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_第1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_第2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_第3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_第4页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眉内容页眉内容大家网,大家的!大家网,大家的!页眉内容大家网,大家的!TOC\o"1-2"\h\z中级财务会计案例 2案例一:(坏账的处理) 2案例二:(坏账准备的计提) 2案例三:(存货所有权的转移) 2案例四:(存货计价与应纳所得税的关系) 2案例五:(投资方案的拟定) 2案例六:(成本法的运用) 2案例七:(权益法的运用) 3案例八:(权益法下的投资收益) 3案例九:(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4案例十:(固定资产折旧) 4案例十一:(无形资产的确认) 4案例十二:(对商誉的会计处理) 5案例十三:(影响折旧的因素) 5案例十四:(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是否可以随意确定) 5案例十五:(计提减值准备后折旧的计算) 5案例十六:(无形资产摊销及减值问题) 6案例十七:(应付票据) 6案例十八:(分配股利) 6案例十九:(或有负债) 6案例二十:(借款费用资本化) 7案例二十一:(债券发行) 7案例二十二:(收入确认问题) 7案例二十三:(成本、费用) 8案例二十四:(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 8案例二十五:(或有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9案例二十六:(现金流量表) 9备选案例 121.我到底经营得怎么样? 122.什么是存货成本? 123.会计主体与个人财产 124.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吗? 135.信用政策与坏账 136.应收账款的披露 137.存货计价与利润 148.固定资产计价——附加费 149.固定资产计价——利息费用 1410.无形资产 1511.公司债券如何定价? 1512.利润分配与股东利益 1613.分期收款销售的收入确认 1614.寄销是否可行? 16中级财务会计案例案例一:(坏账的处理)你的一个朋友经营商品赊销已达数年,从未计提坏帐。最近新换的会计员建议按赊销净额计提一定的坏帐准备,并纳入财务报表。你的朋友则认为推测和估计数不宜入账,并强调会计数据必须客观并且可验证,对会计员的建议犹豫不决。试向你的朋友作适当的解释,可以估计坏帐损失并纳入账表。案例二:(坏账准备的计提)B公司采用按年末应收款项的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2002年末“应收账款”科目余额为320万元,“坏账准备”科目没有余额,坏账准备提取率为5%,2003年确认一笔金额为2.4万元的坏账,2003年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为468万元。其他应收款的余额为45万元。该公司的张会计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为25.8万元(468×5%+2.4)。但该公司的王会计认为,张会计的计算方法错误。那么,张会计错在什么地方呢?案例三:(存货所有权的转移)W公司在2002年12月31日有两批在途物资,一批是从国外进口,价值90000元人民币(12月28日,FOB纽约港);另一批从以托收承付方式(验货承付)购进,价值55000元(12月30日对方起运,运输时间15天)。12月31日,W公司进行了存货实地盘点,并以加权平均法计价期末存货,存货总计为480000元,不包括在途物资在内。你认为,2002年12月31日,该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存货价值到底该为多少?为什么?案例四:(存货计价与应纳所得税的关系)C公司过去一直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发出存货予以计价,而且该公司的米会计师每年都提醒公司管理当局应采用后进先出法而不是先进先出法对存货计价,以减少所得税费用。本年度因为存货供应商所在地发生地震毁坏了交通设施无法及时供货,存货价格上升较快,而且导致原库存的存货几乎全部耗尽。公司的米会计师这会儿着急地告诉公司柯总经理,本年度的应税利润大大高于预期数。柯总经理听到此消息,感到非常困惑。因为一般的教科书上明确指出,在物价上升时采用后进先出法可使应税利润最小,本年公司所耗用的存货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而应税利润则偏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你给柯总解释一下。案例五:(投资方案的拟定)戴莅临先生刚从WD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受雇为WTL公司协助管理短期投资,公司在过去5年来,银行存款账户余额经常保持在500万元以上,占流动资产的20%以上,而短期投资账户余额经常保持在50万元左右。