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含答案【研优卷】_第1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含答案【研优卷】_第2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含答案【研优卷】_第3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含答案【研优卷】_第4页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含答案【研优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属于太阳和月球的相同之处的有(

)。A.都是球体

B.都是红色的

C.实际大小相同2.下图的月相是(

)。A.满月

B.新月

C.上弦月3.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

)分之一。A.八百

B.七十

C.八十4.下图中的月相出现的时间大约是每个月的(

)。A.农历初一

B.农历初七

C.农历廿二5.原始地壳的形成过程是(

)。A.遍地的岩浆→岩浆逐渐冷却→坑坑洼洼的原始地壳

B.坑坑洼洼的原始地壳→遍地的岩浆→岩浆逐渐冷却C.遍地的岩浆→坑坑洼洼的原始地壳→岩浆逐渐冷却6.太阳黑子的温度与太阳表面的温度相比,(

)。A.太阳黑子的温度高

B.太阳黑子的温度低

C.一样高7.农历上半月,月相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

B.

C.8.月球表面有些地方亮有些地方暗,这些比较暗的地方主要是(

)。A.地势比较高的地方

B.地势比较低的地方

C.地势比较平的地方9.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

)。A.行星

B.卫星

C.恒星10.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太阳

B.月球

C.火星二.填空题(共10题,共58分)1.我们通过制作地球(

)海报,更能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2.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

)时,要判断资料的科学性,收集的图片应当是(

),文字资料是可以被(

)的。如果无法判断,可以请老师帮助。3.1969年,美国的“(

)"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4.太阳的直径是(

)千米,按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为(

)、(

)、(

)、(

)、(

)、(

)、(

)、(

)。5.(

)上有黑子,(

)上有环形山。太阳和月亮的大小,看上去(

)。但是,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比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要(

)得多。6.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

),然后看到(

)。7.我国古人凭直觉和臆想认为天是(

)的,地是(

)的。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8.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9.月球地貌最主要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

)。10.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

)。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相比,(

)的面积大。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照射角度越低,影子越长。(

)2.地球仪上的黄色代表海洋。(

)3.遮光物只有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物体才能形成影子。(

)4.太阳的高度随着时间会发生变化。(

)5.月亮只在每年中秋节最圆最亮。(

)6.给月相照片排序要符合实际生活的观察。(

)7.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8.日晷是我国现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9.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不在发热。(

)10.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四.连线题(共1题,共3分)1.请将实验材料与模拟对象连一连。大小不同的球

月球表面托盘和细沙

不同大小的陨石不同大小的坑

大小不一的环形山五.填表题(共1题,共8分)1.填表题。小芳想制作月球档案卡,请你帮助她一起完成。六.简答题(共5题,共34分)1.观察地球仪,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仪上的水域有哪些?(2)地球上有几大洲,几大洋,名称各是什么?2.先往一个大的塑料盆中装2厘米厚的沙子。再从20厘米高的地方向塑料盆中扔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弹珠,然后取出玻璃弹珠,观察玻璃弹珠下落形成的坑的形状。再把沙子弄平,从50厘米高的地方向塑料盆中扔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弹珠,然后取出玻璃弹珠,观察玻璃弹珠下落形成的坑的形状。你认为从多少厘米高的地方向塑料盆中扔玻璃弹珠,玻璃弹珠下落的速度更快?3.请你写出中国嫦娥探月工程计划分为哪三个阶段。4.从地球上看,为什么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差不多?请简单说一说5.简答题。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请你写出如何节约用水,至少写3条。七.材料题(共1题,共9分)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我们知道月球上有许许多多环形山,但你对环行山了解多少?“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碗”,所以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环形山是月面最突出的一种地形结构,酷似地球上的火山口,四周高如山、成环状,中央有一块圆形的平地,外围是一圈隆起的山环,内壁陡峭,外坡平缓。环形山大多是宇宙物体冲击月面,或是月球上的火山活动造成的。其中大的直径超过100公里,小的不过是些凹坑;直径大于1公里的环形山总数33,000多个,占月面的7-10%。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而小的环行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数不胜数。环形山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大环形山内再套一个小环形山,有的大环形山中央有一个很深的坑穴,如牛顿环形山,中心坑穴深达8000多米;还有的大环形山中央陡然矗起一座山峰,叫做“中央峰”。环形山大多数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的名字命名。如哥白尼环形山、牛顿环形山等,其中以我国古代科学家名字的有4座:石申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张衡环形山和郭守敬环形山。另外,为纪念一位传说为尝试飞向天空而献身的万户而命名的环形山叫“万户环形山”。为了便于研究,人们对环形山进行了许多分类。其中,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将环形山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园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1)月球上的最大的环形山是哪座山?(2)科学家将月球上的环形山分为几类?(3)带有辐射纹的环形山通常是什么类型的环形山?八.综合题(共3题,共23分)1.某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铅笔,阳光下的铅笔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他们及时记下了影子的长度(13厘米),并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测量时,他们发现影子在中午12时最短。下面是他们在4小时内测量的铅笔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表。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上面的数据表中我们能推测出该小组是在(

)结束测量的。(2)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那么测量的铅笔影子的长度大约为(

)厘米。(3)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知,从第1次测量到第6次测量这段时间里影子的长度变化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

)。2.画一幅当地清晨时分大树的影子,并标明方向。3.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想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为什么看起来大小差不多”,如下图所示。1.他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是(

)和大小不同的圆纸片。2.大的圆纸片代表的是(

)。A.太阳

B.月球

C.地球3.从实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3.C4.B5.A6.B7.A8.B9.B10.B二.填空题1.主题2.文字资料;实拍的照片;查验3.阿波罗11号4.140万;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太阳;月球;差不多;远6.帆顶;船身7.圆;方;麦哲伦;行星8.从缺变圆;从圆变缺9.环形山10.海洋;海洋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五.填表题1.四分之一;四十九分之一;八十分之一;六分之一六.简答题1.(1)海洋江河湖泊等(2)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从50厘米高的地方向塑料盆中扔玻璃弹珠,玻璃弹珠下落的速度更快。3.答:一期工程为“绕”,即绕月探测;二期工程为“落”,即实施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三期工程为“回”,即实现月球样品采样后自动返回。4.答:从地球上望月球,它看上去与太阳的大小差不多,这种错觉是距离不同造成的。实际上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比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要远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