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运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年度第一学期月考〔9月〕高一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小题名士与名流名士与名流貌似相同相近,其实相距很远,他们虽然皆与名气有瓜葛,但实际上因所取人生姿态不同,而展现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名流〞是指正在流行着的社会各界的名人群,而“名士〞专指那些已在社会上出名但隐而未仕者。名流往往以“名〞为“实〞,为本钱,常常抛头露面,混迹于社会各种官方的大众场合,参加种种社会活动,乐此不疲。目的是博取更大的名声和利益,其处事姿态媚俗又积极。名士则以名为“虚〞,为“累〞,淡泊名利,深居简出,尽量远离社会的各种热闹场所,避开种种抛头露面的机会,躲进小楼或大自然里,回归内心的宁静,或赋诗作文,或饮酒观鱼,或舞剑弹琴,将“小我〞化入宇宙之无限中。名士一般都是实大于名,不仅才华超群,而且心高气傲,超凡脱俗,有一种远离权贵与名利,超然于尘世以外的狂士或隐士风范。名士们既能耐住寂寞与孤独,又是性情中人,喜爱自然山水,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脉搏与大自然或自为的生活频率一起跳动。名流也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他们更喜爱社会,更喜爱人群,更喜爱在社会进取中博取自己的一席之地,捞个一官半职,或挂满各种社会头衔,以赢得人们的特别尊重。但不少人在进击社会中,慢慢忘却了人之本性,成为公众世俗文化的代表。这种人一旦得到权势,便想领导潮流,左右社会经济或文化局势。但大多数的下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只有学问和历史功绩都较大,或历史罪过很大的“名流〞被定格了下来,成了名流的历史代表,如孔子、曹操等。“替天行道,兴周灭纣〞的姜子牙、“死谏〞的魏征、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三人既是名流又是名士,位居宰相,却道人自守,身在“朝〞,心在“野〞,以一颗遁世无我之心入世救世,创造了集名流与名士于一身的完美典范。名士中做到了才情与品性的完美结合之人,屈指可数,而且随着人类城市化的不断推动和社会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名士将会越来越少,乃至慢慢消失。而名流则不仅在每个朝代都成群结队,蜂拥过来,蜂拥过去,社会越交会名流也会越多。时代一变,时尚一变,许多名流就会过时,被新的名流取代,尤其是政界和经济界名流,流变更迅速,旗帜改易更快。但也有一些带有“名士〞质地的文化名流,也会与名士一样留下很好的名声,如韩愈、苏东坡、丘处机等,虽入世旺名但却最终依旧保持了“士〞的洁身自好这份独立人格。名流虽有令人敬佩的地方,但大多数状况下其言行都令名士不齿。因为名流们常常在人群里表现自我,在这种不能克制的自我表现中丧失了知识人(即“士〞)的内在品性,成了偶像“稻草人〞,或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而名士则往往四处躲避权名,人在深山僻壤,却名冠中华,真正应验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句古话。1.以下关于“名流〞与“名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流与名士都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却有着不同的人生境界。B.名流与名士的产生与社会和时代的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C.名流与名士对社会的意义不可相提并论,前者务实,后者务虚。D.名流与名士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前者常常是刻意求得,后者往往是无意而得。2.以下对名流与名士的不同人生价值观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士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脉搏与大自然或自为的生活频率一起跳动,追求内心的宁静。B.名流往往不甘寂寞,耐不住孤独,在自然与社会中,他们更喜爱社会和人群。C.名士淡泊名利,尽量远离社会的各种热闹场所,深居简出,完全是为自己而活着。D.名流常常抛头露面,以博取利益和名声,在进击社会的过程中往往变得世俗。3.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一些名流虽入世旺名却能最终保持洁身自好的独立人格,同样也会与名士一样留下很好的名声。B.社会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的素养普遍下降,名士自然越来越少。C.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许多名流往往会被新的名流取代,其原因是他们善于改易旗帜。D.名流因为缺少真才实学,所以往往在不能克制的自我表现中丧失人的内在品性而沦为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答案】1.C2.C3.A【解析】1.试题分析:“前者务实,后者务虚〞和原文不符。2.试题分析:“完全是为自己而活着〞文中没有依据。3.试题分析:原文“但也有一些带有‘名士’质地的文化名流,也会与名士一样留下很好的名声〞。...............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项:〔〕①金就砺则利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君子生非异也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⑧或师焉,或不焉A.①③⑤⑥⑦B.②④⑤⑥⑧C.②③⑤⑦⑧D.①②④⑥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暴——曝,知——智,生——性,受——授,不——否。5.以下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奖励)B.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C.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疑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惑:糊涂。6.以下对加点字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词作动词,游泳)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以…为耻)C.(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动词,向上爬)D.吾从而师之。(以……为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上〞应是名词作状语,“向上〞。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7.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末见其明也。【答案】略【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日〞“知明〞“师〞“小学〞“大遗〞和宾语前置句的翻译。(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8.作者是如何将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结合诗歌前两句,谈谈你的理解。9.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乱入〞一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答案】8.用比喻的手法。首句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前两句作者描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互相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意思相同即可)9.