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区域经济课件_第1页
第四章 区域经济课件_第2页
第四章 区域经济课件_第3页
第四章 区域经济课件_第4页
第四章 区域经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四章区域经济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是指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实行的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第四章区域经济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状况及特点(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出现,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出现了两次发展高潮(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特点1.数量不断增多2.形式以自由贸易区居多3.所涉及的领域延伸至贸易领域4.同质性减弱5.开放性增强6.出现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的重叠发展7.发展中国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逐渐突出第四章区域经济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划分(一)按贸易壁垒的程度划分1.优惠贸易安排它是地区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最松散的一种组织形式。成员国对全部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如:非洲木材组织2.自由贸易区是指签定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成员国内废除关税和数量限制,商品可完全自由移动,但对非成员国仍保持贸易壁垒。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第四章区域经济3.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4.共同市场是指在共同市场成员国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共同市场成员国间的生产要素可自由移动第四章区域经济5.经济同盟是指成员国之间不但商品生产要素可以自由移动,建立对外共同关税,而且要求成员国制订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差异,使一体化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6.完全经济一体化这是经贸集团的最高形式和最后阶段,在此阶段,区域内各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化,在各成员国内完全消除商品、资金、劳动力等自由流通的障碍第四章区域经济

优惠关税待遇内部关税取消设立共同壁垒对生产要素的流动不限制统一某些经济和社会政策统一的经济、金融、财政政策优惠贸易安排是否否否否否自由贸易区是是否否否否关税同盟是是是否否否共同市场是是是是否否经济同盟是是是是是否完全一体化是是是是是是总结:六种一体化形式的比较第四章区域经济(二)按一体化的范围划分1.部门一体化部:区域内成员国只在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加以一体化。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联营等2.全盘一体化:区域内成员国的所有经济部门(商品)都加以一体化。欧洲经济共同体第四章区域经济(三)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1.水平一体化:由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或接近的国家组成2.垂直一体化:由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即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组成第四章区域经济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一)关税同盟理论1.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贸易创造贸易转移第四章区域经济静态效果贸易创造效果

贸易转移效果

贸易扩大效果

贸易创造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内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成员国的进口增加,新的贸易得以“创造”。贸易创造的结果是关税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第四章区域经济静态效果贸易创造效果

贸易转移效果

贸易扩大效果

贸易转移就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实行保护贸易,导致从外部非成员国中较低成本的国家进口转向从成员国中较高成本的国家进口,发生“贸易转移”。第四章区域经济静态效果贸易创造效果

贸易转移效果

贸易扩大效果

假定缔结关税同盟前,某国生产某商品的成本较高,而在关税同盟成立后,该国转由从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该商品价格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情况下都要比成立前要低。则该国此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并使其进口数量增加,这就是贸易扩大效果。

第四章区域经济2.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主要表现

有利于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加剧,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投资环境改善,刺激投资增加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第四章区域经济(二)大市场理论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国内市场向统一的大市场延伸,扩大市场范围,创造激烈的竞争环境,进而达到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利益的目的超越静态的关税同盟理论的动态大市场理论是共同市场的理论基础,其代表人物为西托夫斯基和德纽。核心内容是:规模经济:见德纽的观点;激化竞争:西托夫斯基的“高利润率恶性循环”命题及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第四章区域经济德纽的观点:规模经济第四章区域经济西托夫斯基的“高利润率恶性循环”命题第四章区域经济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是:

进行一体化,形成统一的大市场第四章区域经济(三)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指一国放弃某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另一国,而另一国则放弃另一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对方,即两国达成互相提供市场的协议,实行协议分工第四章区域经济第二节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一、欧洲联盟欧盟部长会议欧元标志第四章区域经济第四章区域经济一、欧洲联盟(一)欧洲联盟

简称欧盟(EU),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现有27个成员国和4.8亿人口。

(二)欧盟总部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三)欧盟宗旨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第四章区域经济(四)欧盟发展过程

发展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2341957年《罗马条约》

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56781999年欧元(Euro)正式发行

2002年欧元纸币和硬币开始流通,2002年7月,12国原货币停止流通2004年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签署《欧盟宪法条约》第四章区域经济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一)建立过程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与1992年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AmericaFreeTradeAgreement,NAFTA),该协定于1994年正式生效。(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宗旨