但该公司的财务总监又十分保守且不愿冒任何风险,他曾多次公开表示不愿拿公司的钱涉足股票市场。而戴先生认为,公司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应该用于短期投资,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请你替戴先生拟出几种低风险的投资方案。案例六:(成本法的运用)甲公司2001年4月1日以银行存款100万元取得乙公司5%发行在外的普通股100万元股,并准备长期持有,会计上采用成本法核算。2001年4月25日,乙公司宣告发放2000年的现金股利,0.2元/股,定于5月10日支付;乙公司2001年1~6月份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2001年7月5日,宣告发放2001年上半年的现金股利0.3元/股,定于8月1日支付。该公司的锁会计计算的投资收益为37.5万元(100×0.5)×9/12。但其同事肖会计认为,锁会计对成本法的理解有错误。你认为肖会计的说法对吗?如果肖会计的说法正确,请你替她计算正确的投资收益。案例七:(权益法的运用)K公司2002年3月10日以银行存款450万元取得E公司30%的股权,E公司中期报告显示,该公司1~6月份实现净利润300万元,宣告发放现金股利100万元。假定E公司年报显示,该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700万元,全年分派现金股利300万元。K公司的艾会计在2002年6月30日确认的投资收益为55万元(300×30%×(20+30+30+30)/180)、应收股利30万元(100×30%)。但注册会计师钱女士认为,艾会计的计算有误,其投资收益应为90万元(300×30%)。艾会计师深感委屈,认为他的计算正确。你认为艾会计的确认的投资收益是否有误?请替他解惑。案例八:(权益法下的投资收益)正兴发展有限公司参股两家公司,其中:正兴台湾酒店是中外合资企业,华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1995年,华厦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税后利润人民币20000000元,正兴台湾酒店实现税后利润人民币5600000元。正兴发展有限公司在两家公司的股份均为25%。华厦股份有限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为,先计提10%的法定公积金,然后计提10%的公益金,余下部分可计提一定的盈余公积后再分配。正兴台湾酒店的利润分配方案为,先计提15%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然后计提20%的发展基金和后备基金,余下部分可用于股东分红。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计提后,直接转为对职工的负债。该公司会计人员就如何反映对这两家公司的投资收益的问题,争论甚为激烈,下面是他们的对话:会计员A:按权益法的要求,应按税后利润的全额,计算本公司应享份额。会计员B:不,应该实质重于形式,公益金和职工奖励福利基金本公司永远分不到,所以在计算本公司应享利润时应扣除这两个部分。会计员C:我认为你们两位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是这样。权益法所指权益,是指投资公司应享被投资公司净资产的份额,其增减变动会形成投资方的损益。当期利润也是通过增加被投资公司权益才影响投资方的投资收益。而利润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现金流量的概念。所以,公益金不能扣除,因它仍然是被投资公司的权益。会计员D:那从税后计提的职工奖励及福利金呢?会计员C:它不同于公益金,因在计提后,它已被转为对职工的负债,不再是权益,所以应扣除。会计员A:或者可以理解,职工享受的一定股份吧。即股东们让出一定股份给职工,并优先分配。会计员B:为何公益金不扣除呢?这部分主要是职工购房基金。股东永远得不到。会计员C:其实公益金与购房并没有必然联系,它只是限制利润分配的一种手段,既使用于购房,也是公司的固定资产,和别的生产用固定资产一样在使用中转化为费用。试讨论:(1)你认为反映对合资企业的投资收益时,应如何处理税后计提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2)你认为当参股公司计提公益金时,计算投资收益应否扣除这一部分?(3)你对上面的讨论有何评论?案例九:(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CL公司主要经营汽车修理及洗车业务。2003年8月10日购买了10套无刷洗车设备,有关资料如下:1、无刷洗车设备的单价为7200元/套,因该公司一次购买了10套,销售上给予了特殊的价格折扣,总价款63000元(不含增值税)。该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了23000元,其余40000元开出了90天的带息商业汇票。票据到期时公司立即支付货款,并连同利息800元。2、公司在购买日还支付了购买该批设备的增值税10710元。3、该批设备的运输费为3390元。4、公司以每套2250元的价格请以承包商安装了6套设备,之后公司又找到了要价更低的承包商以1900元的价格安装了其余的4套设备。