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假设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睛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伫立凝望者在瞬间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被“乱入〞一词诠释得恰到好处。【解析】【小题1】略(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依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择师的标准〞,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三、有用类文本阅读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2009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少年的“王家二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京城可算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当时一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平生头一次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即使是“雕虫小技〞,王世襄都能玩出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像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都非常精深。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舞乐、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王世襄于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1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举,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他父亲的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最终没收了杨宁史的240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王世襄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状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别的“大床〞写了一幅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斯是陋室。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2003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他们俩的墓穴中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11.以下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特别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B.文中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C.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雕虫小技〞,《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D.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E.这篇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12.文章写了王世襄的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13.王世襄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能把工作干好的吗?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又是: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14.这篇传记的标题是“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既概括出了王世襄的生平,又道出事理,颇有深意。请你就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1.AD12.(1)在研究民俗方面,他是杂家也是通家,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不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文化发展;(2)在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竭尽心力,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3)在为人处事方面,生活简朴,为人淡泊,待人热情,重感情。13.不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识,凝集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后一句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之言;这两句话说明王世襄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学问〞,却乐此不疲,很有收获。14.示例一:学问与乐趣。(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做学问的动力,带着兴趣去做学问,那么在做学问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能获得发现、探究、革新的乐趣;(2)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乐趣能产生强大动力,可以化苦为甘,使做学问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而成为有益的探究过程;(3)一个人学问成就的大小,往往与他在其中感受到的乐趣成正比。示例二:藏与散。(1)对一切藏品而言,藏是暂时的,散是必定的,藏与散是收藏过程中的一对矛盾;(2)藏是珍爱,也是保护,但并不是个人在物质上的占有;(3)散是对藏品进行的更合理的再分配,藏品散于社会,让更多人了解其价值,由此可以传承文化;(4)人对喜爱的东西应该懂得珍爱,藏时竭尽心力,也应该懂得与人分享,散时散得洒脱。【解析】〔1〕试题分析:B项“也说明了他的‘杂’与‘通’〞的表述正确,但“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玩物’投入热情〞的表述错误,写王世襄借钱买白鹰一事是为了证实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C项“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与文不符。E项“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的表述错误,应该是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正确分类归纳。比如,分为“研究民俗〞、“抢救收藏文物〞、“为人处事〞等类别,然后再依据文本举例。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先依据文本中这两句话的上下文弄清它们的含意,再做分析。