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讲义-第十四章_第1页
宪法学讲义-第十四章_第2页
宪法学讲义-第十四章_第3页
宪法学讲义-第十四章_第4页
宪法学讲义-第十四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宪法学讲义

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严新龙

邮箱:yanxinlong19831105@126.com

具体内容5/19/20241

第三编

中国宪法司法化探索

第十四章西方国家宪法实施之路

纵观西方社会宪政发展的历史,宪法的实施大致经历了从对国家立法的违宪审查,到对“政府行为”的违宪审查,到对“政府行为”的违宪监督,发展到对公民宪法公权利的保护,再发展到对公民宪法上的私权实行司法救济。这个过程是宪法从解决公权5/19/20242纠纷,到解决公私权的纠纷,再到解决宪法上的私权纠纷的过程;是宪法由虚到实的过程;是宪法走向宪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宪法的司法性越来越强,司法化是宪法实施的要途5/19/20243一、美国从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确立违宪审查制度到1860年以前,联邦最高法院主要实施对立法的违宪审查和对州法院判决的违宪审查。违宪审查权主要用来调整立法与行政权,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和利益关系。5/19/20244此案发生于1801年。起因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亚当斯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天午夜,突击任命了42位治安法官,但其中16人的任命状未能及时送达;继任的总统杰弗逊让国务卿麦迪逊将这16份委任状统统扔掉。其中,一位因此而没能当上法官的人叫做马伯里,由此提起了对麦迪逊的诉讼。审理该案的法官马歇尔,运用高超的法律技巧和智慧,判决该案中所援引的《1789年司法条例》第13款因违宪而被无效,从而解决了此案,并从此确立了美国最高法院有权解释宪法、裁定政府行为和国会立法行为是否违宪的制度,对美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5/19/202451803年2月24日,最高法官以5比0的票数(WilliamCushing大法官因病未参加投票)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作出裁决。首席大法官马歇尔主持宣布了法院判决书。马歇尔在判决中首先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申诉人马伯里是否有权利得到他所要求的委任状?第二,如果申诉人有这个权利,而且这一权利受到侵犯时,政府是否应该为他提供法律救济?第三,如果政府应该为申诉人提供法律救济,是否是该由最高法院来下达执行令,要求国务卿麦迪逊将委任状派发给马伯里?5/19/20246对于第一个问题,马歇尔指出:“本院认为,委任状一经总统签署,任命即为作出;一经国务卿加盖合众国国玺,委任状即为完成”。“既然马伯里先生的委任状已由由总统签署,并且由国务卿加盖了国玺,那么,他就已经被任命了;因为创设该职位的法律赋予该官员任职5年,不受行政机关干预的权利,所以,这项任命是不可撤销的,而且赋予该官员各项法律上的权利,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马歇尔的结论是:“拒发他的委任状,在本法院看来不是法律所授权的行为,而是侵犯了所赋予的法律权利”。所以,马伯里案是一个法律问题,不是政治问题。5/19/20247对于第二个问题,马歇尔的回答也是肯定的。他论证说:“每一个人受到侵害时都有权要求法律的保护,政府的一个首要责任就是提供这种保护。合众国政府被宣称为法治政府,而非人治政府。如果它的法律对于侵犯所赋予的法律权利不提供救济,它当然就不值得这个高尚的称号。”马歇尔甚至上纲上线说:“如果要除去我们国家法律制度的这个耻辱,就必须从本案的特殊性上做起”。那么,按照这个思路和逻辑继续推论下去的话,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时马歇尔似乎理所当然地就该宣布应由最高法院向国务卿麦迪逊下达强制执行令,让马伯里官复原职、走马上任。可是,马歇尔在此突然一转,他引证宪法第3条第2款说:“涉及大使、其他使节和领事以及以州为一方当事人的一切案件,最高法院具有原始管辖权(originaljurisdiction)。对上述以外的所有其他案件,最高法院具有上诉管辖权。”5/19/20248

如果把马歇尔的上述引证换成一句通俗易懂、直截了当的大白话,那就是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当事人既非外国使节,也不是州政府的代表,所以最高法院对这类小民告官府的案子没有初审权。马伯里告状告错地儿了。按照宪法规定的管辖权限,马伯里应当去联邦地方法院去控告麦迪逊。如果此案最终从地方法院逐级上诉到最高法院,那时最高法院才有权开庭审理。可是,富商马伯里高薪聘请的律师、前任联邦总检察长查尔斯·李并非不懂诉讼程序的外行,他之所以一开始就把马伯里的起诉状直接递到了联邦最高法院,依据的是国会1789年9月通过的《1789年司法条例》第13款。5/19/20249

