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度_第1页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度_第2页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度_第3页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度_第4页
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英语优秀教学设计推荐度:小学英语《let’seat》的优秀教学设计推荐度: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推荐度:相关推荐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分享。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边塞诗的名篇——王之涣的《凉州词》,谁来背诵?我们一起背诵《凉州词》。(出示该诗,并配边塞图片)谁来说一说学了这首诗后的体会吗?(边塞的的荒凉、孤独、寂寞)师:是啊,边塞,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荒凉孤寂。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出塞,齐读课题。)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1、出示整首诗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师:好,谁来读一读《出塞》。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师:读的字正腔圆,请坐。(读的真不错,读出了节奏……)师: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2、师: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出节奏,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师评价)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的味道。(生齐读)师:同学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配乐《凉州曲》朗读)(预设:明月,边关,师板书)(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的写法,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师:这是怎样的边关?(荒凉,冷清,孤独,寂寞)师: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描写明月的诗句,请看:(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师:大诗人李白这样写明月——大诗人杜甫这样写明月——诗人白居易这样写明月——大政治家王安石这样写明月——大家一定能够发现,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5、师: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不能)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生齐读)师: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经历了多少年?(八百多年,将近一千年)Ppt出示秦朝——————汉朝——————唐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公元618年6、师:将近一千年过去了,明月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时光穿越千年,不变的是什么?(明月,边关)在遥远的边塞,还有什么没变?(引导说出,还有战争没变)这就是边塞的战争,出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你读懂了什么?(战争的残酷,守关将士的痛苦)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2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的绿色日记”,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家乡的水、空气、动植物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进行考察和探究,使学生初步树立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美好绿色家园的热爱与向往之情。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关注身边动植物的生存现状,初步树立生态意识。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明白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行为与习惯目标:不捕杀和伤害鸟类、青蛙等人类的朋友,用自己的行动保护野生动植物。3、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家乡的动植物,初步了解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给自己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4、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小组讨论、设计公益广告等形式,让学生知道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谋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朋友)师:同学们,当朋友这两个字呈现在你们面前时,你想起了谁?你们之间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谁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小结:是的。朋友能带给我们快乐和帮助。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些特殊的朋友。它们来自于——(课件出示:大自然中的)。2.(课件出示:大自然的美景)师:让老师看一看哪些孩子最机灵,能一下子叫出这些朋友的名字?小结:动物和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们。【随机板书:植物动物人类】【设计意图:以轻松活泼的谈话导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二、活动过程活动一:填写调查表1、(课件出示:调查表)组内交流。大自然给予我们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大自然不仅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还提供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可见,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与人类是息息相关的。(师用圆圈板画三者的关系)我们本应该感谢它们,可是我们是如何做的呢?【设计意图:本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类密不可分。】活动二:人类与植物1、(课件出示:音乐——《我想有个家》;画面——小鸟到处寻觅家。)①你看到了什么?②你又仿佛听到了什么?2、师:是呀!森林是小鸟的家,它们曾在这里快乐地歌唱,自由地飞翔,可如今,它们的家又在哪里?是谁让它们无家可归?(师生交流)3、(课件出示:小鸟栖息在电线杆上。)小结:树被砍光了,小鸟只能栖息在这毫无生机的电线杆上。多么令人心酸的情景!多么凄凉的呼唤!我想大家的心情一定和小鸟一样(悲伤、难过、沉重、同情……)4、师:森林被破坏,小鸟失去了温暖的家,大自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的生活又会受到什么影响呢?(师生交流)5、(课件出示:自然灾害。)师:看了这些,你又想说些什么?6、小结:“我想有个家”不只是小鸟的呼唤,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呼唤,更是人类自己发自内心的呐喊。【设计意图:本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人类在有意或无意中对大自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损坏,许许多多的鸟儿已经无家可归了,唤起同学们保护植被的意识。】