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动平衡测量分析仪校准规范_第1页
现场动平衡测量分析仪校准规范_第2页
现场动平衡测量分析仪校准规范_第3页
现场动平衡测量分析仪校准规范_第4页
现场动平衡测量分析仪校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场动平衡测量分析仪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现场动平衡测量分析仪(以下简称动平衡仪)的校准。2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JJG105—2000转速表检定规程JJG134—2003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检定规程JJG233—2008压电加速度计检定规程JJG644—2003振动位移传感器检定规程JJG676—2000工作测振仪检定规程JJG834—2006动态信号分析仪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术语和定义3.1平衡效率balanceefficiency转子经过一次平衡试验后振动的变化量与初始振动的比值。以公式(1)表示:式中:V₀——转子初始振动量;V₁——经过一次平衡试验后转子的剩余振动量。4概述动平衡仪是由一个鉴相器、多个振动传感器及主机组成,是用于测量和分析旋转机械转子不平衡量大小和方位的分析仪器。其主要应用于工业现场,校准已安装在机器上转子的现场动平衡。动平衡仪测量原理如图1所示。025计量特性5.1传感器参考灵敏度参考灵敏度是在参考频率点所标定的传感器灵敏度,其校准扩展不确定度为3%5.2幅频特性动平衡仪幅频特性应满足±5%的要求。5.3幅值线性度动平衡仪幅值线性度应满足±5%的要求。5.4相频特性动平衡仪相频特性校准,应给出动平衡仪的相移值。5.5相位线性度动平衡仪相位线性度应满足士2%的要求。5.6通道一致性动平衡仪任意两通道之间的一致性,其幅值比和相位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幅值比/dB士0.1相位差/(°)士1动平衡仪转速测量准确度等级在1.5级以上。5.8平衡效率经平衡后,初始不平衡量应减少60%以上。6.1环境条件环境温度:23℃±5℃;相对湿度:≤80%;电源电压的变化应在额定电压的±10%的范围内。实验室及其周围环境应无振动和冲击源,无强电场、强磁场、强声场的干扰。6.2校准用标准装置及其他设备6.2.1振动标准装置动平衡仪校准用的振动标准装置包括绝对法振动标准装置和比较法振动标准装置。振动标准装置技术指标见表2。3名称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k=2)绝对法振动a:0.1m/s²~100m/s²g:0°~360°11比较法振动a:0.1m/s²~100m/s²φ:0°~36032移相器移相范围为0°~360°,相移分辨力优于0.2°,相移漂移小于±0.2°/h,工作频带为1Hz~1kHz。6.2.3动态信号分析仪动态信号分析仪选用A级。6.2.4单圆盘转子试验台单圆盘转子试验台的转速为200r/min~3100r/min。转速1min内的稳定性优于0.1%。6.2.5转速标准装置转速标准装置准确度等级应高于被校对象准确度等级2~3倍。6.2.6正弦信号发生器失真度不大于0.03%,频率稳定性优于0.05%,幅值8h内的稳定性优于1%。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动平衡仪校准项目见表3。实际校准项目应根据动平衡仪参数及客户要求确定。校准项目1外观检查2参考灵敏度3幅值频率响应4幅值线性度567847.2校准方法7.2.1外观检查与通电旋钮应转动灵活,开关跳步清晰,定位准确。输出输入插座应无松动。无影响正常工作的机械损伤。按使用说明书给动平衡仪通电,预热时间应为15min以上。7.2.2参考灵敏度可使用绝对法和比较法对动平衡仪参考灵敏度进行校准。动平衡仪配接的传感器有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按照相应的传感器配套校准动平衡仪的参考灵敏度,一般采用40Hz作为校准点,用于低转速平衡的动平衡仪可用8Hz作为校准点。7.2.3幅值频率响应安装传感器到振动标准装置,振动标准装置给出一个固定振动幅值,改变频率,测量在不同频率下被检仪器的示值。在被校仪器工作频率范围内以1/3倍频程频率序列选取不少于7个频率点进行校准,频率响应相对误差可按公式(2)计算,测量结果应满足本规范5.2的要求。幅值频率响应校准原理框图见图2。x;——被校仪器示值;xr——被校仪器参考频率点的示值。通道7.2.4幅值线性度选取灵敏度校准频率点,由振动标准装置给出7~10个均匀分布的振动幅值,分别测量被校仪器在不同幅值下的示值,幅值线性度可按公式(3)计算其相对误差,测量结果应满足本规范5.3的要求。57.2.5.1比较法和绝对法相位校准原理框图a)用比较法校准时,应将标准加速度传感器与被检动平衡仪的传感器“背靠背”刚性地安装在振动台的台面中心位置,使标准加速度计和被检传感器承受相同的振动。入动平衡仪的鉴相通道和动态信号分析仪的CH2,标准加速度计输出信号通过适调器振动台图3比较法相位校准原理框图b)用绝对法校准时,将被检动平衡仪的传感器刚性地安装在振动台的台面中心位振动合图4绝对法相位校准原理框图6移相器给出一个固定的相差(0°~360率点下动平衡仪的鉴相通道输入信号和振动信号通道输入信号的相差q'(i=1,2,频相频测量系统测量的两路输入信号的相差。被校动平衡仪相移△φ可按公式(4)7~10个均匀分布的相差,使用本规范7.2.5.1的校准方法分别测量在不同相差设置式(5)~公式(7)计算被校仪器的相位线性度,测量结果应满足本规范5.5的要求。图5通道一致性校准测量原理图7在动平衡仪工作频率范围内以1/3倍频程频率序列选取5~7个频率点。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合适幅值的正弦信号,选取一个参考通道,测量在各个频率点下其他通道与参考通道的输出幅值比与相位差,幅值比按公式(8)计算,结果应满足本规范5.6A₁——通道i的测量幅值。