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文旅融合背景下五台山景区文创产品的开发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文化成为了旅游的发展方向。文创产品浓缩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精髓,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提升旅游者精神与消费需求、宣传旅游目的地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文创产品的消费已经成为一大热点,这就需要旅游景区顺应时代潮流,挖掘自身文化特色,创新文创产品。对于五台山景区来说,目前文创产品的开发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旅游产品市场无序化严重;二是精品不优,比如素斋文化以及素斋产品的开发与宣传不到位;三是品牌化程度低,五台山文创产品的开发没有其固定的生产链条;四是文化IP产物少,文化特色不鲜明;五是旅游纪念品种类少,比如缺少手工产品:手绘地图,手工建筑产品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五台山景区文创产品的开发研究提出了四点对策:一是借鉴苏州船点发展五台山精美素斋;二是借鉴北京故宫文创产品发展五台山文创品牌;三是政府与企业加强合作,打造文化IP的系列产物;四是将其建筑缩影化,打造手工建筑产品等。通过研究,有望五台山景区加快文旅融合的程度,大力研究开发五台山景区文创系列产品,让五台山文创走向全国各地,走向国际市场,提升景区文化品牌形象、增强景区竞争力、促进景区经济发展、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词:五台山;文创产品;开发对策 目录 TOC\o"1-2"\u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文献综述 21.4研究方法 32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机理研究 42.1文化与旅游的定义 42.2文化与旅游的联系 42.3文旅融合的内涵 42.4文旅融合的主要思路 43独特的五台山文化 53.1佛教文化 53.2建筑文化 53.3科学文化价值 63.4红色文化 64五台山景区文创产品的发展概况及问题分析 64.1五台山景区文创产品发展进程 64.2五台山景区文创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75五台山文创产品的开发对策 85.1借鉴苏州船点发展五台山精美素斋 85.2借鉴北京故宫文创产品发展五台山文创品牌 85.3打造文化IP的产物 95.4将其建筑缩影化,打造手工建筑产品 96结论与展望 106.1结论 106.2展望 10参考文献 11PAGE1导论1.1研究背景1.1.1文旅融合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前很多旅游目的地通过其独特的历史、地理、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等形成了独特的旅游现象,从而进一步深化为该地方独特的旅游文化。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诗和远方走在了一起”,标志着文旅融合新时代的到来。1.1.2宗教旅游热潮持续升温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是典型的宗教旅游地,它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宗教文化、佛教文化、建筑文化等旅游资源。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特别强烈,宗教的神圣性和权威性都满足了人们对不同层面的精神追求,因此“宗教旅游热潮”将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我国宗教旅游产业,有利于各地旅游业的积极发展、促进就业、增强经济实力,并且还能发挥宗教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推动社会道德规范,提高人们的素质。1.1.3文化旅游发展走向正轨我国目前是经济大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在物质上有所追求,更多人们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目前,“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称号成为了各地区追求的发展目标,建设各类文化产业园区,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论坛、交流活动等,文化成为了引导区域综合开发的重要抓手。旅游景区以文化为核心打造出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大大提升了景区吸引力,文旅发展走向正轨。本文着重讨论在文化与旅游融合背景下五台山景区文创产品如何发展,对其提出一定的开发对策。1.2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文创产品作为旅游目的地文旅融合的产物,促进其发展即是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进一步树立互促共赢理念与强化一体化发展理念。并且,文旅融合发展正是热潮,是各学者研究的热点。1.2.2现实意义本文重点探索五台山景区文创产品的发展状况,并且对其发展提出一定的问题与相应的研究开发对策。有望发现旅游目的地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与揭示目的地旅游与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研究其五台山文创产品如何更好的利用基有的文化赋予到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上。这不仅对景区文化宣传、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景区规划与建设、提升景区文化品牌形象、增强景区竞争力、促进景区经济发展、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3文献综述1.3.1国外研究状况1、关于文旅融合的研究关于产业融合的思想,国外学者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美国学者Rosenberg(1963)提出:技术融合是由于不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依赖相同的生产技术,从而在生产过程中将原先独立的产业之前的联系逐渐变得紧密。