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繁育技术(食用菌生产)_第1页
菌种繁育技术(食用菌生产)_第2页
菌种繁育技术(食用菌生产)_第3页
菌种繁育技术(食用菌生产)_第4页
菌种繁育技术(食用菌生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二、菌种的概念及类型制种场所一、菌种的概念与类型食用菌的种子不同于普通种植业的种子,一般称为菌种(Spawn),是经人工纯培养和经扩大繁殖,能应用于微生物(食用菌)扩大培养(生产)的菌丝体及其培养基质(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食用菌的菌种:母种(一级种、试管种)、原种(二级种)、栽培种(三级种)。根据培养基的状态可分:固体菌种、液体菌种。(一)菌种的概念(1)瓶装固体菌种1.按载体与形式分食用菌发展初期的菌种形式,其工艺为基质准备-分装-灭菌-接种-培养-菌种成品。目前我国法定可交易作为生产使用的均为这一工艺生产的菌种。随着塑料业的发展,近年聚丙烯塑料袋取代了运输不便的玻璃瓶。其优点是生产设备要求不高,可手工操作,污染等问题易于发现和控制。缺点是生长慢,周期长,同一菌体内菌丝间的菌龄差异大。(二)菌种的类型(二)菌种的类型(2)大袋固体菌种1.按载体与形式分是食用菌菌种专业化生产的产物,从拌料、灭菌、冷却、接种到菌种的分散,都在同一旋转发酵罐内进行,然后经无菌管道压出,在无菌台上分装到透气性良好的无菌大塑料袋中压封,之后再行恒温培养。基本工艺为进料一预湿-蒸煮-灭菌-冷却-接种-搅拌分散-压出-分装-培养-菌种成品。通常为谷粒种。这种生产工艺要求技术条件严格,使用的谷粒要是黑麦,并要求固定品种和含水量,罐体要求远远高于饲料生产的固体旋转发酵罐,要配有进料口、出料口和接种口,具良好的控温和使菌种均匀分布的旋转性。其优点是菌种菌龄一致,质量稳定性好,菌龄短,活力强,适宜周年生产,缺点是投资大,不适宜季节性生产。(3)胶囊菌种1.按载体与形式分胶囊菌种是将传统生产的固体菌种破碎后,在无菌条件下分装到胶囊板上的胶囊内,在适宜温度下令损伤菌丝自然萌发、生长、连接成为整体后,再作为菌种使用。其优点是便于运输,用量少,节约资源。(二)菌种的类型(4)枝条菌种1.按载体与形式分接种枝条是应用于食用菌栽培初期发菌用的一种方形木条,待木条长满菌丝插入长筒状袋料中间可以上下左右前后一起发菌,比传统的培养基两端向里发菌时间快,且培养料袋越长效果越明显。接种枝条以阔叶木为主材,根据栽培菇种与技术的不同,长度在8cm到16cm,宽厚直径0.1cm到2.0cm之间。(二)菌种的类型(5)液固耦联菌种1.按载体与形式分所谓液固耦联,即以原种为液体、栽培种为固体的两级菌种的生产。原种采用液体,发酵好后作为菌种注入固体菌种基质中,培养成为栽培种。专业化的液固耦联生产工艺中,固体菌种采用旋转发酵,无菌分装的工艺,除使用液体菌种为接种物外,其他与上述大袋固体菌种生产工艺基本相同。小型菌种场的液固耦联生产工艺中,固体菌种仍采用液体原种的定量自动或半自动接种,栽培种采用专用菌种瓶。(二)菌种的类型(6)液体菌种1.按载体与形式分液体菌种生产有大罐和小罐之分,使用发酵罐的大小取决于栽培规模和一次接种用种量的大小。不论规模大小,目前液体菌种的使用仍限制在就地生产就地使用的阶段,而不适宜远距离运输。液体菌种几乎全部应用在工厂化栽培企业的菌种生产。(二)菌种的类型2.按生产流程分(二)菌种的类型(1)母种(一级菌种):是指经不同育种方法选育得到的性状优良、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2.按生产流程分母种一般是用试管PDA斜面培养基培养出来的菌种(又称试管种)。(二)菌种的类型(2)二级菌种(pre-culture):又称原种2.按生产流程分固体菌种:将天然培养料(木屑/玉米粉/棉籽壳等)为主料配制培养基,通常装在玻璃瓶中,也可装在塑料袋中培养菌丝。液体菌种:将液体培养基装在三角瓶中,进行摇瓶振荡培养。(二)菌种的类型(3)三级菌种(pre-culture):又称栽培种配制方法与二级菌种相同,是在二级菌种基础上为在扩大菌丝量而进行的培养,供栽培用。2.按生产流程分固体菌种:一般在塑料袋中进行。液体菌种:一般在种子罐中培养。(二)菌种的类型固体菌种液体菌种基质的物理性质固体液体容器试管、菌种瓶、塑料袋三角瓶、发酵罐仪器设备简单设施精密仪器栽培种菌龄时间长,一致性差时间短,菌种整齐一致菌种培养及运输的难易程度成本相对低廉,不易污染,可以运输成本高,轻易污染,完成培养需立即使用适宜的栽培方式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计划周密的工厂化生产方式一、菌种的概念与类型固体菌种与液体菌种的比较:生长势的区别接种液体菌种接种固体菌种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制种场地:通路、通水、通电、通风、通网,地势高,周边卫生状况良好,远离居民区、厕所、垃圾场、养殖场和污染严重的企业。