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脲弹性体防水材料施工技术规程_第1页
聚脲弹性体防水材料施工技术规程_第2页
聚脲弹性体防水材料施工技术规程_第3页
聚脲弹性体防水材料施工技术规程_第4页
聚脲弹性体防水材料施工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xxx-201X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xxxx-201X聚脲弹性体防水材料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olyureaelastomerwaterproofengineering(征求意见稿)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Contents89141Generalprovisions 1207662Terms 26953Basicrequirements 350294Materials 477125Design 7316295.1GeneralProvisions 737375.2Roofstructuredesign 9116975.3PrecaststruectureDesign 12310075.4Exteriorprojectstructuredesign 14185296Construction 177486.1Generalrequirement 17254816.2Constructionpreparation 17136696.3Process 18141796.4Grass-rootsprocessing 1847746.5Primerconstruction 18177516.6Detailprocessing 18264346.7Sprayconstruction 19320536.8Brushconstruction 1928656.9Coatingrepair 19268677Qualityacceptance 2148658Safet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 2231625AppendixA Physicalandmechanicalperformanceforspraypolyureawaterproofcoating 2315305AppendixBTestmethodsofsolidscontentandOne-timefilmthicknessforone-partpolyurea 2417331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2528522Bibliographyofnormativestandards 262449ClauseExplana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1总则1.0.1为规范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做到技术先进、保证质量、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节能环保,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中采用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1.0.3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应用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除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下称:聚脲涂料)polyureaelastomer异氰酸酯与氨基化合物中的活泼氢反应,生成含有重复脲基的高聚物防水涂料。2.0.2喷涂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下称:喷涂聚脲)spraypolyureaelastomer由异氰酸酯组分(简称A组分)与端氨基化合物组分(简称B组分),通过专用喷涂设备加压、加热后,混合反应喷涂生成的弹性防水涂层的防水材料。2.0.3单组分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下称单组分聚脲)one-partpolyurea由异氰酸酯预聚体和封闭的胺类化合物、助剂等构成的液态混合物。可在空气中水份作用下,封闭的胺类化合物产生端氨基并与预聚体产生交联点为脲基的聚脲弹性体。2.0.4喷涂spraying通过专用设备,借助于压力或离心力,将混合物分散成均匀而微细的雾滴,施涂于被涂物表面的涂装方法。2.0.5底涂料primer预先涂覆在基层上,用于增强聚脲涂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和封闭基层缺陷、阻隔水汽的材料。2.0.6加强层strengthenthelayer大面积施工前,在阴阳角、管根、连接缝等易渗漏及易破损部位先行设置的防水涂膜层。2.0.7层间处理剂lappingadhesive涂覆在已固化聚脲涂层表面,用于增加两道聚脲涂层之间粘结强度的材料。

