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8-T 77-2024 桉树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_第1页
DB5308-T 77-2024 桉树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_第2页
DB5308-T 77-2024 桉树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_第3页
DB5308-T 77-2024 桉树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_第4页
DB5308-T 77-2024 桉树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5.020.40CCS

B

645308 DB5308/T

77—2024桉树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规程

发布

实施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5308/T

—本文件按照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云南云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归口。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普洱市卫国林业局、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晓佩、苏辅强、陆海飞、杨利华、刘悦、赵文贵、李宁华、张建珠、王家学、黄玲、李思荣、刀云杰、赵元达、李震、龙忠良、李光友、张云东、童思博、李从荣、舒成伟、周强、徐凯。DB5308/T

—II

10

3

2≥360

3

2≥262.5

3

2≥180

3

2≥37.5

DB5308/T

—1范围理、采伐更新和档案建立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桉树速生丰产林培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T

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LY/T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短轮伐期和速生丰产用材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工业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规程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速生丰产林指标要求速生丰产林指标见表1。表1桉树速生丰产林指标表1桉树速生丰产林指标5.1 规划原则5.1.1 生态优先合理规划、适度发展、科学经营。5.1.2 适地适树以小班为经营单位,小班面积以10

以小班为经营单位,小班面积以10

hm

为宜。具有森林植被的山地造林,坡度35°以下,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配置不同桉树品种(品系)。5.1.3 可持续经营科学经营措施,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5.2作业设计5.2.1小班调查在小班范围内进行的测树因子、土壤因子、植被和地形因子等调查项目。5.2.2 小班区划2 2区面积的~;在坡底、河流两岸及小溪两侧,公路两旁和村庄周围,须保留不少于宽度5

m~8

m的缓冲带。5.2.3 造林作业设计按照

1607执行。5.2.4抚育设计按照

15781执行。5.2.5采伐设计 短轮伐期原料林主伐和抚育采伐按照

1724

执行。中大径用材林采伐按照

执行。6 林地选择6.1 适生区海拔2

000

m以下,年均温18

℃~20

℃,相对湿度≥70%,降雨量≥1

区域;土壤厚度≥cm,pH值~,坡度≤35°,中、下坡位,阴坡、半阴坡的林地。6.2 立地等级区划行划分,综合评分值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造林地立地等级划分参见附录A。·················(1)式中:a综合评分值;b—权重;c—得分。7 品种(品系)选择2

m×3

m,12

m×3

m,1

株/hm

;Ⅲ级立地林地,株行距

m×3

m,2

株/hm

a)短轮伐期原料林:Ⅰ级立地林地,株行距

2.5

m×3

m,1

株/hm

;Ⅱ级立地林地,株行距

b)

3

m×3

m(1

)或

3

m×4

m(832

株/

hm

)。LH107、JL102、JL106、LH110、和广9为主,形成多无性系块状混交。不同海拔品种(品系)选择详见附录B。8 造林8.1 林地清理5月底完成,参照

执行。8.2 造林密度依据培育目标和立地等级,确定造林密度:22 22 28.3 整地采用穴状整地,定植穴,规格为30

×30

×

cm。8.4回塘和施基肥定植穴挖好暴晒7

d后回塘。基肥选用2O52O=10:16:7,总养分含量≥33%,并含硼、锌等微量元素的桉树专用肥和优等钙镁磷肥(有效五氧化二磷≥18%、有效镁≥、可溶性硅≥20%)混合使用,每穴施0.3

kg桉树专用基肥+0.3

kg钙镁磷肥。将肥料施于穴底后回表土至穴,并将回穴的表土与肥料拌匀,再回表土至满穴。8.5苗木质量要求选择苗木生长正常,无病虫害,I、级以上的苗木出圃造林。苗木质量分级详见附录C。8.6 苗木运输随取随运随种。8.7 定植前苗木处理用45%~50%辛硫磷乳油1