5、在安装过程中,公司的一名工人不小心损坏了一台设备,修理费用910元由公司承担。6、设备安装完毕后,发生试车费用1500元,并取得了洗车收入800元。7、设备检验合格投入使用时,公司为电视台支付了5700元广告费。请你根据上述业务,确定无刷洗车设备的入账价值,并说明确定的理由。案例十:(固定资产折旧)吉瑞商行于10年前购入某设备,按直线法折旧。现原设备已该报废,欲予重置,但同样设备市价于10年之间已上涨一倍,当时没有足够现金重置。总经理大为愤怒,只好垫款重置。并指示会计主管,今后要加倍计提折旧,以免重蹈覆辙。现行所得税率为33%。讨论下列问题:(1)总经理迁怒于会计折旧计提不足,有道理吗?(2)总经理的指示是否可行?为什么?(3)采用加速折旧是否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案例十一:(无形资产的确认)KJ公司2002年度发生了下列支出,但该公司的颛会计将这些支出全部计入了无形资产,你认为颛会计的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错在哪里?并请予以改正。1、培训新员工的支出50万元。根据以往的经验,某个员工平均在公司工作7年,但工作3年后进入新岗位前必须培训;2、以银行存款80万元从P公司购入一商标权,该商标权的法定有效年限还有2年(可续展),可以充分相信,该商标权会为企业扩大销售带来帮助;3、为开发一种防尘设备,本年度已支出60万元,公司正考虑申请专利权,估计出售相关产品的收益可至少持续50年,而专利权的法定年限为10年;4、以银行存款40万元购买了一项游戏软件,公司准备在3年内生产并销售该种游戏;5、公司支出30万元资助电视台播放一个大型系列剧,资助的目的在于使电视观众更了解公司的名称和产品。案例十二:(对商誉的会计处理)M公司为取得商誉支付了巨额价款,最后却发现购买的企业不能产生超过正常回报的超额利润。这时,商誉已不再是具有未来经济价值的资产,而只表示企业当初购买时支付的价款太高。如果购入的商誉已明显不具有实际经济价值,就应立即注销,并计入当期费用。你对此种作法,有何评论?案例十三:(影响折旧的因素)假设你是一家运输公司的所有者,刚刚投资150万元购买了一批新卡车。你正与你的会计师商量确定它的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这一估计将用于使用年限法的折旧计算。在做出估计时,你应考虑哪些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将如何影响公司每年报告的折旧费用数额?案例十四:(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是否可以随意确定)N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公司目前正遇到财务危机,正在想办法渡过危机。于是公司的CEO罗伯特先生要求会计师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将原来规定的折旧年限5年改为10年,认为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因为,改变了折旧年限可使折旧费用减少一半。但该公司的会计师则认为,这种作法不尽恰当,属于随意改变会计估计问题,而且还涉及到纳税问题。但罗伯特CEO坚持要改变折旧年限。因此,请你分析:1、罗伯特先生的作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节约成本?请同时考虑它对净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影响。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变更应由谁决定?CEO是否可以决定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3、如果考虑了罗伯特先生的要求,该公司的会计师将面临什么样的职业道德问题?案例十五:(计提减值准备后折旧的计算)W公司由陈会计具体负责固定资产核算业务。2001年12月1日,该公司购置一项固定资产,原值1300万元,确定的折旧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65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05年12月31日,W公司发现该设备已经发生减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80.8万元。2007年12月31日,原影响计提减值准备的因素发生了变化,预计可收回金额为560万元。陈会计计算的应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为200.85万元(该公司在调整计算折旧时,假定其净残值始终为65万元)。但被其同事黄会计认为有误,黄会计认为,应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与可收回金额比较,应将所计提的减值准备401.7万元全部转回。陈会计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真的算错了?试分析陈会计对恢复减值准备的计算是否有错?如果错误,错在何处?如果正确,其理由何在?