活动三:人类与动物1、师:今天,一位动物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看!(课件出示:青蛙捕虫)一只小青蛙正在稻田里奋力地捕捉害虫,虫子们见了它,都是四散而逃,大声喊着:“快逃命吧,有了它,我们可不能再祸害庄稼了!”这时一只小鸟飞来了,它对地青蛙说:“青蛙老弟,这么辛苦!”青蛙头也不回地答道:“没事,这样农民来年可以有个好收成!”故事讲到这儿,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块稻田的主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2、过渡:青蛙给予农民这样大的帮助,我们人类真的把他们当朋友了吗?请同学看!(课件出示:不法商贩捕杀青蛙的新闻。)3、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现象呢?4、同学们观察到了很多,今天,老师也把这一切带来了!(展示出示:人类捕杀野生动物的图片。)。看了这些,你又想说些什么?5、听了同学们的话,我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我们都认识到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不应该捕杀它们。【设计意图:本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人类在有意或无意中对大自然的动物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许许多多的动物都倒在了枪口之下或者摆在了餐桌之上。同时,让学生明白我们人类庄稼的丰收离不开自然界中小动物的大力帮助,唤起同学们保护动物的意识。】活动四:设计公益广告师:那么,如果让你设计公益广告,来呼吁大家,关注动物、植物,保护我们的朋友,你准备怎样来设计呢?想好后,把它写在老师事先发下去的卡片上,然后贴到黑板上来!【设计意图:本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把在前两个环节中培养出保护大自然的情怀进一步升华,同时也有利于将保护大自然的宣传范围进一步扩大。】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用心保护它们。(板书:心形。)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3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教学难点: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教学准备: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课件展示1)二、新授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上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先请大家:(1)读一读这段文字(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2001+214-1=2214年(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1)请学生来指图。(评价)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1、请同学们打开书P115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1)我们就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师总结: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师总结: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3)最后再请第三组来介绍洞。师总结:我们也要感谢第三组的介绍。这奇幻多姿的岩洞被人们称为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真是名符其实!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种神奇的景像都会叹为观止的!可以说桂林的奇洞美石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3、刚才三组同学介绍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谁最好。通过你们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领略了“三绝”的绝妙之处。大家想想,单独着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浑然一体,那将是多么妩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风景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段录像,整体地欣赏一下桂林美景。(看录像,课件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教学难点)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1)请大家看书P116-117桂林仙境的奥秘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读读,再讨论讨论:桂林山水形成的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石灰岩: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石灰岩就没有今天的桂林山水。*含有二氧化碳水:CO2水;(教师板书)(2)关于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没有问题要提?学生提问,教师归纳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石灰岩?②石灰岩是怎么形成的?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演示。(课件展示3)①看一段动画介绍。现在有没有明白什么是石灰岩,它是怎么形成的了吗?今天桂林的山、水、洞、石就是由石灰岩发育而来的`。②为什么要含有CO2的水?桂林的雨水中为什么含有CO2?含有CO2的水是怎样使石灰岩形成桂林的山、水、洞、石?接下来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请大家继续看动画介绍,答案就在里面,仔细听认真看呀!(课件展示4)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看动画介绍。(课件展示5)(3)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含有CO2的雨水,既像一位雕塑家,又像一位美容师。经过几百万上,把石灰岩塑造、打扮成了繁花似锦、千姿百态的山、峰、洞、石,形成了桂林的仙境。2、同学们现在一定觉得大自然特别神奇,的确大自然充满了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你们不断地增长知识去控索。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很容易值得探索,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我们还可以一起继续去研究。3、同学们,其实在我国云南石林、广东肇庆也有一些由石灰岩形成的峰林;华北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可为什么它们没有形成象桂林这样秀美的山水,为什么人们唯独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呢?(1)看屏幕上这段话,自由读,想想原因(互相说说桂林山水能甲天下的原因)(课件6)(2)指名说。①桂林一带的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质地纯净。教师小结:对!尽管石林、庆肇的石灰岩厚度大、质地纯净,但由于面积小,分布不广,所以不能形成“桂林山水”那样雄伟壮观的气派。②高温多雨的气候又给桂林带来了丰沛的降水。教师小结:华北地区虽然有大面积的石灰岩,但气候干少雨,比较寒冷,因此难以形成桂林婀娜多姿。(3)小结:正是因为这些优越的条件,使桂林的风景,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发育的完美上,都是独树一帜,天下第一。第四部分:桂林山水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桂林山水,引来无数旅游观光的中外游人,令他们留连忘返。那么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呢?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1)第一个影响是什么?(她让世界了解了我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增进了我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2)第二个影响是什么?