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加工18万吨开平分条厂建设项目环评_第1页
年加工18万吨开平分条厂建设项目环评_第2页
年加工18万吨开平分条厂建设项目环评_第3页
年加工18万吨开平分条厂建设项目环评_第4页
年加工18万吨开平分条厂建设项目环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1.项目基本情况.................................................................................................................................................1

●项目由来.................................................................................................................................................1

2.周边环境概况.................................................................................................................................................2

2.1地理位置..............................................................................................................................................2

2.2自然环境..............................................................................................................................................4

2.3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7

2.4环境质量现状....................................................................................................................................11

3.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5

4工程分析.......................................................................................................................................................19

4.1项目概况............................................................................................................................................19

4.2水平衡及物料平衡...........................................................................................................................25

4.3总平布置合理性分析.......................................................................................................................26

4.4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分析...............................................................................................................28

4.5项目污染源分析................................................................................................................................34

4.6工程可行性分析................................................................................................................................37

4.7清洁生产............................................................................................................................................41

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42

5.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42

5.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42

6运营期环境影响..........................................................................................................................................44

6.1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44

6.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45

6.3噪声环境影晌分析...........................................................................................................................46

6.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49

7环保措施评述............................................................................................................................................50

7.1废水处理措施...................................................................................................................................50

7.2废气治理措施....................................................................................................................................50

7.3噪声防治措施....................................................................................................................................50

7.4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措施...............................................................................................................51

8环保投资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52

9总量控制简析...............................................................................................................................................52

10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53

10.1环境管理..........................................................................................................................................53

10.2监测计划..........................................................................................................................................54

10.3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管理要求.........................................................................................................54

11评价结论及建议.........................................................................................................................................58

11.1评价结论..........................................................................................................................................58

11.2建议..................................................................................................................................................61

11.3总结论..............................................................................................................................................62

附件一委托书..............................................................................................................................................65

附件二备案表..............................................................................................................................................66

附件三营业执照..........................................................................................................................................67

附件四土地租赁合同..................................................................................................................................68

附件五噪声监测报告..................................................................................................................................70

附件六福安市湾坞工贸集中区总体规划环评审查意见.........................................................................74

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年加工18万吨开平分条厂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福建青旭不锈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海域)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湾坞镇上洋村

建设依据闽工信备[2019]J020065号主管部门福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建设性质新建行业代码C3130钢压延加工

工程规模年加工18万吨不锈钢总规模年加工18万吨不锈钢

总投资10000万元环保投资100万元

主要产品产主要原辅材料名主要原辅材主要原辅材料主要原辅材料

主要产品名称

量(规`模)称料现状用量新增用量预计总用量

不锈钢分条17.64万t/a不锈钢卷板--18万t/a18万t/a

主要能源及水资源消耗

名称现状用量新增用量预计总用量

水(t/a)010001000

电(万kwh/年)0500500

燃煤(t/a)000

燃油(t/a)000

燃气(万立方米/年)000

其它000

●项目由来

福建青旭不锈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05月08日,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湾

坞镇上洋村。经营范围包括:其他金属及金属矿批发;其他金属工具制造、销售;紧固

件制造;机械零部件加工、零售;通用仓储(不含危险品);国内贸易代理服务;其他

未列明零售业。

1

福建青旭不锈钢有限公司现拟租赁福安青拓冷轧科技有限公司的场地,占地面积约

19000平方米,总投资10000万元,建设2栋厂房(主要建筑面积约17380平方米),

购置不锈钢卷板分条加工生产设备,建设年加工18万吨开平分条厂建设项目,主要包

括6条生产线:1条0.3-2.0mm×1400型切边飞剪校平生产线;1条0.5-3.0mm×1650

型高速六重辊校平生产线;2条0.5-3.0mm×1650型双刀座分条生产线(1用1备);2

条0.5-3.0mm×1400型油磨线(1用1备)。

本项目已于2019年10月31日在福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备案(备案编号:闽工信

备[2019]J020065号),详见附件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属于分类管理名录二

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中的61、压延加工、其他,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故

福建青旭不锈钢有限公司委托我司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我单位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后,组

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在对项目开展环境现状调查、资料收集和调研的基础上,按

照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编制了《福建青旭不锈钢有限公司年加工18万

吨开平分条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供建设单位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查。

2.周边环境概况

2.1地理位置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闽东地理中心,北纬26°04′~27°21′,东经