案例十六:(无形资产摊销及减值问题)A企业2001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120万元取得一项无形资产,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该无形资产的有效年限为10年,已使用1年。A企业估计该无形资产还可使用6年。2002年12月31日,由于与该无形资产相关的经济因素发生不利变化,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5万元;2004年12月31日,A企业发现,导致该无形资产减值的因素已消失,预计可收回金额为40万元;2005、2006年,该项无形资产未出现减值的情形。该公司的胡会计在2006年12月31日转销该无形资产时,所作的会计分录为: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7.5万元;贷:无形资产27.5万元。该公司的财务总监夏天先生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胡会计:你在哪里学的会计?无形资产摊销完毕,其会计分录肯定是:借:管理费用;贷:无形资产。哪有像你这样作分录的?胡会计想了想,好像夏总说的也对呀。你认为,夏总的说法错在何处?能否替胡会计正名,他作的会计分录是正确的。案例十七:(应付票据)休斯公司截止2002年12月31日的会计年度内,有如下应付票据业务:1、4月1日,向银行借入100万元,利率5%、期限6个月。借款到期时,该公司因资金调度困难,开具一张面值为100万元、利率8%的票据偿还借款;2、10月1日从哈波公司购入办公设备一批,价款50万元、增值税8.5万元,同日开具一张面值为58.5万元的应付票据、期限6个月;3、12月30日,该公司当年的应交税金为324万元,但该公司因无货币资金,向当地税务机关开具了一张面值为324万元的应付票据。对上述会计业务,该公司的庞会计将上述三项业务均作为应付票据进行了会计处理,后被其同事指出:有些会计处理存在较为严重的错误。请你指出,该公司的会计处理存在哪些错误,并改正。案例十八:(分配股利)大洋股份公司2003年2月23日宣告:2002年的股利分配政策为:10送2、配3并派4。(该公司的股票总数为8000万股)当日,其股票的收盘价为18元/股,股票面值为1元。由该公司的蒇会计根据此项业务所作的会计分录为: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4800万元;贷:应付股利4800万元[8000/10×(2+4)],并向其主管领导解释了为什么这样作分录。你认为,公司分配股利的会计分录是这样的吗?如果不是,请指出该怎样作。案例十九:(或有负债)地球股份公司2002年12月31日在编制年度会计报表时,有如下业务:1、该公司在一个3000万元的诉讼案件中被追加为第二被告,法院已受理,但该案件在年末尚未审理,该公司的法律顾问认为,该诉讼案件与本公司无关,而且该案件被法院受理本身就没有法律依据。即使法院最后判决,本公司也不会牵涉到该案件中。2、该公司为其子公司(SD公司)的一笔长期借款500万元担保,但SD公司于11月30日已宣告破产,但有一批商品存放于该公司用于反担保,该批商品的成本价为600万元。3、该公司2002年的所得税费用为300万元、应交所得税为260万元。该公司的施会计将上述三项业务均作为或有负债进行了处理,你认为他的处理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在何处,并改正。案例二十:(借款费用资本化)SHS公司2001年1月1日为建造一项目专门按面值发行了1000万美元的债券,期限3年、利率8%。发行手续费为50万美元。合同约定,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的利息,到期还本。2001年1月1日的汇率为$1=¥8.2。工程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体建造,预计2002年6月30日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期间的资产支出如下:2001年1月1日,支出200万美元;2001年10月1日,支出500万美元;2002年6月1日,支出300万美元。该公司的财务总监常总布置由刚刚大学毕业的小刘计算2001年和2002年的利息资本化额分别为186万元人民币和98.4万元人民币。但小刘计算的结果被常总否决了,你能否说明小刘计算的结果为什么被否决吗?案例二十一:(债券发行)JIA公司2002年5月1日以98元的价格发行了面值为100元的债券6000万元、利率5%、期限10年。利息于每年5月1日和11月1日支付,债券的溢价或折价采用直线法摊销。你认为,该公司为什么要按98元发行这批债券,而不是按100元的面值发行?换言之,企业发行债券,其发行价格的决定因素有哪些?案例二十二:(收入确认问题)华兴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电子设备的生产、设计和安装业务。该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注册会计师在对该公司2002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过程中,发现以下事实:(1)2002年9月20日,该公司与甲企业签订产品委托代销合同。合同规定,采用视同买断方式进行代销,甲企业代销A电子设备100台,每台销售价格为(不含增值税价格,以下同)50万元。至12月31日,该公司向甲企业发出80台A电子设备,收到甲企业寄来的代销清单上注明已销售40台A电子设备。