对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外学者Mclntosh提出的,他衍生出了“文化旅游”的具体概念。Reinhard(1999)在其研究中阐述说明:旅游目的地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可以通过将本地的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融入旅游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并且同时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Russo(2002)在其研究中具体分析了文化旅游区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观光游客太少、成本高而利润低、旅游吸引力不足、体现形式太少等,为缓解并且解决这些问题,旅游景区应采取创新措施: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增加旅游产品的研发、促进企业与景区的合作等。Besculides(2002)在研究中利用里因引导法对西班牙居民在游客感知、游客认识和游客接受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他总结出旅游地区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条件是必须要考虑和尊重当地居民的文化意愿,调动居民参与文化旅游的积极性。Hagla(2005)在研究中从可持续性理念出发阐述了可持续性是文旅发展的极大价值,景区如何将文化可持续与旅游可持续发挥到最大,是值得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问题。Howard(2005)在研究中指出在欧洲地区,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和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了城市经济占比较大的一个产业。Greg和Julie(2006)在研究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新产业”。Valerielorn(2007)在文章中提出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意识的进步。1.3.2国内研究状况1、关于文旅融合的研究张海燕、王忠云(2010)在其研究中指明未来文旅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大趋势,他们在研究中对于文旅产业概念和产业边界做出了一个界定,并且对文旅融合如何发展的具体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要对于企业管理、文旅产品、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徐虹、王京传(2011)在研究中阐述说明文旅产业的融合,其本质上是文化产业要素和旅游产业要素之间的融合,各要素之间如何融合,如何促进,如何共同发展,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各要素由竞争关系逐渐转变为协调发展关系是一个具体的过程。徐仁立(2012)在其研究中阐述了在国家政策发布、地区积极响应号召的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并且分析了二者融合发展存在的共性和问题,为后者研究提供了借鉴。龙祖坤、金凰(2015)在研究中发现:各大数据表明对于文化产业中的细分行业,文旅融合的整合程度都较其内部细分产业融合度较高,因此文化产业内部细分行业的潜力极大,其深度挖掘的价值极大。李江敏、李薇(2018)研究中阐述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要有具体的实现形式,如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文化旅游圈的大融合、文旅企业项目的开发策划等。江娟丽等人(2019)通过对西南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西南地区的文旅融合程度极高,其传统文化的远扬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兴盛发展,最大的原因就是借助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其旅游业的发展也是由文化而吸引游客的。两者的发展可谓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2、关于五台山文旅产品发展的研究李小艳(2003)认为五台山首先应该在佛教名山的文化上细作文章,充分发掘佛教文化内涵,这是一种品牌意识;比如一是可以举办佛教文化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深化佛教名山文化;二是出版图文并茂的相关图书,讲解五台山的佛教文化;三是要加大对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投入,以吸引游客。郭建龙(2010)认为五台山的文化内涵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要深入挖掘相关文化故事,用其具有历史文化的传说或者流传深远的故事创作出精彩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进一步促进五台山文化的宣传。冯波(2018)认为五台山在佛教休养、疗养项目方面的开发力度不足,仅有的项目参与游客人数也较少,养老设施较落后,不能满足广大香客对佛教知识的追求,并且佛教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也不足,现有的佛教文化旅游产品所蕴含的核心文化要素少;在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上,缺乏对科学技术的运用,缺少专业的设计开发人才,不能将科学技术运用于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建设上,严重阻碍了其佛教文化内涵在旅游中的体现。