(她使中国人面对这举世无双的国宝,感到无比骄傲。)(3)还有什么影响?(她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推动了社会前进),请大家看一组资料。(出示课件9)2、总结:从这几个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桂林的旅游业的确不仅沟通了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交往还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社会财富,促进了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板书设计:桂林山水甲天下秀山诸峰如笋拔地起,石灰岩清水碧玉含翠竖云端,含二氧化碳的水奇洞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4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1.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1141232.把小数化成分数。0.71.50.3750.75二、新授。1.引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知识——倒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2.倒数的意义。(1)口算下面各题。1171538?80?13??1??1??180315783234125问:上面四个算式都是几个数相乘?计算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教师说明:具备以上特点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所以我们就说,上面每个算式中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引导学生总结出倒数的定义。教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2)教师指出倒数的两个条件:①两个数。②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838338例如:和互为倒数,就是的倒数,的倒数是。(3)讨论:①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②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③5是倒数这样的说法对吗?为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说明: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4)判断下列各组数是否互为倒数。7348531和和1和2和3732584指名说出“为什么”?(5)让学生举出几组倒数,并对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用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所举的例子对不对。3.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出的互为倒数的两个数。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3)讨论:①2的倒数是多少?②所有的自然数都有倒数吗?1的倒数是几?③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④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引导学生得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4)教学例题。37写出和的倒数。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教学方法:练讲结合以提纲为主线,学生自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从题入手,了解大意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家有只松鼠;松鼠是自己跑来的;松鼠活泼可爱……)3.预习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获,现在分组交流,组长记录要点,各组选一名同学汇报预习情况。要求: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提出疑问。二、根据提示,拟订提纲1.读自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回答)2.指导学生拟订自学提纲。(尽量考虑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三、指导阅读,体会情感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纲自学课文。2.分组交流学习情况。3.集体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预设:松鼠千方百计储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松鼠把我们采来的鲜蘑菇晾上了;天冷了,松鼠用我们的手套头巾垫窝……从中体会到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四、朗读深化,学习表达方法1.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想象作者怎样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要点:通过松鼠在“我”家的几件趣事反映松鼠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是隐藏其中的;文中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从侧面反映了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3.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与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板书设计2跑进家来的松鼠储备冬粮晾晒蘑菇拿手套、头巾垫窝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预习自学、小组交流扫清了字词障碍,课堂上学生自己拟订自学提纲,然后自学、交流,教师作为教学的倾听者,当然在学习中作些许指导,完完全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6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教学过程:一.导入吆喝是“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在老北京城的胡同小巷经常可以听到小贩们的.各种吆喝声。今天,我们跟着萧乾先生一起去品位老北京城那起伏有致的吆喝声。二.整体感知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文中介绍到的吆喝声有哪些?介绍吆喝声时按照什么顺序?研读赏析提问:1、文中介绍了多种吆喝,哪个片段你最喜欢?为什么?请找出来细细品读。2、作者多老北京街头的吆喝声怀着怎样的情感?(让学生深入文本,反复朗读品位出京味文化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整节课的重要点所在。)3、你还有哪些问题,欢迎你来提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课文的总体结构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介绍繁复多样的吆喝声的?(2)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这会给你什么样的启示?(3)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声会吓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4)全文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酌情点拨。明确:(1)理清行文思路,划分文章结构时,一定要注意语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语句,它们像路标一样,标示作者的思路。阅读时要搞清楚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如衔接过渡的语句有:①“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这一句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吆喝”。