针对这个问题,马歇尔解释说:《1789年司法条例》第13款是与宪法相互冲突的,因为它在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向政府官员发出执行令时,实际上是扩大了宪法明文规定的最高法院司法管辖权限。如果最高法院执行《1789年司法条例》第13款,那就等于公开承认国会可以任意扩大宪法明确授予最高法院的权力。马歇尔认为,此案的关键性问题在于“是由宪法控制任何与其不符的立法,还是立法机构可以通过一项寻常法律来改变宪法。在这两种选择之间没有中间道路。宪法或者是至高无上、不能被普通方式改变的法律,或者它与普通法律处于同一水准,可以当立法机构高兴时被改变。如果是前者,那么与宪法相互冲突的立法法案就不是法律;如果是后者,那么成文宪法就成为人们的荒谬企图,被用来限制一种本质上不可限制的权力。”话说到此,宪法的神圣性已呼之欲出。5/19/202410

接着,马歇尔趁热打铁抛出了最后的杀手锏。他斩钉截铁地指出:“宪法构成国家的根本法和最高的法律”,“违反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断定什么是法律显然是司法部门的职权和责任”。如果法官不承担起维护宪法的责任,就违背了立法机构所规定的就职宣誓,“规定或从事这种宣誓也同样成为犯罪。”据此,马歇尔正式宣布:《1789年司法条例》第13款因违宪而被取消。这是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一次宣布联邦法律违宪。5/19/2024111868年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通过修改宪法,进一步从程序上加强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通过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法律正当程序”和“法律平等保护”原则然而,当时这些保护公民权利的原则也仅仅是法律上的确立,在20世纪2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前,联邦最高法院并没有很好地适用这些原则来保护公民的权利5/19/202412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左翼党派第一案”中,最高法院首先承认《民权法案》等宪法中人权保障条款适用于保障公民权利。但是在二战以前,这种司法审查的保护也只是有限地对公民言论自由和生命权(强调刑事审判中的正当程序)的保护。1937年之后,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把注意力转移到非经济领域的人权保护。5/19/202413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真正运用司法审查手段来保护宪法修正案上的基本权利5/19/202414二、法国在法国,由于奉行议会主权的理论,认为议会本身是宪法的守护者,由它自身对立法进行自我约束,不承认法院有权对立法进行监督5/19/2024151799年,拿破仑“第八年宪法”建立了“维宪会”,维宪会被授予“维护和撤销议会或内阁认为违宪而提交的法案”,有权推翻法律实施前被认为违宪的法律。由于维宪会由拿破仑一手主持,实际上他另一只手在主持立法,所以第一次维宪会无疾而终。1852年第二帝国恢复维宪会体制。法律赋予它有权在立法实施前自行审查法律的有效性,而且判决内阁或公民所提交的维宪请求。而由于维宪会与立法机构关系密切此任维宪会亦纸上谈兵5/19/202416直到1908年宪法法院才开始审查规章在实施中的合法性,但拒绝审查任何立法的合宪性。1936年,曾有人想通过违宪审查挑战立法的合宪性,但没有成功。注:一名公务员要求国务院宣布一项“公务员自动退休案”违宪,而被驳回1946年第四共和国成立了宪法委员会。值得一提的是,它仍是个政治机构,而非法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法律与宪法的一致性,就议会通过法律之前有无涉及修宪的问题作出决议。当一部法律的制定要以修改宪法为前提时,两院对宪法解释出现争议,5/19/202417宪法委员会要在两院之间调解,促成意见一致,只有在调解协商无效时,才有权作出决议。合宪审查不过是几个最高权力机关之间的权力角逐,并非保障公民权利。这时期的宪法委员会监督宪法是徒有虚名5/19/2024181958年,法国现行宪法设立了宪法委员会,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来的特性。宪法委员会由总统、两院议长各任命三分之一组成。70年代以后,法国进行宪法改革,出现宪法司法化的趋势。