倍~1

倍液,或溴氰菊脂乳油2

000倍~3

000倍液浸泡苗木基质5

。8.8 定植6月~85

cm~10

cm为宜。9 抚育管理9.1 补植定植后一个月内进行补植。9.2 除草DB5308/T

—定植当年扩塘1次,除草2次,第2、3年除草1次~2次。9.3 追肥9.3.1 肥料选择选用2O52O=17:10:9,总养分含量≥,并含硼、锌等微量元素的桉树专用追肥。9.3.2 追肥时间每年4月~6月或11月~12月。9.3.3 追肥次数和施肥量Ⅰ级立地林地,造林后第2

a追肥1次,每株

kg,第3

a~7

a每年追肥1次,每株

kg;Ⅱ级林地林地,造林后第2

a追肥1次,每株

,第3

a~6

a每年追肥1次,每株0.6

kg;Ⅲ级林地,造林后第2

a追肥1次,每株

kg,第3

a~5

a每年追肥1次,每株0.6

kg。9.3.4 追肥方法第一次追肥在离树干20

处开挖施肥沟,后期几次追肥在离树干30

cm~50

处开挖施肥沟,施肥沟长

cm、宽

cm、深20

cm。将肥料均匀地撒于施肥沟内后覆土盖严,覆土厚度不得低于

cm。前后两年开挖的施肥沟不应在同一位置。9.4有害生物防治主要病害、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D。9.5 森林防火按照

1836执行。10 采伐10.1 轮伐期短轮伐期原料林:6

a~8

a;中大径材原料林:6

a~10

a。10.2 采伐时间秋、冬、春旱季为宜。需萌芽更新的避开雨季和冬季。10.3 采伐方式10.3.1 短轮伐期原料林参照

1646执行。采用皆伐方式,伐桩高度离地面3

cm~5

cm。10.3.2 大中径用材林参照

1646执行。采用皆伐方式。10.4 剩余物处理DB5308/T

—或堆腐处理,人为活动产生的难降解垃圾应清理出伐区。11 更新11.1 植苗更新11.1.1留萌更新经营

3

的林分,应提前进行植苗更新,更新造林新行位置选择两行伐桩之间。11.1.2 理方法有:a)

当萌条长至约

m

41%

b)

对伐桩四周进行劈桩,使用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按

兑水后,均匀喷洒在砍口;c)

采伐

h

内,使用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按

1:5

兑水后,均匀喷洒在切面。11.2 萌芽更新11.2.1 除萌定株 显、干形通直、萌发位置好的优势萌芽条,除萌留桩高度≤5

cm,保留的萌芽条不受到任何损伤。 分

2

1

次除萌适宜时间为萌条高生长至

1.5

m~2

m

2株;第

2

次除萌时间为萌条高生长至

3

m~5

m

时且结合第

2

次抚育或施肥前后进行,空塘周边保留萌条

2

株,林内伐桩保留

1

株萌条。11.2.2 萌芽林施肥 开挖施肥沟在离伐桩30

cm的地方开挖施肥沟,施肥沟规格为长30

、宽20

cm、深20

cm开挖的施肥沟不应在同一位置。肥料应均匀的撒施于施肥沟后覆土盖严,覆土厚度不低于15

cm。 肥料选择追肥选用2O52O=17:10:9且总养分含量≥并含硼、锌等微量元素的桉树专用追肥。施肥时间第1次施肥在定株除萌前后进行,以后追肥在每年的4月~6月完成。 追肥次数及施用量Ⅰ级立地林地,萌芽更新后连续7

a追肥,第1

a追肥0.4

kg/株,第2

a~7

a

追肥

株·a;Ⅱ级立地林地,萌芽更新后连续6

a追肥,第1

a追肥0.4

kg/株,第2

a~6

a追肥

kg/株·a;Ⅲ级立地林地,萌芽更新后连续5

a追肥,第1

a追肥

kg/株,第2

a~5

a追肥

kg/株·a。11.2.3 萌芽林除草留萌定株时,除草抚育1次;结合每年施肥前后除草1次,连续5

a~7

a。DB5308/T

—12 档案建立12.1 对审批文件、各种调查、设计、总结、图表、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建立健全森林经营档案。12.2 以小班为单位建立经营档案卡片,对营林全过程跟踪管理,按照小班资源动态、小班经营动态、小班财务核算三类功能模块建立档案。(cm)mm30201510151001.0