②“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③“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从“一日”转到“一年”。④“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的叙述介绍自此开始转向对吆喝的评价品析。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7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重点难点: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我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3、坐井观天(板书课题)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1、标出自然段序号。2、初步认识生字、新词。3、接读课文,集体正音。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老师画“井”简笔画)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请学生贴小鸟图和青蛙图的位置)3、看插图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小鸟和青蛙进行了几次对话?(师范读2——7自然段,生倾听)(它们为天有多大的事争论。(师板书:天有多大?)(一共进行三次对话2——3自然段是第一次对话4、5自然段是第二次对话,6、7自然段是第三次对话。)4、青蛙和小鸟见面了。谁愿意学着他们的样子进行第一次对话?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一百多里有多远?你能说出来吗?5、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思考:(1)青蛙说小鸟“别说大话了”这里的大话指什么?(2)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3)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4)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小结:大家都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全班分角色再读第二次对话。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8教学目标:1、知道脉搏与心跳的关系2、了解血液循环器官的构成及循环过程3、能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出脉搏与心跳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用来制作简易听诊器的乳胶管和漏斗一套,模拟脉搏和心跳的气球、注射器、乳胶管,人体血管分布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我们运动时心跳和脉搏都会加快,究竟心跳与脉搏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授1、指导学生搜集自己运动前后脉搏和心跳的数据(1)学生自己测量运动前的心跳和脉搏的次数(2)运动后由自己测量脉搏,同时请一位同学帮助测量心跳。(3)指出:在使用制作好的听诊器时,乳胶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漏斗则压在胸部的中央附近,也就是心脏的部位倾听。(4)把以上测得的结果填写在书本中的表格里。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与脉搏的关系(1)比较上面测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2)组织交流各自的发现(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作出概括,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并提出研究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5)组织学生讨论:橡皮球、注射器活塞、乳胶管模拟的是人体的什么器官?(6)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脉搏和心跳有什么关系?3、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在指导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以下5个问题:(1)产生心跳的原因是什么?(2)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3)脉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人体比较容易模拟到脉搏的地方在哪些部位?5)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三、本课小结1、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2、心脏和血管有什么作用?四、课外实践活动1、介绍心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2、要求学生继续坚持上课制定的锻炼计划,并要求测测自己在运动前后的心跳变化。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9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语言清新、自然,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的叶子。2、有关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激趣入题1.谈话:小朋友们刚才下课,老师与你们一同在校园中采集了许多美丽的叶子,从你们绽开的笑脸,老师已看得出来,你们非常开心,对吗?咱们将自己的收获举高!大家看,它们美吗?你们愿意也做一片美的叶子吗?2.板书课题:4做一片美的叶子二、精读课文[初步感知叶子的外表美]1.大家都认为叶子很美,那么叶子美在哪里呢?大家读读课文,课文中哪几小节是直接去写叶子美的?2.现课文第四、六小节,让学生说说美在哪里?a提问:我们大家都很聪明,一定有人知道“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吧?谁愿意给大家讲讲。(根据课文语句或联系实际“无字词典”)引导:大家举起我们采集的叶子,瞧!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成椭圆形,有的成五角形……没有哪两片是相同的。b第六小节中的叶子更美,老师都有一种想朗读的'冲动,大家想听吗?(配乐朗诵)引导:这么美的句子如果能边读边想,那就更好了。让学生交流,你喜欢哪个季节的树叶?为什么?理解“肥美”、“飘零”三、读课文[感知叶子无私奉献的精神]1、过渡:是啊,多美的叶子啊!怪不得我们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愿意成为一片美叶子,老师也想做一片美的叶子,但老师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老师发现叶子还有更美的地方。2、出示挂图a引导:看,多美的大树,远远望去,就更美了。大树这么美是谁的功劳?对,没有叶子的奉献就没有大树的美。b指导朗读:美美的朗读“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开起。”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理解“生命的乳汁”)c设问:为大树而奉献自己,你觉得叶子怎么样?小结:对,无私奉献就是一种美!(板书)四、读文明理[引导学生学习叶子的无私奉献]1.指导朗读:“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让它茁壮、葱翠”2.引导:我们班级就是大树,如果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向美的叶子学习,都做个很棒的学生,那我们的班级一定是很棒的班级;如果我们的社会是大树,那我们每个人都为生活作出贡献,那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美好!你们说,老师说得对吗?3.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4、小结:假如你是树上一片美的叶子,你会对大树说什么?对人们说些什么呢?