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平等竞争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解决贸易争端以及促进各成员区域性和多边合作。第四章区域经济(三)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美、加、墨三国的经济的影响

发展过程美国12加拿大3墨西哥

与加、墨的自由贸易使美国产品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市场;为美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墨西哥进口的大量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使消费者大为收益;增强了对欧、日的国际竞争力。

免除了关税,成为对美、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出口国;美、加大量投资推动其国内经济的发展。然而也同样为贸易自由化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民族工业遭受巨大的冲击;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贸易收益不如美国大,但是区内的自由贸易同样给其带来了贸易量的增长和规模经济利益。第四章区域经济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成立,现有亚太地区21个成员。于1989年建立,现有成员21个,即美洲的5个,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大洋洲的三个,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亚洲的12个,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和俄罗斯

第四章区域经济第四章区域经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过程:(1)早期形成阶段:1989-1991,APEC基本上属于一个高层次区域经济论坛,每年年底召开一次部长会议。(2)迅速发展阶段:1993-1995年,1994年的《茂物宣言》提出发达成员于2010年、发展中国家于2020年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目标。1995年大阪会议确立了以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为APEC的两大支柱,并通过了执行“茂物宣言”的行动议程,即大阪行动议程。(3)计划实施阶段:1996年-至今。

第四章区域经济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最迟不晚于2020年实现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其中,发达国家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国家不晚于2020年。亚太经合组织工作机制---------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议及其下属委员会和工作组、秘书处第四章区域经济

亚太经合组织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差异----地区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各国的社会结构差异也很大;国家人口规模、自然资源禀赋和国力强弱悬殊;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呈不对称结构;各国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存在着差异;各国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的疑虑和问题等等。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做法。第四章区域经济(二)亚太经合组织的主要特征:1.合作模式的多样性2.运行机制的松散性3.经贸合作的互补性4.地区的开放性第四章区域经济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成员国:中国和原东盟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和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

第四章区域经济第四章区域经济第四章区域经济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理图第四章区域经济2007中国大陆主要贸易伙伴数据第四章区域经济2007年中国大陆的主要贸易伙伴第四章区域经济2007年中国大陆主要出口市场第四章区域经济2007年中国大陆主要出口市场第四章区域经济2007年中国大陆主要进口市场第四章区域经济2007年中国大陆主要进口市场第四章区域经济云南天然是中心第四章区域经济第四章区域经济自贸区建设进程回顾

·2001年11月,“10+1”宣布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

·200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到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2004年底,《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签署,标志自贸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

·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惠及19亿人。

第四章区域经济产生原因

1.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当今世界经济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发展很快。WTO的成员国基本上都与其它有关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第四章区域经济2.中国与东盟关系密切发展的需要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着建自贸区的良好基础。一是,山水相连,息息相关,相互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相似的历史遭遇。二是,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三是,在国际社会事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对经济发展有稳定和增长的共同愿望。四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改善和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友好关系,相互间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不断有新的发展,尤其是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相互间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此,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及时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积极发展和密切相互间的经贸合作,建立自贸区。第四章区域经济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促使

1997年,东南亚遭受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受危机打击的东盟各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中国政府顶住巨大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帮助东盟国家最终克服了金融危机。中国在危机中表现出的负责任邻国的风范赢得东盟各国的普遍好评,与中国的关系迅速改善和发展。经历金融危机后,东盟更加明确了地区需要加快经济一体化,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来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和冲击,中国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因而选择和中国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必然而积极的选择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年至2010年),启动并大幅下调关税阶段。自2002年11月双方签署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始,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

第二阶段(2011年至2015年),全面建成自贸区阶段,即东盟越、老、柬、缅四国与中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亦实现零关税,与此同时,双方实现更广泛深入的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投资市场。

第三阶段(2016年之后),自贸区巩固完善阶段。第四章区域经济目标:

1、促进中国、东盟之间的企业对话与合作;

2、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与投资联系;

