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页
4.1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页
4.1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3页
4.1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4页
4.1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

上册)202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新知预习·导学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时空观念、家国情怀)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知识梳理一、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2.东晋的统治(1)建立:317年,________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史称______。司马睿东晋(2)政权特点: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______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王导(3)收复失地(北伐)①成果: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②失败原因: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4)兴盛: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5)衰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二、南朝的政治1.南朝: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______定都,历史上统称为“______”。建康南朝2.南朝宋的情况: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的时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3.衰落: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背景: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______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黄河2.原因(1)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__________南下。躲避战祸(2)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________,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__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劳动力生产工具(3)当时的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4)南下移民与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3.表现(1)农业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②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③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2)手工业: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3)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______,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城市。建康问题导思

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而且自然条件优越,为什么在魏晋之前得不到开发,而在魏晋时期能够得到开发? 原因:魏晋时期,北方战乱,为逃避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重点直击·导析知识拓展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针对训练1.西晋灭亡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于317年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东晋的建立者是(

)

DA.曹操

B.司马懿

C.孙权

D.司马睿2.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这里的“王”是指(

)

AA.王导

B.王莽

C.王猛

D.王敦3.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定都建康,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建康是今天的(

)

DA.成都

B.广州

C.武汉

D.南京4.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提到了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人南迁主要是因为(

)

AA.北方战乱频仍,南方相对安定

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5.“衣冠南渡”是少数民族内迁之后,北方的世家豪族大量迁往江南。这些世家大族,并不是自己迁移,依附于这些世家大族的宾客、佃农也有很多跟随前往。这一迁移为江南经济的开发带来(

)

AA.先进的生产技术

B.北方的风俗习惯C.中原的优越文化

D.商业发展理念6.南朝时,扬州“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了江南地区开发的具体表现之一是(

)

BA.水稻耕作技术提高

B.丝织业发达C.制瓷业显著发展

D.城市繁荣素养达标·导练基础巩固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东晋时的乌衣巷是当时都城里王、谢两大望族的宅地。据此推断乌衣巷是在(

)

BA.北京

B.建康

C.长安

D.洛阳2.右图的漫画可以直接印证的是(

)

BA.西晋统一的条件

B.东晋建立的因素C.民族交融的内容

D.分封制度的弊端3.南朝(420—589年)上承东晋,下启隋朝,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最短的仅有23年。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

AA.政权更迭频繁

B.疆域面积扩大

C.政权并立形成

D.商品经济发达4.《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这反映了某一地区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的景象。这一地区指的是(

)

DA.山东地区

B.关中地区

C.西域地区

D.江南地区5.(2023·山东滨州,有改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能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是(

)

BA.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B.江南地区的开发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6.《六朝经济史》记载:“适合南方水田生产的犁、耙等工具日臻完善……火耕已不是唯一的杀虫施肥的方法,绿肥日益普及。”这表明江南地区(

)

BA.百姓辛勤劳作

B.农业发展进步

C.政府鼓励耕种

D.生态环境改善能力提升7.右图为我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这幅图可用来研究(

)

DA.早期国家的产生B.班超出使西域的背景C.淝水之战的过程D.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8.南朝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说,原来种植在北方的粟、豆等农作物和梨、枣等果树,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出现此变化的原因是(

)

BA.原始农业在南方地区的兴起和发展B.北民南迁,带去了新的农作物品种C.魏晋以来,北方内迁民族学习农业技艺D.东晋时期,南方手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晋在吴兴乌程(浙江湖州)筑荻塘,溉田千顷。宋在乌程修吴兴塘,溉田二千余顷;又在会稽一带开垦湖田,“皆成良业”。建康“贡使商旅,方舟万计”。城内有四个市,秦淮河北有大市和小市十余处……台城六门之外,各有草市,置草市尉司察之。——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见下图。根据史籍绘制的千里船(桨轮船)(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答出一点即可) 农业:兴修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荒地;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实行麦稻兼种,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等。

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

商业:城市繁荣,建康是当时最繁荣的城市;海外贸易发达;出现草市等。(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答出一点即可)

材料三

荆州“田土肥美”,“南楚之富”;湘州“民丰土闲”;益州“沃野天府”;广州“南土沃实”“越中饶沃”。从西晋永嘉年间到刘宋末,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万人。孙谦在零陵等地做官,“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充足人口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方式、技术;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等。素能拓展史料实证——

江南地区的开发(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述两则材料对江南地区的开发进行了描述,请分别填写材料反映的信息。江南经济开发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材料反映的信息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