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声、热、光综合辨析(70题三大类型)-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原卷版)_第1页
专题07 声、热、光综合辨析(70题三大类型)-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原卷版)_第2页
专题07 声、热、光综合辨析(70题三大类型)-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原卷版)_第3页
专题07 声、热、光综合辨析(70题三大类型)-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原卷版)_第4页
专题07 声、热、光综合辨析(70题三大类型)-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学而优教有方专题07声、热、光综合辨析【题型一】声现象综合辨析1.(2023四川泸州期末)下列四幅图所包含的一些信息与声现象都有联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静止的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图乙:敲击编钟时,若用力越大,编钟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越高C.图丙:医生使用听诊器为病人诊断,主要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D.图丁: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人需要佩戴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2023西藏日喀则期末)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B.听MP3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改变声音的音调C.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2023四川凉山期末)如图是古时的一种乐器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故成语有云“参差不齐”。关于排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色B.箫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15℃)C.悦耳动听的箫声也可能成为噪声D.停止吹奏,箫声不会立即消失4.(2023四川乐山期末)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5.(2023山西晋中期末)2022年10月12日,“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首次在“问天”实验舱进行太空授课,奇妙的实验现象多次引起同学们的大声喝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宇航员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太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大声喝彩是指同学们喝彩声的音调高D.陈冬和蔡旭哲两名宇航员的音色相同6.(2023贵州铜仁期末)2023年春晚,听众从《百鸟归巢》乐曲中感受到了百鸟归巢的轻快活泼气氛,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乐曲声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B.乐曲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表演者模拟鸟啼声主要是模拟鸟啼声的响度D.乐曲声对观众来说属于乐音,由振动产生的7.(2023山东泰安期末)学校在模拟考试训练期间,关掉了上课铃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铃声是由电铃的振动产生的B.同学们能听到铃声是因为空气可以传声C.关掉铃声是在声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D.平时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后静下来是由于铃声传递了信息8.(2023山东菏泽期末)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在问天实验舱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陈冬和刘洋两名宇航员的音色相同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D.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9.(2023四川遂宁期末)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B.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性质D.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10.(2023安徽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传播速度超过的声音为超声波B.“声纹锁”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C.“震耳欲袭”说的是声音的响度大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11.(2023广东江门期末)最近,一些城市在大力推广声波支付技术。它的原理是用户通过手机向售货机发出一段声波,售货机“听”到这段声波后进行自动处理,用户在自己手机上输入密码,售货机就会“吐”出商品。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发射的声波主要是向自动售货机传递能量B.手机发射的声波的传播速度是C.手机发出的声波不是由振动产生的D.手机声波支付不能在真空环境中使用12.(2023湖南湘西期末)下面诗句中,蕰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进行判断的13.(2023河北廊坊期末)大千世界,声音无处不在,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纹锁”开门,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响度B.住宅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14.(2023山东临沂期末)下列选项都与声音有关,其中解释正确的是()A.太空中航天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B超检查身体是因为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力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15.(2023湖北黄石期末)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在振动B.

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

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进行定位的D.

防噪声耳罩通过防止噪声产生的方式控制噪声16.(2023辽宁沈阳期末)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B.手在小提琴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高速公路两侧的隔音墙可以完全消除噪声D.宇航员在太空中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17.(2023广东茂名期末)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课前我们“引吭高歌”的高,是指歌声的响度大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它的传播速度大于次声波的速度C.城区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18.(2023河北邢台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频率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C.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19.(2023河南信阳期末)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B.图中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C.图中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图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音量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20.(2023河南南阳期末)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听声识人是根据人的音色判断的C.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从声音的传播环节控制噪声D.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21.(2023湖北襄阳期末)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尺划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22.(2023陕西咸阳期末)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Troika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23.(多选)(2023河北沧州期末)关于同学们在校的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考试时,考生翻动试卷发出的声音是由试卷振动产生的B.同学们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C.用力拨动古筝的琴弦,可以提高琴声的音调D.上课时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4.(2023河南信阳期末)音乐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产生的,我们可以分辨出琴声和笛子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不同。“禁止鸣笛”是在处控制噪声的。25.(2023河北沧州期末)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说明声可以传递;超声波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m/s。26.(2023上海闵行期末)小明听到校园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读书声是通过传入耳中,它是由声带产生的,小明可以根据来辨别不同同学的声音。27.(2023四川遂宁期末)初春时节,柳树发芽,折一根柳条,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剪刀将柳笛剪短,柳笛发出声音的音调会变(选填“高”或“低”),柳笛声是通过这种介质传入人耳朵的。28.(2023湖北荆州期末)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进行判断的;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Hz~20000Hz: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声音的减弱噪声.29.(2023新疆阿勒泰期末)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处减弱噪声。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30.(2023湖南长沙北雅中学期末)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人们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词,就知道是《花木兰》选段,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31.(2023安徽黄山期末)如图所示为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宇航员在舱内相互之间可以直接交流,而在空间站外他们却不能这样直接交流,原因是。32.(2022上海浦东期末)任何声音都是由于发声物体的而产生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同时她还可以根据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题型二】热现象综合辨析33.(2023黑龙江大庆三十六中期末)“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液化现象C.“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就是大量的水蒸气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34.(2023四川达州期末)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冒“白气”是雪糕升华成的水蒸气B.汽车必须熄火加油,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后凝固成小冰晶的结果35.(2023河南商丘期末)中华美食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麻花被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熔点高B.开大火能使正在沸腾的火锅汤温度升高C.炒菜肴时常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汽化现象D.清蒸鲈鱼时的“蒸”是通过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食物变熟36.(2023广东期末)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37.(2023湖北孝感云梦期末)冬天,人们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B.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C.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D.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38.(2023福建泉州期末)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雾凇的形成 B.河水结冰C.樟脑丸逐渐变小 D.露珠的形成39.(2023湖南邵阳期末)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的过程要吸热,是升华现象B.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的过程要放热,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花草上形成露珠的过程要吸热,是液化现象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变“模糊”的过程要放热,是液化现象40.(2023江苏扬州期末)以上几幅图片中,说法正确的是(

