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理论与安全科学体系_第1页
安全管理理论与安全科学体系_第2页
安全管理理论与安全科学体系_第3页
安全管理理论与安全科学体系_第4页
安全管理理论与安全科学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管理理论与安全科学体系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韶山南路22号410075电话:;5Email:徐志胜教授5/17/20240主要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术语及概念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科学体系5/17/20241第一讲

安全生产管理术语及概念5/17/20242安全生产管理术语及概念1、什么是安全?(1)safety(保护)security(保卫)(2)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定义1: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定义2: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危害的条件。定义3:安全是指人-机-环境相互作用而未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5/17/202432、什么是安全生产?

—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3、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

—是指国家应用立法、监督、监察等手段,企业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控制,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术语及概念5/17/202444、什么是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5、什么是事故(accident)?—造成人员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6、什么是事件(incident)?—造成事故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件。注:没有造成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事件也称为险肇事故或未遂事故。安全生产管理术语及概念5/17/202457、什么是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8、什么是危险?

—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R=f(F,C)9、什么是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安全生产管理术语及概念5/17/20246第二讲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5/17/20247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一)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二)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二、安全哲学(一)国家领导人的安全哲学思想(二)从历史学角度认识安全哲学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系统原理(二)人本原理(三)预防原理(四)强制原理5/17/20248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四、事故致因理论(一)能量意外释放论(Gibson)(二)海因里希(W.H.Heincich)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三)博德(FrankBrid)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四)亚当斯(EdwardAdams)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五)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六)轨迹交叉论(W.G.Johnson)五、系统安全管理理论(一)对付事故的两种办法(二)传统安全工作方法的局限性(三)系统安全理论的基本概念(四)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5/17/20249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

(一)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5/17/2024101、事故学理论认识论:

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是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安全,是一种逆式思路(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突出表现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对策方式。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一)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5/17/202411结论

事故学的理论对于研究事故规律,认识事故的本质,从而对指导预防事故有重要的意义,在长期的事故预防与保障人类安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发展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的安全活动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仅停留在事故学的研究上,一方面由于现代工业固有的安全性在不断提高,事故频率逐步降低,建立在统计学上的事故理论随着样本的局限使理论本身的发展受到限制,同时由于现代工业对系统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直接从事故本身出发的研究思路和对策,其理论效果不能满足新的要求。1、事故学理论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一)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5/17/2024122、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

认识论:

以危险和隐患作为研究对象,其理论的基础是对事故因果性的认识,以及对危险和隐患事件链过程的确认。建立了事件链的概念,有了事故系统的超前意识流和动态认识论。确认了人、机、环境、管理事故综合要素,主张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综合措施,提出超前防范和预先评价的概念和思路。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一)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5/17/2024132、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

结论:

危险分析及隐患控制理论从事故的因果性出发,着眼于事故的前期事件的控制,对实现超前和预期型的安全对策,提高事故预防的效果有着显著的意义和作用。但是,这一层次的理论在安全科学理论体系上,还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综合性。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一)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5/17/2024143、安全科学理论

认识论:

以安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要素体系,提出系统自组织的思路,确立了系统本质安全的目标。通过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协同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环境学、安全文化建设等科学理论研究,提出在本质安全化认识论基础上全面、系统、综合地发展安全科学理论。结论:

自组织思想和本质安全化的认识,要求从系统的的本质入手,要求主动、协调、综合、全面的方法论。具体表现为:从人-机器-环境的本质安全入手。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一)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5/17/202415(二)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

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

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

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

变过去企业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

变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

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变次要因素为核心事业)。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5/17/202416二、安全哲学“安全哲学”──人类安全活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理论,是安全文化之魂,是安全管理理论之核心。二、安全哲学5/17/202417(一)国家领导人的安全哲学思想

1986年10月13日,江泽民同志任上海市市长时曾在有关专业会议上指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述中包含着深刻的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的哲学道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直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对于消防方针,也是以"预防为主"为主题,故有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之说。这是从方针或原则上的表述。二、安全哲学5/17/202418(二)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安全哲学

