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3篇)_第1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3篇)_第2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3篇)_第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3篇)_第4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3篇)《曹冲称象》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重难点,关键:1、识字、写字。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指名反馈。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五、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2、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3、引导讨论:(1)曹冲的办法好吗?(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1、读文后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2、应该学他什么?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四、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2、用生字组词。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活动准备:视频、称、大米、石头、盆活动过程:一、通过实验,知道曹冲称象的原理。师:小朋友今天杨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样东西,你们猜猜看什么?(出示实物称)师:你们知道这个称有什么用处了。师:古时候人就用这样的称,称东西让人们知道东西的重量。师:称的方法:称一样东西有多重时他的杆就是平衡的,就代表东西的重量,要是称的杆翘起来就代表还没称出他的重量师:小朋友,杨老师还带来了一样东西,(石头)你们知道石头有多重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它有多重了。师:这个称称不起来这个石头,因为石头太重了,怎么办?还有什么办法了?师:到底谁的方法好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曹冲称象二、看视频听故事。师:古时候用什么称东西的?他们称的什么啊?(大象)师:大象可以直接放在称上称吗?为什么?师:谁想到好方法啦?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师:石头为什么要放到船沉到标着记号的这里?小结:原来利用船的沉浮,我们可以用石头替代大象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那觉得能想出这个办法的人怎么样啊?(很聪明,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四、再次欣赏故事(视频)师:刚刚我们听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啊?古时候的'人称象是这样称的,现在我们也用曹冲称象的方法来称一称我的电脑。师:教师操作小结:古时候虽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称重量的工具,但他们通过动脑筋,也能称出东西的重量。因此,现在的我们只要能动脑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的。师:那现在我们要称一头大象的重量,我们可以怎么来称呢?三、结束部分。我们小朋友平时遇到问题,也要像曹冲一样动脑箱想办法,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现在科学发达了它们都直接称很重很重的东西,现在要称一只大象可方便了。故事: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3]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的秤来称。”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父亲,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曹冲趴在曹操耳边,轻声地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我们到河边看称象去!”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篇三教材分析:《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选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重在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生活。其意旨在于:重温历史经典故事,了解曹冲巧用木船称大象的好办法,感受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本文较为突出的特点:1、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的清楚明白,是引导学生有序表达的好范例。2、运用对比的手法,对官员与曹冲称象办法的进行比较描写,突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突显曹冲年少聪慧。教学目标: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直、才、到底”等词表达的意思。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教学重点: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学难点: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设计说明:识字与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把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作为本课教学的第一目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后练习“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借助关键词句“赶象上船、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在船舷上做记号、称石头的重量”读懂曹冲称象的过程,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使单元教学重点得以落实;“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后习题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谈自己的想法,这也是针对单元教学重点而设的,但这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更是难点,要在教学中予以引导、落实。】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小木船或塑料盒、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头、秤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杆、柱、低”5个生字,会写“别人、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6个词语。体会“到底”表达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3、初步了解曹冲与官员不同的称象办法。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质疑交流。(一)观看大象视频。1、学生观看交流:这是什么动物?看后想说什么?2、识记生字词“议论”。(1)师小结:你们刚才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就是在“议论”大象。