)A.草叶上的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山峰间的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C.树枝上的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冬天冰冻衣服晾干是凝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41.(2023辽宁丹东期末)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42.(2023湖南怀化期末)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43.(2023山东泰安期末)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B.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44.(2023山东德州期末)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45.(多选)(2023云南红河期末)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更是包含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D.“大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要吸收热量46.(多选)(2023辽宁沈阳四十三中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护人员的护目镜在使用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水雾,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外表面B.水雾是医护人员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内表面C.汽车水箱中的冷却液不是纯水而是加入了其它化学成分,混合物的凝固点比水的低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热”搬到车外47.(2023江西吉安期末)“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夜间温度使空气中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雪后天晴,由于雪吸热而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48.(2023四川广元期末)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的形成是现象;“白气”的形成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49.(2023江西南昌期末)炎热的夏天,狗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喘气,这是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尽可能地伸长舌头,可以增大舌头上汗水与空气的,从而加快汗液的.50.(2023河南南阳期末)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51.(2023湖北襄阳期末)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填写物态变化)释放热量,使(选填“上”或“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52.(2023陕西安康期末)科学家对飞机进行结冰实验,飞机表面结冰是由于飞机飞行过程中过冷水滴或降雨碰到机体后(填物态变化过程)而形成的,也可以由水蒸气在机体表面(填物态变化过程)而形成,上述两个过程都需要热。53.(2022湖北十堰期末)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或(填物态变化名称)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54.(2023山东德州期末)热升华打印属于一种特殊打印,是传统打印技术的一次突破,热升华打印出来的图像色彩鲜处艳,层次丰富。热升华打印是高温下,使转鼓上的固体颜料受热,气体喷射到会物体的表面,温度降低后会发生,即形成色彩亮丽的图像。(均填物态变化名称)55.(2022江苏无锡期末)小明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了冻豆腐,冻豆腐解冻后切开,发现里面有很多小孔,这是因为豆腐里面的水经历了先后的物态变化过程。他还发现冰箱内有霜形成,如果把食物放进冰箱时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这样做,冰箱内(选填“容易”或“不容易”)产生霜。【题型三】光现象综合辨析56.(2023四川泸州期末)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写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下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捕鱼时的情形。针对这情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岸上的人看到白鹭的倒影,是由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人们能看到空中的白鹭,是因为光照射到它表面发生了反射的缘故C.空中飞行的白鹭看到水中的鳜鱼,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D.空中的白鹭俯冲捕鱼时,距水面的距离越近,它在水中成的像越大57.(2023云南大理期末)下图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错误的是()

A.甲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乙图中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C.丙图中平静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丁图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58.(2023山东泰安期末)以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②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一定发生折射③我们能看到鲜艳的红色的花是因为红花能吸收红色的光④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空气中的小水滴,经折射后就容易形成彩虹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59.(2023四川乐山期末)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面镜越大,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成的像就越大B.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当物体比平面镜大时,物体不可能在平面镜中成一个完整的像D.平面镜所成的像就在平面镜上,我们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是自己的实像60.(2023山东泰安期末)春意暖暖,公园里处处是风景,小甜观察到很多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阳光下金属做的银白色雕塑闪烁着光芒,说明金属雕塑是光源C.柳树在岸边形成的阴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向水面看去,能看到白云和金鱼,都是折射形成的虚像61.(2023山东泰安期末)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B.“黑板反光”是漫反射现象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62.(2023山东聊城期末)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和“影”字有关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摄影”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D.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利用了光的镜面反射63.(2023广东茂名期末)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