119°23′~111°52′;东邻柘荣县、霞浦县;西连周宁县;北毗寿宁县和浙江省泰顺县;南

临三沙湾并和宁德市接壤:四至:最东端为松罗乡的十八宅村,最西端为晓阳乡首笕村,

最南端为下白石镇的大楼村,最北端为范坑乡的古岭宅衬、梨头丘村。东西相距37km,

南北相距80km,是中国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水陆交通枢纽和闽浙赣内陆地区的重

要疏港通道,也是闽东北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总面积1880.1km2,其中海域面积

150.9km2,海岸线长145km。

本项目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湾坞镇上洋村,距湾坞镇10.2km,距福安34.5km,

距宁德30.5km,后期在场地东侧拟建航运码头,交通较为便利。湾坞镇地处福安市南端

沿海突出部的白马河畔,依山傍海,东与溪尾镇毗邻,北与赛岐镇接壤,西与下白石镇

隔江相望,南临官井洋,总面积96km2,海岸线长36km。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居中国

2

海岸中部。

本项目租赁福安青拓冷轧科技有限公司的场地,建设2栋新厂房进行生产,周边均

为福建青拓上克不锈钢有限公司或青拓金属精加工有限公司的已建车间。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图2.1-1。

比例尺1:665000

项目位置

图2.1-1地理位置图

3

2.2自然环境

2.2.1地形、地貌、地质

福安市地处鹫峰山脉、太姥山脉和洞宫山脉之间,这三大山脉控制着全市的地形骨

架。山体走向大致呈北东—南西展布,或呈北西—南东走向。山岭延伸的方向与构造线

基本一致。中部交溪河岸两侧呈平原或丘陵,低山、中山三级或四级阶梯状分布。地势

从北向南倾斜,东、西部高,中间低,全市地形成为南北走向的狭长谷地。地貌可分为

5大类型:

山地

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和西部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有

的超过500米,面积1062.5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1880.1平方公里的56.52%;其

中低山(海拔500至800米,相对高度大于300米,山坡坡度多为25至30度)面积696.39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7.04%,是全市最大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东部、西部

和北部;中山(海拔8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500米,山坡坡度达35度以上,局部

在45至60度之间)面积366.1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9.47%。

丘陵

主要分布在山地的边缘或盆谷的周围,坡度在25度以下,海拔小于500米,相对

高度小于200米,面积458.4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1880.1平方公里的24.38%。其

中低丘主要分布于高丘的前缘,山间盆谷的周围,少数散布于平原上的多为孤丘,海拔

30至250米,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山坡坡度在20度以下,多数为10至20度,面积

145.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75%;高丘主要分布在山地前缘,河谷两侧,海拔

250至500米,相对高度100至200米,坡度在25度左右,面积312.72平方公里,占

全市总面积的16.63%。

山间盆谷

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和西部的中低山一带。全境较大的山间盆谷计有24个,面

积约50.2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67%。面积较大的有甘棠镇的厝坪盆谷和溪柄

镇的柏洋盆谷。海拔最高的是上白石镇的蛇头盆谷,高程达800多米。

平原

主要分布在交溪及其支流的中下游沿岸,海拔小于20米,相对高度多在10米以下。

4

总面积为157.6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39%。其中交溪及穆水溪中游沿岸一带的

冲积平原,海拔小于20米,相对高度小于10米,面积55.84平方公里,以福安盆地平

原最大;交溪及其支流下游沿岸冲积海积平原,海拔小于15米,相对高度小于5米,

面积76.17平方公里。面积大的有溪北洋和甘棠平原,其中甘棠平原为闽东最大平原。

沿海一带冲积平原,海拔小于10米,相对高度小于5米,面积25.64平方公里。

海滩

福安市沿海一带海滩(滩涂),主要分布在白马港两侧以及白马门到溪尾和大获一

带的沿海边缘(即白马港、盐田港和卢门港等三条港道的沿岸一带),大多数位于高低

潮位间。面积67.4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59%。土壤多为淤泥,少数是沙积物,

地势较平坦,由沿岸向港道缓倾。海滩含盐量约1%~1.5%。多为光板地,是重要的水

产养殖区。

福安市海域内有乌山岛、福屿、樟屿、长岐沙岛、六屿岛、小岁屿、长胶屿、退屿、

单屿山、秤锤井屿、青屿仔、鞋屿、上隔屿、下隔屿等岛屿。

2.2.2气象特征

福安市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温暖湿润的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日照长、气温