该公司在2002年度确认销售80台A电子设备的销售收入,并结转了相应的成本。(2)2002年10月10日,该公司向其全资子公司乙企业销售B电子设备60台,每台销售价格为400万元。B电子设备每台的销售成本为250万元。该公司已将60台发送乙企业。乙企业在对该B电子设备进行验收后,已如数将货款通过银行汇至该公司。该公司在2002年度以每台400万元的价格确认销售收入,并相应结转销售成本。B电子设备的全部通过乙企业对外销售,不向其他公司销售。(3)2002年10月15日,该公司与丙企业签订销售安装C设备一台的合同,合同总价款为800万元。合同规定,该公司向丙企业销售C设备一台,并承担安装调试任务;丙企业在合同签订的次日预付价款700万元;C设备安装调试并试运行正常,且经丙企业验收合格后,丙企业一次性支付余款100万元。至12月31日,该公司已将C设备运抵丙企业,安装工作尚未开始。C设备的销售成本为每台500万元。该公司在2002年度按800万元确认销售C设备的销售收入,并按500万元结转销售成本。(4)2002年10月18日,该公司与丁企业签订一项电子设备的设计合同,合同总价款为240万元。该公司自11月1日起开始该电子设备的设计工作,至12月31日已完成设计工作量的30%,发生设计费用60万元;按当时的进度估计,2003年3月30日将全部完工,预计将再发生费用40万元。丁企业按合同已于12月1日一次性支付全部设计费用240万元。该公司在2002年将收到的240万元全部确认为收入,并将已发生的设计费用结转为成本。(5)12月20日,该公司与W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该公司向W企业销售D电子设备50台,每台销售价格为400万元。12月22日,该公司又与W企业就该D电子设备签订补充合同。该补充合同规定,该公司应在2003年3月20日前以每台408万元的价格,将D电子设备全部购回。该公司已于12月25日收到D电子设备的销售价款;在2002年度已按每台400万元的销售价格确认相应的销售收入,并相应结转成本。你认为华兴公司上述有关的收入确认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案例二十三:(成本、费用)受托审查光明公司的财务报表,该公司徐董事看了财务报表后提出:“成本、费用和损失的正确意义到底是什么?有时候这些名词指的好像是一回事,有时候又似乎不同?”要求:(1)说明成本、费用和损失的意义,并讨论这些名词的特性、相似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2)将下列各项分别归入成本、费用、损失或其他类别,并说明每一项目的分类是否会变动?销售成本、坏账、机器折旧、开办费、损坏品。(3)财务报表中有时候用到“期间成本”及“产品成本”。试说明其意义及两者的区别,并各举两个例子。案例二十四:(企业财务报告的构成)SN公司2003年2月1日召开董事会,决定2002年报报出事宜及其他事项,该公司的财务总监只向董事会提供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三张基本报表和利润分配表。并向董事会作如下说明:(1)为了帮助会计报表使用者阅读报表,在资产负债表中详细列示了资产减值的信息;(2)为了突出本年度的盈利状况,在利润表中无需反映上年数和本月数(12月份);(3)其他诸如会计报表附注等资料对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不一定是重要的信息,故无需提供。但该公司的独立董事谢教授认为,该公司的财务报告不完整,而且会计报表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你能指出该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吗?案例二十五:(或有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BS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S公司)2002年11月10日因涉嫌违约被甲公司提起诉讼,根据该公司法律顾问的意见,该公司确有违约的事实,败诉的可能性为60%,胜诉的可能性只有40%。如果败诉,可能赔偿的金额在100万~150万元之间,另要承担诉讼费2万元。至2002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作最后判决。该案件于2003年2月25日由法院判决BS公司败诉,BS公司应赔偿甲公司105万元,并且赔偿款项应于2003年3月10日前一次付清。(BS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报出日期为2003年3月30日)。该公司的孙会计对此业务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进行了会计处理,但有同事认为应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但孙会计坚持认为,此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有迹象表明发生,在财务报告编报期还需要进一步证实是否发生的事项。故应作为或有事项处理。于是,孙会计反问他的同事,我错了吗?试分析孙会计对该事项的会计处理错在何处?案例二十六:(现金流量表)宏达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有关资料如下:1.200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如表1所示。