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S区家庭农场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11000字(论文)】_第1页
【成都市S区家庭农场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11000字(论文)】_第2页
【成都市S区家庭农场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11000字(论文)】_第3页
【成都市S区家庭农场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11000字(论文)】_第4页
【成都市S区家庭农场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市S区家庭农场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的调研分析报告目录TOC\o"1-2"\h\u24029成都市S区家庭农场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的调研分析报告 1325823.s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分析 186543.1s区发展概况 190593.1.1s区概况 1109523.1.2s区农业概况 2228083.2s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调查 21497简要介绍s区家庭农场的发展历史。 222913.2.1样本基本情况 246753.2.2家庭农场基本情况 3292923.2.3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经营情况 44643.2.4纯粮食家庭农场不同规模的经营状况 660103.2.5s区农家庭农场融资渠道分析 7206503.2.6家庭农场贷款受阻情况调查 895983.2.7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困境 864094.s区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0201624.1s区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023584.1.1缺乏资金的支持 10248164.1.2家庭农场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不理想 10139994.1.2.1土地流转费用持续攀升,家庭农场收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1020804.1.2.2灌溉用水管理与定价机制存在缺陷 1180524.1.2.3地方管理部门间不协调 11275024.1.3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依然难以落地 11293884.1.4农场经营结构较为单一,“卖粮难”问题依然较大 12305264.1.5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与家庭农场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13176544.1.5.1家庭农场用种指导缺乏,品种多而乱 1327064.1.5.2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尚未解决“最后一公里”科学施肥问题 13116864.1.5.3信息来源多、渠道杂,真正有用信息不足 13102704.2清白江区家庭农场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1339124.2.1认识不足,重视力度不够 1443574.2.2土地流转机制与管理存在缺陷 14300314.2.3社会化服务与社会保障不够完善 1577724.2.4劳动力素质差,技术管理人才缺乏 15107894.2.5家庭农场发展资金不足,融资难 163.s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分析3.1s区发展概况3.1.1s区概况s区是成都市的市辖区,位于成都市北部,1960年建区,因境内清白江而得名。位于成都城区北部,距中心城区25公里,面积378.94平方公里,人口约40余万。s区是国家“一五”时期在西南地区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工业区,更是新时期成都先进制造业承载区,西部铁路物流枢纽区和北部卫星城,是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蓉欧快铁”的始发地,拥有四川省唯一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全国唯一的新型工业化绿色建材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近年来,s区紧紧围绕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突出发展、加快发展、优化发展”的差异化发展方式,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目前,工业区规划面积22.6平方公里,入驻项目259个,是四川省“51025”工程确定的千亿产业园区,是成都重要的商用车制造、绿色建材和建筑工业化、新材料、成套装备制造基地。补充行政区域设置情况3.1.2s区农业概况农业的资源情况:耕地、水源、土壤、气候(光温等)主要农作物种类,农业的主要功能等。2016年s区农业总产值21.53亿元,比2015年增长3%。其中种植业12.63亿元,所占比重由2015年的55.7%上升为58.7%;牧业实现产值7.27亿元,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6.9%下降为33.8%。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4万公顷,比2015年减少0.17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16万公顷。