高、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季风明显、台风频繁等特点。

(1)气温

本地区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9.8℃,极端最高气温39.1℃,

极端最低气温-0.9℃,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8.6℃,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

气温11.1℃。

(2)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1513.8mm,历年最大降水量达2035.2mm,年最小降水量1043.2mm,

日最大降水量达231.7mm,每年降雨量多集中在3~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3.2%,

全年降水量大于25mm的降水天数平均为16.4d。

(3)风

该区平均风速1.6m/s,强风向NW向,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达22.1%,风

速2.6m/s。受台风影响最大风速在40m/s以上,并且受季风环流影响,冬季西北风也占

5

一定的比例。

(4)相对湿度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每年3~6月空气湿度较大,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0~82%,

10月至翌年2月较干燥,相对湿度74%。

(5)雾

多年平均雾日数为9.6d。

2.2.3水文特征

福安市境内水系发达,河流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9条,20平方公里以上

的有4条,河流除钱塘溪、山溪等单独入海外,主要为交溪水系。年径流量的时、空分

布与降水基本吻合,78%集中在春末至秋初(4~9月),其中4~6月梅雨季径流量占

全年的45%。西部为河谷丘陵,东部沿海河谷少,北部山区、南部沿海平原多。境内溪

流有:交溪、东溪、西溪、茜洋溪、穆阳溪。海水表层水温年平均20℃~21℃,1月最低,

平均11.2℃~11.4℃;8月最高,平均28.3℃~32℃,极端高温33℃,极端低温10℃。

海水盐度常年在25.0‰~29.0‰之间,最低值为12.5‰,盐度在海区的变化趋势是自港

道内端向外口逐渐增高。白马港的盐度常低于其他海区,退潮后更低。

福安市潮汐属半日潮类型,每一太阴日(24小时又50分钟)中各有两次高潮和低潮。

一涨一落的时间相隔12小时25分,一天内两次潮的高度几乎相等,涨落潮的时间也差

不多长。大潮潮差6~7米,小潮潮差3~4米。正常月最高潮位在农历初三和十八前后。

正常年最高潮位农历八、九月的初三和十八前后,1969年9月27日受台风影响,白塔

水文站实测最大海潮水位5.3米。

海流以往复流为主,在宽阔弯道处形成回转流。鲜艳澳、退屿、外宅海区大潮退、

分潮时流速分别为0.36米/秒、0.22米/秒、0.76米/秒。

2.2.4土壤

福安市土壤多系由花岗岩、凝灰岩、流纹岩、砂岩形成的红壤、黄壤。山地土壤多

为坡积物、残积物,少数为堆积物。

6

2.2.5生态环境

三沙湾水温在8.6~32℃之间,盐度平均27左右。沿岸水体营养盐含量受海洋植物

盛衰季节而变动,春夏含量低,冬季回升。三沙湾的海洋初级生产力年平均值为

269mg·C/m2·d,初级生产力随季节不同而变化,与其它海湾相比,三沙湾海域的初级生

产力总体水平较低。

项目区域靠近中亚热带,分布含热带成分较多常绿针、阔叶林种类,主要有桑科、

豆科、木麻黄科、芸香科、无患子科、桃金娘科、松科、杉科等区系成分,如榕树、台

湾相思、银合欢、木麻黄、积壳、黄皮果、龙眼、荔枝、番石梅、无花果、茉莉花、马

尾松、杉木等;灌木有小叶赤楠、桂木、黄瑞木、盐肤木等,草木层欠发达,以芒萁、

单叶新月蕨居多。沿澳陆域植被群落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针叶林,现处于人为演替阶

段,现有植被多为次生和人工植被。

评价区内未发现有珍稀动植物保护种类、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本区域陆域动物资

源主要是鸟类为主,无野生动物。

2.3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

2.3.1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标准

2.3.1.1环境空气

本项目位于福安市湾坞镇上洋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二类区域,大气环境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详见表2.3-1。

表2.3-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mg/m3

项目取值范围浓度限值标准来源

年平均0.2

TSP

24小时平均0.3

年平均0.07

PM10

24小时平均0.1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年平均0.035

PM2.5(GB3095-2012)二级标准

24小时平均0.075

年平均0.06

SO224小时平均0.15

1小时平均0.50

7

项目取值范围浓度限值标准来源

年平均0.04

NO224小时平均0.08

1小时平均0.2

2.3.1.2水环境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2011~2020年),本项目厂址周

