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教学课件【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_第1页
《木兰诗》 教学课件【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_第2页
《木兰诗》 教学课件【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_第3页
《木兰诗》 教学课件【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_第4页
《木兰诗》 教学课件【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兰诗第二单元·第8课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诗歌成功地塑造了女英雄花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作品简介《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我国现存的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诗集,共一百卷,分十二类,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乐府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比较深入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知识链接

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语调、语速、停顿等)(1)唧唧/复/唧唧

昨夜/见/军帖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2)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整体感知机杼(zhù)可汗(kèhán)鞍鞯(jiān)辔头(pèi)朔气(shuò)金柝(tuò)整体感知

字词识记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动词,买)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动词,记)整体感知

通假字

词类活用倒装句问女何所思(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整体感知

特殊句式1.请概述全诗的故事情节。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第四段,概写木兰的征战生活。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第七段,用比喻作结。内容探究内容探究2.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1)顶真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②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内容探究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头尾相联,上递下接,这种修辞手法就叫顶真,也叫作顶针。2.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2)对偶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内容探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叫对偶。2.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3)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组成句子,这种修辞手法叫做排比。2.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4)互文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内容探究互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格之一,它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几个并列词组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的修辞手法。(1)故事的传奇美内容探究3.《木兰诗》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美感?(2)不朽的形象美(3)凝练生动的语言美(4)壮美的爱国情课堂小结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地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繁简相宜的笔法美、强劲刚健的爱国情操美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临之怦然心动,读之欣然于色,思之慨然击节。让我们在欣赏中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学习她的爱国精神。1.根据板书所提示全诗的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