2016年粮食总产量12.49万吨,比2015年下降7.4%;2016年油料总产量1.26万吨,比2015年下降1.6%;肉类总产量2.31万吨,比2015年减少4.5%。3.2s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调查简要介绍s区家庭农场的发展历史。3.2.1样本基本情况据统计,s区家庭农场共307个,2017年3-5月,根据成都市农业局提供的资料,针对s区家庭农场的不同类型,调查者是谁?随机抽取s区典型家庭农场50户进行问卷调查,样本分布于s区各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主要为了调查s区家庭农场的规模、经营情况、融资渠道、发展困境等。调查问卷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或者QQ进行。发出问卷?分,回收?份,有效问卷?份,有效率?%,无效问卷的原因。在调查家庭农场中,农场主在35岁以下的占8.7%,36-40岁之间的占13.3%,41-50岁之间的占27.00%,50岁以上的占6.00%,可见大部分户主年龄在41-50岁之间;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为26户,占调查样本总数的52%,高中及中专学历19户,占调查样本的10%,大专及以上学历15户,占调查样本的30%。从问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家庭农场主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较少。3.2.2家庭农场基本情况从家庭农场属性来看(表3.1),在调查的50户家庭农场中,其中42户注册为个体户,占调查样本总数的84%,注册为企业的8户,占16%。从经营类型来看,纯粮食种植的为28户,占调查样本总数的56%,以粮食为主、兼营其他的为15户,占调查样本的30%,种植经济作物或者养殖的7户,占调查样本的14%。见表3.1。表3.1家庭农场的属性及种养类型分布情况项目家庭农场属性经营类型个体公司纯粮食粮食为主、兼营其他经济作物或养殖户数(户)401028157比重(%)8020563014从农场主个人特征看(表3.2),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为26户,占调查样本总数的52%,高中及中专学历19户,占调查样本的10%,大专及以上学历15户,占调查样本的30%。从问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家庭农场主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较少。从从业经历来看(表3.2),以前是种植大户的为15户,占调查样本总数的30%,经商返乡的10户,占调查样本数的20%,村干部9户,占调查样本总数的18%,务工返乡的8户,占调查样本数的16%,机关人员4户,占调查样本总数的8%。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创办家庭农场的主要是种植大户和经商返乡人员。表3.2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及从业经历分布情况项目文化程度从业经历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种植大户经商返乡村干部务工返乡机关人员户数(户)261951510984比重(%)523810302018168土地经营规模看(表3.3),至2017年6月底,户均经营287.16亩,较上年提高9.17%;其中户均流转面积278.32亩,较上年提高8.65%。从土地租金看,每亩土地的均租金为645.92元,比2015年提高9.85%;从土地流转方式看,转包为58%,出租为36%,转包加入股或互换形式为6%。表3.3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情况项目2017年6月底2016年6月底同比增长%户均经营规模(亩)287.16260.829.17户均流转面积(亩)278.32254.228.65亩均流转土地租金(元)645.92587.969.853.2.3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经营情况从表3.4可以看出,(1)以粮食为主的家庭农场和纯粮食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比较稳定。从经营的规模来看,经营的面积最少、增加的幅度最低的是纯粮食型的家庭农场,每户平均是291.6亩,比去年增长了6.3%;粮食为主兼营其他家庭农场耕种面积最大、增长的幅度一般,评论每户达到595.5亩,比去年增长了11.6%;种植经济作物或养殖类的家庭农场面积居中,每户平均是447.4亩,较去年增长了18.37%。(2)这三种类型家庭农场的用工量每年逐步的增加,而且雇佣工人的工资也在逐步增加。从短期雇佣工人的数量而言,雇佣的工人最多的是种植经济作物或养殖类的农场,而且人数增长的很快,平均每户雇佣的人数达到48.37人,是上一年的1.03倍。从工人每天平均的工资来看,这三种类型农场比去年都增长7.9%以上,其中经济作物或养殖类的农场增长8.5%以上。(3)农场经营的收入是正相关的生产投入,纯粮食与粮食为主的农场经营的生产效益比较低,但增长的速度是比较快的。三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投入的成本和净收入都在增长。例如经济作物或养殖类农场的每亩土地平均生产投入费用达2294.43元,是纯粮食类农场的3.7倍;每亩土地平均纯收入为2533.43元,是纯粮食类农场的4.9倍。从成本收益率来看,纯粮食农场为40.1%,比去年增加了4.7个百分点;以粮食为主兼营其他农场为41.2%,比去年增加了7.4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或养殖农场53.2%,比去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表3.4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经营情况指标纯粮食同比增长%粮食为主兼营其他同比增长%经济作物同比增长%经营面积(亩/户)291.66.3595.511.6447.418.37家庭劳动力(人/户)3.70-0.74.002.32.600.0短期雇工人数(人/户)17.183.624.237.248.37103.1雇工工资(元/日)65.687.957.828.159.838.5生产投入费用(元/亩)468.251.4883.509.22294.433.7土地平均收入(元/亩)517.023.7327.253.22533.436.7亩均土地租金(元/亩)585.338.6655.433.0926.673.9年纯收益(元/亩)515.334.7775.361.32508.337.4从上面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经济作物或养殖类的家庭农场的收入最好,最低的是经营纯粮食类的农场,以粮食为主类的农场位于中间。