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靖城中学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江苏省靖城中学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江苏省靖城中学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江苏省靖城中学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江苏省靖城中学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A.紫色石蕊试液B.氯化钠溶液C.铁粉D.酚酞试液2.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纯净物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2.3

4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待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X的质量为1.5g 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C.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13.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葡萄糖是一种氧化物B.葡萄糖中含有12个氢原子C.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gD.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4.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A.A B.B C.C D.D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C.浓硫酸稀释 D.蒸发结晶6.下列各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C.属于同一种元素:D.属于同一种原子:7.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定溶液的pH B.读出液体的体积C.稀释浓硫酸 D.移走蒸发皿8.云南盛产野生菌,误食有毒的野生菌会使人中毒,某些有毒野生菌中含有一种麦角甾醇类毒素(化学式为C29H46O),下列关于该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物B.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相对分子质量为410g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9:469.Fe2O3中Fe的化合价是A.-3 B.-2 C.+2 D.+310.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属于阴离子的是()A. B. C. D.11.从“宏观”和“微观”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如图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C.该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该反应中分子、原子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12.镁原子显电中性的原因是()A.质子数=中子数=12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C.中子数=核外电子数=12D.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1213.为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 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14.对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现象解释A水凝结成冰,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B1杯黄豆与1杯绿豆混合,体积小于2杯分子之间有间隙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合氧气过氧化氢由水分子和氧分子构成D蔗糖溶解在水中分子是不断运动的A.A B.B C.C D.D15.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需鉴别的物质主要实验操作A硬水和蒸馏水滴加肥皂水观察现象B棉纱线和羊毛线点燃并闻气味C稀盐酸和稀硫酸滴加石蕊试液观察现象D固体NaOH、NH4NO3、NaCl加水溶解测温度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回答下列问题。(1)铵根离子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2)保持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可用符号表示为_____。(3)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的化学式为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回答下列问题:i、如图所示的小型取暖器(俗称小太阳)的主要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ii、到目前为止,人类使用的燃料主要是化石燃料,即煤、石油和_____,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人类只能依靠化石燃料的燃烧获得能量C煤燃烧排放出的SO2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iii、地球大气的演化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现在大气次生大气主要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①A、B、C、D、E五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②太阳远紫外辐射能穿透上层大气到达低空,使D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③在一定条件下,3.4gC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D物质和另一种物质,则该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AN2BNOCNO2DN2O5iv、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于扑救档案室发生的火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B二氧化碳可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v、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下列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叙述回答问题:i、甲为银白色金属,能与溶液A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ii、乙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可由A、B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欲通过一步实验证明A、B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酸是否有剩余,需要加入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iii、固体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与D反应可得到B,则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iv、已知上述物质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E、F的物质类别相同,且F能与A溶液发生反应,则F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v、若将盛有饱和C溶液的小烧杯放入一只大烧杯中,并在大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观察到小烧杯中饱和C溶液变浑浊,则加入的物质组合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浓硫酸和水②镁和稀盐酸③硝酸铵固体和水④氯化钠固体和水⑤氢氧化钠固体和水⑥碳酸氢钠和稀盐酸18.(8分)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一、铜的冶炼资料一:考古工作者从安阳的商代铸铜遗址中,发现当时冶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是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石碳酸铜Cu2(OH)2CO3],主要燃料是木炭,冶炼温度估计在1000℃左右。资料二:西汉刘安著《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可能是硫酸铜一类的物质,将孔雀石溶于硫酸中得此溶液,当把铁粉投入此溶液中即可得铜。关于“曾青”和孔雀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A前者属于盐,后者的主要成分是碱B前者属于酸,后者的主要成分是碱C前者和后者的主要成分都属于氧化物D前者和后者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盐以孔雀石为原料的冶炼过程中,用现代化学的观念审视,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有__。①Cu2(OH)2CO32CuO+CO2↑+H2O②2CuO+C2Cu+CO2↑③CuO+COCu+CO2④CO2+C2CO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已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2)的四个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资料二中,假设溶解孔雀石的酸是稀硫酸,写出用此方法冶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二、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碱式碳酸铜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固体荧光粉激活剂和铜盐的制造等。碱式碳酸铜由Na2CO3•10H2O与CuSO4•5H2O反应制备,原理: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称取14.0gCuSO4•5H2O、16.0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立即发生反应,有“嗞嗞”声,而且混合物很快成为“黏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生成,过滤,用水洗涤,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①混合物发生反应时有“嗞嗞”声的原因是___。②撤离热源的目的是___。组成测定:有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用Cu(OH)2•CuCO3表示碱式碳酸铜是不准确的,较为准确、科学的表达式是mCu(OH)2•nCuCO3,不同来源的碱式碳酸铜的m、n值需要具体测定。热分解法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通过测定碱式碳酸铜在灼热后所产生的气体体积,推导出碱式碳酸铜中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含量,即可求出m和n的比值。③三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如下表,则该样品中m:n=___,若量气管中所盛液体是水,则该测定值比理论值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已知该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为1.964g/L)实验序号样品质量/gCO2体积/mL10.54244.8220.54244.8030.54244.78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甲CO2H2O;乙COH2O;丙NH3CO2H2O;丁CO2COH2O.你认为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_____(填“能“或“否”).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_____同学猜想成立.请写出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D装置后添加一大气球的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

