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文言文考点知识梳理_第1页
高三复习文言文考点知识梳理_第2页
高三复习文言文考点知识梳理_第3页
高三复习文言文考点知识梳理_第4页
高三复习文言文考点知识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考点梳理2021/5/91

近几年全国卷及天津卷文言文考查统计:①题型:实词题、虚词题、断句题、文化常识题、分析概括题、翻译题;(共题19分)②选材:来源较广泛,主要在《宋史》、《明史》、《新唐书》等二十四史范围内;③篇幅:字数在600--800字左右。2021/5/92如何快速读懂文本?1、了解写法2、掌握技法2021/5/93开头中间结尾作者是如何写人物传记的?人物姓名、字、号;籍贯、家庭背景、朝代、学识;所任官职;(人物简介)事件①——事件②——事件③——……大多为“一人多事”型,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它往往按一定顺序来写,如时间、空间顺序等(叙述事件)主人公死亡谥号,评价(交代结局)2021/5/942017年新课标1卷高考文言文阅读(19分)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2021/5/95如何快速读懂文本?学会圈画人物时间(年号、年代、天干地支)地点官职划层次事件2、掌握技法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时序颠倒事件杂糅、无中生有事件杂糅2021/5/96具体内容上,要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

二是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性格评价。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2021/5/97

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也。父公林,字幼春,封定陵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后徙封陵阳侯,鸿年十三,从桓荣受《欧阳尚书》,三年而明章句,善论难,为都讲,遂笃志精锐,布衣荷担,不远千里。初,林从世祖征伐,鸿独与弟盛居,怜盛幼小而共寒苦。及林卒,鸿当袭封,上书让国于盛,不报。既葬,乃挂縗絰(shuaidie)于冢庐而逃去,留书与盛曰:“鸿贪经书,不顾恩义,弱而随师,生不供养,死不饭唅,皇天先祖,并不祐助,身被大病,不任茅土。前上疾状,愿辞爵仲公,章寝不报,迫且当袭封。谨自放弃,逐求良医。如遂不瘳,永归沟壑。”鸿初与九江人鲍骏同事桓荣,甚相友善,及鸿亡封,与骏遇于东海,阳狂不识骏,骏乃止而让之曰:“昔伯夷、吴札乱世权行,故得申其志耳,《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今子以兄弟私恩而绝父不灭之基,可谓智乎?”鸿感悟,垂涕叹息,乃还就国,开门教授。鲍骏亦上书言鸿经学至行,显宗甚贤之。2021/5/98

永平十年诏征,鸿至即召见,赐御衣及绶,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礼。顷之,拜侍中。十三年,兼射声校尉。建初四年,徙封鲁阳乡侯。肃宗诏鸿与广平王羡及诸儒,论定《五经》同异于北宫白虎观。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时人叹曰:“殿中无双丁孝公。”数受赏赐,擢徙校书,遂代成封为少府。门下由是益盛,远方至者数千人。和帝即位,迁太常。永元四年,代袁安为司徒。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弟各擅威权,鸿因日食上封事书奏十余日,帝以鸿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于是收窦宪大将军印绶,宪及诸弟皆自杀。六年,鸿薨,赐赠有加常礼。2021/5/99断句题断句口诀:1、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3、曰云言等是标志,对话最易被发现;

4、常用虚词要抓住,更有规律供参看;

5、特殊句式需留心,固定结构莫拆散;

6、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7、排比对偶与反复,提供断句好条件;

8、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2021/5/910断句题命题规律:1、一般在阅读文段中截取一个文言要素集中的五六十字的语段,提供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要求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

2、一般在整段文字中预设两处断句错误,(两个选项各安排一处错误,一个选项安排两处错误,一个选项正确)

2021/5/9112021/5/9122021/5/913A2021/5/914断句口诀1、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3、曰云言等是标志,对话最易被发现;

4、常用虚词要抓住,更有规律供参看;

5、特殊句式需留心,固定结构莫拆散;

6、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7、排比对偶与反复,提供断句好条件;

8、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虚词对话句式词性排比对偶与反复句首:夫、惟、盖、凡、敬、请、苟、岂句中:于、以、而、者句末:者、也、矣、乎、哉、耶、耳、常见代词:吾、余、予、尔、汝、公、卿、君、彼、此、其、2021/5/9152021/5/9162021/5/917常见考查角度:1、古代政府机构2、官职升迁3、古代礼法习俗4、古代时间与地理方位5、古人称谓6、文学典故与常识古代文化常识2021/5/9181、梳理并识记常见的古文化常识2、命题规律1)古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一定存在于试题当中2)古文化常识的正误多半可以根据一定语境作出判断3)错误项往往是绝大多数考生所熟悉的古代文化常识,生僻的知识只是干扰项。2021/5/919命题规律:1、每个选项前面都是对人物的概括,一般不会设误。2、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一般是一致的。3、题目一般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倒读法2021/5/920看主、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与原文比对防止以偏概全防止曲解词义防止无中生有防止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分析综合题解题技巧

D.