边所在海域编号为FJ015-D-Ⅲ,主导功能为港口和纳污,区域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详

见表2.3-2和图2.3-1。其水质保护目标为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本评价海水水质执行《海

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的第三类标准,详见表2.3-3。

表2.3-2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表(摘录)

沿海面积近岸海域环水质保护目

海域功能区平境功能区标

标识号范围中心坐标(

城名名称方公主导辅助远

近期

市称里)功能功能期

宁白白马港白马港

,港口

德马Ⅲ西侧四口门西26°45′29.52″N三三

FJ015-D-12.13纳污/

市港类区侧119°41′52.8″E

表2.3-3海水水质标准(摘录)单位:mg/L(pH无量纲)

项目第一类第二类三类第四类

人为造成水温上升夏季不超过当

水温人为造成水温上升不超过当时当地40C

时当地1℃,其他季节不超过2℃

7.8~8.5,同时不超过海域正常变动6.8~8.8,同时不超过海域正常变动范围

pH

范围0.2pH单位0.5pH单位

悬浮物质人为造成增加量≤10人为造成增加量≤100人为造成增加量≤150

溶解氧>6543

化学需氧量≤2345

无机氮(以N计)≤0.200.300.400.50

无机磷(以P计)≤0.0150.0300.045

石油类≤0.050.300.50

挥发性酚≤0.0050.0100.050

铜≤0.0050.0100.010

铅≤0.0010.0050.0100.050

锌≤0.0200.0500.100.50

总铬≤0.050.100.200.50

硫化物≤(以S计)0.020.050.100.25

汞≤0.000050.00020.0005

8

项目第一类第二类三类第四类

砷≤0.0200.0300.050

镉≤0.0010.0050.010

镍≤0.0050.0100.020

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标准执行《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表1中第二类

标准,主要指标见表2.3-4。

表2.3-4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摘录)单位:mg/kg(有机碳:%)

监测评价标准

项目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

硫化物300500600

有机碳2.03.04.0

石油类50010001500

总汞0.20.51.0

铜35100200

铅60130250

镉0.51.55

锌150350600

铬80150270

砷206593

(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详见表2.3-5。

表2.3-5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摘录)单位:mg/L(pH无量纲)

类别

ⅠⅡⅢⅣⅤ

项目

pH6.5~8.55.5~6.5,8.5~9<5.5,>9

高锰酸盐指数≤12310>10

氨氮≤0.020.020.20.5>0.5

Zn≤0.050.51.05.0>5.0

Pb≤0.0050.010.050.1>0.1

As≤0.0050.010.050.05>0.05

Cu≤0.010.051.01.5>1.5

Cd≤0.00010.0010.010.01>0.01

Ni≤0.0050.050.050.1>0.01

9

本项目位置

图2.3-1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图

2.3.1.3声环境

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附

近村庄执行2类标准。详见表2.3-6。

表2.3-6声环境质量标准LAeq:dB

类别昼间夜间

05040

15545

26050

36555

4a7055

4b6555

2.3.2污染物排放标准

2.3.2.1废气排放标准

本项目运营期无生产废气产生。

2.3.2.2废水排放标准

本项目废水循环使用,不产生生产废水;项目生活污水经预处理达到福安市湾坞西

10

片区污水处理厂接管要求,纳入湾坞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排放。详见表2.3-7。

表2.3.7湾坞西污水厂进厂(接管)污水水质要求

水质指标pHCODcrSSTNNH3-NTP

浓度6~936030045353.5

2.3.2.3噪声排放标准

项目建筑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

营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噪

声排放标准见表2.3-8。

表2.3-8建设项目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

标准限值dB(A)

时段项目标准来源

昼间夜间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施工期场界7055

(GB12523-2011)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运营期厂界6555

(GB12348-2008)3类区标准

2.3.2.4固体废物

一般固体废弃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及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中相关规定;危险废物

临时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环境保护部

公告2013年第36号)中相关规定;生活垃圾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法》。

2.4环境质量现状

2.4.1海域水质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2020年2月福建省宁德环境监测中心站出具的《宁德市环境质量概要(二0

一九年度)》报告中对宁德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的调查数据。2019年,全市近岸海