卢鸿雄(2019)认为五台山自然环境,佛教景观,佛事活动,佛教音乐,地区民俗生活等都极具吸引力,发展佛教旅游文化有极大的潜力。五台山文化旅游发展要与时俱进,就要整合五台山各种文化,提炼其核心文化,打造出具有文化思想和蕴含文化底蕴的产物。1.4研究方法1.4.1文献分析法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确定理论依据,提出文章的研究主题。1.4.2相关性分析法文章利用相关性分析法,研究景区文化建设与景区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旅游目的地文化宣传与建设提供参考。1.4.3实地调查法为更好了解五台山景区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对五台山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2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机理研究2.1文化与旅游的定义2.1.1文化与旅游的定义1、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2、旅游:是由于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滞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包含三方面:一是旅游活动;二是旅游业;三是旅游影响。2.1.2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定义1、文化产业: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说明,文化产业涉及三部分,一是文化艺术服务、文化创意、文化休闲娱乐等;二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等;三是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2、旅游业: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住宿、游览、餐饮、购物、文娱等服务的综合性产业。2.2文化与旅游的联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与旅游自古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说明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现如今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来临,二者的联系更是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依托;文化丰富着旅游,旅游促进着文化传承;文化成为旅游的核心资源,旅游成为文化的重要市场。2.3文旅融合的内涵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其各种相关要素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或整合重组,彼此融合而形成新体态的现象与过程。其基本内涵一是文旅融合是一种互动的要素资源整合,二是文旅融合是一种互补的产业价值创新;三是文旅融合是一种互相认同的优化过程;四是文旅融合是一种系统的多元交融。2.4文旅融合的主要思路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的文旅融合还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途径,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1、把握文旅融合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二是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原则;三是坚持统筹协调、互补共赢原则;四是坚持市场导向、项目带动原则;五是坚持特色创新、质量发展原则。2、明确文旅融合重点任务文旅融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为了更好地推进文旅融合,必须明确主要任务:一是要深化文旅体制机制的改革;二是积极打造文旅产品项;三是大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创建文旅产业发展新体系;四是优化地方文旅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3、推动文化旅游有机结合一是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二是文旅产业和文旅事业有机结合,三是创新发展与继承传统有机结合;四是抽象文化与具体产品有机结合;五是本土文化与异地文化有机结合。3独特的五台山文化2009年6月26日,五台山作为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佛教名山的称号声名远扬,但现在许多人对五台山的认识还停留在五台山是佛教圣地,前往五台山旅游的游客仅仅是为了拜佛祈福,对五台山更多的核心文化还缺乏了解。下面就从四个方面论述五台山独特的文化。3.1佛教文化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其佛教文化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甚至世界各地的信徒前来膜拜,可谓是佛教圣地。其佛教文化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来说有相当大的学习、研究和欣赏价值。五台山是传说中佛教四大菩萨之首的文殊菩萨的道场,因此成为汉、藏、满、蒙、土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文殊菩萨位是号称“智慧第一”的学者型菩萨,文殊菩萨具有的大智慧也称般若。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初十,五台山所有寺院都将举行佛事活动:喇嘛寺庙用般若泉水“浴佛”,青庙则以香花、灯、烛等供佛,并拜佛诵经。自东晋十六国至今的一千七百余年间,各宗高僧来台活动,都把五台山作为弘法传宗的基地,使五台山佛教呈现出显密诸宗并弘,汉藏佛教共存的独特风采。3.2建筑文化五台山寺庙金碧辉煌,雕刻精美绝伦,塑像栩栩如生,壁画优美,笔法线条流畅,保存有北魏以来7个朝代的寺庙47座,佛塔150多座。