3基本规定3.0.1喷涂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施工资质,操作人员应培训后经上岗。3.0.2施工前应对图纸进行会审,了解并掌握施工图中的各个防水细部构造及技术要求,并按设计及工程要求,编制专项防水施工方案,实施前应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并有交底记录。3.0.3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在运输、存储过程中,材料温度应控制在0℃以上,喷涂聚脲前,应对聚脲A、B组分充分搅拌均匀。3.0.4聚脲防水涂料使用前应对固体含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低温弯折性、不透水性等项目进行进场复试,同类型同批次15t为一验收批,不足15t按一批次。3.0.5喷涂聚脲作业应在环境温度大于5℃、相对湿度小于85%,且基层表面温度大于露点3℃的条件下进行。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露天条件下,不宜进行聚脲喷涂作业,雨、雪天气禁止施工。3.0.6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压力监控,喷涂压力值应控制在11.7~17.2MPa之间,并保持两组分压力基本一致,最大压差不得超过3.4MPa。温度应控制在60~70℃之间,两组分温度应保持一致。3.0.7防水施工时,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巡视检查制度。每道工序完成后,应经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并应采取保护措施。3.0.8喷涂作业现场应按规定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4材料4.0.1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各项要求应符合《喷涂聚脲防水涂料》GB/T23446的规定。4.0.2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施工时宜选用同一厂家的配套底涂料、嵌缝材料、密封材料等产品,各材料间应具有相容性,同一规格、品种的配套材料应按每1t为一批,不足1t者按一批计。4.0.3地下停车场防水和耐磨工程采用喷涂聚脲防水涂料时,硬度、耐冲击、耐磨性符合GB/T23446喷涂聚脲防水涂料中型指标要求。4.0.4喷涂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各项性能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喷涂聚脲防水涂料》GB/T23446的要求,具体指标见附录A。4.0.5单组分聚脲防水涂料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1单组分聚脲防水涂料基本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0.5-1的要求。表4.0.5-1 单组分聚脲防水涂料基本技术性能指标序号项目技术指标测试方法Ⅰ型Ⅱ型1拉伸强度/MPa≥616GB/T167772断裂伸长率/"≥4003003低温弯折性/℃-404不透水性/0.4Mpa,2h不透水5粘结强度/(附底涂料)MPa≥2.0或底材破坏GB/T16777-2008A法6潮湿粘接强度/(附潮湿基面底涂料)MPa≥2.0或底材破坏GB/T167777剥离强度/(附底涂料)N/mm≥3.05.0GB/T27908表干时间/h4GB/T167779固化速度/mm/24h≥1020见附录B10固体含量/T≥80GB/T1677711一次成膜厚度/mm≥1020见附录B12自流平性一次涂布2mm厚于水平面,用棒$2mm划开涂料,表干以前划痕自动愈合为合格目测抗下垂性一次涂布1mm厚于垂直立面,直到表干,不垂流为合格目测

2单组分聚脲防水涂料有耐久性能要求时应符合表4.0.5-2的要求。表4.0.5-2单组分聚脲防水涂料耐侯性能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技术指标测试方法I型Ⅱ型1定伸时老化加热老化无裂纹及变形GB/T23446人工气候老化无裂纹及变形2热处理拉伸强度保持率/%80~150断裂伸长率/%≥350250低温弯折性/℃≤-35-353拉伸强度保持率/%80~150碱处理断裂伸长率/%≥350250低温弯折性/℃≤-35-354酸处理拉伸强度保持率/%80~150断裂伸长率/%≥350250低温弯折性/℃≤-35-355盐处理拉伸强度保持率/%80~150断裂伸长率/%≥350250低温弯折性/℃≤-35-356人工气候老化720h(暴露使用时测此项)或1512h(长期暴露测此项)拉伸强度保持率/%80~150GB/T18244GB/T23446断裂伸长率/%≥350250低温弯折性/℃≤-35-35表面现象表面无明显变色、粉化及开裂现象目测3单组分聚脲防水涂料有特殊性能要求时应符合表4.0.5-3的要求。表4.0.5-3单组分聚脲防水涂料特殊物理力学性能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技术指标测试方法I型n型1硬度(邵A)/≥5070GB/T531.12耐磨性/〔(750g/500r)/mg/≤3030GB/T17683耐冲击性/kg•m0.61GB/T20624.2