农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经营经济作物或养殖是农场最佳的选择。但在调查结果中却发现,以粮食为主、兼营其他是很多农场主首要选择,种植纯粮食作物是农场主的第二选择,选择经济作物或养殖的却是很少。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经济作物或养殖类家庭农场经济收入虽然比较好,但是经营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在管理上比较困难,这严重打击了农场主们经营的积极性;二是种粮的收入尽管相对较低,但是投入的资金少,对一些技术上的要求比较低,容易管理,加上政府在财政上对其有相应的补贴,面临的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很多农场主在刚开始经营时,宁愿种植粮食作物,但是一些有实力的农场主却以种植粮食为主,以种植蔬菜瓜果或养殖为辅,进行多元化经营,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收入。3.2.4纯粮食家庭农场不同规模的经营状况从农场的规模来看,截至到2017年6月底,30户纯粮食经营的家庭农场平均每户经营土地是290.87亩,比2016年提高了6.7%。经营土地最少的家庭农场是50亩,土地最多的达到了896亩。根据经营的规模分组进行了研究(表3.5)。表3.5纯粮食家庭农场不同规模的经营状况指标50-100亩100-200亩200-300亩300-500亩500亩以上户数(户)710355经营面积(亩/户)65.00133.60255.30456.50751.40家庭劳动力(人/户)2.64.32.93.73.5短期雇工人数(人/户)6.27.5014.1018.8034.70雇工人数(元/日)57.7888.2393.3352.2446.00生产投入费用(元/亩)1086.841343.001158.501232.001402.00生产服务费用(元/亩)185.30245.00187.50273.00254.00土地租金(元/亩)489.76543.00614.00585.00763.00年纯收益(元/亩)432.12623.00533.00421.00481.00(1)经营规模在100-200亩的家庭农场比较多。有10家的经营规模在100-200亩,占总数的33.3%;有七家的经营规模是50-100亩,比重是23.3%;300-500亩、500亩以上的各有5家,均占16.7%;其中有三家的规模是200-300亩,占总调查数的10%。(2)从农场生产投入的费用来看看,投入最大的是500亩以上的农场,每亩的投入平均达到1402元;其次是100-200亩,每亩投入的费用是1343元;费用投入最低的经营规模是50-100亩,平均为1086.84元。从纯收入来看,100-200亩的收入最高,每亩为623元;其次是规模为200-300亩,每亩的收入为533元;其中费用投入最大的是500亩以上的农场,每亩纯收入只有481元,排名第三。根据调查的数据可知,成本收益率最好的是经营100-200亩之间的家庭农场,第二是200-300亩的家庭农场;收益率较低的是300亩以上的农场,他们的平均收入还不到6%。在调查中发现,一些5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存在着管理困难的问题,他们经营的规模在不断地减少。2017年500亩以上农场的户均是748.80亩,2016年的是962.0亩,相对减少22.2%。如:某家庭农场2016年经营1300亩,2017年只经营了870亩。从调查的情况可知,家庭农场规模越大,管理的难度和用工的成本就会越高,如果超出了农民自己的运营能力,就有可能会减少资源的利用率、土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家庭农场并不是经营规模越大收益就越好,只有在一定的经营规模内才能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从调查结果来看,家庭农场的经营面积在100-200亩的,每亩平均的收益最高,其次是经营规模在200-300亩的。从平均每亩的收益和规模的效益来看,现阶段农场主如果想要种植纯粮食作物,家庭农场经营的规模最好在200亩左右。3.2.5s区农家庭农场融资渠道分析根据图3.1,在实际融资渠道中,通过银行贷款的占23.33%,通过亲戚朋友借款的占16.67%,通过民间借贷的占56.67%,合作社、龙头企业扶持占13.33%。根据图3.1,在家庭农场实际融资渠道中,主要是通过民间借贷,其次是银行贷款,但是多数家庭农场表示,银行贷款金额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融资方面,家庭农场很少获得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支持,这可能与家庭农场处于发展阶段、自身发展状况以及加入合作社情况息息相关。值得指出的是,目前s区对家庭农场扶持的力度还比较小,还没有制定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图3.1家庭农场实际融资渠道与意愿融资渠道分布3.2.6家庭农场贷款受阻情况调查当问到在贷款时中遇到什么问题时,农场主认为缺乏抵押物的占76.67%,认为贷款额度过小的占43.33%,认为贷款利率高的占36.67%,认为贷款手续太繁琐的占50.00%,认为贷款期限太短的占23.33%,认为缺乏必要人际关系的占13.33%,其他占10.00%。