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第一国宝”佛光寺,其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都极高,佛光寺曾作为考察对象记录在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的笔记之中。彩塑、壁画以南禅寺和佛光寺唐代彩塑、殊像寺明代悬塑最为典型。石雕艺术则以龙泉寺的汉白玉石雕牌坊最绝,号称“中华一绝”,其牌坊上仅龙就刻了89条,是五台山的艺术珍品。黛螺顶、显通寺、菩萨顶、观音洞等等具有其经典特色,是游客必去的建筑寺庙。五台山佛教建筑群可谓是我国古建筑遗迹的瑰宝,寺、院、塔形态各异,不仅体现着中国古建筑的庄严之美,也处处反映着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与风格,被誉为“中国建筑史上的活教材”、“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其文物价值极大。3.3科学文化价值五台山是我国经典的地层分布区,也是最早开展地质研究的地区之一。其古老典型的地质结构与其罕见的冰缘地貌,让它的地质学价值在国际和国内学术界享有盛誉,是理想的野外地质科研和教学场所。2005年5月23日,五台山成为北京大学地球科学教学基地。五台山于2005年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它地质古老,构造相当复杂,有着极大的地质研究意义,并且还保留了华北最大规模的复式向形褶皱。山间壮观的高山草甸和垂直植物分带景观,又是研究生态风貌与欣赏风景的绝佳圣地。在2006年年初,五台山成为山西省唯一一个进入国家级双遗产预备名录的风景区。2009年6月26日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表决,中国五台山成功入列世界文化景观,成为中国第38个世界遗产,第二个世界文化景观。3.4红色文化五台山在红色文化方面也同样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历史和光荣的革命历史。晋察冀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等红色地区都让游客深刻感受着当时山西战区五台山游击战的场景;殊像寺毛主席题词纪念碑威严矗立,让游客深厚感受当时毛泽东主席对五台山的敬仰,对参与五台山抗日战争同志的纪念与尊敬,对争取抗战胜利的光辉祝愿;毛主席的路居纪念馆,供游客参观方面的简朴生活,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古南台南神垴炮台遗址位于南台山顶,其中一处保存最完整的战争年代石垒工事,既有参观价值又有借鉴价值。还有白求恩纪念馆、徐向前故居等革命景区。4五台山景区文创产品的发展概况及问题分析五台山景区自2018年3月以来深刻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力发展文旅融合事业。以下数据来源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历年政务要闻。4.1五台山景区文创产品发展进程2018年3月21日,五台山景区举办了“弘扬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为进一步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他们将从自身做起,深刻挖掘和弘扬五台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开拓五台山旅游经济与文化转型发展新的局面。2018年4月12日,旅游促进大会召开期间,景区的旅游文创产品厂商抢抓机遇,在主会场文创产品展区,金莲花茶、文殊素饼、台蘑、清凉菩提水产品、六道木木质工艺品以及深加工洗护系列、酒、等极具五台山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悉数登场,向省内外旅行商集中展示了五台山旅游文化产业链延伸前景。2018年7月山西文旅大事件“首届五台山全球微电影大赛”。文化旅游+微电影的艺术形式,为五台山打造了一份独特的名片。2018年9月1日,弘扬北碑文化丰富翰墨名山”五台山碑学研究院揭牌暨“花开圣境·墨语禅心”书法展开展,弘扬书法文化。2019年春节期间,五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教音乐融入到了迎新春文化活动中来。2019年5月13日,景区举办“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书画展。各式书画展示出了景区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以来的丰硕成果,为景区旅游文化发展汇聚起来强大正能量。2019年6月26日,五台山举办申遗成功十周年摄影展,通过此次活动,共同见证五台山两千年来佛教文化的传承历史,见证五台山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五台山的光辉历程,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世界持续关注五台山,不断发现、挖掘它的内涵与价值。2019中国(五台山)国际旅游文化用品及工艺品展览会在五台山隆重开幕。2020年4月28日,五台山景区召开文旅项目概念规划专题会,会议着重强调文旅项目规划要充分体现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气度与胸怀,着力打造有寺院建筑风格的民居。2020年5月10日,五台山景区召开文旅发展座谈会,与青岛泰林涌集团公司及其专家团队就如何推动景区文旅融合、项目建设、产品开发等进行合作洽谈。打造高文化含量、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旅游,从而加速推进五台山实现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发展。2020年6月18日,五台山景区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希望融媒体中心充分运用好宣传平台,以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常态、新目标、新挑战为动力,讲述好五台山故事,传播好五台山声音,描绘好五台山发展蓝图。