表1人类安全哲学发展进程阶段时代技术特征认识论方法论I工业革命前农牧业及手工业听天由命无能为力II17世纪至上世纪初蒸汽机时代局部安全亡羊补牢,事后型III上世纪初至50年代电气化时代综合安全综合对策及系统工程IV50年代以来宇航技术与核能安全系统本质安全化,预防型二、安全哲学5/17/2024191、宿命论与被动型的安全哲学这样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表现为:对于事故与灾害听天由命,无能为力。认为命运是老天的安排,神灵是人类的主宰。事故对生命的残酷与践蹋人类无所不为,自然与人为的灾难与事故只能是被动地承受,人类的生活质量无从谈起,生命与健康的价值被沫灭,一种落后和愚昧的社会。2、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随着生产方式的变更,人类从农牧业进入了早期的工业化社会─蒸汽机时代。由于事故与灾害类型的复杂多样和事故严重性的扩大,人类进入了局部安全认识阶段,哲学上反映出: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人类安全,有了与事故抗争的意识,学会了"亡羊补牢"的手段,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策方式。二、安全哲学(二)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安全哲学5/17/2024203、系统论与综合型的安全哲学

建立了事故系统的综合认识,认识到了人、机、环境、管理事故综合要素,主张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综合措施。其具体思想和方法有:全面安全管理的思想;安全与生产技术统一的原则;讲求安全人机设计;推行系统安全工程;企业、国家、工会、个人综合负责的体制;生产与安全的管理中要讲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五同时"原则;企业各级生产领导在安全生产方面向上级、向职工、向自己的"三负责"制;安全生产过程中要查思想认识、查规章制度、查管理落实、查设备和环境隐患,进行定期与非定期检查相结合、普查与专查相结合、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生产企业岗位每天查、班组车间每周查、厂级每季查、公司年年查,定项目、定标准、定指标、科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安全检查系统工程。二、安全哲学(二)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安全哲学5/17/2024214、本质论与预防型的安全哲学

进入了信息化社会,高技术的不断应用,人类在安全认识论上有了自组织思想和本质安全化的认识,方法论上讲求安全的超前、主动。具体表现为:从人-机器-环境的本质安全入手,人的本质安全指不但要要解决人知识、技能、意识素质,还要从人的观念、伦理、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文素质入手,从而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就是要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推广自组织、自适应、自动控制与闭锁的安全技术;研究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和安全信息论等现代工业安全原理;技术项目中要遵循安全措施与技术设施同时设计、施工、投产的“三同时”原则;进行“三不伤害活动”、“5S”活动,""三点控制工程"等超前预防型安全活动;推行安全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安全经济分析、危险预知活动、事故判定技术等安全系统工程方法。二、安全哲学(二)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安全哲学5/17/202422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系统原理系统原理是现代安全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系统原理的原则:1、整分合原则2、反馈原则3、封闭原则4、动态相关性原则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5/17/2024231、整分合原则

是指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遵循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的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原则的意义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系统原理5/17/2024242、反馈原则

反馈是指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原则的意义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系统原理5/17/2024253、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互相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原则的意义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系统原理5/17/2024264、动态相关原则

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正是由于管理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处于运动和发展的状态的,事故发生才成为随机中的必然,所以要动态监管。原则的意义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系统原理5/17/202427管理系统的基本封闭回路图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系统原理5/17/202428(二)人本原理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1、能级原则2、动力原则3、激励原则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5/17/202429稳定的能级结构图

←经营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1、能级原则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二)人本原理5/17/2024302、动力原则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二)人本原理5/17/2024313、激励原则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动→实现目标↑↓∣需要满足∣∣----产生----激励←---新的需要状态解除

(1)激励过程

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二)人本原理5/17/20243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图

(2)激励理论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3、激励原则(二)人本原理5/17/202433(三)预防原理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反复发生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偶然损失原则说明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5/17/202434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4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3E原则。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三)预防原理5/17/2024354、本质安全化原则:从一开始和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三)预防原理5/17/202436(四)强制原理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5/17/202437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2、监督原则: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三、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四)强制原理5/17/202438(一)能量意外释放论(1961年,吉布森(Gibson)等人提出,属于危险源理论)

