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高县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四川省高县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四川省高县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四川省高县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四川省高县达标名校中考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液体大多数是溶液,下列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 B.植物油 C.泥沙 D.碘2.2017年3月15日,央视曝光了另一种“瘦肉精”,其中添加了“人用西药”,如硫酸新霉素,其化学式为C23H18N6O17S,下列关于硫酸新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新霉素中含65个原子B.硫酸新霉素中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8:1C.硫酸新霉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硫酸新霉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2g3.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汉黄芩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口可乐汽水和白蒲黄酒都属于溶液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5.下列操作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A.静置 B.过滤 C.吸附 D.蒸馏6.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气体燃着的蜡烛熄灭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不空气大B往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有气泡氢氧化钠已变质C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D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有无色液滴产生.该气体是CH4A.A B.B C.C D.D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CO2验满 B.测溶液pHC.加热液体 D.量筒读数8.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增加了对空气的污染B.该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9.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并注入相同的足量稀盐酸,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边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镁和铝,则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是()A.先偏向右,最后偏向左 B.先偏向右,最后平衡C.先偏向左,最后偏向右 D.先偏向左,最后平衡10.现有Cu、CuO、Cu(OH)2三种固体的混合物共20g,将其加入烧杯中,倒入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渣质量为2.2g,将滤液蒸干后,得到固体质量32g,求原混合物CuO的质量分数为()A.49% B.32% C.40%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根据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图甲实验净化水的方法有过滤和_____。(2)图乙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实验(I)的实验目的是_____。(3)图丙实验中,当打开K1和K2后,迅速从a处向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关闭K1和K2,发现白磷燃烧(白磷过量),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白磷熄灭后,打开K2,发现量筒中的部分水又压回瓶中,最后量筒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mL。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实验室常用氧气做实验。现将24.5g氯酸钾与5.6g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至反应完全(已知2KClO32KCl+3O2↑,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请回答:(1)求所制得氧气的质量。将实验后剩余固体溶于85.1g水中,求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在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试从微粒的角度说明溶质在溶液中是怎样存在的,由此说明为什么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14.请从不同角度分别指出H2、CO、O2、CO2与另三种气体的不同之处。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猜想三:_____。BaCl2溶液显中性;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_____不正确(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_____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室应_____保存氢氧化钠。某同学认为用Ba(OH)2溶液代替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16.[观察与问题]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I.从生成物角度分析,进行探究实验一:刮下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镁条变黑与空气中的_________有关,原因是_________。II.从反应物角度分析,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猜想镁条变黑具体与空气中的哪些物质有关,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提出了如下猜想:甲:CO2乙:CO2O2丙:CO2H2O丁:_________。[实验与探究]实验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4个实验,并持续观察10天。请将下表中实验操作补充完整。编号主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先收集满二氧化碳,再加入2ml浓硫酸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②先集满体积比为1:1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再加入__________mL浓硫酸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③先收集满二氧化碳,再加入2mL蒸馏水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④先集满体积比为1:1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再加入2mL蒸馏水镁条第1天开始变黑至第10天全部变黑[解释与结论](1)实验①和②中的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在这两个实验中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烧碱代替浓硫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③的目的__________。(3)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反思与评价](4)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详解】A、食盐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故A正确;

B、植物油不能溶于水,把花生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乳浊液,故B不正确;

C、泥沙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C不正确;D、碘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D不正确。故选A。【点睛】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2、C【解析】A、硫酸新霉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1个硫酸新霉素分子中含有65个原子,错误;B、硫酸新霉素中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8):32=9:16,错误;C、硫酸新霉素C23H18N6O17S中碳、氢、氮、氧、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23):(1×18):(14×6):(16×17):32=138:9:42:136,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正确;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错误。故选C。3、D【解析】A、汉黄芩素的化学式为C16H12O5,由化学式可知,汉黄芩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5)=12:5,故正确;C、汉黄芩素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D、汉黄芩素是由分子构成,应该说1个汉黄芩素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故错误。故选D。4、D【解析】