前边分析表明,贷款融资既是家庭农场最喜欢的融资渠道,也是家庭农场融资中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在贷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因为种种原因,使家庭农场融资受到阻碍,这些原因使得家庭农场主可能在融资上向高利贷借款,例如民间借贷,这种贷款利率高昂,成本增加,风险加大,家庭农场就会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3.2.7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困境本次调查主要涉及资金、土地、自然灾害、技术、人才等方面,如表3.6所示,现阶段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资金问题所占的百分比最大,占比64%;其次是土地问题,占比为56%,另外,技术、人才、财务管理及产品销售家庭农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资金问题占了最大的百分比,是整个家庭农场运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说明资金缺乏是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的调查研究具有实际意义。表3.6家庭农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构成选项频数(户)频率(%)资金问题2064土地问题1156自然灾害问题640技术问题1139人才问题826其他1015

4.s区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1s区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4.1.1缺乏资金的支持在资金方面,随着规模的扩大,家庭农场必须有一定的融资渠道做支撑保证其农机的配备,良种的采购,技术的运用等。不同于较发达的大城市,s区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信用社能提供少量的贷款也都只是杯水车薪,相对于家庭农场发展壮大需要的资金来说少之又少。困难主要来自于五个方面:第一、缺少抵押贷款需要的资产,这主要是由于s区的家庭农场尚处于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有限,缺少资产抵押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第二、农业生产周期长,收效慢的天然特点决定了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向农业投资;第三、农业生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金融贷款的期限往往较短,不能满足农业的需求;第四、目前金融贷款的渠道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农业贷款的多方面需求。农村信用社本应该在农村提供金融服务,满足家庭农场的信贷需求,却由于机制不健全,金融实力有限提供的信贷数量较少,难以解决家庭农场需要的资金问题。而其他的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等在对家庭农场的扶持方面也没有明确规定优惠政策。第五、国家和s区政府的补贴较少,s区目前仅扶持了二十家家庭农场,资金仅100万,相对于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微不足道。补贴主要是对农机购置和土地流转的补贴,而生产过程中的对于保险,农技等补贴处于空白状态,经营者只能自己解决。基于上述原因,s区家庭农场在资金需求方面正面临着很多问题,一些家庭农场苦于资金的不足难以改进技术和改良农具。4.1.2家庭农场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不理想从清白江区情况看,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农民对发展家庭农场均有较高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在土地流转、生产服务、政策扶持等方面积极为家庭农场发展创造外部条件,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仍然存在。4.1.2.1土地流转费用持续攀升,家庭农场收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调研中,家庭农场主普遍反映,家庭农场用地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过高。成都市家庭农场承包土地的租金一般在13500-18000元/hm2,平均为15750元/hm2;清白江区租金一般在12000-18000元/hm2,平均为12750元/hm2,基本占家庭农场生产成本的50%以上。在当前水稻和小麦收购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土地租金偏高,加上劳动成本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家庭农场稻麦种植收益。经测算,2016年清白江区家庭农场平均收入只有3000-4500元/hm2,多数家庭农场主经营出现亏损。土地租金价格过高对推动家庭农场经营收益、长远、可持续发展均带来不利影响。4.1.2.2灌溉用水管理与定价机制存在缺陷清白江区实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以后,虽然落实了管护主体和责任,但在确保农田灌溉用水方面存在问题。实地调研发现清白江区的灌溉用水承包给个体经营。灌溉水管用分离、利益相左,导致灌浆期等集中用水时,无法保证充足的灌溉水量。在定价方面,用水按全年总价计算(1312.5元/hm2),并没有按实际用水量计价,而且是全年估价,存在随意收费等问题。在成都市这样一个农业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尤其是在清白江区,因为某些机制的原因,导致家庭农场和农户在水稻种植时出现用水障碍,进而影响机插秧生产,甚至导致水稻产量和品质下降,对以稻麦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发展极为不利。4.1.2.3地方管理部门间不协调地方管理部门间不协调,导致家庭农场修建晾晒场等附属设施出现一边补贴、一边收费怪象.为解决家庭农场晾晒场不足问题,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2014年曾专门发文规定“南方从事粮食规模化种植而积33.33hm2、北方66.67hm2以内的,配套设施用地控制在0.2hm2以内”。