1、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者不希望的能量释放(1)能量的利用和控制是生产过程的核心问题。(2)能量的意外释放可能导致人的伤害,设施的损坏。◙机械能:势能--人体坠落或跌落事故物体物体打击岩体冒顶、片帮、坍塌动能--运动物体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电能:电气事故。人体电击、电伤;点火源四、事故致因理论四、事故致因理论5/17/202439◙热能:灼烫、火灾◙化学能:中毒、窒息、火灾(3)事故的严重程度由作用于人体(或结构)的能量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或结构)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共同决定。

四、事故致因理论(一)能量意外释放论1、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者不希望的能量释放5/17/202440

2、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四、事故致因理论(一)能量意外释放论5/17/2024413、预防事故就是防止能量和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接触(能量管理)(1)能量替代:压缩空气替代电力,防止触电(2)限制能量:选用低压设备,防止电击;限制设备转速(3)防止能量蓄积:通过接地消除静电蓄积;避雷针放电(4)能量的缓慢释放:减振装置吸收冲击能量、安全阀(5)能量的屏蔽:机械转动部分外面安装防护罩、个体防护设施(6)信息形式的屏蔽:各种警告措施等信息形式的屏蔽,可以阻止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或避免发生行为失误,防止人员接触能量,如警示牌、安全色四、事故致因理论(一)能量意外释放论5/17/2024424、从能量的观点出发,按能量与被害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把伤害事故分为三种类型(1)人意外进入能量流通渠道。(2)能量意外逸出。(3)人误入能量新渠道四、事故致因理论(一)能量意外释放论5/17/202443(二)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关系形式遗传、环境→人的缺点→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①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③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④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的诱发,或者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四、事故致因理论5/17/2024442、关系的核心内容揭示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指出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直接)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3、该理论的局限性把遗传和社会环境看做事故的基本原因是该理论的时代局限性。遗传和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影响人行为的主要因素。四、事故致因理论(二)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5/17/202445(三)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关系的形式管理失误→个人原因、工作原因→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①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②间接原因包括个人因素及与工作有关的因素。③基本原因是管理的失误。四、事故致因理论5/17/2024462、关系的理解①基本原因-管理失误完全依靠工程技术上的改进来预防事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只能通过专门的安全管理工作,经过较长时期的努力,才能防止事故。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控制,控制主要是指损失控制,通过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来实现。管理失误是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②间接原因-个人原因和工作条件个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或精神上的问题。工作条件包括:操作规程不合适、设备及材料不合格、环境方面的不利因素。四、事故致因理论(三)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5/17/202447③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的征兆,是管理失误的反映。④事故-接触从能量的观点,事故是人的身体或构筑物、设备与超过其阈值的能量的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的接触。⑤伤亡-损坏-损失博德的模型中的伤亡,包括了工伤、职业病,以及对人员精神方面、神经方面或全身性的不利影响。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四、事故致因理论(三)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5/17/202448(四)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关系形式

管理体制→管理失误→现场失误→事故→伤亡①现场失误指的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②管理失误是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③管理失误反映了企业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目标不清晰、组织不健全、机制不适应)四、事故致因理论5/17/2024492、核心内容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及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管理失误反映了企业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它涉及到如何组织管理工作,确定怎样的管理目标,如何计划、实现确定的目标等方面的问题。四、事故致因理论(四)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5/17/202450(五)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2、事故的间接原因,前二项是重点。①技术原因:机械、装置、设施的设计、建造、维护等技术方面有缺陷。②教育原因:教育不充分而导致人员缺乏安全知识及操作经验。③身体原因:人员的身体状况不佳。④精神原因:不良态度、不良性格、不稳情绪。四、事故致因理论5/17/2024513、事故的基本原因,管理原因可以由企业内部解决,后两种原因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①管理原因:领导者不重视,作业标准不明,制度有缺陷,人员安排不当。②学校教育原因:教育机构的安全教育不充分。③社会或历史原因:安全观念落后,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力。四、事故致因理论(五)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5/17/202452前述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把考察的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用以指导企业的事故预防工作。但是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等诸多社会因素,对企业内部伤害事故的发生和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人均GDP在1000~3000之间,事故高发阶段;人均GDP在3000~5000,事故平稳阶段;人均GDP在5000以上,事故下降阶段该理论从社会的大系统出发,揭示了企业事故与社会、企业的关系,企业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是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基础。