二、制种场所二、制种场所应建:晒场、拌料间、装料间、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菌种培养室、菌种储藏室(后面五个应为洁净区)。小型制种场所布局见下图(以咸宁市食用菌研究所为例):原料库拌料表瓶装袋室洗涤室灭菌室办公室办公室晒场过道过道菌种库存处菌种库存处菌种检验室培养室培养室培养室接种室冷却室缓冲室二、制种场所一般应在接种室及培养室进门处设置缓冲间,一般采用梭门。基本概念物理方法其它方法一、二、三、1.灭菌:指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结果是无菌。2.消毒:是一种采用比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消毒的结果不一定灭菌。一、基本概念3.防腐或抑菌: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不杀死微生物群体的方法称为防腐。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但对人体或动物体的毒性较低的化学剂称为防腐剂。措施:低温、除氧、干燥、高渗、加防腐剂。凡用于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化学药品都称为化学消毒剂。用量少时称为防腐剂。灭菌、消毒、防腐几个概念在内涵上具有相似性,但是在结果上有明显差异。常用的手段主要是物理和化学的手段。一、基本概念二、物理方法1.高温致死微生物的主要原因:①引起蛋白质和核酸不可逆地变性;②破坏细胞的组成。③热溶解细胞膜上类脂质成分形成极小的孔,使细胞的内容物泄漏。(一)高温2.高温灭菌与消毒的方法概念:将物体加温,使所带杂菌因脱水而死亡。方法1灼烧法:在火焰上直接将微生物烧死。接种针、金属小工具、试管口、三角瓶口等可用此法灭菌。(1)干热法一般微生物的营养体100℃保持1小时;芽孢则需在160~170℃保持2h才能杀死。干热灭菌必须在160℃~170℃,保持2~3小时。方法2烘箱热空气法:湿热效率比干热效率高。A.在湿热条件下,菌体蛋白易凝固。(2)湿热法蛋白质含水量与其凝固温度的关系蛋白质含水量(%)蛋白质凝固温度(℃)灭菌时间(分)5056302574~80301880~90306145300160~17030B.热蒸汽的穿透力强,杀菌效果好。干热与湿热的穿透力和杀菌效果灭菌法温度(℃)时间(小时)布层温度(℃)灭菌效果20层40层100层干热法130~1404857270以下不完全湿热法1053102102101.5完全C.热蒸汽在菌体表面凝结为水时放出潜热,从而可提高灭菌温度。干热与湿热空气对不同细菌的致死时间细菌种类\加热方式干热90℃90℃相对湿度分别为20%80%白喉棒杆菌24小时2小时2分钟痢疾杆菌3小时2小时2分钟伤寒杆菌3小时2小时2分钟葡萄球菌8小时2小时2分钟①煮沸消毒法:沸水30min(芽孢2-3h)。②巴斯德消毒法:大多数细菌、酵母菌的营养细胞、病毒和真菌菌丝体的致死温度为55~60℃,因而,在牛奶、饮料和酒类等食品生产中,为了不影响食品的营养和风味,多采用62~65℃30min或70℃15min的巴氏消毒法。放线菌和真菌孢子的抗热性稍强,其致死温度为70~80℃,然后快速冷却。——传统的低温维持法高温瞬时法(HTST):液体食品71.6℃下处理15-17s。超高温巴斯德灭菌法:液体食品137-143℃下保持3-4s,急剧冷却至75℃,后均质化后冷却至20℃。③间歇灭菌法:反复几次的常压蒸汽灭菌。具体做法:将待灭菌物品置于蒸锅(蒸笼)内常压下蒸30~60分钟,以杀死其中微生物营养细胞。冷后置于一定温度(28~37℃)下培养过夜,促使第一次蒸煮中未被杀死的芽孢或孢子萌发成营养细胞,再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如此反复进行3次,可杀灭所有的营养细胞和芽孢、孢子,达到灭菌的目的。此方法既麻烦又费时,一般适用于有些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如某些糖、明胶及牛奶培养基等。④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对象为金属、纤维、玻璃、陶瓷、木材等制品、生理盐水、耐高温的培养基、药品及其它物品。高压蒸气灭菌条件为:1kg/cm2蒸汽压下,对应温度为121℃,维持15~30min,即可达到灭菌目的。对体积大、热传导性差的物品,处理时间可相对长些。2.辐射灭菌强可见光:光氧化

