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乘员扶手-报批稿编制说明_第1页
摩托车乘员扶手-报批稿编制说明_第2页
摩托车乘员扶手-报批稿编制说明_第3页
摩托车乘员扶手-报批稿编制说明_第4页
摩托车乘员扶手-报批稿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编制过程等;

根据国标委综合[2016]63号文《关于下达23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受工信部委托,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摩托车分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标准

起草工作,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即中检西部检测有限公司)负责GB

20075-2006《摩托车乘员扶手》的修订,项目计划编号:20160970-Q-339。

中检西部检测有限公司接到标准修订任务后,为保证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

及适用性等,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先后吸收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

心有限公司(方案论证、试验验证)、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方案论证、

样品提供)、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文本起草、样品提供)、洛阳北方企

业集团有限公司(方案论证、文本起草)等共同参与标准修订工作。

2016年10月,启动标准编制,召开工作组会议,对标准的编制整体思路及与

现行有关标准的协调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

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根据计划,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收集、整理及

分析国内外相关产品技术资料,明确标准修订的原则、形成技术方案,编制完成

《摩托车乘员扶手》标准初稿。

2017年11月-12月,在中日法规标准交流会上进行《摩托车乘员扶手》标准

技术方案等宣讲交流,听取意见。

2018年1月-11月,根据标准初稿等,选取国内外十四组典型样车开展试验验

证,确定标准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先进性。

2018年12月-2019年2月,在综合评估我国摩托车产品技术发展水平及试验

验证的基础上,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摩托车乘员扶手》标准征求意

见稿。

2019年3月-5月,标准征求意见稿提交标委会,公开征求各委员单位及行业

企业意见。

2019年6月-7月,根据标准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或建议,对标准文本进行系

统修订,形成《摩托车乘员扶手》标准送审稿。

2019年8月,标准送审稿提交标委会,由标委会提出预审。

2019年10月15日,由摩托车分标委秘书处在南京组织召开标准审查会,会

上经专家审查,提出修改意见,经参会专家表决通过。工作组根据会审意见对标

准送审稿重新整理修改后形成《摩托车乘员扶手》标准报批稿,10月24日递交摩

1

托车分标委秘书处。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标准编制原则

一是对原标准的合理要求进行论证、继承和发展,保持标准修订前后的一致

性,保证标准的科学性。

二是适应我国摩托车产品多元化发展需求及技术现状等,明确摩托车乘员扶

手的界定范围,满足驾乘人员乘坐基本安全防护需求,保证标准的适用性。

三是参考相关欧盟法规或国际标准要求等,与国际主要摩托车驾乘人员安全

要求的一致性,保持标准的先进性。

2.2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基于驾乘安全,降低风险,两轮摩托车和三轮摩托车须明确设置

的乘员扶手。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术语和定义:明确摩托车乘员扶手所涵盖的典型类型(拉带装置、手柄

装置、脚踏装置及具备乘员扶手功能的辅助或附加装置等),给出明确定义;

2、一般要求:提出摩托车乘员扶手系统及装置的基本安装及安全防护等要

求。

3、特殊要求

3.1、拉带装置:对拉带装置提出定性或定量的技术要求及判定依据;

3.2、手柄装置:对手柄装置提出定性或定量的技术要求及判定依据;

3.3、脚踏装置:对脚踏装置提出定性或定量的技术要求及判定依据;

4、附加要求:对辅助或附加装置依据乘员扶手功能归类,满足对应装置的技

术要求。

5、实施说明:对新定型车、已定型的在产车实施给出明确要求。

6、附录

对拉带装置、手柄装置、脚踏装置等分别给出统一、明确的试验方法,包括

试验准备、试验过程、结果记录及取值等,避免方法不一致造成的偏差。

比较原标准,本次标准修订主要涉及的内容:

1、新增加了摩托车乘员扶手的术语和定义。

2、参考欧标,摩托车乘员扶手类型新增加了脚踏装置技术要求。

3、增加了对具备扶手功能的辅助或附加装置的要求。

2

4、补充了拉带装置、手柄装置、脚踏装置等试验方法;原标准只有技术要求,

未明确的具体试验方法。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摩托车乘员扶手是摩托车上必须配装的、驾乘人员乘坐时可以把持或握持的

安全部件(装置)之一,提供支撑力保持驾乘人员的身体平衡,其品质(含安装)

好坏直接影响到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摩托车作为道路车辆,保障配装的乘员扶

手质量,提供统一、明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判定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结合原GB20075-2006技术要求和(EU)No.44/2014附件XIII有关技术要求的