表1资产负债表编制单位:宏达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2月31日单位:元资产年初数期末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期末数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货币资金452,000840,480短期借款20,00040,000短期投资144,000144,000应付票据020,000应收票据020,000应付账款312,000340,000应收账款360,000268,000预收账款00预付账款00其他应付款24,00012,000其他应收款00应付工资00存货360,000444,000应付福利费00待摊费用48,00024,000应交税金132,00056,000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00应付股利00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00其他应付款00其他流动资产00预提费用00流动资产合计1,364,0001,740,480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00长期投资其他流动负债00长期股权投资338,000342,000流动负债合计488,000468,000长期债权投资174,000150,000长期负债长期投资合计512,000492,000长期借款32,000152,000固定资产:应付债券924,000696,000固定资产原价1,200,0001,164,000长期应付款00减:累计折旧240,000292,000其他长期负债00固定资产净值960,000872,000长期负债合计956,000848,000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00固定资产清理00递延税款工程物资00递延税款贷项036,000在建工程00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00负债合计1,444,0001,352,000固定资产合计960,000872,000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股本960,0001,200,000无形资产420,000228,000资本公积240,000360,000长期待摊费用0盈余公积12,00052,000其他长期资产00其中:公益金016,000无形及其他资产合计420,000228,000未分配利润600,000368,480递延税款股东权益合计1,812,0001,980,480递延税款借项00资产总计3,256,0003,332,480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3,256,0003,332,4802.该公司2002年度利润表如表2所示。表2利润表编制单位:宏达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度单位:元项目本月数(略)本年累计数一、主营业务收入1,152,000减:主营业务成本504,000主营业务及税金附加72,000二、主营业务利润576,000加:其他业务利润96,000营业费用108,000管理费用204,000财务费用48,000三、营业利润312,000加:投资收益-24,000补贴收入0营业外收入0减:营业外支出144,000四、利润总额144,000减:所得税47,520五、净利润96,4803.其他资料:(1)本年偿还到期的应付债券本金240000元,支付应付债券利息24000元。(2)本年摊销应付债券折价12000元。(3)本年支付银行借款利息12000元。(4)本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96000元(假定全部计入管理费用),摊销无形资产12000元,摊销待摊费用24000元,计提坏账准备36000元(其他的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5)本年收到被投资单位分来的现金股利36000元,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该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6)本年摊销长期债权投资溢价24000元。(7)本年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其原价为60000元,累计折旧20000元。(8)本年出售机器设备一台,其原价为828000元,累计折旧24000元。销售价款660000元已存入银行。(9)本年出售一项专利权,其账面摊余价值180000元,实际收到价款276000元。(10)本年发行普通股168000股交换厂房一座,普通股每股面值l元,每股市价1.5元。进行交换时,企业同时支付现金600000元。厂房的入账价值为852000元(即1.5×168000十600000)。(11)本年发放股票股利72000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市价1.5元。