3、促进各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第四章区域经济组织机构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主席由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担任中方理事单位由中国有代表性商会和知名企业组成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的东盟合作方是东盟工商会。东盟工商会由东盟十国最具代表性的商会组成:文莱国家工商会、柬埔寨总商会、印尼工商会、老挝全国工商会、马来西亚国家工商会、缅甸工商联合会、菲律宾工商会、新加坡工商联合会、泰国工业联合会、越南工商会第四章区域经济重要性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和东盟合作历程中历史性的一步。它充分反映了双方领导人加强睦邻友好关系的良好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和东盟之间不断加强的经济联系,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中新的里程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会创造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按人口算,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将是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创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第四章区域经济投资协议

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商务部陈德铭部长与东盟10国的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该协议的签署向外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中国和东盟各国愿同舟共济,携手抗击金融危机,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为东亚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投资协议》包括27个条款。该协议通过双方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投资公平公正待遇,提高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透明度,为双方投资者创造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及公平的投资环境,并为双方的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从而进一步促进双方投资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此次《投资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全面建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我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了自贸区的谈判,2003年“早期收获计划”正式实施,2004年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第四章区域经济中国自由贸易区前景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首先是中国加入WTO为双方存在的贸易投资等制度障碍扫清了道路。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近年来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减少并取消非关税壁垒。另外,我国的市场进一步开放,尤其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将为包括东盟在内的国外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商机。依据我国与东盟WTO成员国的谈判承诺,对东盟产品的关税水平在5年之内将削减34-47%,快于中国关税平均削减的速度。其次是今年l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设无疑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了经验与参照,进而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第三,最近东盟与中国已就南沙问题达成协议,为地区的和平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周边环境。第四章区域经济贸易区发展的障碍因素

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面临着以下诸多客观上的障碍和干扰,值得双方予以关注:第一,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投资黑洞论

东盟国家虽然在文化上和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但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东盟国家在历史上一直对中国心存芥蒂,而且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在经济、军事上给他们造成威胁。近年来,中国吸收外资保持了较快的发展规模,2002年实际吸收外资突破了500亿美元,而东盟各国吸收的外商投资却呈下降趋势。第四章区域经济《日本经济新闻》曾报道,2002年上半年,流入东盟主要6个成员国的外资约为65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60%。其中,马来西亚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已由2001年同期的31亿美元骤减到5.7亿美元,降幅达80%。流入印尼和菲律宾的外资同比减少了70%,流入越南、泰国和新加坡的外资同比分别下降了56%、35%和22%。同时,许多原在东盟成员国内部的外资企业纷纷将业务转向中国第四章区域经济面对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吸收外资的增多以及大量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涌入本地市场,东盟成员国内部以及周边许多国家感到了竞争的压力,“中国威胁论”等言论泛起,宣称中国的经济崛起将对该区域内的其他国家造成威胁,强大的中国很有可能将会在本地区称霸,直接影响到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东盟国家应联合起来予以对抗第四章区域经济第二,东盟内部成员国间的摩擦和矛盾

一是历史积怨和领土主权争端。东盟成员国内部的领土争端一直存在,历史上越南入侵过柬埔寨,至今两国关系貌合神离。近期,马来西亚与印尼出现了关于西巴丹岛和利吉丹岛的主权争执,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出现了关于白礁岛的争执,印尼与菲律宾之间也发生了有关岛屿主权的争执,这些都反映出东盟内部尚缺乏地区整合的大局观念

第四章区域经济二是成员国内部政局不稳。东盟许多国家都是党派林立、纷争不断,有的国家军人政府当政,有的国家内阁变换频繁。另外有些国家的反政府武装及恐怖分子活动猖獗,加上近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反恐战争的刻意扩大及对伊斯兰教派和回教徒传统的敌视,造成东盟国家内部民族情绪高涨。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外来直接投资,阻碍经贸活动的正常进行,客观上对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以及未来自贸区的整体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四章区域经济三是民族宗教差异。东盟内部宗教信仰不同,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是传统的回教国家,泰国和柬埔寨则遵从佛教,菲律宾大部分国民信奉天主教,而越南和老挝则是“社会主义”体制。近年来,随着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的抬头及回教徒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矛盾不断激化,加上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教徒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宗教信仰间冲突时有发生第四章区域经济第三,东盟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经贸结构雷同化