但清白江区地方上在落实政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地方农业委员会给予家庭农场修建晾晒场补贴,而土地管理部门则要收取1元/m2的管理费。管理部门间的不协调,增加了家庭农场的投入成本和审批的复杂性,造成家庭农场粮食收获有风险、收益损失。4.1.3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依然难以落地2013年6月,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的通知》,要求新增农业补贴要向家庭农场倾斜。以倾斜、扶持家庭农场,改善生产经营条件。积极争取家庭农场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金融扶持政策,对家庭、农场、土地、水电等给予优惠待遇。2014年以来,四川省陆续出台了对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包括出台土地流转补贴、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奖补等,支持家庭农场规范发展;从2015年起试点“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新增国家农业补贴转化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并向新型主体倾斜;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支农项目。但在s区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支持不到位、覆盖而不够、支持强度不够、相关政策不配套等问题。第一,尚未形成针对家庭农场的支持政策体系。现有家庭农场支持政策总体看较为分散,政策碎片化,涉及部门众多,资金安排交叉重复等问题突出。同时,对s区家庭农场发展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家庭农场附属配套设施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支持政策,新技术应用、销售、品牌建,“三品一标”建设等方面的奖补政策等仍有不少空白。第二,政策覆盖面太窄。据了解,四川省对家庭农场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如示范农场奖补政策,但仅对示范家庭农场进行奖补,受众面较小。另外,涉农项目也只涉及少数家庭农场,在财政资金普惠性支持方面存在不公平问题。第三,一些支持政策仍然没有完全落地。调研中s区不少农场主反映,目前s区家庭农场能享受到的政策不仅十分有限,而且真正落地的政策也不多。如秸秆返田补贴、“一喷三防”补贴等有的没有享受到,有的真正落实到s区家庭农场也只有补贴的60%左右。4.1.4农场经营结构较为单一,“卖粮难”问题依然较大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粮价倒挂,国家库存暴满,国内粮价持续走低,农民卖粮难问题再度显现,家庭农场面临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如2016年夏粮收购的关键时节,农场主对于夏粮能否及时收购以及能否获得合理的价格仍忧心重重。农场主们反映,从往年情况看,由于家庭农场收获的粮食(水稻、小麦)很难达到国储收购的要求,即使达到,也很难将粮食以保护价卖给国储,几乎所有农场主的粮食只能卖给农村粮食经纪人(粮贩子),2016年国家的水稻最低收购价是3.1元/kg,而粮食经纪人的收购价一般在2.4-2.6元/kg,约相差0.6元/kg,按产量10500kg/hm2计算,共减少收入6300元/hm2,而种植水稻的纯收入也仅有3000-4500元/hm2。如果按国储价收购,平均收益将增加1.7倍。s区多数家庭农场认为销售价格仍然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首要问题。粮食收购价格的问题不解决,s区家庭农场种粮的收益要大打折扣,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将显得更为严重。通过调查发现,s区家庭农场经营项目主要是由一种或多种农产品经营,其中大部分是单一的,受农产品市场价格影响。大多数农民主要经营粮食和其他类别,其次是纯粮食,至少在经济或养殖上。这表明s区的家庭农场仍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下一步应该将单一型家庭农场逐渐转变为综合、循环、生态相结合的综合性家庭农场。4.1.5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与家庭农场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规模决定其生产风险与市场风险要显著高于普通农户,由此也凸现对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农业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从调研情况看,s区农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仍难以满足s区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s区家庭农场主和务农人员,往往文化程度不高,积极性不足,科学种田的水平有待提高,在自主选择品种和技术上,往往盲目性较大。s区家庭农场主普遍反映,种田是个技术活,从选种到种植到管理,都需要全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而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远远满足不了需求。4.1.5.1家庭农场用种指导缺乏,品种多而乱在调研中发现s区1个村经常有十多种水稻与小麦品种种植。多品种种植导致产品的品质很难统一和提高,一些优质的品种也卖不出“优质”的价格。另外,品种的不一致也给生产过程中的病害防治带来困难。