修订情况等,国家摩托车质检中心组织对新标准涉及的摩托车乘员扶手拉带装置、

手柄装置、脚踏装置等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确保技术要求合理,

试验方法科学,达到了预期修订完善的目的,保证了我国《摩托车乘员扶手》标

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摩托车乘员扶手相关装置试验验证情况如图1~3所示。

图1拉带装置试验验证图

3

图2手柄装置试验验证图

图3脚踏装置试验验证图

《摩托车乘员扶手》标准作为我国摩托车标准体系中涉及乘员乘坐安全的基

础性标准,本次修订增加了摩托车乘员扶手的覆盖面,补充完善了乘员扶手各装

置的试验方法,技术要求更加合理规范,摩托车驾乘人员乘坐安全保障更加全面,

可有效防止驾乘人员乘坐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我国摩托车产品整体安全技术水

平。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标准的发布为国家监管、行业管理、研发/生产、认证

/检测等提供了依据。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

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本标准修订时参考了欧盟最新法规(EU)No.44/2014附件XIII有关摩托车乘员

扶手等技术内容(不含管理规定等),保持与国外先进标准要求一致。

原GB20075-2006《摩托车乘员扶手》标准修改采用了93/32/EEC中相关拉带

装置、手柄装置的技术要求,2006年发布至今已历时13年;2014年欧盟委员会推

出(EU)No.44/2014,其中附件XIII中在拉带装置、手柄装置技术要求不变的的基础

上,增加了对脚踏装置的技术要求等。作为保证驾乘人员安全的国家标准,新修

订的《摩托车乘员扶手》标准参考了(EU)No.44/2014附件XIII等相关的技术要求,

保证了与国际先进法规的一致性,对消除国际摩托车技术壁垒,规范和引导我国

摩托车相关技术进步等提供了依据。

为保证标准的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先后选取了国产十组典型摩托车产

品(跨骑式/踏板式,两轮/三轮)、进口四组相同类型摩托车产品(跨骑式/踏板

式,两轮/三轮)对比测试,乘员扶手各装置试验方法采用预设拉(压)力的方式

进行,结果均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预定值)要求。经对比分析,摩托车乘员扶

4

手作为车辆重要安全附件,国产产品与进口产品安全性能相当,达到国内先进水

平。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未直接引用现行法律、法规,相关内容均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本

标准发布后将替代原GB20075-2006《摩托车乘员扶手》,与其他现行标准、制定

中标准无冲突,标准中所引用的其他相关标准均为现行有效的。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摩托车乘员扶手直接涉及摩托车驾乘人员安全,应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和统一

的试验方法加以规范和保障,建议继续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作为新的国家标准,新增了部分装置的技术要求,如脚踏装置等,考虑企业

在产车型批量生产及产品转型周期的实际情况,建议对于新申请车辆型式批准的

车型,自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对于已获得车辆型式批准的车型,自标准实施之

日起第25个月开始执行。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替代现行标准GB20075-2006。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中检西部检测有限公司作为法人单位,被国家认监委授权为国家摩托车质量

监督检验中心,并对外开展具体业务;2016年以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名

称申报获批《摩托车乘员扶手》标准修订项目。根据标准起草单位须采用法人单

位名称的要求,本标准起草单位名称由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调整为中检

西部检测有限公司,特此说明。

5

GB20075-××××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手柄装置试验方法

B.1样品状态确认

B.1.1试验样车的手柄安装应紧固牢靠,符合相关企业技术文件要求。

B.1.2手柄外表面不应存在破损、裂痕等影响试验结果的异常状态。

B.2样品的安装与紧固

B.2.1试验样车置于水平面,其纵向中心平面应竖直,将车辆固定牢靠,其紧固位置不应对试验结果

产生影响。

B.2.2试验样车被紧固后,手柄水平面中心应位于拉力计的正下方,以保证拉力垂直施加于手柄上。

B.3单手柄装置

B.3.1试验方法

B.3.1.1施加的拉力应缓慢增加至2000N,如图B.1所示。

B.3.1.2手柄装置试验仅进行一次。

图B.1单手柄装置拉力试验示意图

B.3.2试验结果判定

B.3.2.1当拉力达到或超过2000N时,手柄及其连接件不断裂,则判定为合格,并记录最大拉力值。

B.3.2.2当拉力未达到2000N时,手柄或连接件断裂,则判定为不合格,并记录最大拉力值。

B.4双手柄装置

B.4.1试验方法

B.4.1.1施加的拉力应缓慢增加至1000N,如图B.2所示。

B.4.1.2单侧各手柄装置试验仅进行一次。

5

GB20075-××××

图B.2双手柄装置拉力试验示意图

B.4.2试验结果判定

B.4.2.1当拉力达到或超过1000N时,手柄及其连接件不断裂,则判定为合格,并记录最大拉力值。

B.4.2.2当拉力未达到1000N时,手柄或连接件断裂,则判定为不合格,并记录最大拉力值。

B.5数值处理

试验结果数值保留到整数位。

6

GB200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