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碱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红色,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符合题意;C、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D、无色的酚酞试液遇稀盐酸不变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2、B【解析】

在该反应中乙醇及氧气的质量减小,所以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且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等于2.3g+4g=6.3g,而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是2.2g+2.7g=4.9g,所以X是生成物,且质量是6.3g﹣4.9g=1.4g,其反应的表达式为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X.【详解】A、由以上分析知X等于1.4g;B、2.3g乙醇中含有的碳元素质量是2.3g×=1.2g,反应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是2.2g×=1.6g,碳元素质量是2.2g﹣1.6g=0.6g,碳元素质量不等,所以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水中的氧元素是2.7g×=2.4g,两者中氧元素的和与反应的氧气质量相等,因为乙醇中还含有氧元素,所以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C、反应的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是2.3g×=0.3g,而水中的氢元素质量是2.7g×=0.3g所以X中不可能含有氢元素;D、由以上分析知X中含有碳氧两种元素(1.2g﹣0.6g):2.3g×=3:4;故选B。3、D【解析】

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葡萄糖是由葡萄糖分子构成的,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1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错误;D、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4、D【解析】【详解】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故A正确。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故B正确。C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故C正确。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接触面积。故D错误。5、C【解析】试题分析:A、滴加液体时:滴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错误,B、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正确,D、进行蒸发时,应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而飞溅,错误,故选C。考点:基本实验操作6、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前为原子,后为阳离子;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前为原子,后为阴离子;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两微粒的质子数相同;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质子数不同;故答案选择C考点:微粒结构示意图7、C【解析】

A、测溶液pH时,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而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于pH试纸上,显色后与比色卡对照,错误,B、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正确,D、移走蒸发皿应用坩埚钳,错误,故选C8、B【解析】

A、该毒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该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9):46:16=174:23:8,故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符合题意;C、该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9+46+16=410,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D、该毒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9):46=174:23,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9、D【解析】

Fe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Fe的化合价为+3价,故选D。10、D【解析】

A、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结构示意图,选项A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结构示意图,选项B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结构示意图,选项C不符合题意;D、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结构示意图,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在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当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当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表示阳离子结构示意图;当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表示阴离子结构示意图。11、C【解析】

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详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C、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符合题意;D、反应前有3个分子,反应后有2个分子,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12、B【解析】

