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同性恋问题发展现状_第1页
浅析我国同性恋问题发展现状_第2页
浅析我国同性恋问题发展现状_第3页
浅析我国同性恋问题发展现状_第4页
浅析我国同性恋问题发展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论文浅析我国同性恋问题发展现状摘要:同性恋在国内外都是一个伴随历史而长期存在的,但东西方对此现象的态度、法律制度是截然不同的。近年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同性恋者特别是青少年同性恋者逐渐增多,成为一个社会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人权高专皮莱在2013年12月15日正式提交了联合国历史上首份有关同性恋、双性恋以及跨性别者人权现状的官方报告,此份报告强调,基于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侵权活动普遍存在,并就此呼吁各国切实履行依据国际人权法所承担的义务,积极改善这一人群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站在他们的角度与方向来了解他们的心理。本文通过对我国同性恋现状的分析,认为对同性恋问题法律的存而不论之态度与我国传统有关,然而我们应从社会领域承认同性恋,给他们以合理的权利,进而体现社会社会文明和进步,以及生活方式之多元化。关键字:同性恋;现状;道德;法律一、同性恋的定义同性恋作为术语的英文为homosexual(homosexuality)。词源由匈牙利人首先使用(当时为德语),从语言学看,homosexual具有中性色彩。但是现今这个词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下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抵制,因为它带有负面的和医学化的历史色彩,且从词源上强调了同性别之间的性行为而忽略了精神吸引,同样译为同性恋的homophile亦比它更为体现性行为之外的爱意。2001年4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将同性恋定义为“在正常生活条件下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包括思想、感情和性爱行为,对异性缺乏或减弱性爱倾向,也可有正常的性行为”,同时也是该版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中去除,完成了我国对同性恋非病理化的承认。笔者较赞同此版本的定义。综述之,同性恋是行为、倾向,也是身份。二、同性恋在中国的现状同性恋问题目前正日益进入中国公众的视野,以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群为主导,呈现出一种日益宽容的态度。具体理由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西方传来的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曰益常识化,对少数和异端的尊重和宽容要求消除对同性恋的歧视。二是对于较易获得信息的高等教育人群,他们更容易获得新的科学结论,也更容易接纳新信息改变既有的观念。三是全球正处于对同性恋日益宽容并正面保护其积极权利的趋势中,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国外的制度、思潮以及对同性恋持同情、赞成态度的文艺作品的影响。四是中国的人口压力、性别失衡与人对自身关怀之下婚姻逐渐与生育的分离,促进了对同性恋的接纳与宽容。五是中国传统上对待同性恋从来都没有西方那么严厉,呈现相对的宽容。中国的同性恋者相对不倾向于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展示为同性恋身份进行辩护的态度进入公共视野。自由的边界乃是他人的自由,他们的行为,在没有侵犯他人的利益或者形成对公共制度的挑战的前提下一一即没有进入异性婚姻损害异性配偶的利益或破坏公权力保护的婚姻制度,也没有影响干预非同性恋者的生活,并且坚持专一、良好、健康的关系遵守社会的通常规范——则并没有妨碍到其他人,没有破坏公共秩序。这种行为就被认为可以为社会容忍度所接受,就已经满足了人们对社会公共秩序的要求。中国人在接受西方文明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着原先的评价体系。人仍然是根据其所处的社会关系来被进行评价的,但是这种评价却是日益宽容。然而观念的更新和道德的演化需要信息传播和代际交替的时间,学校的精英也不能代表社会整体的态度。社会多数人虽然不会主动干涉,对同性恋还是持回避的负面态度,亦不乏观念极端偏激者的存在。真正能将一个同性恋者等同于自己看待和对待的异性恋还是少数,多数人对同性恋者持回避的态度,社会的宽容在于容忍,而非视同。负面的评价主要与艾滋病问题和传统生育观有关。虽然男同性恋人群相对艾滋病风险较高,他们也应当承担审慎的预防义务以降低此类风险,然而公众基于错误信息的误解却过分夸大了这一问题。性道德的义务是一个普适的命题异性恋也应当遵守,不少人却只强调同性恋的危害,甚至将艾滋病与同性恋等同起来,这就归于荒谬和偏见。而传统传宗接代的观念在中国人的婚姻观中仍然居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同性恋者为了完成家族的这一使命或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也比国外更倾向于步入异性婚姻。这是真正的、有伤害的不道德行为却被法律视为“正途”而刻意忽视。传统的稳固性就在于虽然中国比西方对同性恋宽容,也更倾向于将它当做应当遮掩的不光彩的私密避免提及。国内目前对同性恋问题还是持回避大于直面的态度,媒体关注度很低,周遭的眼光和压力迫使大多数同性恋者沉默地掩饰自己的身份,平静的表面下却暗生了更多的社会问题。三、我国对同性恋的态度1、传统道德对同性恋的态度在古代,宗教、道德(自然的标准)和法律之间往往是合一的,同一条规则可以同时是宗教的地位,强调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八大报告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同性恋群体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份子,也应享受公平的对待以及人权的保护。在未来的五年或者十年时间内,中国的人权事业必将取得巨大进步,同性恋等弱势群体能得到社会的尊重,法律的保护,人们的认可。同性恋群体也有人权,他们的发展历经太多挫折与磨难。虽然知道这是一种正常性状,但在很多国家,这一群体还受到迫害,仍然不被接受,或许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做法,保障他们的权利。参考文献[1]黎尔平.同性恋权利:特殊人权还是普遍人权——兼论大赦国际对同性恋权利的保护[J].法学,2005,(10).[2]孙振栋.同性恋者人权保护问题研究[A].梁慧星.民商法论丛[C].香港:金桥文化出版,2002.[3]吴炽煦.西方国家对同性恋的认识与研究[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3,(14).[4]蔼理士.性心理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8.[5]郭晓飞:《中国法视野下的同性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6]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7]周丹主编:《同性恋与法:“性、政策与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及资料》[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8]熊金才:《同性结合法律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