紫外线灭菌:210nm-313nm,253.7nm

γ射线:一次可处理较多的物品尤其是密封的、不耐热的物品,且不会留下污染物。但对设备的要求高,适用范围有限。超声波:引起细胞破碎,且溶液温度升高。(三)过滤除菌法深层过滤器(非固定孔过滤器):其组成是毡毛、棉花、石棉和玻璃纤维。机理主要是惯性碰撞、扩散和吸附。绝对过滤器(固定孔过滤器):过滤介质呈膜状。机理是拦截,也包括惯性碰撞、扩散和吸附。用法:(1)培养基的过滤除菌:其过滤介质是: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聚丙烯腈、聚丙烯、聚偏氟乙烯等膜材料,也有石棉板、烧结陶瓷和烧结金属等深层过滤材料。实验室常用滤器的孔径是0.45μm和0.22μm的,0.04μm的少用。还可组合。(2)空气过滤除菌:过滤法。4.渗透压5.干燥三、其他方法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一)表面消毒剂在Fleming(1929)和Waksman(1944)相继发现了青霉素和链霉素之后,迄今已报道的抗生素已逾千种,但由于对动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等原因,真正用于临床治疗的却只有60多种。抗生素的抑菌种类范围称为抗菌谱,有的较广(如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等),有的较窄(如青霉素、多粘菌素等)。(二)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或半合成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另一类微生物的化学药剂。原料处理、配制设备培养基分装设备灭菌设备接种设备菌种培养设备菌种保藏设备一、二、三、四、五、六、食用菌制种工艺流程图切片粉碎两用机粉碎机铡草机一、原料处理、配制设备拌料机

