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DX-JS 029-2024 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设计技术细则_第1页
甬DX-JS 029-2024 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设计技术细则_第2页
甬DX-JS 029-2024 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设计技术细则_第3页
甬DX-JS 029-2024 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设计技术细则_第4页
甬DX-JS 029-2024 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设计技术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波市工程建设地方细则甬DX/JS029—20242024—5—15发布2024—7—1实施发布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宁波市工程建设地方细则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设计技术细则Constructiontechnologydetailedrulesofelparkingchargingandbattery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件甬建发〔2024〕39号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发布《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设计技术细则》的通知各区(县、市)、开发园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为有效加强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充换场所设计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局组织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了《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设计技术细则》,经公开征求意见,并通过专家评审,现批准发布,编号为本细则由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和解释,电子文本可在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互动交流”栏目“下载中心”下载。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请反馈至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科技和设计处。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为有效加强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和充换场所设计的规范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本市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和充换场所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结合当前电动自行车实际使用情况,参考其它省市相本细则共分7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场所布置,消防设计,电气设计,既有建筑改造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的其 1 2 4 7既有建筑改造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的其它要求 16 11.0.1为规范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设计,提高建设水平,2既有建筑改造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工程,可不满足本细则中注明2供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的场所,包括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和电动自在电动自行车库防火分区内划分除通道外采用防火隔墙分隔的相对用于停放电动自行车并安装配套充电设施的室外场地及相关构筑用于停放电动自行车并安装配套充电设施的室内场所,按建造方式可分为独立式和附建式电动自行车库;按围护结构形式可分为封闭式和敞开式电动自行车库;按室内地坪高度可分为地上、半地下、地下电动任一层外墙敞开面积大于该层四周外墙体总面积的25%,敞开区域均匀布置在外墙上且其长度不小于车库周长的50%的电动自行车库;或位于首层同时至少一面开敞且车库内任意点距离室外进深均不超过6.0m,敞开面积大于车库开敞面首层外墙体总面积的25%,敞开区域长3与电动自行车动力蓄电池相连接,并为其提供电能的设施,包含充由交流充电控制器和配电线路及插座组成,可为多辆电动自行车或是指将电动自行车数量换算为以标准自行车为基准的单位数量,电43基本规定3.0.1新建工程均应配置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电动自行车停放车位数和非电动自行车停放车位数均计入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指标。其中居住类建设工程电动自行车位停车当量数占比应不低于配建非机动车总停车3.0.2新建工程停车位配建指标中,地上电动自行车位占比不宜小于总3.0.3新建工程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0m,其中疏散通道、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的净高度均不应小于2.1m,局部挡烟垂壁、54场所布置4.1.2室外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和设在地面首层的电动自行车库充电插座4.1.4新建居住类工程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服务半径不应大于100m,且行走距离不应大于150m;非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应与电动自行车充停场4.1.5新建工程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停车当量数不大于500个时,可设置一个出入口;当停车当量数超过500个时,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且4.1.6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应在车位和充电设施上方设置具有防雨功能的4.1.8新建工程电动自行车库室内外有高差时,出入口应采用坡道式,6或转换方向时,应设中间休息平台或转向平台,中间平台净长度不应小4.1.9电动自行车库出入口上方有阳台、外廊以及玻璃或石材幕墙时,4.1.10通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电动自行4.1.12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充电设备安全操作方式信息4.2.1电动自行车充换场所可分为室外独立充换电柜形式和室内充换隔专用的放置充换电柜的房间,每个充换隔间使用面积不应大于5m2且充4.2.2充换电柜前方1.0m范围内应无任何障碍物;充换电柜附近应设置4.2.3室内外充换电柜均应采取防止水淹的措施;室外充换电柜上方应4.2.4电动自行车充换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充电设备安全操作方式信息提75.1.1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不应与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厂房、仓库以及文物保护建筑组合建造,不应贴邻有潜在火灾、爆炸危险的区域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不应有可燃气体管道穿越;室外充停、充换场所5.1.2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与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场等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5.1.3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不应占用消防车通道和消防车登高操5.1.4新建工程电动自行车停车场与建筑物外墙门、窗、洞口等开口部位以及安全出口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6.0m。