(2)出示卡片,齐读、个别读。引导发现“议论”都是言字旁,与说话有关。(3)师引:有一个小孩想出了称象的好方法,是谁?引出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学习“称”(通过引导组词“称象、称一称、称重”加深印象,巩固读音。)(二)围绕课题质疑:读题目,大家想知道什么?(预设:“曹冲是什么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三)简单介绍故事历史及曹操、曹冲的身份。(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预设:古时候,即距离现在一千八百年左右。曹冲字仓舒,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曹冲自幼聪慧过人,在称象时不过7岁,去世时年仅13岁。)【设计说明:首先,通过观看大象视屏引发学生对大象的直观感受,以此获得感性经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质疑课题,即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也引发学生亲近历史,为探究历史故事中的“观象、议象、称象”做好铺垫。】二、自读课文,读好长问句,认写相似字。(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二)反馈指导1、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课文段落。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中的长句。(其中“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即是问句又是长句,指导读好停顿,再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个别读。称象秤杆柱子到底做事七岁站出来大船然后3、辨识、书写“称”“秤”“杆”。(1)识记:由“禾”联想“种、秧、秤”。自古以来,劳动人民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他们用“秤”来公平准确地称重(教师出示称,实物讲解)。由“称”带出“杆”,并将“杆秤称东西”连起来读三遍。(2)书写“杆、秤、称。”(各写一个,同桌互评,自己对照字表修改。)【设计说明:通过随文识字,联想识字,比较识字,比较写字的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会写、会认三个容易混淆的字“称”“秤”“杆”。真正体现教师教的价值,即教学生所需,教学生所难,提高学生对相似字的辨析能力,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概率。】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认识大象。(一)自读课文1-2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大象的句子。1、学生读课文,找句子,反馈交流。2、课件出示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3、学生齐读、个别读。强调重读“又高又大、一堵墙、四根柱子”,突出大象的高大。4、教师引读:他们先感到大象_又高又大_,再看到它的身子像一堵墙_,它的腿像_四根柱子____。5、课件出示大象图片及句式,学生练说:大象的耳朵像___________,象牙像___________,尾巴像___________(二)比较句子,模仿运用1、问:官员们看了怎议论的?2、课件出示句子: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1)比较读,交流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引导关注“到底”,多了“到底”表示更好奇,更认真探究)(2)给“到底”换个词。(究竟)(3)学生用“到底”练习说话(提示:如很想知道这头象怎么运来的,用“到底”问一问。)【设计说明:“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并迁移运用。通过用“像”来说“象”,及了解关键词句“到底”意思,用“到底”说句子等训练方式,提升了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大象的大有更立体的了解,对大象的重也有更强的好奇心。】四、自读课文3-5自然段,找出官员和曹冲的称象方法。(一)质疑: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官员们和曹冲分别想出什么办法?用记号标出相关句子。1、学生读书,找句子,交流汇报。2、课件出示句子。3、引导学生比较读两种办法。4、教师总结板书:官员:用秤称象曹冲:用船称象(二)设置悬念:官员和曹冲的办法,到底那一种更好呢?我们下节课再探个究竟。【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找出两种办法并读好,让学生对官员的办法与曹冲的办法有个初步的印象,同时,设置悬念“官员和曹冲的办法,到底那一种更好呢”,引发学生探究欲望,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埋下伏笔。】五、学生练习写字。1、出示“别人、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2、教师范写“底”(强调斜钩要拉长一些。)【设计说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书写的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能力,但教师也要抓住较难的字,示范讲解。】板书:曹冲称象用船称又高又大官员们称象用秤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做、岁、站、船、然”5个字,会写“力气、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然”6个词语。体会“直”、“才”、表达的意思。2、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一)复习词语。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2、听写句子:妈妈用秤杆称了称大西瓜。【设计说明:复习巩固是提高学生识记生字效率的必要方法。教师通过听写句子再次巩固学生对“秤、杆、称”的认写,同时让学生明白学的文字是可以运用到生活中。】二、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官员与曹冲的称象办法,曹操赞同谁的。?说出理由。(一)思考汇报:1、曹操赞同谁的办法?赞同曹冲的。2、说理由:课件出示: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二)引导学生读这两句话。(读出曹操面对两种方法的不同态度)(三)理解“直”。1、“曹操听了直摇头”直可以换个什么词?(不停地、不住地)2、从“直”体会出什么?(曹操非常不赞同官员们的想法,因为砍树造大秤,费时费力;造了大秤也提不起。)3、带着体会男女生比较读第3、4自然段,读出曹操对官员们办法的不满意,不赞同;对曹冲的办法的欣赏、赞同。【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抓关键词句判断曹操对两种办法的不同态度,提高学生概括、理解、判断的能力。】三、学习第4自然段,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一)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1、引导学生自疑自答:对于这个办法,有什么不明白的?(教师可以引导: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等)2、学生说称象步骤,教师现场演示。(课前先准备好装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块、秤等,让学生根据曹冲的办法来说怎么做,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3、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4、借助排序中的关键词句说说称象的过程,提示用好“先、在、然后”有序表达。(二)交流讨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1、设疑:说说曹冲称象办法好在哪里?2、生交流回答(预设: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