装袋机二、培养基分装设备及器材

装瓶机

挖瓶机

菌种袋

颈圈

聚丙烯、聚乙烯筒膜

菌种瓶高

锅外锅:装水

内锅:装物(有壁管)锅盖安全阀

排气阀

压力表三、灭菌设备

常压1.接种箱用法

清洁、放物品→消毒喷雾

熏蒸

紫外灯特点简易、利移动

对人体低害

效果好、工效低四、接种设备接种环境的要求:密闭性好。(一)接种环境及器具观察窗紫外灯操作孔

接种箱

接种帐

缓冲间:2~3m2

接种间:5~6m2面积7~9m2高2.2~2.5m要求6个面平滑

两门错开、平拉式

顶装紫外灯清洁→物品放缓冲间→消毒

→移物至接种间→喷消毒液

→10min后接种→消毒液清洁使用2.接种室3.超净工作台

使一定工作区达到相对无菌、无尘状态的设备。

双人

单人刀匙钩铲镊耙针环接种4.接种工具

要求:前端为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

液体菌种接种枪

固体菌种接种枪1.培养箱

培养少量菌种的恒温电器(20~40℃)。五、菌种培养没备要求光线暗

密闭好、通风性强

能升温、降温(空调机),有培养架2.培养室:培养大量菌种的恒温房远离污染源低温(4~8℃)干燥、通风、遮光用前要严格消毒杀虫地面常撒石灰粉保藏原种、栽培种:保藏母种:冰箱(4℃)左右。贮藏室六、菌种保藏设备采集种源培养基配制琼脂培养基分离与适温培养一级种转接注意事项一、二、三、四、五、母种主要采用人工选择、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原生质融合等手段获得。作为一般制种专业户,可以采用人工选择方式分离培育母种。菌种担孢子或子囊孢子或组织体野生扩大繁殖后的纯次生菌丝体栽培野生菌驯化

原菌株改良

生物技术创新优良菌株扩大繁殖用于生产实行纯培养

不含任何杂菌基要本求一般操作流程从野生或人工栽培群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优良菇体作为种源。在菇床、菌墙中选择出菇早、无杂菌侵染、株型紧凑、圆整肉厚、色泽美观、七八成熟的第一潮菇的肥壮菇体作种菇(茯苓类选择菌核或菌索);采集1-2朵符合上述标准的种菇编上号码,作为分离母种的材料。从栽培室采集的应标有原菌株代号。一、采集种源PDA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5克,清水1000毫升。如将葡萄糖用蔗糖代替即为PSA培养基。配制:先将马铃薯洗净,挖去芽眼,切成薄片,置于锅内加水煮沸30分钟,捞起后用4层纱布过滤,取汁。然后将琼脂加入汁内,边加热边搅拌,让琼脂充分溶化;再将葡萄糖等加入,稍煮几分钟后,同样用4层纱布过滤,取其汁液。将汁液趁热装入玻璃试管内。装至管长的1/5,管口用棉花塞紧。然后置于高压锅内,在121℃下灭菌30分钟左右。灭菌后及时取出,趁热将试管斜排于桌面上,冷却后即成为固体斜面培养基。二、培养基配制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通过不同方式将菌种分离接种于试管后,要及时将试管移入已消毒的培养箱或培养室内培养,温度控制在25℃左右培养。常用的方法有组织分离、基内菌丝分离、孢子分离等。三、分离与适温培养(一)组织分离法使用组织分离复壮菌种,简便易行、效果明显。几种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其操作技术要点是:

①选择种菇:前已述及。②种菇消毒:在种菇中部取最大的3-4张菇片,用70%的酒精轻擦表面后置于接种箱内消毒;③菇肉接种:将菇片纵向撕开,在每个裂面靠近菇片边缘处取一米粒大小的菇肉组织接于PDA培养基上。每张菇片共撕10个裂面,接10支试管,一次分离共接30~40支试管;④培养:将试管置于15~30℃下培养;⑤纯化:培养期间每天都要检查发菌情况,从中选择菌丝浓白粗壮、边缘整齐、长速正常、无绿、黄及浆糊状等杂菌斑点的,表现最好的分离种转接于木屑麸皮培养基上,于15~30℃下培养;⑥保藏:菌丝发满后,在接种箱内去掉棉塞,用蜡封口,用黑膜包裹后于4~9℃的冰箱内保藏;⑦出菇试验:在下一个生产季节与原始保藏种作对比试验,择优作为生产用种。每季都如此筛选,能逐步提高菌种各方面的性状,使发菌加快,抗逆抗杂性增强,质量明显提高。(二)基内菌丝分离法从食用菌生长的基质中分离纯菌丝的方法称基内菌丝分离法。如以耳木、菇木、菌棒及土壤等作为分离材料进行分离。如银耳由混合型菌丝组成,若同时需获得两种菌丝也常采用这种分离方法。必须在子实体生长盛期进行。选择菌丝生长健壮且周围无杂菌的部分进行。方法如下图。但教材中先将菇木或耳木通过酒精灯火焰,重复多次,通过灼烧消灭表面杂菌,应为必要。(三)孢子分离法孢子分离法一般是指在无菌条件下,使食用菌的孢子在适宜培养基上萌发形成菌丝体,再经过栽培试验筛选比较,获得性状优良、能用于栽培的纯菌种。孢子分离一般采用有性孢子,子代性状分离较大,主要供杂交育种,一般生产者不建议采用。孢子