域共有17个监测点位,开展三期海水水质监测。其中一类~二类水质比例为41.2%,

与上年相比下降5.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水质比例0.0%;四类海水水质比例17.6%;劣

四类海水水质比例41.2%。超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污染。项目建设区域海水质量良好。详见表2.4-1。

11

表2.4-1全市近海海域水质类别比例统计表

水质类别

序号站位名称超二类主要污染物(超标倍数)

2019年2018年

1沙埕港内湾劣四类劣四类活性磷酸盐(1.1),无机氮(1.5)

2官井洋劣四类劣四类活性磷酸盐(0.9),无机氮(0.47)

3东吾洋劣四类劣四类活性磷酸盐(2.03),无机氮(0.78)

4三都澳口外二类二类

5沙埕港外湾四类三类活性磷酸盐(0.43),无机氮(0.64)

6晴川湾四类三类无机氮(0.52)

7宁德东部海区二类二类

8福宁湾二类二类

9白马港劣四类劣四类活性磷酸盐(0.83),无机氮(0.69)

10浮鹰岛东北二类二类

11盐田港劣四类劣四类活性磷酸盐(1.23),无机氮(0.73)

12宁德东部基线外侧二类二类

13福瑶列岛四类二类活性磷酸盐(0.3)

14霞浦东部海域二类二类

15霞浦浮鹰岛-西洋岛二类二类

16三都澳漳湾劣四类劣四类活性磷酸盐(1.17),无机氮(0.85)

17三都澳礁头劣四类劣四类活性磷酸盐(1.3),无机氮(0.41)

2.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宁德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福建省宁德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20年2月出具的《宁

德市环境质量概要2019年度》可知,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

评价,2019年,全市9个县(市、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

年均浓度以及一氧化碳和臭氧特定百分位数平均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

准,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9.4%。中心城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物和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以及一氧化碳和臭氧特定百分位数平均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二级标准,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8.4%。

2019年全市9个县(市、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年均

浓度分别为8μg/m3、13μg/m3、35μg/m3和19μg/m3,一氧化碳和臭氧特定百分位数平均

值分别为1.2mg/m3和110μg/m3。中心城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

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6μg/m3、20μg/m3、40μg/m3和24μg/m3,一氧化碳和臭氧特定百分

12

位数平均值分别为1.2mg/m3和123μg/m3,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8.4%。详见

表2.4-2。

表2.4-22018、2019年宁德市各城市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比较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

城市

201820192018201920182019201820192018201920182019

中心城区862020424025241.21.2148123

福安市781616413926251.21.2124114

福鼎市101220134237231911.4134104

霞浦县1092418393722211.61.212791

古田县671410423722211.41.4122108

屏南县982314312920141.21.0135116

寿宁县1061093632141310.9127122

周宁县971210303113141.41.48488

柘荣县7121910503220200.71134124

全市861813393521191.21.2126110

备注:SO2、NO2、PM10和PM2.5为平均浓度,CO为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O3为日最大8小时值第90百分位数,

CO浓度单位为mg/m3,其他浓度单位均为μg/m3。

由表2.4-2可知,宁德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符合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的二级标准要求。

2.4.3声环境质量现状

为了解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委托福建省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于

2020年04月21日对项目场地四周及周边敏感目标上洋村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见表

2.4-3,监测点位见图2.4-4。

表2.4-3噪声监测结果一览表

现状监测结果评价标准达标情况

点位方位距离(m)主要噪声源

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

1#场地西北面66.354.56555超标达标生产噪声

2#场地西南面61.953.86555达标达标生产噪声

3#场地东南面55.749.26555达标达标生产噪声

4#场地东北面67.251.46555超标达标生产噪声

5#上洋村54.347.56050达标达标生活噪声

从上表可以看出:拟建项目边界处声环境现状值昼间在55.7dB~67.2dB之间,夜间

在49.2dB~54.5dB之间,1#和4#监测点昼间噪声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3

中3类区的标准,现场调查可知超标原因主要受项目北侧的青拓金属精加工有限公司现

有车间生产噪声影响。2#和3#监测点昼间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中3类区的标准;各点位夜间噪声现状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中3类区的标准要求;敏感目标上洋村噪声现状昼间54.3dB,夜间47.5dB,均满足《声

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的标准要求。

14

3.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确保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大气环境敏感目标:项目周边大气环境敏感目标主要有上洋村等。

(2)海域水环境

地面水环境保护目标:确保白马港水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