东盟的10个成员国中,既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又有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存在巨大差异。新加坡的人均GDP目前已近3万美元,而越、老、缅、柬四国还不到400美元,人均GDP相差约70倍,远远高于欧盟内部的16倍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的30倍的差距水平。东盟国家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成员国间经济政策的协调第四章区域经济经济优势的互补性是区域经济实现整合的先决条件,经济优势的非均质分布决定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的大小,而东盟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方面互补性并不明显。东盟成员国大都推行出口导向战略,出口产品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近年来又大都转向下游的电子信息产品,东盟国家在国内经济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上呈现出雷同化的特征。亚洲经济危机中暴露出来的东盟国家产业结构单一化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纠正,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投入不足、生产率低下的弊病并没有根除第四章区域经济从区内贸易上看,1999年东盟成员国内部的相互出口额为819.29亿美元,占东盟全部出口额的22.2%,而同期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内部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54.6%和62.6%。由此看出,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东盟尚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阶段。经济和贸易结构的雷同化限制了东盟内部各成员国贸易创造效应的发挥第四章区域经济另外,东盟内部市场的相对狭小加重了其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东盟10国的总人口为5.3亿,199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7370亿美元,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大,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内部市场潜力较小。20世纪70到80年代,东盟国家主要是为日本生产下游的电子产品,出口方面主要依赖日本市场。到了9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和美国新经济的兴起,东盟国家的出口又开始严重依赖美国市场。1998年金融危机以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日益加强。2000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国内需求趋于疲软,经常项目逆差开始逐渐减少,其消极影响也开始波及到东盟国家,特别是9?11事件发生后,随着美国和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东盟的经济和对外贸易也相应滑落第四章区域经济内部市场的狭小限制了东盟未来的发展空间,而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则严重削弱了东盟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一旦主要的出口地区发生市场萎缩和剧烈价格波动,就会对集团内各成员国国内经济的稳定构成巨大威胁,增加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第四章区域经济第四、东盟内部缺少核心的经济力量和协调机制,主导权纷争激烈

现实情况表明,区域经济合作离不开核心经济力量的协调和引导。1995年墨西哥发生严重金融危机时,正是因为美国的全力注资解救才使得危机没有波及其他的美洲国家。区域内核心国家的职能在于协调成员国政策、稳定区域内部经济发展。而东盟成员国中这种核心国家目前尚不存在,中坚力量的缺乏降低了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凝聚力。在1997年的金融风暴中,东盟各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竞相贬值本国货币,造成危机在各个国家中迅速蔓延,东盟内部缺乏核心力量和共同应对机制的弊端暴露无遗第四章区域经济对于东盟成员国来讲,争夺主导权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印尼无论从人口还是领土面积上讲,都是第一大国,但是其经济实力的相对不足无疑影响了其大国地位和形象。多年来,印尼政府积极扩大对外交往,做“东盟龙头老大”的梦想始终没有动摇,只是目前国内纷乱的政局和不太景气的经济形势使其力不从心。马来西亚对东盟秘书处设在印尼一直耿耿于怀,2002年10月,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为更有效协调东盟成员国与中日韩三国在政治、经济、贸易、交通、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建议在马设立10+3秘书处,期限为5年,马政府愿提供1000万美元作为基金。但大多数成员国认为10+3秘书处与东盟秘书处在功能上有所冲突,且10+3机制的许多事情完全可以交由东盟秘书处处理,另行设立10+3秘书处没有必要。作为最发达的成员国,新加坡力图在东盟中拥有最大的发言权,但因其历来与美国及以色列等国关系密切,且经常性的单边对外交往,故其在东盟中的主导地位很难形成总之,核心经济领导力量的缺乏以及内部成员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将使得东盟自贸区以及东盟-中国自贸区的发展布满坎坷第四章区域经济第五,东盟内部个别成员国与其他国家单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问题东盟自贸区主要是要求成员国相互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以使东盟各成员国享受到其他成员国共同的关税优惠,对各成员国与东盟外其他国家另行制定经贸政策并没有明确限制。近年来,东盟个别成员国不满足于当前东盟自贸区的进程,进而单边出动与周边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2002年1月,新加坡和日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双边贸易中99%的商品和新加坡对日出口中94%的商品予以免税,同时对农产品以外的进出口商品作了减免税规定。新加坡目前正积极与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台湾就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频频进行洽谈。第四章区域经济另外,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去年12月访问日本时,也表达了与日本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愿望。客观上讲,东盟个别成员与区外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极有可能破坏东盟整体的利益,使得未与东盟建立自贸协定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通过某种捷径进入东盟市场。同时,不排除“马太效应”的发生,如更多的东盟成员国相与效仿,东盟自贸区未来发展则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变数第四章区域经济第六、东盟成员国与台湾的经贸关系