分离法难度较大单孢分离多孢分离较简易孢子的特点:菌龄小、生命力强、变异率高。

单孢分离概念使许多孢子在同一培养基上,

萌发后自由交配成次生菌丝的方法步骤种菇消毒采收孢子接种孢子整菇插种法

钩悬法

孢子印法出菇试验

多孢分离(1)种菇消毒菌柄去2/3苞被有:75%酒精棉球擦试0.25%新洁尔灭浸2~3min

无菌纱布吸干表面水分无整菇

插种法种菇插在孢子收集器中

使孢子散落于培养皿内的方法用

菌25℃、24h现孢子粉

取出分离材料

培养皿盖严(2)采收孢子钩悬法25℃、24h现孢子粉

取出分离材料孢子印法用接种环

蘸孢子液或孢子粉

涂布于平板上(三)接种孢子四、一级种转接五、注意事项(一)接种过程①保持接种室、接种箱的清洁卫生。②接种前对接种室、操作台面、接种用具、培养基容器表面进行杀菌消毒,接种人员应洗净双手及手腕部位。③选择无杂菌污染及螨虫为害、菌丝生长健壮的菌种,剔除老菌皮,挑取菌丝旺盛、粗壮、浓密部位的菌种块接种于培养料中。④接种后及时贴上标签,注明接种人、接种日期、菌种名称或代号。⑤接种完毕要及时清洁台面及接种室。五、注意事项(二)出菇试验分离选育的母种,还必须进行出菇试验。方法是:把母种接种于瓶或袋装的木屑培养基上,根据各种菇耳种性对温度的要求,进行适温培养,直至出菇才证实可用于生产。划重点了!一、二、液体菌种设备原理液体菌种生产技术液体菌种生产技术食用菌液体菌种的优势:1.生产成本固体菌种生产成本高于液体菌种。2.生产时间液体菌种生长时间比固体菌种快。3.设备要求液体菌种对硬件设备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投资。4.技术要求液体菌种需要一定的食用菌以及微生物专业知识,固体菌种技术要求较低,一般菇农都易掌握。食用菌液体菌种的优势:5.发菌速度液体菌种接种后栽培袋的发菌速度明显快于固体菌种,而且生长整齐。6.出菇情况液体菌种出菇整齐度更好一些,在产量上和固体菌种没有明显区别,甚至优于固体菌种。7.风险分析液体菌种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染菌的发酵罐接入到栽培袋中,损失巨大,特别是现在国内开始大量使用700升的发酵罐,一次可接24吨干料制作的菌袋。液体菌种生产技术一、液体菌种设备原理(一)接种过程任何一种食用菌自身的生长必须满足其对温度、水分、需氧量、养分的需求,同时必须避免杂菌感染。在深层发酵技术上称之为选择性发酵技术。液体菌种发酵设备包括四大系统,温控系统(控制器+电热管)、冷却系统(热交换器+进出水管道)、供气系统(空气压缩机+输送管道+空气过滤器)、搅拌系统(射流器+提升管)。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①空气过滤②接种③溶氧量④培养液⑤环境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液体菌种工艺流程:空气压缩→过滤↓配料→装罐→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液体种↑试管斜面种→三角瓶颗粒种(一)配制培养液并灭菌空气压缩→过滤↓配料→装罐→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液体种↑试管斜面种→三角瓶颗粒种配料时按照不同菌种液体培养基的配方,按常规菌种固体培养基的方法(除不加琼脂外)配制。将液体培养基装入500mL三角瓶内,每瓶装量为100mL,加入15粒左右的琉璃珠或小块的琉璃碎片,用塞子封口后,121.3℃维持40min左右。灭菌结束后用冷水冷却至培养温度,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每瓶接入1.5-2cm2的斜面菌种一块,让其悬浮于液体培养基表面且使菌丝朝上,在适温下静置48小时,待菌丝长至液体培养基中时,置摇床上进行振荡培养。(二)接种液体菌种的摇瓶培养:其主要设备是摇床(含往复式和旋转式两种)。往复式摇床80-100次/分,振幅6-10cm;旋转式摇床振荡频率为150-220转/分。(三)培养培养期间应注意观察,并做好记录,包括温度、压力、气流量、排出气体的气味等。如遇到停电,排气阀自动关闭或人工关闭来保持罐中处于正压状态。来电后重新启动,并打开排气阀继续培养。培养过程中,可随时无菌操作采样分析,几天后待菌球密度合适即可接种。液体菌种接种的培养液的培养温度一般控制在24-26℃,培养时间72-96小时,培养结束后,因菌种不同,培养液出现不同的色泽。(三)培养摇床培养的液体菌种数量较少,一般只适合于固体菌种的接种,也可作为发酵罐种源,或接种于三角瓶内,每瓶接种菌液10毫升。液体菌种在4度左右温度下可保存1-2个月,在15-20℃室温下可保存7-10天,在保存期内使用对接种成功率、产量均无不良影响。(三)培养接种时用接种枪(四)液体菌种应用两个人配合,每小时可接800袋。(四)液体菌种应用接种后6小时萌发,24小时菌丝布满培养料表面,菌种萌发速度比杂菌快多了,因此几乎没有杂菌污染。采用液体菌种,栽培袋养菌时间仅为15天左右。采用液体菌种,菌龄短,出菇整齐,比采用固体菌种的上市早。(四)液体菌种应用保藏的目的原理常用的保藏方法一、二、无论是母种、原种或栽培种,如果未及时使用,其菌丝就会很快衰老,生产力降低,影响产量和质量。因此,菌种必须进行适当的保存。目的原理创造不利于菌种生长的一切条件,

使其代谢处于休眠状态。使菌种不生长不死亡不污染不降低或不丧失其优良性尽量延长使用时间一、保藏目的及原理低温干燥无氧缺营养不利

条件特点简便

保藏时间短

易污染及退化

不适于草菇等菌类二、常用保藏法以母种形式保藏为了延长保存时间,试管口处要用塑料薄膜包扎,以防培养基干固。在农村没有冰箱设备的,可把母种试管,用石蜡封口,再用塑料薄膜包封,沉放于清凉的井底保存。(一)斜面低温法斜面菌种置4~6℃冰箱中(3~6个月)无菌检验?注入种管淹没斜面约1cm矿油处理灭菌:152kpa、30min