当建筑物外5.1.5室外充换电柜组与组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6.0m;充换电柜与建筑物外墙门、窗、洞口等开口部位以及安全出口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停车数量不大于250辆时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地下或半地下电动自8行车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单、多层建筑或二类高层建筑中局部设置停车数量大于250辆的电动自行车库时,电动自行车库及与电动自行车5.2.2地上电动自行车停车库不应与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的教学楼、老年人照料设施、医院的病房楼和门诊楼贴邻建设;地下电动自行1电梯通至地下电动自行车库时,应设候梯厅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3电动自行车库除楼梯间外的开口部位与组合建造的上部建筑的外5.2.3电动自行车库的防火分区及1设置在地上的电动自行车库,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当一个电动自行车库的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大于500m2时,应划分成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的防火单元,防火单元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3电动自行车库与同一防火分区的其他区域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5.2.4电动自行车库应划分充停单元,每个充停单元的建筑面积不应大95.2.5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内的电动自行车位应分组布置,每组停车位一防火分区的其他区域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压方向不得朝向人员聚集的场所、房间和人行通道,或采取其他合理有效的技术防护措施,泄压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5.2.7室内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不小于开口宽度的不燃性防火挑檐。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以上要5.2.8利用架空层设置电动自行车充停场1充停场所与上部建筑设在架空层内的安全疏散通道之间应采用耐3充停场所空间内均应采用燃烧性能等级5.3.1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应配置灭火器,灭火器配置的危险等5.3.2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应设置室外消火栓,或在市政消火栓5.3.3电动自行车库、室内充换场所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室外充换场所宜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5.3.4除敞开式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外,主体建筑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的附建式电动自行车库、室内充换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独立式电动自行车库宜设置室内消火栓,建筑体积大于10000m3的独立式电动自行5.3.5除敞开式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外,附建式电动自行车库、室内充换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与建筑主体一致,若建筑主体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时,电动自行车库、室内充换场所应设置局部应用系统;独立式电动自行车库宜设置自动喷水灭火5.3.6敞开式电动自行车库可不设室5.4.1室内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5.4.2除敞开式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室外独立充换电柜外,其余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要求应符合警系统的,如无消防联动设施,可不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但应设置独5.4.3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专用配电箱应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或装置。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将信号反馈至消防控制室或有人值守5.5.1室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通风良好,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5.5.2电动自行车充换隔间的换气量不应5.5.3除敞开式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外,室内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单个2采用机械排烟时,其防烟分区的排烟量按不小于90m³/h.㎡计算确5.5.4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排烟设施应独立设置,不应与非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所共用。同一防火分区内,各防火单元的排烟设施宜独立设置;当独立设置确有困难时,可共用一个排烟系统,但系统计算排烟量应在相应的防火单元中最大充停单元计算排烟量的基础上增加20%,5.5.5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补风宜独立设置,当独立设置确有困难时,可利用同一防火分区内的相邻防火单元或相邻防烟分区进行补风,5.5.6自行车坡道作为疏散通道,且设有防火隔断措施的,不应在防火5.6.1室内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外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宜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新建工程室内设置的视频安防监控摄像机应具有视频热成像功能,其他工程宜具有视频热成时传至消防控制室或夜间有专人值守的场所显示,监控摄像机具有视频3预留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5监控管理系统宜设于监控室,也可与6.0.1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电箱,配电箱供电应为专用回路。