,春季羽化出土时雨水少有利其发生。若冬季温度低、土壤干旱、3月间又降大雨,麦叶蜂则发生少。此外,砂性土壤比黏性土壤受害重。小麦虫害—小麦叶蜂(四)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老熟幼虫在土中时间长,将尚未化蛹的休眠幼虫翻到地面,破坏其化蛹越冬场所,杀死幼虫。如能采取水旱轮作,可得到彻底根治。掌握幼龄幼虫期做好防治,可有效的控制为害。小麦虫害—小麦叶蜂(四)防治方法2.化学防治在小麦孕穗期,幼虫1-3龄幼虫期,可以使用下列杀虫剂:80%敌敌畏乳油50ml/亩;50%辛硫磷乳油50ml/亩;40%氧乐果乳油30-40ml/亩;5%氯氰菊酯乳油37ml/亩;1.8%阿维菌素乳油15ml/亩;小麦虫害—小麦叶蜂(四)防治方法2.化学防治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10ml/亩;2.5%敌百虫粉剂4.5%甲敌粉剂1.5-2.5kg/亩喷粉或对细干土20-25kg顺麦垄撒施。宜选择在傍晚或上午10时前,可提高防治效果。 小麦虫害—小麦叶蜂(一)为害特点俗名五彩虫、夜盗虫、剃枝虫、麦蚕等,属鳞翅目,夜蛾科。除新疆未见报道外,遍布全国各地。寄主有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16科100多种植物。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仅剩光秆,尤其是在幼虫成群结队迁移时,成严重损失。小麦虫害—小麦黏虫(一)为害特点低龄时咬食叶肉,使叶片形成透明条纹状斑纹,3龄后沿叶缘啃食小麦叶片成缺刻,严重时将小麦吃成光秆,穗期可咬断穗子或咬食小枝梗,引起大量落粒。大发生时可在1-2天内吃光成片作物,造成严重损失。小麦虫害—小麦黏虫小麦虫害—小麦黏虫(二)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5~17㎜,翅展36~40㎜。头部与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黄褐色、黄色或橙色,变化很多;内横线往往只现几个黑点,环纹与肾纹呈两个淡黄色圆斑,肾纹后端有一个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黑点;亚缘线自顶角斜向后缘,呈一黑褐色斜纹;外横线为一列黑点。后翅暗褐色,向基部色渐淡。小麦虫害—小麦黏虫(二)形态识别

卵:长约0.5㎜,半球形,初产白色渐变黄色,有光泽。卵粒单层排列成行。蛹:长约19㎜,红褐色,腹部5~7节背面前缘各有一列齿状点刻,臀棘上有刺4根,中央2根粗大,两侧的细短刺略弯。(二)形态识别

幼虫:体长38㎜。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常因食料和环境不同而有变化)。头部两侧有“八”字形黑褐色纹,体表有许多纵行条纹,背中线白色,边缘有细黑线,两侧有两条红褐色纵线条,两纵线间均有白色纵行细纹,腹面污黄色,腹足外侧有黑褐色斑。小麦虫害—小麦黏虫小麦虫害—小麦黏虫(三)发生规律黏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滞育现象,条件适合时可终年繁殖。因此,在我国各地发生的世代数因地区纬度而异,从北至南2~8代。粘虫属迁飞性害虫,其越冬分界线在北纬33°一带。成虫产卵于叶尖或嫩叶、心叶皱缝间,常使叶片成纵卷。成虫昼伏夜出,傍晚开始活动。黄昏时觅食,半夜交尾产卵,黎明时寻找隐蔽场所。成虫对糖醋液趋性强,产卵趋向黄枯叶片。在麦田喜把卵产在麦株基部枯黄叶片叶尖处折缝里。小麦虫害—小麦黏虫小麦虫害—小麦黏虫(三)发生规律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多在麦株基部叶背或分蘖叶背光处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5~6龄进入暴食阶段,食光叶片或把穗头咬断,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3龄后的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动迅速卷缩坠地,畏光,晴天白昼潜伏在麦根处土缝中,傍晚后或阴天爬到植株上为害。(四)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诱杀成虫利用成虫产卵前需补充营养、用糖醋液诱杀(糖3份、两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即可),夜晚诱杀。诱液应保持3~5厘米深,每5~10亩放一盆,盆高出作物30厘米,连续进行16~20天,可杀死成虫,减少产卵。小麦虫害—小麦黏虫(四)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草把诱卵利用成虫多在禾谷类作物叶上产卵习性,自成虫开始产卵起至产卵盛末期止,用谷草3根扎成小谷草把或用稻草把(每把十余根)插在麦田诱卵。每亩插10把,草把顶高出麦株15厘米左右,每5天更换新草把,把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小麦虫害—小麦黏虫(四)防治方法2.药剂防治防治黏虫关键是把握好防治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