长久以来,台湾一直是东盟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东盟地区重要的外资来源。根据东盟秘书处透露,2001年台湾和东盟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超过东盟和中国大陆的贸易额,台湾在东盟国家的投资超过420亿美元,而中国大陆在东盟的投资与之相比则微不足道,而且每年台湾自东盟引进的劳工多达30万人。尽管东盟在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关系上,顾忌台湾问题,但与台湾的经贸合作仍然在不断扩大,双边“政府”内阁成员及有关组织间的低调交往也一直未曾停止第四章区域经济对于台湾来说,东盟和中国大陆经济合作进程的加快,尤其是政府间的往来日益密切,必然对台湾造成极大刺激,促使台湾转变有关外交和经济政策。而且受亚洲金融危机和“9?11”事件影响,台湾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同时为避免被区域经济合作“边缘化”,台湾积极推行“南下政策”,亟欲与周边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协定”,特别是力图通过“特定途径”,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目前台湾已与新加坡初步就此事做了商讨,并决定与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尽快就有关问题进行协商。另外,东盟国家中,在台湾留过学的商界人士超过4万人,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其政界和商界中多有留学台湾人员,仅马来西亚就超过8000人,不言而喻,这股力量将会对台湾发展和东盟的经贸关系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台湾对外投资的一半投在中国大陆,为了分散投资风险,台湾正考虑加强同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因此,预计今后几年内,东盟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第四章区域经济第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干预

目前从贸易额上看,美国、日本仍然是东盟的主要贸易伙伴,远远超出东盟与中国的贸易水平。但是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增多,特别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中低档日用消费品以及某些机电产品,已经成为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东盟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日益增强,使得美国备感不安。美国“东盟贸易咨询理事会”2002年2月要求布什政府坚决阻止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并要求美国政府尽快在5年内与东盟10国建立“美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国抗衡,维持其在东南亚地区的既有利益。但是,美国反恐战争扩大化已招致东盟内伊斯兰教国家的反感,客观上冲抵了美国对东盟-中国自贸区合作进程的阻碍第四章区域经济作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经济大国,日本也希望能在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核心的领导作用,但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无力整合和带动整个东亚经济的发展。尤其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非但没有对东盟国家提供帮助,反而大幅度贬值日元,加剧了恶性的竞争性货币贬值,全然没有承担起与其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稳定地区经济的责任,受到东亚各国和世界舆论的批评。近几年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越发严重,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摩擦频频发生,加上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势力抬头,不断歪曲和美化其侵略战争历史,这使东亚国家加强了对日本的戒心,其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难以发挥主导作用面临中国与东盟关系日益友好以及中国在东亚区域内影响力的增强,作为东亚区域内传统重要势力的美国和日本决不甘心被夺去“风头”,今后更多的介入和干预是必然的第四章区域经济第八,东盟区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根据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有关条款,2003年自贸区启动后,东盟中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加坡、菲律宾及文莱等6个成员国,一旦发现本国的产品在自贸区市场中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相关领域及行业的亏损,该成员国可以采取紧急措施予以保护。2002年4月23日,马来西亚政府对来自中国和香港地区的自行车开展反倾销调查,今年1月18日做出决定,即日起对来自中国深圳宝安自行车厂(国内唯一应诉企业)的自行车征收11.83%的反倾销税,对来自香港地区其他企业的自行车征收高达186.09%的反倾销税。这已初步反映出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会顺水顺风第四章区域经济贸易区的发展前景尽管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充满风雨,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东盟-中国自贸区的建立充满信心。今后几年内,自贸区以及双边经贸关系将出现以下发展前景:第一,双方的贸易将有更大的增长,贸易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随着入世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加快,特别是我国的制造业将会有快速发展,将带动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增加。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占很大比重,而这一产业多为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加工,这将导致相关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口的增多第四章区域经济从成本结构来看,在食品、农矿产品、能源和电子产品等方面,东盟与我国相比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因而从东盟进口石油、天然气、棕榈油、天然橡胶、热带木材等资源性初级产品以及电子电器等机电产品的零部件及半成品将会进一步增多。据分析,按照我国年均10%的进口增长测算,从东盟的进口在2005年预计将达到355亿美元,比2000年的133亿增加近1.7倍,年均增加40多亿美元。如果按照90年代以来从东盟进口增长21%的速度计算,进口数量还将大大超过上述数字。由此可见,我国入世将为东盟产品的出口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有利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对东盟的出口也将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这种增长一方面来自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另一方面来自对东盟具有潜在优势的产品。与东盟产品相比,我国纺织品、服装、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等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些产品的进口占东盟从我国总进口的21%,今后几年我国将仍然保持这些产品的出口优势。此外,我国的机械电子设备、精密仪器、钟表手表、车辆、金属产品和化工产品具有潜在优势,1993-1999年东盟大量增加了上述产品的进口,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东盟同类产品的总进口增长率,因此,在东盟市场上这些产品的份额将会继续增加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贸易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互出口增多,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将会有明显增大第四章区域经济第二,双方的相互直接投资将逐步扩大