配电容量应按照该区域充电设施最高6.0.5交流充电桩、充电柜及换电柜6.0.6电动自行车交流充电桩、充电柜及换电柜的性能应满足GB/T6.0.8充电场所内的配电线路选择4从地面穿过的线路和室外线路应采用壁厚不小于2.0mm的金属导6.0.10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和设施应采取防雷及防雷击电磁脉冲6.0.13室内设置充换电柜的独立充换隔间应采用防爆型灯具,隔间内不7.0.1既有建筑改造电动自行车充停场7.0.2既有建筑改造室外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时,应设置符合本细则4.1.6要求的车棚,车棚应能覆盖场所内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等所有洞口等开口部位的间距不应小于2.0m,与相邻建筑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7.0.4既有建筑改造室外充停场所应设置具备火灾探测功能的视频监控系统,监控信号传至有人值守的场所;充电设施应能实现远程控制、故障诊断、故障报警、充满断电、数据上传等功能,并可以进行启动、暂7.0.5既有的独立式非机动车库宜改造为7.0.6既有住宅建筑底层为非机动车库行车充停场所;出入口和住宅出入口共用的不得改造为电动自行车充停水条件有限的场所,可安装其它符合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细水雾、超细本技术细则用词说明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条文说明 21 24 41 42 447既有建筑改造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的其它要求..1.0.1由于国家尚未发布针对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的相关设计标准,而当前电动自行车实际已大量存在并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制定相关标准以指导充停、充换场所的建设已迫在眉睫。本细及既有建筑改造项目相关概念的解释,在本细则的适用性上,扩建和改建工程等同新建工程;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既有建筑的非机动车由于实际使用时用户常将电动自行车停入非电动自行车库内,故要求新建非电动自行车库的消防设计也满足本细则第5章对电动自行车库室内外高差室内外高差2.0.2~2.0.4参考《浙江省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技术2.0.7本条参考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对敞开式汽车库的定义,另考虑到敞开式自行车库经常有一种单面开敞同时进深较浅的情形,在允许此做法的同时对进深进行了限定。本条应敞开面积大于该防火单元四周外墙体总面积四周敞开部位应均匀布置且敞开部分边长之和不小于防火单元周长的50%格栅等镂空门可计入开敞面积女儿墙女儿墙屋面室内地坪室外地坪≤6000室内外高差≤6000室内外高差敞开部分边长之和不小于该防火单元开敞面边长50%敞开面积大于防火单元开敞面围护构件总面积的25%格栅等镂空门可计入开敞面积格栅等镂空门可计入开敞面积女儿墙女儿墙屋面室内地坪室外地坪注:1.H按建筑层高计算,不计室内外高差和屋顶女儿墙2.图(a)外墙总面积S总=该层四周外墙体总面积=L总×H(不扣除洞口)3.图(c)开敞面围护构件总面积S总=L×H(不扣除洞口)4.S1+S2+S3+...+Sn>S总×25%2.0.12参考《浙江省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2.0.13根据《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非机动车应以自行车为计算当量进行停车当量的换算,电动自行车换算为标准自行车的当量2.0.14本条参考了国标《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3基本规定3.0.1本条明确了新建工程的电动自行车位占配建非机动车总停车位指标的比例(此比例以当量数为单位计算),参考了《浙江省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技术导则》及其它省市标准并衡量了不同种类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差异提出。本指标不包括社会公共电动自行车或物流工作用3.0.2由于电动自行车推行到地下车库较为不便,故提倡设置一定比例3.0.3《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要求停车区域净高不应小于2.0m;《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要求疏散通道、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的4场所布置求确定。如果不明确每个电动自行车停车位,就无法对充电插座进行定位,也无法判定车位数是否满足要求,因此设计应在平面图中画出每个车位。布置电动自行车停车位时,不必考虑充电插座(桩)和位于车头4.1.2本条参考其它省市标准,明确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的充电插座数量与电动自行车数量之比。地上充停场所对使用者更方便,因此对其充要求,根据电动自行车的特点适当加大了宽度,同时结合了《民用建筑通道通道通道(a)通道两侧布置停车位(b)通道单侧布置停车位通道通道通道(c)通道两侧布置停车位(d)通道单侧布置停车位4.1.4由于居民对停车场所与住处之间的距离较为敏感,居住类项目停车场所设置过远会导致车辆不按设定的停车场所停放,因此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服务半径。另外如配置无充电设施的非电动自行车库,会导致小区不同位置使用充电设施方便程度的不均,故要求此时该非机动车库),其均好性。本条所述的服务半径指的是停车场所与所服务的楼栋单元入口之间的直线距离,行走距离指的是可通行距离(经过机动车停车场库时不必考虑车辆对路线的阻挡,但应考虑实体墙或机械式停车装置等障楼栋单元入口充电自行车停车场(库)楼栋单元入口充电自行车停车场(库)楼栋单元入口楼栋单元入口碍物对路线的阻挡)。充停场所设在地面时指的是地面停车场(库)出入口与单元入口的距离,充停场所设在地下室时指的是地下停车库出入楼栋单楼栋单元入口充电自行车停车库楼道单元入口楼道单元入口求确定。电动自行车换算标准自行车的换算当量系数在《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有明确规定。《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中对室外停车场出入口要求和省标《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4.1.6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属于室外定性,考虑到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充车棚车棚充电插座室外地坪4.1.8电动自行车在传统的踏步式非机动车出入口坡道推行是非常不方便的。根据调研案例使用现状,参考其它地市最近相关规定,本细则要求电动自行车库采用坡道式出入口。对坡度要求提高后,为避免坡道设过多休息平台导致长度太长,本条对休息平台间隔要求有所放宽。