“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的意思是:人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识,凝集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之言,说明王世襄对“研物〞乐此不疲,很有收获。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4〕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读懂文本意旨,然后在文本意旨的统帅下回答。假设选择“学问与乐趣〞这一关系,可从乐趣是做学问的动力,可以化苦为甘,使做学问不再是枯燥的事情,而成为有益的探究过程等角度诠释。假设选择“藏与散〞这一关系,可从藏与散是收藏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藏并不是个人在物质上的占有,散是对藏品进行的更合理的再分配,由此可以传承文化;藏时应竭尽心力,散时要散得洒脱等角度诠释。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第二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15.以下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B.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安之假设素,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了明日黄花。【答案】D【解析】(A不容置喙是“不容许插嘴〞的意思。在这里应该用“不容置疑〞,不同意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B安之假设素:关于危困境地或异常状况,一如平常,泰然处之。此句没有“危困境地或异常状况〞。C选项中“拍手称快〞的词义是“鼓掌欢呼,表示非常高兴。多用于表示正义得到伸张时或事情的结局称人的心意〞,泼水节泼水,并不存在正义得到伸张的意思。D.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16.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本届世博会共有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创下158年世博史的最高纪录。B.一次性用品已经成为文明生活质量的标志,但是由于回收管理不及时、消费者随意丢掉以及产品本身降解困难的原因,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C.“TPR教学法〞的精髓就是要向幼儿提供充分的视听信息,使幼儿自己透过观察与模仿深入了解并加工信息,不知不觉地说出一口纯正的英语。D.美国医疗协会所出版的一份专门刊物中指出,一剂对人体无害的广泛使用的综合药物,在患者服用之后,会继续地破坏维生素C达3个星期以上。【答案】A【解析】〔B项中,“回收管理不及时〞与“消费者随意丢掉〞之间语序失当;“由于〞和“的原因〞语意有重复。C项中,“透过〞与“模仿〞搭配不当。D项中,“达〞与“以上〞语义矛盾,不合逻辑。〕17.给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北京奥运会奖牌创意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由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而成。____。在为期16天的北京奥运会上,“金镶玉〞奖牌成为了一大亮点。①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②奖牌丝带由机织而成,工艺精美,朱地云纹,喜庆祥瑞③奖牌背面镶嵌着龙纹造型的玉璧,玉璧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⑤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即展翅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形象A.④②⑤③①B.①④②⑤③C.⑤③④②①D.①⑤③④②【答案】C18.《读者》电纸书广告语征集评奖结果于2010年10月揭晓。专家评委会经过认真筛选评议,最后确定获奖名单。下面是其中的两则获奖广告语,请选择一条作点评,说说其获奖原因。〔1〕让阅读简单一“点〞〔2〕电纸有芯容乃大读者无墨书亦香【答案】(1)“点〞采纳了双关,既扣住了电纸书轻“点〞即开即读的特点,又说明随身携带的电纸书能让阅读变得轻松愉快。语言简洁,便于记忆。示例:(2)形式上采纳对偶,朗朗上口。“有芯〞“无墨〞扣住了电纸书的特点,“容乃大〞“书亦香〞则宣扬了电纸书容量大,随时随地方便阅读、领会书香的好处。【解析】应从语言和内容两方面答题。19.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两个分句,使之语义连贯并与第一个分句大致组成排比句式。读冰心的散文,仿佛在一片冰雪莹净的世界里,倾听缕缕清婉的琴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读朱自清的散文,仿佛漫游在荷塘月色的意境中,吟唱美妙悦耳的《采莲曲》;读贾平凹的散文,仿佛穿行在秦岭山间的小道上,放声大吼陕西人热爱的秦腔。【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抓住“读〞“仿佛〞构成排比句,还要注意写出名家散文的感染力。点睛: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干进行仿写。②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五、写作20.依据要求写作。欣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和沟通,也包涵了信任和肯定,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可以使人扬长避短,更健康的成长和进步.其实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渴求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人与人之间在互相欣赏之中,世界才干充满温馨和爱!当然还有其他事物。如生活,生命等等。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但不要写成诗歌。【答案】欣赏人,要懂得自我欣赏,只有懂得自我欣赏,你才干听得到心中那美妙的歌声。——题记有人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我要说,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有人说,人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是自己;而我要说,人最好的合作伙伴是自己。有的人捶胸顿足,埋怨上天让自己平凡无为,而我要当自己的伯乐。因为,我了解自己。我成绩不是最优,人缘不是最好,性情不够温柔,又常常我行我素,有许多的不够之处,但无论如此,我仍然有着许多别人没有的东西。我有波涛澎湃的激情,有熊熊烈火般的热情,有水滴石穿的毅力,有洁白如雪的品性。可是这些优点还无法使我听到那属于自己的优美的人生之歌。张九龄曾经发出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感慨,又有过“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的叹息。他洁身自好,又有怀才不遇的忧闷。我不会有像他那样的矛盾。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缺点,但同时又有与众不同的优点。我不会用“一枝梅〞“一朵莲〞来劝慰自己,我不会因一时遇不到伯乐而委屈自己,我相信自己有实力,我只需证实给自己看。只有这样,我才干听到美妙的人生之歌。就算是“孤芳自赏〞那又怎样,起码我没有因怀才不遇而否认了我自己,相反,我更加坚定了信念,信心百倍地去迎接明天,这就是自我欣赏。自我欣赏需要一颗坚强的心,需要一腔滚烫的血,需要一个跳起来就够得到的“远大〞的志向,要经得住一切“狂风暴雨〞。保持自我欣赏,摈弃自吹自擂和狂妄自大,这将帮助我们洗净心灵的尘土,使我们更加清楚地听到人生之歌。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次访诸葛,这些幸运儿被眼明心亮的伯乐挑中,从平凡的人群中脱颖而出。而我也要为自己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