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生产技术 发菌管理_第1页
平菇生产技术 发菌管理_第2页
平菇生产技术 发菌管理_第3页
平菇生产技术 发菌管理_第4页
平菇生产技术 发菌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菌袋码放翻堆催蕾一、二、三、熟料菌袋发菌管理的技术关键是:合理排放堆码菌袋,适时进行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等,熟料菌袋的料温变幅较小。菌袋温度的变化主要受环境温度影响。为了能合理控制发菌温度,菌袋的排放形式一定要与环境变化密切结合。当气温在20~26℃时,菌袋可采用井字型堆码,堆高5~8层菌袋;当气温上升到28℃以上时,堆高要降到2~4层,同时要加强培养环境的通风换气。一、菌袋码放盛夏季节,当气温超过30℃时,菌袋必须贴地单层平铺散放,发菌场地要加强遮荫,加大通风散热的力度,必要时可泼洒凉水促使降温,将料袋内部温度严格控制在33℃以下。一、菌袋码放翻堆的目的:调温、调节生长速率、检杂。正常情况下,采用堆积集中式发菌的菌袋,每7~10天要倒袋翻堆一次,若袋堆内温度上升过快,则应及时提早倒袋翻堆。翻堆时,应调换上下内外菌袋的位置,以调节袋内温度与袋料湿度,改善袋内水分分布状况和袋间受压透气状况,促进菌丝均衡生长。二、翻堆同时,可根据气温和料温的变化趋势,调整菌袋的排放密度和堆码高度。熟科菌袋随着菌丝不断生长,袋温会随之上升。二、翻堆要特别加强对袋堆内层温度的检查。栽培者必须牢记,只要菌袋尚未培养成功、进入出菇管理,都要防止烧菌现象发生。三、催蕾当菌丝长至料袋3/4时,即可进行摧蕾管理,菌袋排放仍按原来发菌阶段方式,不要急于墙式码堆。通常,当菌丝长满发透,手按菌袋硬挺结实,富有弹性,菌丝表面有淡黄色水珠分泌或出现团粒状的原基时,即菌袋培养已达到生理成熟,等菌袋原基有70%出现(即100袋料筒有70袋现蕾时),即可就地墙式码堆出菇。

三、催蕾在气温较高季节,过早码堆,料温升高,不能满足出菇条件,菌丝繁殖时间拉长,形成菌皮。菌皮过厚,不但造成培养料养份无效损耗,还会阻碍菌丝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使出菇时间向后推迟20~30天。如因品种选择不对或天气反常气温高等原因,菌袋形成了很厚的菌皮,甚至菌皮上长了很多刺,生产者也不要着慌,这类料袋坏不了,但会推迟一个月等温度较低时才出菇。三、催蕾气温较高季节催蕾方法是:白天和晚上全部敞开大棚两头及中间两旁薄膜,让冷湿空气直接袭击菌袋,每天中午用井水向顶棚薄膜内外、棚内空间、地面喷一次,以降低袋温,人工拉大温差,促使菌蕾形成。三、催蕾产生菌皮的料袋总产量和产菇效益都要下降,此时的管理方法是:应立即散放料袋,降低袋温,用线绳扎口的栽培袋要用刀片按△形在袋两头菌皮上划三道刀痕,刀缝长6cm左右、深lcm左右。套圈的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