4.0.7底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0.6的要求。表4.0.6 底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技术指标测试方法1外观均匀黏稠体,无凝胶、结块目测2干燥时间h/≤表干4GB/T167773粘结强度/MPa≥干燥基层用2.54.0.7细部构造密封处理宜选用聚氨酯密封胶,其物理力学性JC/T482的要求,主要性能应满足表4.0.7的要求。表4.0.7 聚氨酯密封胶物理力学性能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技术指标1密度/g/cm3规定值±0.12表干时间/h≤243挤出性/mL/min≥804弹性恢复率/%≥705定伸粘结性无破坏6浸水后定伸粘结性无破坏7冷拉-热压后的粘结性无破坏8质量损失率/%≤74.0.8聚酯胎基网格布性能应符合表4.0.8的要求。表4.0.8聚酯胎基网格布基本物理性能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技术指标备注1外观均勻无抽丝、破损—2断裂强度值,N≥300纵横向3断裂强度最低单值,N≥300纵横向4断裂伸长率,%50/80纵横向5幅度偏差不允许—6热稳定性,T纵向伸长,≤2—横向伸长,≥2检测办法:GB/T17987

5设计5.1一般规定5.1.1聚脲弹性体防水涂层基本构造层次应包括基层(混凝土、砌体、金属、木材)、底涂层、聚脲弹性体防水材料涂层(图5.1.1)。找平(坡)层及保护层的设置应满足使用及设计要求,其他基层参照此做法。图5.1.1喷涂型聚脲弹性体防水材料涂层基本构造5.1.2喷涂型聚脲弹性体防水材料涂层宜设置在结构的迎水面,厚度应根据工程的防水等级、设防要求、使用条件等确定,且厚度不应小于1.5mm。5.1.3基层面不符合要求或结构面层不平整,应在施工前进行基层处理,结构找平(坡)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不宜小于2.0MPa。聚合物砂浆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5.1.4构造密封处理宜选用聚氨酯密封胶。5.1.5结构阴角、阳角及接缝等部位应设置加强层。加强层材料可采用喷涂型聚脲弹性体防水材料或涂层修补材料。结构阴阳角的加强层宜处理成圆弧状或135º折角。加强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宽度不应小于150mm。(图5.1.5-1和图5.1.5-2)图5.1.5-1阳角处理图5.1.5-2阴角处理5.1.6喷涂型聚脲弹性体防水材料涂层边缘应进行收头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不承受流体冲刷、外力冲击的涂层,涂层边缘宜采取斜边逐步减薄处理,减薄长度不宜小于100mm(图5.1.6-1);图5.1.6-1涂层边缘逐步减薄处理2.对长期承受流体冲刷、外力冲击的涂层,涂层收边宜采取开槽或打磨成斜边并密封处理;3.采取边缘开槽密封处理方式时,开槽的深度宜为10mm~20mm,宽度宜为深度的1.0倍~1.2倍,槽中应至少分3遍喷涂聚脲防水涂料并嵌填密封材料(图5.1.6-2);图5.1.6-2涂层边缘开槽密封处理4.采用切割并打磨方式形成斜坡收头,斜坡最深处宜为3mm~5mm,至少分二遍喷涂聚脲弹性体防水材料直至与基层齐平(图5.1.6-3)。图5.1.6-3涂层边缘开槽密封处理5.2屋面构造设计5.2.1屋面喷涂聚脲弹性体防水材料涂层时,宜设置在找5.2.2聚脲防水层应收头至凹槽内,收口处采用聚脲防水涂料分次多遍刮涂,或采用防水密封材料封严,檐口下做滴水处理(图5.2.2)。

图5.2.2无组织排水檐口5.2.3檐沟应增铺聚酯胎网格布加强层,与屋面交接部位的喷涂聚脲涂层应设置涂抹加强层,檐沟端部应做密封处理(5.2.3)。图5.2.3天沟、檐沟防水构造5.2.4女儿墙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女儿墙为现浇混凝土结构时,宜在女儿墙内侧及顶面全部施作喷涂聚脲涂层,并应做好涂层收头处理(图5.2.4);图5.2.4现浇混凝土结构女儿墙5.2.5当屋面采用聚脲防水涂料作防水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横式水落口图5.2.5-1,直落式水落口图5.2.5-2):1.水落口边缘应做好密封处理,并应在接缝处设置加强层;2.水落口周围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并用防水涂料涂封,其厚度不应小于2.0mm;3.