坡度度不大于12.5%时按15m,参考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2500≤9000≥≥2500≤9000≥2500平台净长度不应小于2.5m 坡道口应设醒目的“坡道禁止骑行”标识坡道应采取防滑措施减速带(余同)≤9000≥2500≤9000≥2500≤9000≥2500≤9000≥2500 坡道口应设醒目的“坡道禁止骑行”标识 减速带(余同) 减速带(余同)≤1500000≤≤15000 平台净长度不应小于2.5m≤≤15000出入口上方有阳台、外廊以及玻璃或石材幕墙时应设置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300出入口宽度出入口上方有阳台、外廊以及玻璃或石材幕墙时应设置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300出入口宽度300上方阳台、外廊以及玻璃或石材幕墙投影线包括坡道出入口电动自行车库宽的截水沟;在坡道的敞开段休息平台处设置地漏或排水沟;在坡道底坡道底端设置坡道底端设置和坡道同宽截水沟坡道室外起坡处应设置不小于0.15m高的反坡并宜设置和坡道同宽的排水沟在坡道的敞开段休息平台处设置地漏或排水沟通道通道停车区停车区醒目标线醒目标线4.1.12在车库墙上充电设备旁设置明显的明显的安全操作信息提示牌明显的安全操作信息提示牌4.2.1电动自行车充换场所设置在室外时,可为独立的充换电柜;设置在室内时,可采用独立的建筑物,也可附建在其它主体建筑内,并应采充换电柜安装的地坪一般应高出周边地面不小于0.2m,并应考室外充换电柜应设雨篷蓄电池组充换电柜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电动自行车充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可燃气体管道5.1.1电动自行车在停放和充电过程有自燃风险,如果布置在有潜在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区域、剧烈振动场所或遇火灾会导致损失较大的建筑、可燃气体管道附近,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经济损失。室外充停、充仓库以及文物保护建筑室外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有潜在火灾、爆炸有潜在火灾、爆炸危险的区域或有剧烈振动的场所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5.1.3消防车通道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容易被占用,需要加强日常管电动自行车停车场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消防登高操作场地消防车道消防车道5.1.4为防止停在建筑附近的电动自行车失火引发建筑火灾,停车场地现实情况确实难以做到。本条参考部分外省市相关条例,主要控制电动自行车(包括充电桩)和建筑外墙门、窗、洞口、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电动自行车停车场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外墙保温或装饰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不低于B1级的毗邻建筑物电动自行车停车场电动自行车停车场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外墙保温或装饰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低于B1级的毗邻建筑物5.1.5室外设置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组充换电柜时,柜不可太集中,应分每组充电柜充电仓数不应大于40个外墙保温或装饰材外墙保温或装饰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不低于B1级的毗邻建筑物外墙保温或装饰外墙保温或装饰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低于B1级的毗邻建筑物每组充电柜充电仓数不应大于40个京市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防火设计标准》(DB11/1624-2019)的相关要求。另外明确了当单、多层建筑或二类高层建筑中局部设置耐火等级为5.2.2幼儿、老年人、学生、病人不仅人员密集且存在疏散能力差的问题,地上电动自行车库火灾危险性相对较高,因此不应与这些人员使用的建筑贴邻设置。考虑到电动自行车使用及停放的实际需求以及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电动自行车库可以和上述建筑组合建造,但防火措施中地下汽车库与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的教学楼、老年人建筑、病诊楼候梯厅候梯厅5.2.3目前应对电动自行车火灾的主要办法是防火分隔,因此部分省市地方标准不允许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但考虑到防火分区过小会导致疏散楼梯的增加而降低经济性,本细则参照《电动汽5.2.4本条参照《浙江省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建设技术导则》。通道口处的洞口净高在满足疏散净高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低,以起到防止烟气蔓延的作用。(图5.2.4)通道开口的净高不宜大于2.1m停车区停车区防火单元1充停单元1(建筑面积不大于250㎡)停车区充停单元3(建筑面积不大于250㎡)停车区充停单元2(建筑面积不大于250㎡)防火单元2停车区停车区停车区停车区通道通道高度≥1.5m;耐火极限≥1.50h标线通道分组停车位(余同)高度≥1.5m;耐火极限≥1.50h标线通道分组停车位(余同)每组不应大于10辆通道通道5.2.5本条针对的是所有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包括室外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和室内电动自行车库。电动自行车分组停放是为了控制失火时火势不燃烧体分隔墙(余同)不燃烧体分隔墙不燃烧体分隔墙高度≥1.5m;耐火极限≥1.50h充换隔间充换隔间5.2.6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及其充电过程是发生火灾的主要源头,集中充电时,因电池堆放密集,更容易产生爆燃。采用专用的充换隔间可以起到有效限制失火范围的作用,充换隔间附建在其它主体建筑内时,应设 5.2.7控制上下层之间的窗槛墙高度或设置防火挑檐是保证火势不蔓延疏散通道充停场所和疏散通道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分隔充停场所和内天井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疏散通道充停场所和疏散通道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分隔充停场所和内天井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分隔 充停场所和疏散通道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疏散通道疏散通道5.2.8架空层设置的电动自行车否属于敞开式电动自行车库。如架空层内有上部建筑的疏散出口,为保证疏散出口到室外的通道安全,应采用防火隔墙形成专用疏散通道;居住建筑采用U型内天井形式的布局时,架空层和内天井应采取防火分隔U型内天井U型内天井通道一层顶部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屋面封闭 2.00h且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分隔5.3.1灭火器是扑救电动自行车充停、充换场所初起火较方便、经济、有效的消防器材。设计应符合《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的有关规定,设置要求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用水基型灭火器,其配置数量、保护距离应按严重危险级确定,单具灭5.3.2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