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肝功能化验(动物实验室诊断技术)_第1页
动物肝功能化验(动物实验室诊断技术)_第2页
动物肝功能化验(动物实验室诊断技术)_第3页
动物肝功能化验(动物实验室诊断技术)_第4页
动物肝功能化验(动物实验室诊断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01原理02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异常0304A/G倒置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异常原理Part-1原理一

90%以上的血清蛋白和全部白蛋白由肝脏合成,因此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白蛋白是正常动物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组分,肝脏每天大约合成120mg/kg,半衰期15~19天。

正常动物白蛋白参考值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异常Part-2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异常一(一)血清总蛋白及白蛋增高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总蛋白浓度增加,而全身总蛋白量并未增加,如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二)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1、肝细胞损害常见肝脏疾病有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白蛋白减少常伴有γ球蛋白增加,白蛋白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呈正比,持续下降,提示肝细胞坏死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后白蛋白上升,提示肝细胞再生,治疗有效

临床上总蛋白<60g或白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临床上常出现严重浮肿及胸、腹水。2、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3、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等。4、消耗增加:结核、甲亢、恶肿瘤等。5、血清水分增加:水钠潴留或静脉补充过多的晶体溶液。较少见有先天性低白蛋白血症。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异常Part-3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一正常动物球蛋白参考值总蛋白增高主要是球蛋白增高,其中又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常见原因

一、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球蛋白增高程度与肝脏病严重性相关。二、M蛋白血症(血液中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浓度异常增高):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四、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疟疾、黑热病、麻风病及慢性血吸虫病等。球蛋白减少二主要是合成减少:①生理性减少:动物幼年时期②免疫功能抑制: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③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

A/G倒置Part-4A/G倒置一可以是白蛋白降低或球蛋白增高。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脂类代谢功能检查01胆汁酸的代谢通路02胆汁酸的生理功能03胆汁酸的临床意义胆汁酸的代谢通路Part-1胆汁酸的代谢通路一胆汁酸的生理功能Part-2胆汁酸的生理功能二(一)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二)调节胆固醇的代谢(三)促进胆汁分泌胆汁酸在肝内合成、分泌、加工、转化。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当肝细胞损伤或胆道阻塞时,会引起胆汁酸代谢障碍,出现血清胆汁酸增高。

测定血清中总胆汁酸可以作为判断肝胆系统正常与否的重要信息。血清中TBA的诊断价值已得到广泛重视,它不仅用于临床诊断,而且还能反映病情和估计疾病预后。临床意义Part-3临床意义三①急性肝炎:在肝实质细胞病变时,患者的胆汁酸水平升高②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由于门-腔静脉旁路的形成,胆汁酸不再局限于肝肠循环中,胆汁酸可以直接进入腔静脉导致分布异常。)③胆汁淤积综合症:血清胆汁酸升高(肝内外胆汁淤积,胆汁分泌障碍,不能有效的排出胆汁酸。临床意义三肝细胞损害胆道梗阻门脉分流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毒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胆石症、胆道肿瘤等肝内、肝外胆管阻塞时胆汁酸排泄受阻,使血清胆汁酸增高.门脉分流时,肠道中次级胆酸经分流的门脉系统直接进入体循环,使血清胆汁酸增高临床意义三胆红素代谢检查01胆红素的代谢原理与种类02溶血性黄疸0304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胆红素的代谢原理与种类Part-1一胆红素的代谢原理与种类胆红素的代谢原理与种类一(1)未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即UCB,指游离胆红素和胆红素-白蛋白统称未结合胆红素。(2)结合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即CB,指胆红素葡萄糖醛酯或其硫酸酯称结合胆红素。(3)总胆红素,即STB,为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总量。一总胆红素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1、隐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umol/L可见皮肤、巩膜黄染)2、轻度黄疸3、中度黄疸4、重度黄疸胆红素的代谢原理与种类溶血性黄疸Part-2二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二溶血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增多,总胆红素水平<85.5umol/L,例如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疟疾、输血反应等。溶血性黄疸胆红素代谢特点:(1)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仅为总胆红素的20%。(2)未结合胆红素不能由肾小球滤过,故尿中无胆红素排出。(3)肝最大限度地处理和排泄胆红素,因而肠道中形成的胆素原增多,粪便排出的胆素原也增多,粪便颜色加深。(4)尿中排出的胆素原也相应增加,胆红素阴性。阻塞性黄疸Part-3阻塞性黄疸三阻塞性黄疸三阻塞性黄疸:

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增高,完全阻塞性黄疸的总胆红素水平>342umol/L,不完全阻塞性黄疸的总胆红素水平171-342umol/L。例如胆石症,尿胆原可呈间歇性减少或消失,肿瘤压迫所致,尿胆原可进行性减少或消失。阻塞性黄疸胆红素代谢特点:(1)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50%以上。(2)结合胆红素能被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3)胆红素不易或不能随胆汁排入肠道,因而肠腔胆素原很少或缺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灰白色。(4)尿中排出的胆素原也相应变少,胆红素阳性。

肝细胞性黄疸Part-4肝细胞性黄疸四肝细胞性黄疸四肝细胞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皆增高。例如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细菌性或寄生物性肝病、药物导致的肝实质损伤、胆汁性肝损伤以及其他累及肝脏的原发性疾病。另一病因为胆红素代谢性疾病。肝细胞性黄疸胆红素代谢特点:(1)肝细胞损伤时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除功能均可能受损。由于肝细胞摄取血浆中未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使其在血中的浓度升高,所产生的结合胆红素又可能由于肝细胞肿胀、毛细胆管受压,而在肿胀与坏死的肝细胞间弥散经血窦进入血循环,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亦升高(2)结合胆红素可由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3)结合胆红素在肝内生成减少,粪便颜色变浅。(4)尿中胆素原含量变化不定。一方面是从肠吸收的胆素原不能有效地随胆汁排出,使血中胆素原增加,尿中胆素原增加;另一方面是肝实质性损伤及炎症、肿胀等造成肝、胆管阻塞,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尿中胆素原减少。

正常动物和三种黄疸时胆红素代谢测定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