1.01.0151.0

1.0800.8

0.7150.7

0.8600.5

0.5200.5

0.7600.2

0.5

0.5

0.4

坡位是指林地所处山体的垂直位置,下坡:处于山体下部至山脚;中坡:指处于山体中部位置;上坡:指处

51%

级林下草本层盖度,≤50%分为

DB5308/T

—附录 A(资料性)桉树造林地立地等级划分表A.1给出了桉树造林地立地等级划分参考表。表A.1表A.1 桉树造林地立地等级划分参考表

LH107DH32-29

LH107

LH107DB5308/T

—2024附录B(资料性)品种(品系)选择表B.1

给出了不同海拔品种(品系)选择参考表。表B.1表B.1

不同海拔品种(品系)选择参考表(d)(cm)(cm)cm(cm)≥600.20200.1516DB5308/T

—附录C(资料性)桉树苗木质量分级表C.1

给出了桉树组培苗质量分级。表C.1表C.1

桉树组培苗质量分级表

50%

拔除集中烧毁,对病区及其周围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百菌

600

800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倍~

25%

300

000

发现感染青枯病的病株,立即连

0.5%

75%

250kg

000

DB5308/T

—附录D(资料性)桉树主要有害生物防治表D.1

给出了桉树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表D.1

表D.1

桉树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措施发病初期为叶尖及叶缘位置出现红色针尖型病斑,逐渐向桉树叶片内部扩张形成边缘红褐色、内部灰褐色病斑,在发病严重的叶片,多个病斑联纵汇合,形

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

1%随着病情蔓延,病斑扩大为中央凹陷、边缘树皮皲裂的不规则型病斑。后期病原桉树干基溃疡病。将感病植株干基病部用利刀割平,促使伤疤愈

10%等量波尔多液或氧氯

50

2%

800

000

0.01%24-表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

桉树幼苗长势较弱、水肥管理不当、播种密集导致田间透光性差,均可能诱发该病。田间病症为:被侵染的桉树叶片、嫩芽背面铺满灰黑色毛状物(为分生

5%

800

000

受害叶片初期出现淡绿色小斑,后变紫红色并扩大,感病后期叶片常常布满影响桉树的光合作用,导致桉树生长受阻,造成落叶。病原菌主要先感染树冠下部的叶片,后逐渐向上发展。病斑叶背处有分生孢子器,可伴随产生大量暗褐色

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75%

500

000

mm

100μm~200

75%

000

000

:1.叶片肥厚,向内卷曲;顶梢纤弱、呈褐色甚至枯萎死亡,质脆易于撕裂;芽萌动抽生新枝且纤弱向下弯曲,严重时整枝呈多头丛状灌木型。砂质土壤严重易发生红叶枯梢病的地区造林用的苗木,在杯土内加入基质总量0.1%的硼砂;在造林前的基肥中加

0.1%0.2%

12.5

25

0.1%

DB5308/T

—表

D.1

桉树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措施(续).白蚁主要为害桉树的幼树根茎部,然后按照.蛴螬和蝼蛄主要通过取食桉树根系,从而影效供.地老虎主要通过幼虫啃食桉树幼苗或取食下

+40%

300

10

1.5

kg

350

kg

2%3.2%

200

+50%

000

0.2%2%

min

Ragwelellusrubrinus

25%

800

10%

000

2.5%

3000

000

0.2%2%Endoclyta

signifer

www.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