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10教材简介《血染的实验报告》是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作为代价,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实验,完成了一份血染的实验报告,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赞颂了施密特博士为了科学事业贡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设计理念以读为媒介,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桥梁。引领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同时,用心灵去体验、感悟科学家的崇高品格。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3.认识本课生字。教学重、难点1.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描写毒蛇动作的词,并能准确运用。2.通过对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教学和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词语“血染”解释,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文意。2.检查生字燥热噪音花岗石蜷捐躯殷红读准这些词语,老师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时一定会更加流利。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精读感悟:1.看视频,问:想到哪个词?现在就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种南北洲毒蛇?(指名读)2.请画出描写毒蛇动作的词语(透、盘、吐、蜷、抬)3.从这些动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4.蛇这样凶猛,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展示?5.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在做实验的时候,施密特博士不小心被蛇咬伤了。被蛇咬之后,实验室里空无一人,在求救无果的情况下,施密特博士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6.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不”字后的标点符号?表明感情怎么样?(坚定、强烈)7.那么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来试一试。(生读)8.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动物学家,施密特博士当然知道被毒蛇咬伤意味着什么。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也没有懊恼无法和亲人做最后的道别。而是要记录这次特殊的实验?你是怎样理解特殊这个词的`?9.默读4—5自然段要求:用“——”勾画出博士所做的实验记录的内容。再用“”画出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记录的,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1)师:谁来说一说你所画的第一处记录。生:“体温很快升到了39.5℃……胃剧痛……”师:你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发过高烧?什么感觉?生:发热、头痛、四肢乏力、浑身酸痛,很想睡觉。师:然而施密特博士想到过休息吗?为什么?(2)博士是在什么情况下继续坚持记录的呢?出示“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但他还是顽强地记录着师:能说说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吗?师: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那老人痛苦的表情,博士一手捂着肚子,一手艰难地记录,汗水不住地往下淌,打湿了实验报告。我们被这一幕感动了。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一部分。(生读)(3)师:施密特博士忍受着这样的剧痛继续记录着,那么他所做的第二处记录是什么?(4)师:真让人心痛呐!时间啊,你过得快一点,让老人别在忍受这样痛苦;时间啊!你过得慢一点,让老人完成最后的心愿吧。可惜,时间听不到我们的祈求。谁来读一读这段话?师:你从哪里感受到老人记录的艰难?你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吗?(5)师:疼痛不断加剧,记录越来越费劲。但是施密特博士没有放弃,他艰难的写下了最后的记录?师: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师:施密特博士,七窍流血,浑身乏力,还不忘写下这最后的感觉。10.我们回头再看这份珍贵的实验报告。你发现什么?从这些省略号中你能读出什么?11.在被蛇咬伤五个小时后,博士手中的笔掉落到地上,他停止了呼吸。在人生的最后五个小时里,他忍受了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克服了我们无法估量的困难。这真是:四、情感升华:同学们,这位可敬的老人竟这样离开了人世,他走的是那样匆忙,竟来不及擦去身上淌出的血;他走的又是那样艰难,忍受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此时,凝视着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墓碑,你想说些什么?师: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卡尔·施密特博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重于泰山的真正含义。其实像他这样的科学家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下节课汇报。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11教学目标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教学准备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2、配乐朗读录音带。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请学生发表看法。(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高大挺秀)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12教学目标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4个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4、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教学重点和难点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激发情感1、(PPT出示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图片)同学们知道这几幅图片是哪里吗?它们全人类建筑文化的瑰宝,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2、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设计意图:引入图片资料和雨果的赞词,初步感受圆明园的在世界建筑文化中的地位和盛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奠定借助资料进行学习的基础。】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2、字音都能读准了吗?我们来试试,一生领读,读对了其他人就跟读两遍;3、有哪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你想提醒大家?众星拱月、金碧辉煌、宏伟殿堂、武陵春色难以估量、掠夺毁灭、奉命闯入、统统销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巩固自学字词的方法。】三、理清层次1、发现文章整体结构:再看看这两组词语,你还能发现什么?你是怎么想到的?引导学生发现:一组是写昔日的圆明园,一组是圆明园毁灭后板书:昔日、毁灭2、聚焦:哪些自然段是写昔日?哪些是毁灭?预设:2、3、4自然段写昔日,1、5自然段写毁灭【设计意图:出示词语,让学生对比思考,成为课堂正真正的主人。训练学生发现关联、定位等思维能力。】