聚脲涂层应覆盖至水落口内部,覆盖深度不应小于50mm;4.水落口与基层结合处应留出宽30mm,深20mm凹槽填密封材料。图5.2.5-1横式水落口图5.2.5-2直落式水落口5.2.6屋面变形缝采用聚脲防水涂料作防水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聚脲防水涂料应自变形缝两侧施作至挡墙顶部;2.变形缝内应填充填缝材料,并应用可外露使用的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封盖,卷材上应填放弹性衬垫材料,高分子防水卷材和聚脲涂层之间应用自粘丁基胶带满粘牢固,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3.变形缝顶部应加扣混凝土盖板或金属盖板;4.屋面板与变形缝交接处应设置加强层,加强层厚度不小于1.0mm,高度不小于250mm。5.2.7高低跨变形缝处聚脲防水涂料防水层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跨墙变形缝内应填充填缝材料;2.应将聚脲防水涂层施作至较低一侧挡墙的顶部;3.应采用可外露使用的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封盖变形缝,卷材和聚脲涂层之间应用自粘丁基胶带满粘牢固,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并应设置金属泛水板;4.较低一侧屋面板与变形缝交接处应设置加强层,加强层厚度不小于1.0mm,高度不小于250mm。5.2.8伸出基层的管道的聚脲防水涂料防水层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2.8):1.管道根部应开槽嵌填密封材料,并应设置加强层,聚脲防水涂料涂层应覆盖管道,高度不应小于250mm;2.金属管道外壁应进行除锈处理并涂刷相应底涂料,塑料管道外壁应用细砂纸轻微打磨并涂刷相应底涂料;3.伸出屋面管道周围防水层应做成圆锥台收头,收头应用密封材料封严,且涂层边缘部位应用金属箍进行加强处理,金属箍周边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图5.2.8屋面管道防水构造5.2.9金属屋面进行防水施工时,金属基层应进行除锈处理,清扫后做找平层,表面尽量平整,方可进行聚脲防水层施工(图5.2.9)。图5.2.9金属屋面防水构造5.3装配式构造设计5.3.1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图5.3.1)。图5.3.1叠合楼板防水构造5.3.2非承重的预制外墙板、内墙板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接缝处应设置加强层,加强层单侧宽度不小于150mm(图5.3.2-1、5.3.2-2)。图5.3.2-1预制外挂墙板防水构造一图5.3.2-2预制外挂墙板防水构造二5.3.3预制外挂墙板的接缝及门窗洞口等防水薄弱部位宜选用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相结合的做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3.3):①墙板水平缝宜采用高低缝或企口缝构造;②墙板竖缝可采用平口或槽口构造;③当板缝空腔需设置导水管排水时,板缝内侧应增设气密密封构造;④缝内应采用聚乙烯等背衬材料填塞后用耐候性密封胶密封。图5.3.3预制墙板门窗洞口防水构造预制外挂墙板的接缝处应设置聚脲防水加强层,单侧宽度应不小于150mm。门窗洞口端部应做密封处理。5.3.4预制外墙的接缝(包括屋面女儿墙、阳台、勒脚等处的竖缝、水平缝、十字缝以及窗口处)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自然条件等,确定防水设防要求,进行防水设计(图5.3.4-1、5.3.4-2)。图5.3.4-1预制墙板转角防水构造图5.3.4-2预制墙板垂直缝防水构造5.3.5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当采用叠合梁时,楼板一般采用叠合板,梁、板的后浇层一起浇筑。其与预制剪力墙的拼接缝处的防水做法(图5.3.5)。图5.3.5叠合梁防水构造5.4室外工程构造设计5.4.1聚脲弹性体防水涂层在室外工程中可以做为防水层,也可以做装饰面层。5.4.2体育场看台防水应分区施工,防水层应做到挑台的台口,阳角混凝土应进行磨圆处理,并做加强层处理,单侧宽度不小于150mm。踏步的阴阳角涂层应圆滑,厚薄均匀(图5.4.2)。图5.4.2体育场看台防水构造5.4.3预埋件宜预先设置,在浇筑混凝土时预埋件与混凝土交接处留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密封(图5.5.3).图5.5.3预埋件防水构造5.4.4水池采用以结构防水混凝土为主的设防,结构防水混凝土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或聚丙烯微纤维混凝土,其强度应由计算确定,抗渗等级不应低于S8;水池应在池内壁和池底附加防水层,防水层做法如图(图5.5.4);本材料不可使用在生活水池的防水层上。