(12)本年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应付款12000元,该款项为上年度应付的保险费。(13)本年度用现金支付管理费用36000元。(14)本年度营业成本中的工资费用为120000元。(15)本年销售商品的销项税额为200000元;购买商品的进项税额为112000元,实际交纳的增值税为80000元。(16)本年交纳城市维护建设税156000元,其中:本年发生城市维护建设税72000元,上年度应交未交的城市维护建设税8400元。(17)本年发生的营业费用全部用现金支付。(18)本年发生所得税47520元,递延税款贷项36000元,应交所得税11520元。当年应交所得税已全部交纳。(19)本年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40000元(其中公益金16000元),分派现金股利180000元,现金股利已全部支付。(20)本年从银行借入短期借款20000元,长期借款120000元。(21)“应收账款”科目的年初余额为384000元,年末余额为328000元。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编制宏达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

备选案例1.我到底经营得怎么样?王惠经营手工羊毛地毯。她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存货成本。某种样式的可供销售的地毯资料如下:购货日期数量单价6月14日412006月21日315007月5日617007月31日,一个富商购买了3个地毯,每个支付2600元。王惠立即买回3个新地毯补充存货,每个购买价格2300元。同时,王惠立即按照30%的税率支付了所得税。(假设她没有其他费用。)王惠销售地毯的净税后利润是多少?从销售地毯、支付所得税,以及随后购进3个新地毯这些业务中获得净现金流入有多少?为什么净利润与净现金流之间会有较大差距?2.什么是存货成本?你被中南公司的会计部雇用。作为职责的一部分,你被要求审核存货成本计价。过去,公司尽力保持较低水平的存货以应对未来需求的下降。办法之一是将支出尽可能多的计入当期费用。销售已经下降了,但是,会计主管希望将更多的成本包含在期末存货中,以使本年报告利润数据更好看。你发现以下支出一直被当作期间费用处理:厂房折旧、工厂人员的额外津贴、设备修理费、车间领班的工资、产成品仓库的租金、工厂人员的退休金、所有职员的培训费、所有职员的自助食堂支出、利息费用、运货车队的折旧和保养费你认为哪些项目可以包含在存货成本中?评价改变的理由与好处。3.会计主体与个人财产海外华侨林老板在厦门设有三家独资公司,分别经营贸易、土地开发及投资三种业务。三家公司各自独立经营,彼此之间按正常方式进行经济往来,林老板与各公司间也有借贷来往。林老板向工商银行申请贷款2000000元时所填列的个人财产调查表中,列有其在三个公司中的权益(三个公司所有者权益总和)8000000元可供担保。银行信贷部主任根据企业是独立于业主的个体的理论,认为上述权益并非林老板个人的财产。这样,债权没有保障,于是婉拒了林老板的申请。林老板感到非常意外和不快,于是向银行总经理申诉道:“所谓企业是独立的个体,是会计上的假定,实际上三个公司都是我个人的财产,用三个公司的权益8000000元作担保,贷款2000000元实际上有四倍的保障,怎么能说贷款没有保障呢?”要求:试评述林老板的申诉是否属实?若银行同意贷款2000000元,是否确有四倍的保障?是否将三个公司财务报表上的数字相加,即可确知林老板的整个财务状况及获利能力?4.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吗?以下是登载在一家财务杂志上有关瘦西湖公司的一段文字。公司所拥有的土地和木材在帐面上的记录仅为4.22亿元。而单就木材一项的价值,各种估计的结果是3亿元至7亿元之间,当时,木材的价格还一直在上涨,就连公司资深的高副总裁都承认“公司的少报比较严重”。该公司的另一个资深的副总裁说:“没有人知道我们公司的整个利润流情况,同时也无法将其在帐上表现出来。”要求:(1)第二位副总裁所说的“没有人知道我们公司的整个利润流情况,同时也无法将其在帐上表现出来”是什么意思?(2)假如公司严重地少报资产,为什么会计不报告该信息?5.信用政策与坏账美德时装公司近年来采取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因而销售量有所增加,但坏帐损失也随之上升。该公司一至四年的损益状况如下: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销货(全部赊销)300000500000700000900000销货成本120000190000260000330000坏帐损失12000210003080041400其他营业费用100000120000140000160000232000331000430800531400净收益68000169000269200368600已冲销坏帐2000100001600020000该公司采用销货净额百分比法估计坏帐,各年已冲销的坏帐均为上一年所发生的赊销帐款。问题:根据上述资料,就各年冲销的应收帐款与其他有关项目作比较(提示:与上年销货与净收益比较),说明坏帐发生的趋势,并讨论该公司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是否成功。若预测第五年赊销额为1200000元,则其坏帐损失可能达到多少?6.