A、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汽水和蔗糖水都是均一、稳定、混合物,故对;

B、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熟石灰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故对

C、改变温度、增加溶质的量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剂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故对

D、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溶解度必须指明温度;故错

故选D。5、D【解析】

静置、过滤、吸附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蒸馏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因此能降低水的硬度,选项D正确。故选D。6、D【解析】

A、B、C操作、现象、结论都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D、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说明物质含有氢元素,但是不一定是甲烷,可能是氢气等含氢元素的可燃物,结论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7、D【解析】

此题根据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方法、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量筒读数的方法平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8、B【解析】A、该反应将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错误;B、因CO和NO都有毒,通过该反应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即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正确;C、由图可知,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D、该反应中分子的个数虽发生了变化,但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变化,反应前后质量相等,错误。故选B。9、A【解析】

解:镁、铝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为:,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的镁和铝和足量稀盐酸反应时,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因此天平指针最后偏向左;因为镁比铝活泼,与稀盐酸反应时,镁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铝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因此开始时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速率快,天平指针偏向右,因此向左、右两边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镁和铝,则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是先偏向右,最后偏向左。故选A。【点睛】本题既要考虑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又要考虑反应速度。10、C【解析】

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详解】氧化铜和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后都会生成硫酸铜,而铜不会反应,所以滤渣即为混合物中的单质铜,故氧化铜和氢氧化铜的质量为设氧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y,则氢氧化铜的质量为,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故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故选C。【点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吸附CO2+H2O=H2CO3证明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实验对照与氧气接触160【解析】

(1)图中纱布、小卵石、石英砂可以起过滤作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甲实验净化水的方法是过滤和吸附;故填:吸附;(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实验(I)的目的是证明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实验对照;故填:CO2+H2O=H2CO3;证明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实验对照;(3)图丙实验中,当打开K1和K2后,迅速从a处向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关闭K1和K2,发现白磷燃烧(白磷过量),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实验中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即A瓶内空气的体积为200mL,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足量的白磷燃烧后消耗氧气的体积为:40mL,白磷熄灭后,打开K2,发现量筒中的部分水(40mL)又压回瓶中,最后量筒中水的体积约为200mL﹣40mL=160mL;故填:与氧气接触;160。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9.6g。14.9%【解析】

设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y==x=9.6gy=14.9g将实验后剩余固体溶于85.1g水中,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4.9%答:(1)所制得氧气的质量为9.6g。(2)将实验后剩余固体溶于85.1g水中,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9%。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在溶液中构成反应物的微粒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解析】

根据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进行解答。【详解】解: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在溶液中构成反应物的微粒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14、H2含有氢元素,其余三种不含有氢元素(合理即可)O2能供给呼吸,其余三种不能(合理即可)CO有毒,其余三种无毒(合理即可)CO2能用于灭火,其余三种物质不能用于灭火(合理即可)【解析】

在H2、CO、O2、CO2四种气体中: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CO是由碳、氧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H2含有氢元素,其余三种不含有氢元素;O2能供给呼吸,其余三种不能;CO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CO有毒,其余三种无毒;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CO2能用于灭火,其余三种物质不能用于灭火。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只有Na2CO3一溶液会变红2NaOH+CO2═Na2CO3+H2O密封不正确【解析】

[猜想假设]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导致变质,久置的氢氧化钠成分可能有三种情况:没有变质(只有NaOH)、部分变质(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全部变质(只有Na2CO3)。所以猜想三:只有Na2CO3。[实验探究](1)碳酸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不能,所以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Na2CO3,则猜想一不正确;(2)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由于(1)中氯化钡过量,说明溶液中碳酸钠无剩余,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如果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说明溶液显碱性,则含有氢氧化钠,酚酞试液会变红。[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