图5.4.4室外水池防水构造5.4.5本材料作为车库防水层材料可同时替代地坪漆,也可作为车库地坪漆单独使用,做法如图(图5.4.5)图5.4.5车库面层构造6施工6.1一般规定6.1.1聚脲涂料施工主要采用喷涂施工和涂刷施工,大面积施工宜采用喷涂施工,狭小封闭空间、复杂细部节点等不方便喷涂施工区域,宜采用单组分聚脲涂刷工艺施工。6.1.2聚脲涂料基层应干净、平整、密实、无空鼓开裂等现象。6.1.3大面积施工前应对阴阳角、管根、水落口等细部进行加强处理,符合细部构造要求。6.1.4预制外墙板应在拼缝施工完成后,进行大面积聚脲涂料施工6.1.5聚脲涂料施工前,应对临近的非作业区采取遮挡措施,遮挡材料宜采用塑料膜等密闭材料,并采用胶带粘贴牢固。6.1.6聚脲涂料宜一次性不间断完成,确需进行分区施工的,宜按500m2~1000m2分区施工。6.1.7喷涂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喷枪上的滤网、混合室、流道、喷嘴以及A、B料出料孔,防止杂物堵塞。6.1.8开封后的原料宜一次性使用完,剩余材料应密封保存,再次使用前,应检查原料,溶液中有结块变质的禁止使用。6.2施工准备6.2.1喷涂聚脲前B组分应充分搅拌,并检测两组分原料温度,当温度低于20℃时,应将原料加热。6.2.2喷涂聚脲前应进行流量检查,确保软管中流出的A、B料均匀、无气泡、无波动。6.2.3聚脲防水涂料施工应结合施工工艺准备如下施工设备和机具:1喷涂设备:专用喷涂设备、油水分离器、空气压缩机、电热枪、凡士林、漏斗、电压表、防护面罩、防护镜、防护服、手套等。2涂刷机具:刮板、油漆刷、滚筒、搅拌器等。3其他机具:打磨机、高压水枪、吹风机、吸尘器、灰刀、铲刀、扫把、抹布、空桶、灭火器、铁铲等。6.2.4喷涂施工前应按如下要求对施工机具进行检查:1检查空压机和干燥器是否工作正常;2喷涂主机的加热系统是否运转正常;3打开空压机,达到最大压力,停止运转后,检查输出气管与主机的气管连接是否正常;4检查空气压缩机的油水分离器是否工作正常。6.2.5喷涂聚脲前应进行喷涂测试,A、B组分料按1:1的体积混合,喷涂在500mm×500mm的硬纸板上,检查物料喷出的效果和固化情况是否正常,测试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式喷涂施工。并确定压力、喷嘴距离、喷嘴移动速度等参数。6.3工艺流程6.3.1喷涂(涂刷)聚脲弹性体施工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涂刷底涂→细部处理→喷涂(涂刷)聚脲→修补→质量验收6.4基层处理6.4.1基层混凝土应充分养护,保证混凝土已完成水化,基面不得有明水,含水率不大于9%。6.4.2基层表面应进行打磨处理,除去构件表面的浮浆、油污等杂质,并用吸尘器(或吹风机)及时清理掉打磨产生的浮尘等杂物。6.4.3基层阴阳角应打磨成直径10mm~20mm圆弧,不得有开裂、孔洞等缺陷,基层清理后,缺棱、掉角及表面不平整的应采用环氧腻子修补顺直。6.4.4金属基层应去除表面氧化层、铁锈等,质量达到GB/8923规定的Sa2.5级以上。不得有毛刺、焊渣、凿坑伤疤等缺陷。6.5底涂施工6.5.1聚脲涂料施工前,应均匀涂刷一道封闭底涂料,以封闭基层表面毛细孔中的空气和水分,提高基层的粘结力。6.5.2底涂料涂刷完成后宜间隔一段时间,待干燥后,在48h内完成聚脲防水层施工。6.6细部处理6.6.1大面积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在结构阴阳角、穿墙管根、施工缝、屋面水落口、设备基座等细部进行加强层施工,加强层宜铺设一道宽度不小于300mm的聚酯网格布。6.6.2加强层宜预喷(刷)1~2遍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也可在大面施工时增加喷涂遍数实现。6.6.3加强层与大面喷涂施工间隔不宜超过2h,时间间隔过长时应先涂刷层间处理剂,再进行大面喷涂施工,若超出12h还应打磨加强层。6.7喷涂施工6.7.1聚脲防水涂料应分层喷涂,按设计要求厚度分2~3遍喷涂,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80%,并不小于1.5mm。6.7.2喷涂作业时,应按试喷时确定的角度与距离匀速移动喷枪,一般条件下喷嘴应垂直于基面,距离为0.5~0.6m。下一枪应覆盖上一枪的50%,且不同层喷涂方向应垂直。6.7.3喷涂过程中应派专人及时清理后续喷涂区域上底材上未处理干净的粉尘以及喷涂过程中落到底材上的杂物。6.7.4先后涂层喷涂间隔不宜超过2h,否则宜先涂刷一遍层间处理剂后再进行下一遍喷涂施工。6.7.5分区施工时,相邻区间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涂刷层间处理剂后方可喷涂,超过12h的还应机械打磨处理。6.7.6垂直面和仰面的施工,应增加喷涂的次数,加快枪的移动速度,降低每道喷涂厚度,也可通过更换喷枪、混合室、喷嘴的不同组合来控制,防止出现流挂的现象。6.7.8喷涂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清洗喷枪、主机滤网、加压泵等设备。