一瓢先生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原文: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2021/5/921命题规律:1、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2、含有关键词的句子3、句式较特殊的句子4、多为叙事性句子,少议论性句子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要虚词采分点2021/5/922读文的基本技巧:1、整体解读文章知人、明事、辨理(1)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搞清楚。2021/5/9232、倒吃甘蔗所谓“倒读法”,就是借助于题面来阅读,以帮助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这是一种辅助方法。当我们做文言文试题的时候,可以先阅读文意分析概括题这个题目,利用其中的信息来帮助我们读懂文章。1、这类试题四个选项的排列顺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一般是一致的。2、每个选项前面都是对人物的概括,一般不会设误。3、这样的题目一般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而这“不正确的一项”并非全错,而是大部分正确,只是个别小地方与原文不一致,2021/5/924从内容上看,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大多为“一人多事”型,即选文围绕主人公的思想性格特点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结构一般可以概括为:人物简历——性格特点——事件①②③——作者的议论3、层层划读2021/5/925层层划读,就是在每读完一个事件(或人物)片断时,在文章中用铅笔以竖线划出。

目的:一是有利于读懂原文意思,理清文章脉络;二是即使对原文中的内容读不懂,但也可以知道这个事件发生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是谁和这个人之间的事,达到“故事没读懂,但题做对了”的效果。2021/5/926具体内容上,要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

二是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性格评价。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2021/5/927错项陷阱设置揭秘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第6题是分析和概括文章的试题。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年年必考。这道题常常以指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技巧,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2021/5/928

一、曲解词义

所谓“曲解词义”,就是命题人在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时,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地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分析和概括的错误。

D.

一瓢先生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2012年天津市)原文: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应对方法:注意细枝末节,特别关注对关键词语的理解。2021/5/929

二、对象错位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文章,文段常常涉及一组人物和事件,命题人正是抓住了选文的这一特点,将有些“人物”与“事件”故意地进行错位搭配,巧妙地设计出“移花接木”的错误项。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2012广东卷)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

应对方法:把人物与其行为联系起来,看是否一致。2021/5/930三、时序倒置人物传记类文章通常是通过几件事情来刻画某个人物的,而这几件事在文段之中是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命题人有时便在错项设计时故意地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了叙述的混乱。C.申甫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原文:皇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甫为京营副总兵。

(2010山东卷)

【解析】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应对方法:关注时间词,注意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2021/5/931四、事件杂糅

所谓“事件杂糅”,就是命题人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有意识地杂糅混编,让考生难以分辨正误,难以理解头绪。

A项:樊英自幼学贯五经,因此求学者从四面八方来拜他为师,州郡官府及公卿也因此多次征聘他出来做官。(2006年四川卷)原文:“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应对方法:分清层次,理清头绪2021/5/932五、无中生有所谓的“无中生有”,就是命题人故意编造一些文段中没有的事实,强加到文段中当事人的身上,以此来干扰考生的思维。选项:有个赌徒被捕,被人指认为凶手,赌徒最终服罪。《宋史·薛奎》原文: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应对方法:注意拿捏好尺度,不草率推断,不过高评价。2021/5/933应对方法:注意选项中表因果的词语,如“因此”“以致”等,看因果关系是否恰当。选项:乞丐赵生本名吉,两眼有白膜,年少时品行不端,不太守法,经常蓬头垢面,酒醉就打骂人,让人不敢亲近,因而被人毒伤了眼睛。原文: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故高安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生两目皆翳,视物不明。家本代州,名吉。少年无行,所为多不法,与扬州蒋君俱学。蒋恶之,以药毒其目,遂翳。2021/5/934八、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故意缩小(或扩大)原文有关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义。如2010年四川卷第10题B项:永始、元延年间,长安城中一些犯罪分子为非作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尹赏将他们收捕入狱,全部投入“虎穴”处死。此项中,“全部投入‘虎穴’处死”表述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说“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这就是明显的以全概偏。2021/5/935

曲解词义命题人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曲解,导致分析和概括的错误。原文: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簿领案牍,淆混无纪次,且多亡失,民诉讼无所质,至久不决。湛为立号,以月日比次之,诏下其法诸路。

真题再现:B、周湛任江南西路转运使时,发现所属州县案牍的记载保存混乱无序,加上被告多已死亡或逃走,百姓诉讼无人对质,致使案子久拖不决。周湛将文簿各立名目,按年月依次编号,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朝廷下诏各地仿照执行。【解析】“亡失”意思是“丢失”,不是“死亡或逃走”。2021/5/936张冠李戴“人物”与“事件”错位搭配,或者倒置事情的时序庆封外出打猎,景公同陈无宇、公孙灶讨伐庆封。庆封凭借他的属下同景公交战,未能取胜,就逃亡到鲁国。又离开鲁国逃到吴国,吴王把朱方邑封给了他。荆灵王听说这事,就率领诸侯军进攻吴国,包围朱方,攻克了它。

庆封离开鲁国在前,荆灵王的干涉在后真题再现: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原文: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诛封。庆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又去鲁而如吴。王予之朱方。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2021/5/937■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