去水:40~50℃烘至无色透明

口堵胶塞用时再转管(二)矿油保藏法食用菌的菌丝体都可用此法保存,操作简单。直立存放于室内干燥处或低温下保存,一般可保存一年以上。使用液体石蜡菌种时,只要用接种针从斜面上挑取少许菌体,放在新鲜的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即可应用,原种则重新蜡封,继续保存。可保藏孢子(三)沙土管保藏法按原种的培养基配制装入大号试管,容量为管高的三分之二,擦净管口塞紧棉塞,用牛皮纸包扎管口后高压灭菌,然后移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待长满菌丝后,立即移到低温干燥环境保存、或埋于尿素、硝酸铵或地洞中保存,效果更好,并能延长保存时间。(四)原种培养基试管菌种保存法这种方法采用真空、干燥、低温等手段,使菌种新陈代谢活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在低温下快速冷冻,又在低温下真空干燥,从而使食用菌细胞的结构与成分保持原来状态而保存菌种。(五)冷冻干燥保藏法还有液氮超低温保藏法、滤纸片保存法、菌丝球生理盐水保藏法、麦粒保藏法、干孢子真空保藏法等。这里不一一介绍。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及具体条件而定,一边保存,一边还要分离,复壮,做好选育工作,延续菌种的忧良性能。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好后,应立即用于扩接栽培种或栽培生产,不宜保存过久,时间越长,生活力越差,也越容易感染杂菌。若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使用,原种瓶口用牛皮纸包好,置4~14℃条件下可保藏一年左右。栽培种短期保存也可放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室内,但种瓶不宜堆叠过高,以免堆内发热,加速菌丝老化。菌种退化防衰措施菌种复壮一、二、三、一、菌种退化食用菌菌种退化是指在正常栽培条件下,食用菌菌种的优良性状及典型性由于菌丝体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在传代过程中逐渐丧失的现象。概念菌种退化不是某一次转代突然出现的,也不是短时间发生的。只有群体中退化菌丝在数量上占一定优势后,才有表现,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渐变结果,需要较长的时间。食用菌产量和质量的下降是食用菌菌种退化的最终结果。一、菌种退化表现(1)菌丝体生长缓慢、丛生,长势稀疏、尖端生长不整齐,整齐度下降。(2)对环境条件(氧气、温度、酸碱度、二氧化碳)、杂菌等的抵抗力变弱,生活力衰退。(3)品种变劣,出菇迟,产量降低,出菇潮次不明显等。最终都是产量和质量连续性的下降。根源内因菌种的遗传物质发生了负变外因操作不当:传代过多,条件不适宜一、菌种退化内因1:菌种不纯在菌种继代培养过程中,菌种试管或袋内含有其他种类的杂菌。不同菌种的不同菌丝体混杂在一起出现不良杂交,从而导致菌丝生长发生变异,会导致原有品种生产性状的改变。内因2:有害突变或感染病毒正常菌株一般不会导致遗传性状的改变,尽管经过多代移植,但突变体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在菌丝细胞群中所占的比例会随着移接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造成菌株的生产性能恶化。菌种被病毒感染后,病毒一边通过带毒种子传染下一代,一边随着菌丝体的扩大繁殖而增加数量,病毒粒子到达一定浓度,菌菇质量下降、明显减产。根源内因菌种的遗传物质发生了负变外因操作不当:传代过多,条件不适宜一、菌种退化外因1:培养环境不适合温度、湿度、通气、光照、PH值、培养基过于丰富或过于贫瘠等,均可造成菌种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丧失应该具有的优良种性。外因2:转代次数过多实际的食用菌生产中,采用不规范的菌种培养和制作,转代的次数越多,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外因3:菌种保藏不当食用菌生产离不开菌种保藏。菌种保藏期间的保藏方法不当,如保藏温度过高、过低,保藏时间过长,都能会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保藏期间如果斜面母种出现子实体,有菌盖形成的情况下,条件合适就会有孢子弹射到斜面上萌发出菌丝,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混在一起,食用菌菌种发生退化。二、防衰措施保证菌种的纯培养严格控制传代次数用适宜培养条件及保藏条件创造合适的生活环境,促进菌种健壮生长定期分离菌种,保持菌种优良性状二、防衰措施1.防止菌种混杂,保证菌种的纯培养。要保持优良菌种遗传足够的稳定性,就要加强品种隔离。在菌种转管工作中尽量防止和减少品种间的混杂,保证菌种的纯培养;不用被杂菌污染的菌种,不要近距离相连接培养菌种,不要用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