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正火工艺的突破_第1页
等温正火工艺的突破_第2页
等温正火工艺的突破_第3页
等温正火工艺的突破_第4页
等温正火工艺的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19CrNiMo7-6材料热处理工艺1、19CrNiMo7-6材料常规正火工艺齿轮材料的技术指标主要有: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淬透性、晶粒度和表面质量等。Cr是最常用的一种合金元素,它能提高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作用;在渗碳钢中,Cr能形成含铬碳化物,从而提高齿轮表面耐磨性。Ni也是一种常用的强化元素,它在钢中强化铁素体并细化珠光体,总的效果是提高强度,对钢的韧性、塑性以及其他工艺性能的损害较其他合金元素影响小。Mo在渗碳钢中能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防止回火脆性,增加回火抗力,同时还能在渗碳层中降低碳化物在晶界上形成连续网状的倾向,减少渗碳层中的残留奥氏体,相对增加了表面层的耐磨性。对于19CrNiMo7-6材料采用常规正火处理[1],由于正火后的冷却速度不可控,金相组织为贝氏体加少量的铁素体,硬度偏高,在275HBW左右,再增加一遍高温回火,硬度在190~230HBW。采用普通的等温正火后,易得到先共析铁素体加少量贝氏体组织,硬度偏高,达到200~230HBW,不影响后续的切削加工。等温正火工艺的不易控制之处在于奥氏体化加热保温后,要出炉空冷至等温温度附近,再入等温炉进行等温,此处空冷温度不易控制,受季节、气温波动性影响很大[2]。对于此类材料我们生产过减速大齿轮、输出轴等,对于正火不稳定,可以通过牺牲冷加工的性能来保证成品。2、19CrNiMo7-6材料等温退火工艺随着公司的发展,外资客户主动找到我们开发19CrNiMo7-6材料的后桥弧齿锥齿轮齿坯。材料要求从国外进口,采用等温退火。金相及硬度要求如下:要求等温退火后在齿部外径20%范围内不得有贝氏体,其余位置有≤10%的贝氏体,硬度要求156~187HBW;等温退火后不可以二次热处理(高温回火降低硬度);带状组织≤4级;对于轴承部位及齿部的硬度、金相组织都要检测。根据我们车间设备的现状,很难达到要求。从客户提供的信息来看,国外是可以达到的,并且采用的是连续式等温退火炉,具体是网带式、推盘式还是棍棒式,因保密原因不得而知,但采用等温退火工艺确信无疑。二、网带式等温退火炉的研制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我们询问了国内制造等温正火炉的厂家是否可以达到这个要求,调查资料显示有的正火炉厂家可以做出符合要求的产品,于是对使用这家正火炉的企业进行了解,结果显示硬度要求160~190HBW,经常能达到200~207HBW,但也就只能达到这个水平了。后来硬度要求提高到170~210HBW(硬度高了可以通过高温回火来降低)。因此有的厂家建议采用推盘式退火炉似乎效果好于网带式退火炉,根据以往经验,采用推盘式退火炉能耗太大,成本高。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找一家国内占有率高的网带式等温正火炉厂家咨询,客户推荐选择苏州九禾工业炉有限公司,于是我们就与其合作开发网带式等温退火炉。

所谓等温退火是将齿坯加热至奥氏体化后,迅速冷却到珠光体相变区等温,直至相变完成后再自由空冷,防止产生粒状贝氏体,使显微组织和硬度均匀,从而改善齿坯的加工性能,并减少后续的热处理变形,提高齿轮品质和生产效率,特别是适宜于高淬透性,易产生粒状贝氏体的齿轮材料。

根据资料查到17CrNiMo6钢的等温退火工艺:加热至950℃、保温150min;风冷至660℃,保温150min。齿轮毛坯硬度为173~197HBW,金相组织为块状珠光体加铁素体。19CrNiMo7-6硬度要求156~187HBW,等温温度660℃及等温时间是否可以优化。经查资料得出,工件在加热区温度高、时间长有利于组织均匀,在等温区合适的温度,长时间等温利于组织转变完全,利于硬度降低。因此,我们要求工件在加热炉停留的时间不低于250min,在等温区的时间不低于270min,工件以最快速度进入等温炉。对于等温1区保温性能要好,对于风冷区工件由加热区进入等温区温度降低不得大于50℃,风冷区要求密封性要好。但是对于处理普通材料要求冷却性能要好,这是炉子设计的关键。三、工艺优化为了便于工艺优化,我们查了17CrNiMo6和19CrNiMo7-6这两种材料的化学成分,见表1。表117CrNiMo6和19CrNiMo7-6两种材料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对比

(%)根据化学成分对比,没有太大差别。对于19CrNiMo7-6连续-时间-温度转变图(见图1),等温-时间-温度转变图(见图2)。图119CrNiMo7-6连续-时间-温度转变图图219CrNiMo7-6等温-时间-温度转变图

根据转变图可以看出,温度在650℃转变速度最快。但是,为了保证产品性能稳定,我们在670℃及635℃也做了试验。等温退火工艺是加热温度940℃、保温250min,以35s速度进入等温区,等温温度分别选择了670℃、650℃、635℃,保温时间270min。金相组织检测如图3~图8所示,硬度及金相检测结果见表2。图3

670℃齿部金相图4

670℃杆部金相图5

650℃齿部金相图6

650℃杆部金相图7

635℃齿部金相图8

635℃杆部金相表2硬度及金相检测结果根据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采用这三种等温温度,工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