2020年8月18日,五台山景区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二者强强联手,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以及景区发展规划、文创艺术、数字智慧、康养度假、国际学术交流等领域全面合作,做好规划设计、产品研发、运营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实现多品牌资源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五台山旅游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4.2五台山景区文创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4.2.1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五台山地方政府针对文旅融合产业缺乏统一管理,体系尚未健全,专业管理人员缺乏,政策法规不完善,专业化程度较低,发展缓慢。在文旅设施方面投资较少,如: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影剧院、主题文化酒店等的建设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混乱,宗教氛围遭到破坏,需要统一的管理体系。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管理上,更是缺乏专业的团队,并且旅游产品市场无序化严重,在价格控制、产品种类、商店位置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规划与管理。4.2.2文创产品精品不优、种类较少五台山作为佛教文化圣地,其素斋文化的发展却很有限,在素斋的宣传上不到位,并且也没有让游客闻名而来的品牌素斋;在建筑文化、科学文化、红色文化等方面的文创产品更是少之又少,即现有的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融合发展程度小,开发力度小。在招商引资、开发研究、借鉴经验、政府企业强强联手等方面需要加强,促进文创产品的发展与创新,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条,衍生多种类的文创产品。4.2.3文创产品品牌化程度低北京故宫系列文创产品声名远扬,极具旅游吸引力,而五台山景区在文创产品方面的吸引力极低,旅游纪念品开发程度低。究其原因,目前旅游商品所蕴含的核心文化弱,没有专业的研发团队,也没有固定的生产链条。在文创产品的品牌打造上、创新上,都缺乏专业人才,并且在产品服务上也需重视,打造全方位品牌文化,加强品牌实力,促进品牌宣传。4.2.4文化IP产物少文化IP从运营商角度看,代表着某个品牌、无形资产,通过商业化运营、产业化融合,转化为消费品,实现其价值变现。并且衍生为影视剧、表演剧场、游戏等方式呈现出来。《又见五台山》剧场的影响力目前远远低于平遥古城《又见平遥》的知名度,这就反映出了五台山景区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在五台山拍摄的影视剧知名度也很低,甚至无人知晓。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IP方面更需要进行开发,促进旅游消费,增强旅游吸引力。5五台山文创产品的开发对策5.1借鉴苏州船点发展五台山精美素斋苏州船点是苏州船菜中的点心部分,苏州船菜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与苏州有东方威尼斯之誉有关,历史上交通工具主要依赖船,在沙飞船、灯船、游船等船上都设有“厨房”。明清时期,本地商人经常在游船上设宴来洽谈生意,船菜由此越办越丰盛。船点就是为坐船的达官贵人们准备的,因此不但味道可口,还必须香、软、糯、滑、鲜、型。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所吃的精美点心就是船点。央视《舌尖2》节目中苏式小方糕、苏式船点等点心让人看得垂涎欲滴,节目的播出吸引着大量人前往苏州品尝这些点心,这大大的带动了苏州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五台山的旅游业发展也可以通过美食来更加吸引游客,以其佛教文化可以发展素斋文化,对其素斋进行艺术造型上的装饰,深入学习摆盘文化,尤其注重味觉上的惊艳,让素斋成为吸引游客们前来五台山景区旅游的因素之一,同时可以举办素斋节,让游客在品尝美味素斋的同时,通过一定的影片宣传与专业讲解,让游客增加对素斋的了解,不仅宣传了五台山佛教素斋文化,而且大大增加了趣味性,有望成为五台山景区的一大佛教文化产物亮点,促进五台山的经济发展,增加游客的进入量,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5.2借鉴北京故宫文创产品发展五台山文创品牌近年来,去北京故宫旅游的游客都会在故宫文创产品商店里购买各种纪念品,商店里可谓是人山人海,各个系列的文化产品受到了各个年龄段游客的欢迎。故宫的文创产品研发卓有成效,故宫拥有自己先进的开发设计团队,通过举办各种比赛激发设计创意,利用新媒体推广,与知名品牌合作携力打造联名产品,都得到了大众的喜爱。因此,五台山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要充分借鉴故宫经验:1、首先要有先进的设计团队,招揽文化设计人才,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团队;2、要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文化,打造独特的有代表意义的产品,开设连锁的五台山文创商店,并且商店种类规划分明,开设在各个固定地点,包括展览馆纪念品,也包括实用的生活用品等,如:书画系列,陶瓷制品,手绘地图,手机壳,钥匙链,项链,手镯,T恤,折扇等等具有自己品牌的系列产品;还有五台山特产商店,台蘑,金莲花等特有产物的系列食品开发;3、借助新媒体推广传播五台山文化,如新兴的媒体直播行业,创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官方账号,短视频营销五台山风景与文化,宣传五台山文创产品,直播观赏五台山各个风景区,让五台山走进游客的生活,扩大知名度;4、微信公众号,淘宝旗舰店,微博等的营销。5.3打造文化IP的产物影视剧带动旅游发展的例子数不胜数,就拿距五台山最近的乔家大院来说,则是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播出带动了其发展。因此,五台山相关政府应加快对外合作与招商引资的步伐,将五台山与文化产业高度融合,拍摄相关题材的影视剧作品以及动漫产业的发展,都有助于其文化旅游的发展。《又见五台山》剧场的影响力目前远远低于平遥古城《又见平遥》的知名度,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与各旅行团队合作或者依靠明星效应以及网红效应,宣传该剧场,并且要引进演艺人才,增强剧场吸引力,丰富剧场的文化内容,增强震撼力。