四、事故致因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5/17/202453(一)对付事故的两种办法1、第一种是事故发生后吸取经验,进行预防的方法,称为“问题出发型”方法。例如从事故后果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通常我们所采取的各种组织和技术措施,如设立专职机构,制定立法标准、防火防爆、个体防护等,均属于此类。即传统的安全工作方法。五、系统安全管理理论五、系统安全管理理论5/17/2024542、第二种是用系统工程控制事故的方法,称为“问题发现型”方法。它从系统内部出发,研究各构成部分存在的安全联系,检查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及其发生途径,通过重新设计或变更操作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性,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限度。即系统安全管理方法。五、系统安全管理理论(一)对付事故的两种办法5/17/202455(二)传统安全工作方法的局限性1、凭经验和直感处理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多,而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发现潜在的事故危险少,难于彻底改善安全面貌。2、定性的“安全”或“不安全”的概念多,而定量的概念少。如生产的安全性多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多大?有多大的严重后果?无法回答,不能给人以实质性的概念。3、由于缺乏系统性,解决安全问题总是片断和零碎地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系统、全面地解决问题少。4、没有肯定的目标值。究竟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安全问题解决的好?才能控制重大事故?心中无数,有很大的盲目性。五、系统安全管理理论5/17/202456(三)系统安全理论的基本概念

1、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2、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是确定系统安全大纲要求,保证系统安全工作项目和活动的计划、实施与完成与整个项目的要求相一致的一门管理学科。五、系统安全管理理论5/17/202457(四)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作用中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的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五、系统安全管理理论5/17/202458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安全工作的目标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即使发生事故,也可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五、系统安全管理理论(四)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5/17/202459第三讲现代安全管理方法5/17/202460一、安全目标管理法(一)安全管理目标的技术环节(二)安全指标体系二、无隐患管理法(一)无隐患管理的立论(二)隐患及其分类(三)隐患管理技术(四)隐患控制与治理技术三、安全行为激励法(一)激励立论(二)安全行为的激励方法现代安全管理方法5/17/202461一、安全目标管理法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它是以现代化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科学方法为手段,根据企业生产中的总目标和上级对安全生产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的中、长期安全管理规划,基于企业近期安全现状,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确定保证措施。一、安全目标管理法5/17/202462安全管理目标的技术环节科学制定目标;合理分解目标;严密实施目标措施。一、安全目标管理法5/17/202463安全指标体系安全结果指标安全工程指标安全效益指标绝对指标事故控制率人员安全生产率投资安全生产率相对指标技术工程指标教育工程指标管理工程指标人员伤亡数事故征候数损失工作日经济损失相对职工千人伤亡率人均损失工日人均经济损失等相对主量亿客公里伤亡率百万吨公里损失率万次起落事故征候率相对产值与利税亿元产值伤亡率亿元利税损失率一、安全目标管理法5/17/202464二、无隐患管理法129300千万次的隐患事故金字塔死亡重伤或重大损失事故轻伤或低损失事故无伤害无损失或险肇事件(一)无隐患管理的立论二、无隐患管理法5/17/202465(二)隐患及其分类1.隐患的定义

——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或人机环系统安全品质的缺陷。二、无隐患管理法5/17/202466(二)隐患及其分类2.隐患分类按隐患危害程度一般隐患重大隐患特别重大隐患按危害类型火灾爆炸隐患坍塌、倒塌、危房、交通、泄漏、中毒等隐患

按表现形式人的隐患状态隐患环境隐患管理隐患

二、无隐患管理法5/17/2024673.隐患的成因

隐患的成因主要有:“三同时”执行不严,有关部门监督管理不力;企业制度不建全;企业技措资金不落实。(二)隐患及其分类二、无隐患管理法5/17/202468(三)隐患管理技术1.分类管理

政府管理一般隐患县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市地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重大隐患特大隐患行业管理企业管理厂级管理公司管理行业总公司管理进行分类建立台账班组报表统计分析适时动态控制二、无隐患管理法5/17/202469(三)隐患管理技术2.隐患辩识与检验3.隐患评估