根据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主要利用了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且电性相反电量相同。【详解】根据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两者的带电量相同,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显示的是电中性,镁的核外有12个电子,核内有12个质子,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选B。13、B【解析】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既造成浪费,又造成环境的污染,做法不可取,符合题意;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既能节约化石燃料,又能改善环境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B。14、D【解析】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详解】A、水凝结成冰,体积变大,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间隙变大,故A不正确;B、黄豆与绿豆是宏观物体,与分子无关,故B不正确;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不正确;D、蔗糖溶解在水中,蔗糖分子运动到水中,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点睛】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15、C【解析】

A、蒸馏水属于软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等量的肥皂水来区分等量的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蒸馏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纱线和羊毛线灼烧分别产生烧焦羽毛、特殊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稀盐酸和稀硫酸均显酸性,均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固体NaOH、NH4NO3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分别使温度升高、降低,NaCl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点睛】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NH4+HgC2H5OH【解析】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故铵根离子表示为:NH4+;(2)保持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汞原子,可表示为:Hg;(3)实验室常用的燃料为乙醇,化学式为:C2H5OH。【点睛】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①②③天然气ACA2H2O2H2↑+O2↑AABCO2+2NH3CO(NH2)2+H2O。FeHCl+NaOH=NaCl+H2O锌粒Ca(OH)2+Na2CO3=2NaOH+CaCO3↓Fe2O3+6HCl=2FeCl3+3H2O①②⑤⑥【解析】

(1)i、由图可知,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铁丝网罩和铁铬铝电热合金,故填①②;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外皮导线,故填③。ii、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天然气;A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正确;B人类不只依靠化石燃料的燃烧获得能量,还可以使用太阳能,地热能等,选项错误;CSO2、NO等都能形成酸雨,所以煤燃烧排放出的SO2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选项正确,故填AC。iii、①由图可知,A为甲烷,B为氢气,C为氨气,D为水,E为二氧化碳,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是甲烷,故填A。②由图可知,B为氢气,D为水,反应为水在太阳远紫外辐射能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H2↑+O2↑。③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物质中肯定含有氮元素,3.4g氨气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4g××100%=0.6g,生成的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为5.4g×=0.6g,所以该物质中不含氢元素,生成的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为5.4g−0.6g=4.8g,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8g,所以该物质中也不含氧元素,即该物质只有氮元素组成,为氮气,其化学式为N2,故填A。Iv、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选项正确;B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选项正确;C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温度知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性质,轻易是不变的,选项错误,故填AB。v、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2NH3CO(NH2)2+H2O。(2)i、甲为银白色金属,能与溶液A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浅绿色溶液为含亚铁离子的盐溶液,所以甲为铁单质,其化学式为Fe,故填Fe。ii、乙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则乙为氯化钠,可以通过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HCl+NaOH=NaCl+H2O。盐酸能与锌粒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锌粒,如果产生气泡,则酸有剩余,否则,酸无剩余,故填锌粒。iii、由i、ii可知,A为盐酸,B为氢氧化钠溶液,固体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C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Na2CO3=2NaOH+CaCO3↓。iv、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盐酸,B为氢氧化钠,C为氢氧化钙,根据反应关系图可推测E为水,E通过化学反应能生成E,E、F的物质类别相同,且F能与A溶液发生反应,所以F应为金属氧化物,化学上常见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铁,所以F为氧化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2O3+6HCl=2FeCl3+3H2O。v、①浓硫酸和水混合后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溶液中析出氢氧化钙晶体使溶液变浑浊,选项正确;②镁和稀盐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溶液中析出氢氧化钙晶体使溶液变浑浊,选项正确;③硝酸铵固体和水混合吸热,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反而增大,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也不变浑浊,选项错误;④氯化钠固体和水混合后温度不变,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组成不变,溶液也不变浑浊,选项错误;⑤氢氧化钠固体和水溶解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溶液中析出氢氧化钙晶体使溶液变浑浊,选项正确;⑥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使溶液变浑浊,选项正确,故填①②⑤⑥。【点睛】发生反应时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除燃烧外,还有金属单质与酸反应、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过氧化氢分解、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以及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18、DD③①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