宪法的实施从政治性纲领向法律转变,宪法委员会从只保障国家机构的分权向同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方向转变。宪法委员会由政治机构正逐步变成准司法机构5/19/2024191986年保守党上台后,希拉克内阁企图修正1984年的一项关于报社的财政透明度和多元化的法律。社会党议员提请宪法审查该项法律,宪法委员会判决法律因消弱了报社多元化而违宪法国宪法委员会正出现司法化发展趋势。但是仍然没有完全改变它政治性机构的性质,宪法委员会的审查主要进行不同国家机关的权力平衡,它还不能受理公民的诉讼,宪法没有真正司法化,公民宪法权利保护存在重大缺失5/19/202420三、德国在德国宪法被完全司法化了。1870年普鲁士统一德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权力并非来自人民,宪法只为政府而制定,对人权没有保障,宪法监督机制没有建立。5/19/2024211919年,德国制定了魏玛共和国宪法。这是一个理想民主制的宪法,宪法给予公民权利以充分、广泛的保障。但由于当时处于社会动荡,民族危难之机,充分的民主无力阻挡(有时是有利于)独裁力量的崛起,宪法保障机制显得苍白无力。5/19/202422德国之所以很彻底实行宪法司法化,是德国人二战后深刻反思法西斯独裁统治、践踏人权的结果。所以,立宪之始就把公民权利保护放在首位,在宪法保障机制上,设立专门的宪法法院,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对公民权利进行全面而彻底的保障5/19/202423如果说美国是任何法院都有权对宪法问题进行司法审查的话,那么,德国则只有特殊的宪法法院才有权处理宪法问题。德国基本法建立了一套独立的宪法法院系统,联邦每个州也有个宪法法院处理本州的宪法问题,联邦宪法法院则是宪法诉讼的最高上诉法院5/19/202424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由两个庭组成,每庭八名法官,分别由众议院和参议院各任命每庭四人组成第一庭主要负责司法审查,包括两方面案件:一是处理法规是否违宪,对政府机构与公民之间因宪法权利争议引起的审查,其目的是保护公民的宪法权利不受政府侵犯。进行司法审查时,法院有权根据宪法,去宣布立法、行政、司法决定违反宪法条款而无效。司法审查占宪法诉讼的95%。二是受理宪法诉愿,听取涉及公民个人权利的宪法诉讼,以及法院提交的具体宪法争议,其目的是保护公民权利不受第三人侵犯5/19/202425第二庭进行宪法审查是传统的违宪审查,主要处理宪法规定的政府机构之间的权限争议,审查联邦政府机构之间、联邦和州政府之间,以及政党因被宣布违宪而引起的争议。目的是通过审查,维护不同政府机关之间的分权与制衡,以便保障宪法体制的正常运转5/19/202426宪法法院审查违宪的程序是,第一庭对法律进行违宪审查时,对各州宪法法院和其他法院提交的法律进行具体审查,当法院作出一项判决取决于某项有效的法律,且法院认为该法律违宪时,法院应中止审判,将法律提交违宪审查。如果认为州法违反了本州宪法,应将法律提请州宪法法院审查;如果认为法律违反了基本法,应提交联邦宪法法院审查5/19/202427应联邦内阁、州政府或联邦众议院三分之一提请,对有关联邦与各州法律是否在形式上或实质上符合基本法或联邦法律提出质疑;对联邦最高机构之间权责争议提请审查等;政党也可就政党行为与宪法法律关系的争议提起诉讼。公民也可就基本权利受到侵害而提起宪法申诉。申诉的权利涉及到公民人格权、生命、自由、财产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等5/19/202428值得说明的是,由公民提出的权力机关侵犯某项基本权利或侵犯其联邦基本法某项条款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宪法诉讼案件,只能是当事人在无其他法律途径解决时才能提起在20世纪50、60年代,宪法审查主要用于调控国家权力关系5/19/202429

到了60、70年代,宪法审查重点转向公共社会权利的保护。由于德国实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同时强调个人财产的公共福祉。所以宪法法院随着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宪法审查,发展了财产权的概念和内容,把财产权由传统防御性的权利,转向积极的社会福利和公正分享自然资源和国民产值方面。对个人财产权作出了符合社会公共福利要求的解决,更多地承认了立法对财产权的调控。德国宪法法院还通过一系列的判决,调控政府在颁发营业执照、规定职业的条件等案件中确立公民选举职业自由权利,认定法律对职业规定明确限额可能违宪5/19/202430到了70年代,宪法法院还积极干预了对大学教育的选举权,通过“大学限额和大学录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