可能性严重性ⅠⅡⅢⅣA●●○▼B●●○▼C●○▼◆D○▼▼◆E▼▼▼◆隐患分级表二、无隐患管理法5/17/202470(四)隐患控制与治理技术软科学手段:

加强教育,强化全员隐患意识;明确责任;坚持标准;严格管理;落实措施。技术手段:

消除危险能量;降低危险能量;隔离弱化技术;蔽障防护技术;系统强化技术;危险能量释放技术;本质安全(闭锁)技术;无人化技术;警示信息技术。二、无隐患管理法5/17/202471三、安全行为激励法行为科学认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引发人的行为。企业领导和职工在工作和生产操作中重视安全生产,有赖于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行为激动。三、安全行为激励法5/17/202472(一)激励理论激励理论首先是通过激励人的动机,从而诱发人的行为。人受到激励是一种内部的心理活动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从表面上看不见,也听不到,摸不着,只能从人的行为方式和状态来加以判断。人的行为的动因是人的需求,进而实现对其行为的控制和调整。激励就是创造这种条件和方法,行为科学目前提出了如下激励理论。三、安全行为激励法5/17/2024731.X-Y理论这一理论建立在对人的基本看法基础上,提出了激励人行为的方法。如果对人的“恶”的方面认识,对其行为的控制,就严厉、强制,如果从“善”的方面认识人,对其行为的控制方法则采取温和、诱导的方式。

激励理论三、安全行为激励法5/17/2024741.X-Y理论

“X理论”对人的看法是:

天性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缺乏进取心、怕负责任;趋向保守,反对改革。

主张采取强硬管理办法,包括强迫、威胁或严密的监督。“Y理论”对人的看法是:

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能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外部惩罚和威胁不能促使人的努力;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接受责任和主动承担责任。

主张采取激励办法:分权和授权;扩大工作自主范围;采取参与制;鼓励自我评价。激励理论三、安全行为激励法5/17/2024751.X-Y理论

“X理论”和“Y理论”才都有一定的片面性,综合其两理论特长,具体对象,具体对待。

激励理论X理论Y理论权变理论强硬+温和分权+调控自主+控制管理方式三、安全行为激励法5/17/2024762.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激励因素理论

理论认为:管理中有些措施因素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调动其积极的工作行为,这些因素类似于卫生保健对人体的作用,有预防效果而不会导致身体健康——保健因素(如改善环境条件、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监督、检查、安全奖等);调动领导和员工自觉的安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是激励安全需要、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得到家人和社会支持与承认、安全文化的手段。激励理论三、安全行为激励法5/17/2024773.强化理论强化指通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使行为得到重复或制止的过程激励理论三、安全行为激励法5/17/2024783.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基本观点:1)人的行为受到正强化趋向于重复发生,受到负强化会趋向于减少发生。2)欲激励人按一定要求和方式去工作,奖励(给予报酬)比惩罚更有效。3)反馈是强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反馈就是使工作者知道结果。4)为了使用权某种行为得到加强,奖赏(报酬)应在行为发生之后尽快提供,考虑强化的时效性,延续提供奖赏会性低强化作用的效果。5)对希望发生的行为应明确规定表述。激励理论三、安全行为激励法5/17/2024794.期望理论激励力=目标效价×期望概率激励力—指调动积极性发挥内部潜力目标效价—指个人对某一行为成果价值的主观评价期望概率—指行为导致成果的可能性大小

从提高目标价效和增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方面去激励人的安全行为。激励理论三、安全行为激励法5/17/2024805.公平理论公平理论认为:工作动机不仅受到所得到的绝对收益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收益的影响,即一个人不仅看到自己的实际收益,还把其与别人的收益作比较,当二者相等或合理,则认为是正常和公平的,因而心情舒畅地积极工作,否则会产生不公平感,于是影响行为积极性。激励理论三、安全行为激励法5/17/202481(二)安全行为的激励方法

1.外部激励

外部激励就是通过外部力量来激发人的安全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物质奖励安全奖提高待遇安全与奖金挂钩精神奖励表扬记功晋升安全竞赛其它安全监督检查改善安全条件手段三、安全行为激励法5/17/202482(二)安全行为的激励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