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常见疾病 - 2牛病毒性腹泻_第1页
牛常见疾病 - 2牛病毒性腹泻_第2页
牛常见疾病 - 2牛病毒性腹泻_第3页
牛常见疾病 - 2牛病毒性腹泻_第4页
牛常见疾病 - 2牛病毒性腹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牛常见传染病二、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或牛黏膜病。该病是以发热、黏膜糜烂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免疫耐受与持续感染、免疫抑制、先天性缺陷、咳嗽、怀孕母牛流产、产死胎或畸形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目前BVD-MD已呈世界性分布,特别是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血清学阳性率为50%、澳大利亚为89%、加拿大部分地区高达82%-84%、南美6国(巴西、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乌拉圭和秘鲁)84.9%、法国76%、英格兰和威尔士54%~74%、瑞士78%~80%、印度17.31%。目前随着我国养牛业的快速发展,也在我国新疆、内蒙、宁夏、甘肃、青海、黑龙江、河南、河北、山东、辽宁、陕西、山西、广西、四川、江苏、安徽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检出此病。流行病学

本病对各种牛易感,绵羊、山羊、猪、鹿次之,家兔可实验感染。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急性发热期病牛血中大量含毒,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而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本病常年发生,多发于冬季和春季。新疫区急性病例多,大小牛均可感染,发病率约为5%,病死率90%~100%,发病牛以6~18个月居多。老疫区急性病例少,发病率和病死率低,隐性感染在50%以上。

症状

潜伏期7~10d。急性型:病牛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42℃,持续4~7d,有的呈双相热。病牛精神沉郁,厌食,鼻腔流鼻液,流涎,咳嗽,呼吸加快。白细胞减少(可减至3000个/mm3)。鼻、口腔、齿龈及舌面黏膜出血、糜烂。呼气恶臭。通常在口内损害之后常发生严重腹泻,开始水泻,以后带有黏液和血。有些病牛常引起蹄叶炎及趾间皮肤糜烂坏死,从而导致跛行。急性病牛恢复的少见,常于发病后5~7d内死亡。慢性型:发热不明显,最引人注意的是鼻镜上的糜烂。口内很少有糜烂。眼有浆液性分泌物。鬐甲、背部及耳后皮肤常出现局限性脱毛和表皮角质化,甚至破裂。慢性蹄叶炎和趾间坏死导致蹄冠周围皮肤潮红、肿胀、糜烂或溃疡,跛行。间歇性腹泻。多于发病后2~6个月死亡。母牛在妊娠期感染本病时常发生流产,或产下有先天性缺陷的犊牛。最常见缺陷的是小脑发育不全。绵羊通常为隐性感染,但妊娠12~80d之间的绵羊感染后,可能导致胎儿死亡、流产或早产或产足月羔羊。病变

主要病变在消化道和淋巴组织。特征性损害是口腔(内唇、切齿齿龈、上颚、舌面、颊的深部)食道黏膜有糜烂和溃疡,直径1~5mm,形状不规则,是浅层性的,食道黏膜糜烂沿皱褶方向呈直线排列。第四胃黏膜严重出血、水肿、糜烂和溃疡。蹄部、趾间皮肤糜烂、溃疡和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胀。犊牛小脑发育不全,亦常见大脑充血,脊髓出血。防治1.防制措施

防制本病应加强检疫,防止引入带毒牛、羊或造成本病的扩散。一旦发病,病牛隔离治疗或急宰;同群牛和有接触史的牛群应反复进行临床学和病毒学检查,及时发现病牛和带毒牛。持续感染牛应淘汰。治疗措施本病在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应用收敛剂和补液疗法可缩短恢复期,减少损失。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减少继发性细菌感染。硫酸庆大霉素120万IU后海穴注射;硫酸黄连素0.3~0.4g、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0.2%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或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300ml;新促反刍液(5%氯化钙200ml、30%安乃近30ml、10%盐水300ml),分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