四、整体感受:皇家园林下面,先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看看昔日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做简单批注。第二段预设: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PPT出示平面图)板书:布局小结:这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设计意图:整体感受圆明园的特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五、以读入景:建筑风貌1、咱们接着谈,你还感受到什么?第三段预设: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热闹街市田园风光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民族建筑西洋景观天南海北风景名胜2、当我们走进圆明园后,同学们的感受又丰富了许多,让我们把目光和脚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赏欣赏。师生合作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3、读着说着,你感受到什么?预设:对比对比只是这一处吗?预设:PPT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4、那接下来,同桌两人就像我们刚才那样,先合作读读这两句话。看看对比手法还体现在哪?(1)汇报发现预设:各地名胜——诗情画意;民族——西洋(2)男女生读:男孩读前边,女孩读后边,我相信他们的朗读能带给我们再次感受圆明园中这建筑的不一样。(3)引读:是呀,孩子们,你们看,这大大小小,虚幻,现实,古今中外的建筑,就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面对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板书:建筑【设计意图】对举是本文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这里通过师生读、男女生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之后的汇报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语句的理解,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建筑的丰富多样。六、欣赏视频:珍贵文物1、真是极境极仙,美不可待。难怪文中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从其他地方你还感受到什么?预设:文物(板书)2、是啊,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尽在其中。音乐起,欣赏文物图片。小结:漫漫几千年,中华民族积累了无数的奇珍异宝。每一件都折射着我们不朽的历史。这些奇珍异宝就珍藏在圆明园中。所以文中才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设计意图】结合资料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这里再次引入文物图片剪辑而成的动画,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同时引发学生继续借助资料进行学习的兴趣。七、结合资料,布置作业孩子们,课文中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然而,他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呀。比如说,在我读到的相关资料中,有人说圆明园从大自然中汲取最赏心悦目的东西,从而组成了一个最动人的园林。那么,此时你还想会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1、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写几句话在批注本上。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小结: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和文物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设计意图】布置作业将结合资料的学习落在实处,同时为下节课的分享做好材料的准备,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词语,还有巧妙的对比,用摘抄句子的形式进行点滴积累。第二课时一、课题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大家举起手,我们一起书写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我们一起读,这样一座圆满光明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一起读:圆明园的毁灭。板书:圆明园的毁灭【设计意图】书空课题的过程第一复习写法,引起注意力;第二面在教师口述字义的过程中勾起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圆明园昔日美好的回忆;第三引出“毁灭”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二、体会毁灭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预设:不可估量的损失哪些同学已经将两个不可估量画下来了?2、你对“不可估量”这个词怎么理解?3、课文第一段,两个不可估量进入眼帘,你的内心是什么滋味?预设:悲哀痛恨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段,体会这种无法估量的损失。4、造成这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是?预设:英法联军你从哪知道的?齐读第五段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5、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预设:贪婪、残暴、无耻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这句话。6、烧了圆明园,最后只剩下四个字——化为灰烬,仔细一看,化为灰烬的是什么?预设:建筑瑰宝……7、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呀。你们昨天写下了许多描述昔日圆明园的句子,谁来分享?小结:多美的赞叹啊!然而,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了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设计意图】由“不可估量的毁灭是谁造成的”这一问题,勾连一、五两个自然段,在朗读中加深情感;分享作业的环节再次通过经过内化的学习材料引发生生间的情感共鸣。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雨果说的“两个”强盗,是如何对圆明园进行疯狂抢劫的。PPT引入资料:镜头之一: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斯,第一次进入圆明园,抢到一个镂花花盆。这个花盆,在金缕中镶嵌着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里栽着一棵黄金树,高约一尺,树上挂满了用红玉石做果核的蓝宝石果子,碧莹莹,黄灿灿,光彩夺目。另外他还抢到一颗皇帝的玉玺、一只镶嵌着许多宝石的大表和许多匹上等质量的绸缎,总共装了七筐,叫人替他抬回军营。他第二次进园,抢到一座七尺高的黄金塔。这样的黄金塔只有三座,另一座被法军抢去,还有一座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仅这一座,当时就值二万二千多英镑。就是这个赫利斯,返回英国后,因为他拥有大批从圆明园抢得的古玩珍宝而发了大财,享用终身。镜头之二:军官们有抢劫的优先权,士兵们也不甘落后,他们纷纷闯进圆明园,有的抢到镶满了钻石的笔盒;有的抢到无数金表,把其中的据为己有,他们的“战利品”装满了所有的口袋;口袋装不下了,他们就把红宝石、蓝宝石、珍珠、水晶放进自己的衬衫里,有的甚至挂在脖子上。士兵们则拿来大斧把家具劈碎,然后取下镶在上面的宝石。有一个人打碎了路易十五世的挂钟,取出钟面,因为他以为钟面上的数字是钻石做的,但实际是水晶的。还有一个士兵发现了一个地窖,里边两个箱子装满了镶着珍珠和钻石的钟表,他迅速拿出行军袋,在伙伴们没来到之前,把这些财宝统统塞进袋子里。后来,仅这一袋子他就卖了两万五千法郎。镜头之三:侵略者一脚踢开殿堂的门,闯进去,他们_了紫檀雕刻的桌子,抽屉里珍贵的手抄孤本书被倾倒出来,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不过是一堆废纸,有人随手撕来燃火点烟。一个士兵看见墙上的古画里,一位老人正凝视着他,认为是一种挑衅,马上用刺刀戳破了古画。他们手持木棒,遇到极其珍贵又带不走的东西,就用木棒击毁。一些上等皮货、绸缎衣服,被他们从箱子里拉出来,任意践踏。