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_第1页
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_第2页
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_第3页
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_第4页
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Chineselandscape教学目标1、梳理游踪,了解课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2、品味语言,感受各拉丹冬雄伟、圣洁、瑰奇之美。3、运用批注,体会作者在各拉丹冬独特、细腻、丰富的感悟与思考。教学过程展示课堂导入:旅行是一件非常美好的、有意义的事情,它能带给我们难忘的回忆和丰富的感受。但是自2020年春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已经很长时间不能随心所欲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那就让我们一起读书吧,跟随别人的游记去旅行!今天,我们就跟着马丽华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走进平均海拔6000多米的长江之源各拉丹冬,在文字中领略各拉丹冬的风采,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思。《长江之歌》中第一句是这样唱的:“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格拉丹冬雪山

各拉丹冬雪山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汇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各拉丹冬,藏语意思为“高高尖尖的山峰”,为长江源头,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作者简介作者介绍

马丽华,1953年生,山东济南人,当代女作家,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长篇纪实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背景介绍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改。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此文。字词障碍字词学习黧黑

棱角砾石骤然蜷卧虔诚蠕动腈纶漫溢

豁然敦实草坝子劲旅

风云变幻接踵而至熠熠烁烁lílénɡlìzhòuquánqiánrújīnɡyìhuòdūnbàhuànjìngchuāngzhǒnɡyìshuò任务一:理所至[任务一]速读课文,画出地点转换的词语,整理成思维导图,梳理作者的游踪。学生思考后完成思维导图。预设:地点转换:草坝子上的营地—砾石堆上—沿冰河接近冰山—置身于冰窟—进入冰塔林。思考1: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视角发生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在不断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作什么?移步换景思考2:《壶口瀑布》是否也采用了“移步换景”?定点换景任务一小结

作者的游踪: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的草坝子上,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

阅读游记,了解作者的游踪是第一步,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了解作者欣赏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任务二:品所见请同学们小组交流,找出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色,仿照示例,批注作者笔下各拉丹冬景色的特点。然后各小组组长上台分享交流结果。要求:圈出作者进行景物描写的词、句,从修辞、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用一两个词概括景物的特点。示例展示示例:“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从“统领”和“劲旅”两个词中可以看出各拉丹冬的景色是雄壮的。“领”指统帅领导,只有具备一定威严的人才能统领;“劲旅”指强大而有力的队伍。这里指威严的各拉丹冬统帅着冰雪大军,足见各拉丹冬景色的雄壮。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各拉丹冬比作“白色金字塔”,写出了各拉丹冬雄壮和高峻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组长上台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并向大家说明选择的理由。小组展示①“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强,难说像什么。”把冰山比作“屏风”,并将各种景物比作屏风上的各种图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山形态各异、美丽壮观的特点。②“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冰窟的美丽、圣洁;“静穆”一词准确生动地写出冰窟的静态美;“晶莹和洁白”,写出冰的颜色与亮度,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修辞手法、词语运用)③冰体一点一点的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冰窟中的冰体千姿百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冰的流苏”比作“长发”,生动形象地写出冰窟中冰体的形状怪异、美丽瑰奇。运用对比,用人的渺小衬托冰山的巨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④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评析:运用大笔涂抹的方法,从视觉角度写出了冰的色彩美,表现冰塔林的光彩神韵。(描写方法、感官描写)任务二小结作者在营地远眺各拉丹冬雪山,看到它的高峻、雄壮、变幻莫测;在砾石堆上四顾,看到冰峰的晶莹、冰河的辽阔和整个冰雪天地的浩茫;靠近冰山,发现其图案的难以名状;进入冰塔林,特别是身处冰窟,细看千姿百态的冰体和冰山的裂纹、皱褶,有着“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有如“琼瑶仙境”,在阳光下“熠熠烁烁,光彩夺目”。作者笔下的景物各有特点,共同营造出一种雄伟、圣洁、瑰奇的境界。游记的主体内容一般是对景物风貌的描写,但表达的重点却是作者的感受与思考。所以阅读游记,除了了解作者到了哪里,欣赏了什么景物,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对景物的感受与思考。怎样体会作者对景物的感受与思考呢?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壶口瀑布》时用到了的方法---寻找议论抒情语句。在学习《壶口瀑布》时,作者的感受与思考主要是通过文中的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来表现的,所以我们就采用了寻找议论抒情语句分析作者感受的方法。不同的游记作者表达感受与思考的方式各有不同,要根据文章的表达方式,采取适宜的方法。与《壶口瀑布》相比较,本文很少有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直白的表达的很少,作者的感受与思考渗透在字里行间,需在阅读时细细品味。任务三悟所感作者在欣赏雄伟、壮丽、圣洁的各拉丹冬时产生了怎样的感受?要求:圈出文中表现作者遭遇、感受、想法、想象的词、句;联结拓展资料,写下你的理解。小组内讨论交流①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②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③是琼瑶仙境……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④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⑤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各拉丹冬糟糕的身体状况。任务三小结

随着行踪和景物的变化,作者“所感”也发生着变化。在各拉丹东独特的自然环境下,作者的身体状况很糟糕,并且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恶化,作者的内心体验、观景的思绪也在发生变化,她对各拉丹东的感受与理解越来越细致,想象也越来越富有诗意。远眺雪山时,感到雄伟和神秘;远观、张望冰峰和冰河,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创造力;身处冰窟,由眼前的景物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倾听水声,想象着长江源头的流水将演绎出伟大的故事。同时,身体的痛苦还让读者体会到作者精神的乐观与坚强。补充资料补充资料一1953年,马丽华出生山东省济南市。1976年,马丽华从山东省临沂师专中文系毕业。23岁的马丽华受到当时许多大学生去西藏插队落户的影响,“被一种很单纯的热情、理想、信念所鼓舞”而入藏工作。2003年,在西藏生活了27年的马丽华,带着200万字的纪实作品《走过西藏》系列回到北京。她说“西藏之于她是漂泊地,也是归宿,今生将以走遍西藏为骄傲”。补充资料二我始终认为,缺乏苦难,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要是有一百次机会让我选择,第一百零一次我仍然选择苦难。--刘延《如风的马丽华》补充资料三大自然并不因、也不为谁的存在而存在。即使没有人类,它依然万古长存。万千物象结合成一个自然,万千物象又都是自然之子。大自然如此无一遗漏地包容了一切,当然包括微不足道的人类,当然也包括了更加微不足道的个人命运,以及通常我们所称之为欣悦或苦恼的幸与不幸。--马丽华《藏北游历》联结材料知人论世联结资料一,从作者的生平经历看到了作者对西藏的热爱,因为热爱而死而无憾,与挚爱的西藏同眠。联结资料二,马丽华是一位“苦难美至上主义者”,从作者的自然观的角度来看,反复写身体的痛苦,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联结资料三,从作者的思想自然得出了人的痛苦在伟大而又恒久的自然面前如此渺小,应当敬畏自然的感受。任务三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对西藏这片土地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畏,所以她笔下的各拉丹冬有了与众不同的美。那是超越生死的美,是表现了自然伟大神力的大美。课堂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