应收账款的披露在完成对宁华实业有限公司年终决算报表的审计之后(该公司会计年度即为日历年度),注册会计师发现应收款项中存在如下问题:(1)其他应收款中挂“预付设备款”300000元,该设备公司已使用长达一年,但由于对方发票未到,尚未结转固定资产。该公司对设备按10年采用直线法折旧,留10%残值。(2)对应收帐款进行发函询证,收到回函后发现:A.应收甲公司100500元,甲公司帐上记录为1350000元。原因是宁华公司于12月18日售甲公司一批货物,已开票,货已发出,但未确认收入,而甲公司已确认入帐。公司销售价格为成本加价20%。B.宁华公司记录应收A公司余额340000元,对方记录为200000元,原来A公司于12月29日已付出140000元,而帐款尚未到达宁华公司。C.宁华公司记录应收B公司余额为293500元,而对方应付宁华公司记录为270000元,原因是本月一批货物中部分(相当于13500元)变质,已同意对方退货,已开出红字发票,但尚未入帐。另外10000元则经宁华公司同意,作为佣金已付给业务员。问题:你认为针对上述问题应作何调整?分别对当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有何影响?7.存货计价与利润天远集团公司下属一家制品厂1994年12月由陈某承包经营。按承包合同,承包利润基数为1200000(相当于1994年全年利润),完成利润基数后,陈某可按超过利润基数的15%计提承包奖励金,承包期为1995年1月l日至1997年12月3l日,奖金每年兑现一次。1995年过去了,制品厂帐面利润为2300000元,陈某要求按承包合同分得奖金165000元。天远集团公司的总经理知道,陈某长期从事会计工作,有可能从帐面作出利润。于是请注册会计师对制品厂的年终决算报表进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发现当年的销售收入仅增加30%,而销售利润率却从1994年的8%涨到1995年的11.8%,而在存货方面则存在如下现象:(1)1994年制品厂对产成品的出库采用的是后进先出法,而在1995年则改为先进先出法,并将1994年的产成品发出也改为先进先出法(该制品厂采用的是永续盘存制,并对盘存的溢缺加以调整)。(2)对存货进行抽盘(盘点日为审计日),发现A类物资(单价高、数量少部分)抽查的Al、A2、A3均盘亏10%左右,B类物(单价较高部分)所抽查的B2、B6、B10则平均盘亏12%。对C类物资则没有抽查。(3)制品厂1994年原材料以外的费用全部结转至产成品,年末在产品不分摊费用(制造费用、人工等)只包括原材料成本。1995年费用及人工则按产品完工程度分摊。(4)1995年年末存货中包括试制产品500000,经查核为销售后因质量问题退回产品,正处于重新加工阶段。该制品厂为中外合资企业,1995年尚处于免税期。问题:如果你是天远集团公司聘请的注册会计师,你对制品厂1995年的经营业绩将作何评价?如果要得出当期经营的真实损益,你还需追加查实哪些资料(如按一致性原则,1995年产成发出也只能采用后进先出法,还需知道哪些数据,才能将先进出法调整为后进先出法等)?将如何调整?8.固定资产计价——附加费某机器的合同价格为300000元,其安装成本及交通、搬运等费用为50000元。该机器估计使用寿命为l0年,没有残值。该企业的业主建议将50000元的附加成本计入当期费用,理由如下:(1)如果该机器出售,这些成本得不到补偿;(2)将50000元包括在机器的帐面值中,与该机器的公平市价可能不符,因供求关系在变化,同时机器的公平市价与运输等费用无关;(3)将50000元计入当期费用可获得一定的纳税利益。要求:试评述该业主的种种理由。9.固定资产计价——利息费用铜城啤酒厂从1993年开始投入建设一条新的生产线,于1994年完工。1995年,当注册会计师对其1994年进行年度审计时发现以下问题:(1)新生产线于1994年9月30日验收完毕,并办理竣工决算,而该公司则从3月31日开始计提折旧,原值按50000000元(总经理估计数),估计使用寿命为10年,残值为l0%。借记“预提费用”,贷记“制造费用”。原因是自3月份起,新生产线已开始部分试投产。但其试投产产量不到设计生产能力的5%。(2)新生产线验收时,工程造价为39000000元,该公司新生产线的资金来源于1993年进行股份制改造募入的股金,没有贷款。而该公司却按15%的利率为金额为l0000000元的股金计提了15000000元的股息,并计入工程成本,因而新生产线的账面价值为54000000元。总经理认为同行某公司建造同样的生产线,成本近六仟万。差别在于同行某公司靠贷款,而铜城啤酒公司则靠股金,但二者均要付出代价,所以计提了股息,并增加工程成本。(3)新生产线结转固定资产时;将以前月份预提新生产线的折旧由“预提费用”转入“累计折旧”,对以前预提的折旧额也未进行调整。自1994年10月起,新生产线原值按54000000元计提折旧,期限和残值不变。要求:该公司1994年税后利润为5400000元,其适用的所得税率为15%,试讨论该公司的处理是否合理,当年的税后利润要否调整,调整后的税后利润为多少(假定其他业务会计处理合规得当)。10.无形资产A君现任太和银行信贷部经理,如今有两家工厂前来贷款。两者均从事高科技产品的产销,但盈利的手段迥异。华扬电子厂的总经理原任职于某半导体公司,不仅精于研究且擅长推销。原投资额1500000,已耗用800000于研究开发,已开发出为数可观并可迅速投产的高科技产品,并已获得三项专利,已支付少量登记费申请专利权。其余资金全部用于广告和开拓市场。英和电子厂投资亦为1500000。其总经理原主修财务,为人精干,但不太懂电子和营销。该厂以1000000购入某专利权,取得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