4.1.5.2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尚未解决“最后一公里”科学施肥问题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已经实施超过10年,对摸清各地土壤肥力家底,提出合理的施肥配方发挥了重要作用,但s区家庭农场主普遍反映,对农民具体用肥指导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测土配方施肥只满足于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真正对农民在用肥方面的指导工作严重脱节,农场主施肥仍然凭经验。因此,现代农业科学和技术真正落户家庭农场,任重而道远,还须要抓住关键环节,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尤其是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深入田头的推广和服务至关重要。4.1.5.3信息来源多、渠道杂,真正有用信息不足生产经营与市场方面的信息存在来源多、渠道杂,真正有用信息不足的问题。目前通过各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努力,农场主获取气象、病虫害测报等信息不存在问题,但市场销售、新技术、新品种等信息仍严重不足,不利于s区家庭农场在生产经营中及时应用新技术与新产品以及主动根据市场供求状况作出销售决策等。4.2清白江区家庭农场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4.2.1认识不足,重视力度不够首先,农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观念陈旧,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农业观念影响农民,思想是狭窄的、封闭的、保守的,认为土地是生存之本,有很强的依赖性,不愿意承担风险,在现有政策下,农民不仅没有成本,而且从事农业生产。一些农民无心或无力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规模的发展,特色种养业和设施农业的土地单位投入较大,受资金的限制,和农业保险的政策还不完善,所以也相当广泛的管理不要把土地出。此外,许多农民受文化素质、技术、资本的影响,转移到第二、三产业进城务工,但勤劳致富,这些农民往往以合同为抵御市场风险和撤退,由于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其他农民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生存相关,农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转让土地,造成土地不能连片集中和规模经营。其次,地方领导干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一些基层干部的s区,土地流转必须以农民和业主免费咨询,农业土地流转是农民个人的偏好与决策,无关于镇、乡、村,因面对农户采取任其所为的态度;其次,s区,一些领导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作用,企业规模,只注重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与财政、金融、信贷、补贴、奖励和其他大型养殖户的服务形式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第三,s区一些企业和个人不从事农业发展的土地,各种借口只是为了套取国家农业资金,而大量的农业项目不到位,甚至有人在等待一个机会改变非农产业土地开发的性质,考虑强制干预可能会导致新的纠纷或冲突,可能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然后采取冷漠的态度;第四,s区政府为大型养殖未来发展方面不重视,另一方面,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提出了发展规划和具体标准等。4.2.2土地流转机制与管理存在缺陷当前,s区农村土地流转仍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土地流转机制及管理不完善。首先,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尚未获得签证的相关部门,并有土地流转档案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一些村通过土地流转的行政强制手段,农民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使土地纠纷处理难度大。其次,流转程序不够规范。s区的土地流转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农村土地流转基本上是自发的,如何在考虑不全面保障土地流转的权利,我不知道是什么的方式来解决,土地流转的方式,双方经常图一时方便不符合标准的程序,不履行转让手续,往往容易产生土地纠纷。再次,土地流转合同不够规范。s区的一些土地流转当事人没有签订书面合同,特别是农民和农民之间的合同。合同已经签署,内容不完整,权利义务不明确或不平等,违约责任不明确,反映在土地出让期限,土地承包费不考虑市场价格变动,合同和实际合同面积不符等,致使本合同有效的监督,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并且s区也缺乏必要的矛盾调解机制。4.2.3社会化服务与社会保障不够完善农业服务社会化涉及产前资金和生产资料的供给、农业技术在生产中的指导、部分生产环节的统一服务、农产品在产后的储存和销售等。首先,现有的少量服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和物质上的支持是不够的,工作效率低;其次,服务内容不完整,主要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不能完全满足家庭规模的业务需求;再次,农业服务渠道不完善。对生产合作社农资流通市场的不完善,由于缺乏资金和信息,在对农业流通企业的依赖,尽管企业可能在市场供应提高价格,从而损害农民利益,直接制约投资扩张与农业生产的规模;最后,政府等相关部门服务的作用有限,农民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目前,s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低,项目不全,覆盖面小,社会水平低。s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