6.8涂刷施工6.8.1单组分聚脲应分层涂布,前后涂层涂布方向应垂直,同一涂层涂布时,接茬宽度宜为30~50mm。6.8.2先后涂层涂刷间隔时间不宜过长,超过2h时宜先涂刷一道层间处理剂,在进行下一道涂层施工。6.8.3单组份聚脲应均匀涂刷,厚薄一致,不得漏刷,不得有流淌、堆积现象。6.8.4施工甩茬处不得污染,施工搭接区域接茬宽度不得小于100mm。6.9涂层修补6.9.1喷涂完重要部位的加强层和整体面层后,应进行检查,涂层有漏涂、鼓泡、针孔及损伤等缺陷时,应进行修补。面积小于250cm2的应采用涂层修补料进行修补;面积大于250cm2时宜采取二次喷涂的工艺进行修补。6.9.2针孔应使用快速固化的堵缝材料进行修补,鼓包应先将鼓包部分切除,然后用角磨机打磨周边的聚脲涂层,清理掉打磨的碎屑后刷涂配套底漆,待底漆表干后再次进行喷涂。6.9.3打磨的边缘要比待修补的表面向外扩展150mm,宜处理成平缓的斜坡,修补后的涂层厚度不应小于原涂层厚度。7质量验收7.0.1聚脲防水涂料验收时,应提交以下资料:1设计图纸、工程洽商记录、设计变更等相关设计文件;2相关防水施工专项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等技术资料;3材料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等;4隐蔽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分项工程验收记录、淋蓄水验收记录等。7.0.2聚脲防水涂层厚度宜采用无损检测,当对无损检测值有疑义时,可采用拉拔检测,采用破坏性检测完毕后,应按本规程第6章要求进行修复。Ⅰ主控项目7.0.3底层涂料、层间处理剂、聚脲防水涂料各项性能指标均应符合本规程及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材料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进场复检报告等。检查数量:全数检查7.0.4聚脲防水涂料基层应干净、平整、密实,无空鼓、开裂、起砂、污染等,底涂应涂刷均匀,无漏刷、杂质等。检查方法:观察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检查数量:全数检查7.0.5防水层应做淋、蓄水试验,不得有渗漏现象。检查方法:屋面雨后或淋水2h,蓄水24h,观察无渗漏。检查数量:全数检查7.0.6聚脲防水涂料面层与基层粘帖牢固,涂层厚度均匀,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拉拔试验检查数量:每500m2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m2按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不少于3个点。Ⅱ一般项目7.0.7阴阳角、变形缝、管根、水落口等细部加强处理、措施到位,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7.0.8聚脲防水涂料面层颜色均匀、平整,无流坠、针眼、气泡、空鼓、开裂等。检查方法:拉拔试验、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8安全防护和环保8.0.1聚脲防水施工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喷涂施工作业工人应配备工作服、护目镜、防护面具、乳胶手套、安全鞋,涂刷施工作业人员应戴口罩、眼镜和手套。8.0.2喷涂作业时应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应在上风口操作。8.0.3喷涂施工用于地下及密闭室内等通风不良场所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作业人员应配戴有良好气体过滤装置的面具或带有独立输送新鲜空气的管道的面具。8.0.4聚脲喷涂施工前应对周围设备或物体遮挡严密,防止聚脲喷涂过程中气雾对其造成污染。8.0.5喷涂设备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管理和操作。使用喷枪设备进行喷涂作业时,对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如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筒、油水分离器、鼓风及排气、防爆装置等,使用前必须认真进行检查。8.0.6停喷时应及时将扳机安全阀锁住,在任何情况下,喷枪枪口不能朝向人体。8.0.7基层表面处理和喷涂作业的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及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6514的规定。8.0.8喷涂施工现场应注意安全用电,喷涂设备定期检查排除不安全隐患。8.0.9明火、火源应远离施工现场,施工区域应设专人看管巡视,并配备消防设施。