让游客产生对五台山景区丰富多彩文化的共情。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教音乐的发展目前比较滞后,因此要创新思路、政府助推,让其佛教音乐的发展步伐深度融入五台山旅游中,使文化氛围浓厚,培养专业人才,打造演出团队,弘扬佛教文化。5.4将其建筑缩影化,打造手工建筑产品五台山佛教建筑群是我国古建筑遗迹的瑰宝,各色寺、院、塔相态各异,体现着中国古建筑的庄严大气之美,也处处反映出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与风格。这些建筑不仅仅只有观赏价值,更是可以开发成文创产品让其游客带回家成为一种纪念,并且可以让游客更加深入了解体验其建筑的宏伟以及文化氛围的感染。对于建筑缩影化,有两种呈现方式:1、多种完整建筑直接缩小化呈现,供游客欣赏以及当作摆件纪念品。这个需要专业团队的打造,多种材质的文创作品开发研究,不仅要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更要成为一种艺术品,可以传承的工艺作品;2、借鉴国际知名品牌乐高的成功经验,让其建筑文创成为一种老少皆宜,充满乐趣与智慧的产品,它可以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也可以是成年人们工作学习之余的消遣。这个需要开发不同系列,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消费群体的游客开发设计不同层次的产品。6结论与展望6.1结论五台山景区目前现有的旅游商品文化融合程度低,因此在文创产品开发上大有潜力。通过本文研究,五台山文创产品的开发首先应从挖掘自身的核心文化着手,如:佛教文化、建筑文化、科学文化、红色文化等;其次,文创产品的开发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企业的投资与专业的研究团队;最后,针对其文创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如何来实施是最重要的一步。五台山文创产品在开发研究上一是应积极借鉴知名景区文创产品的成功经验,如:苏州船点、北京故宫文创系列等,学习其产品的多样性与产品的营销宣传方式;二是加大投资与引进人才,开发自己独特的文创品牌;三是充分挖掘核心文化,打造文化IP产物,衍生更多文创消费产品,带动文化旅游发展;四是深度弘扬建筑文化,借鉴乐高等国际品牌打造出极具纪念意义的建筑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消费者。6.2展望五台山景区当前正处在整改开发旅游资源的管理工作,对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这一方面更是要针对性的高效率促进发展,利用景区丰富的佛教文化、建筑文化、红色文化等发展高质量文旅产业有着绝对的发展前景,统筹推进优化空间规划、保护历史遗产资源、完善环境质量、推出文创产品、发展多元化业态等,充分刺激五台山景区文旅产业的发展。将五台山打造成有其代表性文创产品的一流景区。通过本项目的调查与研究,有望五台山景区加快文旅融合的程度,大力研究开发五台山景区文创系列产品,让五台山文创走向全国各地,走向国际市场。这不仅对景区文化宣传、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景区规划与建设、提升景区文化品牌形象、增强景区竞争力、促进景区经济发展、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参考文献[1]李鑫,郭建龙.旅游地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播策略——以山西五台山为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4):64-67[2]麻天祥,李小艳.发展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6):69[3]洪清华.旅游IP助力文旅融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旅游报,2020,(5):1-2[4]卢鸿雄.试论五台山佛教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J].经济师,2019,(3):1-3[5]冯波.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丹东二十四中学2025届初三第三次调研考化学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4月(四区)联考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四川省自贡市名校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试题倒计时模拟卷(8)含解析
-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重点达标名校2025年初三下学期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国际公司驻中国代表权属及工作规范合同
- 游戏公会虚拟物品寄售与销售合同
- 掌握课件制作技巧:学生拷贝中的反应挤出原理
- 哮喘疾病课件-解析
- 《生物细胞基础》课件
- 《智能车辆监控系统》课件
- 环境艺术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
- 邮政社招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java开发面试题及答案
- (完整版)公司的代账协议模板合同7篇
- 全过程工程咨询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风力发电项目实习报告范文
- 自然辩证法概论(视频课)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安徽农业大学
- 海南省临高县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有答案)
-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主题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 名著《红岩》三年中考真题及典型模拟题训练(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