许多呢绒毡毯,被拿去当了马匹的暖席。被他们肆意毁坏的精美珍贵瓷器、景泰蓝、古铜器。名家书法绘画、孤本秘籍、象牙雕刻、珊瑚屏风等物品不计其数。镜头之四:强盗们疯狂地掠抢后,又开始了更为猖狂的暴行,放火焚烧圆明园。吞没一切的烈火,把宫殿的雕梁画栋,碧瓦朱墙,参天古木,异蕊名花……把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云烟,化作了灰烬。圆明园这举世无双的园林艺术杰作,经过三天三夜的大火,终于变成了一片废墟。2、播放《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火的画面。3、同学们,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话想说?小结: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设计意图】引入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细节,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暴行”,为后续的汇报提供语言材料;定格大火,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表达感受的欲望。四、品味写法这篇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预设:课文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我们在学习当中通过种种资料了解到圆明园毁灭的细节,但作者并没有多谈这些细节,而是将描述的重点放在圆明园昔日的美好上,这一独具匠心的取舍,更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13概述《竹乡娃娃爱竹林》是北师大版艺术第七册第五单元主题二的一首学唱歌曲。竹子在建筑、交通、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作用。竹是中国文化和人格的象征,它的气质与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相迎合。学习此歌曲需一课时,在学会唱这首歌的同时也学习了听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和风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2)懂得感受歌曲节奏、句式及情绪的变化(3)初步懂得分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2、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2)能够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通过感受竹的秀美,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装饰音、变化音记号的.唱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钢琴)、打击乐器、音乐用书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1、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女,除了学校的音乐课,平时比较少接触音乐。2、本班学生男多女少,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3、学生学习过简单的打击乐器。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情境创设策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竹林的美景。2、游戏激发兴趣策略:采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游戏方式按节奏朗读歌词。教学过程(一)、诗歌导入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翠竹儿》翠竹儿飘,翠竹儿飘清风吹过竹林梢;``````快来吹一曲“直苗苗”2、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乐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师:今天,我们走进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喜欢竹子吗?3、与竹对话,表达对竹的感受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竹子的资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带给我的美好感受设计意图:学生在聆听、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竹子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二)、唱一唱《竹乡娃娃爱竹林》1、欣赏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1)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2)理解歌词内容(3)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2、学唱歌曲(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竹叶儿长哟,竹叶儿青罗×××××|×××××|×竹叶儿长哟,竹叶儿青罗……(2)引导学生熟悉和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激发学生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学唱歌曲设计意图:欣赏并学唱歌曲,感受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三)、联想讨论1、竹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看到很多用竹子做的东西?有谁知道来说一说。2、竹子还能做成什么乐器?它们的声音是怎样的?师:竹子除了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物体,它还可以做成不同的乐器,奏出很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看看。3、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竹子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观赏、聆听了解竹子的用途(四)欣赏竹竿舞,体验竹竿舞带来的乐趣1、欣赏竹竿舞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竹乡娃娃爱竹林》这首好听的歌曲,知道了竹子的许多用途,你们一定不知道在少数民族的地方还有种舞蹈叫竹竿舞,我们一起欣赏吧。2、表演竹竿舞,活动结束师:看了这么好看的舞蹈,同学们一定也很想表演表演吧,好,那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动起来吧设计意图:体验舞蹈的乐趣,激发学生爱竹林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流程图开始情境朗读倾听欣赏讲解引题演示竹林图片录像课件欣赏图片回答问题讲解读一读演一演教唱歌曲听赏并学唱歌曲回答问题欣赏图片提出问题点评总结结束欣赏舞蹈小学的教学设计优秀14教学内容活动一大家一起踢纸球活动二剪纸小作坊活动三纸桥承重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剪纸,了解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通过设计制作纸桥、纸球、剪纸等一系列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更多剪纸的技法和技巧。教学重点及难点: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纸在日常是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掌握更多的剪纸技法和技巧。2、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教学具准备:彩色纸张、剪刀、胶水、视频展示台等。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大家一起踢纸球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足球的结构及质地还有运动员对足球的要求。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利用纸制作球,了解制作过程及要求。3、了解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