通道间的相位差φ按公式(9)计算,结果应满足本规范5.6的要求。在被校转速常用量值范围内均匀选择5个检定点(包括下限值和上限值),先将转速标准装置调至相应的转速值,然后用被检仪器进行测量读取转速示值,每个校准点均应检定3次。测量结果应满足本规范5.7的要求。7.2.8平衡效率7.2.8.1准备在转子实验台的转子上加上一个不平衡块,不平衡块的质量在试验台的安全范围内,以转子试验台在1000r/min~3000r/min范围内,能产生15μm~30μm的振动将动平衡仪按照影响系数法的实验要求安装和设置。7.2.8.2实验将转子试验台转速调至1000r/min~3000r/min之间的某一转速下,记录此时转子试验台的初始振动V₀;调节转速至零,在不平衡块所在的圆周上,加上一个适当质量的质量块,并记录下该质量;再次将转子试验台开到与记录初始振动一致的转速下,记录此时转子试验台的振动;转子试验台关闭转子至零,按照动平衡仪给出的应加质量和相位,在转子试验台的转子的相应位置加上配重;再次将转子试验台开到与记录初始振动一致的转速下,记录此时转子试验台的振动V₁,动平衡仪的平衡效率按照公式(10)计算,结果应满足本规范5.8的要求。8校准结果表达8.1校准记录推荐的校准记录的格式见附录A。88.2校准证书经校准的仪器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应包括的信息及推荐的校准证书的内页格式8.3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动平衡仪校准结果不确定度依据JJF1059.1—2012评定,不确定度评定示例见附9复校时间间隔动平衡仪的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为1年。复校时间间隔受仪器使用情况、使用者和仪器本身属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复校的时间间隔。9校准原始记录推荐格式现场动平衡测量分析仪校准记录第页共页 送校单位,制造厂 标准器名称,标准器型号,标准器编号 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依据的技术文件 频率/H₂频率/Hz标准示值x;频率/Hz标准相位差φ被校仪器相位差φ'6相位线性标准相位φ标准相位差φ;一φ被校仪器相位φ相位线性度ε;7通道一致性幅值比/dB相位差/(°)8转速校准标准转速/(r/min)显示转速/(r/min)9平衡效率平衡转速:转子初始振动:试加质量和角度:动平衡仪指示应加质量和角度:一次平衡后振动:平衡效率:10校准结果不确定度:校准员核验员附录B校准证书的内容e)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不在实验室内进行校准);h)本技术规范的名称及代号表B.1校准证书内页的推荐格式2参考灵敏度频率在Hz时,现场动平衡测量分析仪传感器灵敏度设置:3幅频特性频率/Hz4幅值线性误差频率/Hz标准示值x;被校仪器示值x;5相频特性标准相位差φ被校仪器相位差φ:6相位线性频率/Hz输入相位差φ输出相位差φ相位线性度ε7通道一致性相位差/(°)校准结果标准转速/(r/min标准转速/(r/min)显示转速/(r/min)不确定度评定示例C.1引言本附录以比较法相位校准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为例,说明动平衡测量分析仪校准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步骤。C.2相位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2.1测量模型动平衡测量分析仪相移是测量动平衡仪测量的鉴相通道和振动信号通道输入信号的C.2.2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A类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的重复性,本范例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某型号动平衡测量分析仪,通过移相器给出相差为10°的两路信号输入,重复测量10次,得到的结果如表C.1所示。测量相差/(°)123456789根据重复测量结果,用公式(C.2)计算标准不确定度:n——重复测量的次数;△φ₄—相移n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C.2.3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相移测量的B类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a)比较法标准振动装置相移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依据振动标准装置检定系统表,比较法标准装置的频率范围在10Hz~400Hz,U₀=2°(k=2)。故标准振动装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b)移相器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根据移相器的功能,移相器引入的偏差主要在于分辨率和稳定性,按其最不利的情况考虑±0.4°,将其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按均匀分布估计,取包含因子k=√3,故其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c)动态信号分析仪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根据动态信号分析仪A级要求,其通道一致性相差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