附录A喷涂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物理力学性能(规范性附录)表A喷涂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物理力学性能技术指标序号项目IⅡ1基本性能拉伸强度/MPa≥10162断裂伸长率/%≥3004503撕裂强度/(N/mm)≥40504低温弯折性/℃≤-35-405不透水性0.4MPa%2h不透水6固体含量%≥96987凝胶时间/s≤458表干时间/s≤1209吸水率/%≤5.010加热伸缩率/%≤伸长1.0收缩1.011粘结强度/MPa≥2.02.511耐久性能定伸时老化加热老化无裂纹及变形人工气候老化无裂纹及变形12热处理拉伸强度保持率/%80-150断裂伸长率/%≥250400低温弯折性/℃≤-30-3513碱处理拉伸强度保持率/%80-150断裂伸长率/%≥250400低温弯折性/℃≤-30-3514酸处理拉伸强度保持率/%80-150断裂伸长率/%≥250400低温弯折性/℃≤-30-3515盐处理拉伸强度保持率/%80-150断裂伸长率/%≥250400低温弯折性/℃≤-30-3516人工气候老化拉伸强度保持率/%80-150断裂伸长率/%≥250400低温弯折性/℃≤-30-3517特殊性能硬度(邵A)≥708018耐磨性/〔(750g/500r)/mg〕≤403019耐冲击性/kg.m≥0.61.0

附录B单组分聚脲固化速度和一次性成膜厚度测试方法(规范性附录)B.1固化厚度B.1.1单组分聚脲固化速度测试标准实验温度为23±2S%标准实验湿度为50±5%。B.1.2将宽250<<长500mmPE板或PP板或TFPE板置于水平面上,两长边的边缘放置高度为(1.1±0.1)<<或(2.1±0.1)mm的钢片条。B.1.3将单组分涂料直接倒满在板上,用钢尺架在两边定位钢条上将涂料刮平,I型厚度在1;mm以上,腿!厚度为2.0mm以上。B.1.4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放置24h后,将膜片揭下,用游标卡尺测量已固化膜片厚度。B.2 —次性成膜厚度B.21单组分聚脲一次性成膜厚度测试标准实验温度为23±2℃,标准实验湿度为50±5%。B.2.2用宽度200mm,长度500mm的PE板或PP板或TFPE板,置于水平面上,两长边的边缘放置高度(1.1±0.1)mm或(2.1±0.1)mm的定位钢片条。B.2.3将单组分涂料一次性倒在板上倒满,用钢尺压在两边定位钢片条上,刮平,刮去多余涂料。I型产品厚度在1.0mm以上,Ⅱ型产品在2.0mm以上。B.2.4在标准测验条件下养护24h后,将其揭下,用刀片切割固化涂膜层。I型产品固化1mm以上,Ⅱ型产品固化2mm以上,断面无气孔为合格。

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3-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本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标准)……(第X.X.X条)…的规定”或“应按……(标准)……(第X.X.X条)……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16777《沥青防水卷材用基胎聚酯非织造布》GB/T17987《喷涂聚脲防水涂料》GB/T23446《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00《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施工技术规程》DB11T851前言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2015年第三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办科[2015]6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共8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材料5细部构造6施工7质量验收8安全防护和环保。本规程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和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地址:福州市马尾区儒江西路60号,邮编:350015)以供日后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厦门源昌城建集团本规程参编单位:福建省高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曾庆友张善庆王耀陈成赖金耀程强何尔月刘高媛吴志鸿林勇王世杰黄跃森陈刚陈兵郭晓张峰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目录TOC\o"1-2"\h\u89141总则 1207662术语 26953基本规定 350294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