尽管目前东盟和中国都不是对方投资的主要市场,特别是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更少,但随着双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相互投资将会增多。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海外投资是重要的措施,投资的重点区域今后首先将是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周边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盟新成员国。随着我国电信、金融、保险和服务业的开放,一些较发达的东盟成员国也将扩大对我国的投资第四章区域经济第三,经济合作领域将日益拓宽

随着双方自由贸易区协定谈判的正式启动和实施,双方的经济合作将进入一个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合作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另外,金融和科技领域的合作将会全面展开,特别是随着“清迈协议”的实施和“电子东盟”的启动,我国与东盟在金融、保险与电信领域的合作将更大规模地展开。基础设施的合作步伐也将加快,同时将带动相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农业、环境保护、能源、知识产权及企业之间,特别是中小企业等方面的合作也将启动,并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合作第四章区域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部分关税削减时间

时间关税税率覆盖关税条目参与的国家2003.10.1中国与泰国果蔬关税降至0%中泰全部国蔬中国、泰国2004农产品关税开始下调农产品中国与东盟10国2005.1对所有成员国开始削减关税全部中国与东盟10国2006农产品关税降至0%农产品中国与东盟10国2010关税降至0%除部分敏感产品外的产品中国与原东盟6国2015关税降至0%除部分敏感产品外的产品中国与东盟新成员国第四章区域经济意义

政治意义

1、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中国和东盟全面、深入、快速发展友好关系。维护东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2、从建立国际新秩序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3、从提高东盟的国际地位来看,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助于东盟在国际社会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第四章区域经济经济意义

1、使双方获得“贸易创造”效益

2、使双方获得投资增长效益

3、使双方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4、推动双方经济发展第四章区域经济五、拉美南方共同市场成立日期

1991年3月26日,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总统在巴拉圭首都签署《亚松森条约》,宣布建立南方共同市场(简称南共市)。该条约于当年11月29日正式生效。1995年1月1日南共市正式运行,关税联盟开始生效宗旨

通过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加强经济互补,促进成员国科技进步和实现经济现代化,进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并推动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第四章区域经济

4个成员: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智利(1996年)、玻利维亚(1997年)和南非(2000年)是南共市的"联系国"。智利已就成为正式成员同南共市开始进行谈判。秘鲁(2003年)、委内瑞拉(2004年12月)、厄瓜多尔(2004年12月)和哥伦比亚(2004年12月)为其联系成员国。2006年7月,南共市批准委内瑞拉为正式成员国。南共市成员国人口为2.4亿,总体国内生产总值达2.5万亿美元。加上委内瑞拉,五国在2010年底的贸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400亿美元。尽管经济危机肆虐全球,国际组织预测2010年南美国家经济增长指数约为6%-7%,特别是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这三个国家第四章区域经济南共市成员国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