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腰椎X线片测量探讨_第1页
颈腰椎X线片测量探讨_第2页
颈腰椎X线片测量探讨_第3页
颈腰椎X线片测量探讨_第4页
颈腰椎X线片测量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颈腰椎X线片测量探讨

中医整脊是以调整脊椎的旋转、侧弯和椎曲,而施行牵引、旋转、推拿等手法治疗。临床上,对X线照片虽有正常颈曲、腰曲和腰骶角的测量(图1、2、3),而椎体的旋转、倾斜、侧弯尚乏具体数据。为使整脊疗法数据化、更科学化,笔者在教学、临床中,采取一些具体的X线诊断和测量,现介绍于后,供同道参考。第2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X线诊断第3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4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5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28下位颈椎与上位胸椎X光片(1、第6颈椎之椎体,2、气管阴影之缘,3、椎体,4、横突,5、肋骨头,6、肋骨颈,7、肋骨结节,8、肋骨体,9、肋骨头,10、肋骨颈,11、肋骨结节)第6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29上位颈椎X光片,张口位1、枢椎之齿突,2、寰枢之外侧块,3、寰枢关节,4、枢椎之椎体,5、第3颈椎第7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8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31颈椎双侧斜位片:45度斜位片,观察椎间孔第9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10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11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12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13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14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15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37椎体鉴别法:正位片,根据腰椎横突嵴的特点,即第3腰椎横突最长(3长),第4腰椎横突向上翘(4翘),第5腰椎横突扁大(5扁)。第16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38骨骼成熟度的评价:(即Risser征),可将髂分成四等分,骨化由髂前上嵴逐渐移向髂后上嵴,骨骺移动25%为I度,50%为II度,75%为III度,移动髂后上嵴为IV度,骨骺与髂骨融合为V度,此时骨骼发育停止。第17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X线测量第18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39颈椎标准侧位像生理曲度(A、X线片测量法,图中示正常椎曲;B、图示下颌角A平C2下缘,示第1椎棘突基底部向下连接第7颈椎后下缘连线,其中点连线经过C4、5间为正常椎曲)第19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AB图3-40腰椎弓顶距离及前突指数(Seze测量法)(A、X线片测量法,本例弓顶距离变小;B、弓顶距离测量图示12胸椎下缘向第5腰椎后下缘连线正常a线为1.8~2.2cm,前突指数b线正常2.5cm以内。第20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5颈椎椎体倾斜度测量法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在所需测量椎体的下一个椎体上缘作CD连线,并与AB线平行,将倾斜的椎体下缘作EF连线,EF线与CD线相交角度,为该椎体倾斜度。第21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4颈椎棘横线(旋转)测量法A、棘突,B、C、左右横突,正常AB线等于AC线,如不相等,则椎体旋转。第22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

图6颈椎侧弯测量法。A、正常;B、侧弯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经第7椎棘突作CD垂线并与AB线成90o角,然后取上部颈椎C3、C4侧突分别作EFGH点。A、正常ECD角=FCD角约10o,GCD角=HCD角约15o;B、ECD角12o减去10o,侧弯为2o,GCD角18o减去15o,侧弯3o。第23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A、正常B、椎曲加大图7颈椎前、后倾角测量法。A、前倾角测量法,CD线为正常椎曲的矢面中轴线,即第1颈椎棘突基底线至第7颈椎后下缘连线。AB线是寰椎前缘至第7颈椎前下缘连线,AB线与CD线平行,EF分别为椎体的后上角和前下线,EF线延长与CD线交角为前倾角;正常E2(C2)约60o、E3(C3)约45o、E4(C4)约45o、E5(C5)约35o、E6(C6)约35o。B、图示C3、4、5、6前倾角加大,分别为60o、47o、44o、38o,示椎曲加大。第24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C、后倾角测量法

AB线同图A,E为反弓椎体后上角,AB线与EB线交角为后倾角,示椎曲消失且反弓成角。第25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

图8腰椎棘横线(旋转)测量法A、棘突,B、C、左右横突,正常AB线等于AC线,如不相等,则椎体旋转。本例AC<AB是旋转、倾斜。第26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AB图3-46椎体旋转级评价根据正位片上椎弓根和椎体侧壁的位置关系分为5级(0级为椎弓根对称,1级为凸侧椎弓根移向中线但未超过第一格,凹侧椎弓根变小,2级为凸侧椎弓根移至第二格,凹侧椎弓根消失,3级为凸侧椎弓根移至中央,凹侧椎弓根消失,4级为凸侧椎弓根超越中线,靠近凹侧。)上图A测量法,B显示第1椎2级旋转,2、3椎1级旋转。第27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A、正常B、侧弯图9腰椎侧弯测量法A、沿骶椎上缘作横线,取棘突为中点作90oAB垂线,椎体椎弓根C点与A点组成的角度为正常的椎弓根侧偏角,一般是10o左右。B、腰椎侧弯AB角大于10o,本例为20o。第28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脊柱侧凸Ferguson测量法

第29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48脊柱侧凸Ferguson测量法

第30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脊柱侧凸角度测量法

第31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肋椎角(两侧肋椎角相减为肋椎角差,协诊脊柱侧凸症)

第32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

图3腰骶角测量法A、水平角正常为25o左右;B、轴交角正常为130o左右。第33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腰骶角(选自《临床骨科解剖学》)第34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AB图3-52腰椎滑脱测量法(将下一个椎体分为4度,上椎体向前移动度为滑脱度,图A为1度,B为2度。)第35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3.X线片常见病理改变(1)寰枢椎错位分型法

图3-53侧偏型,寰枢关节腔左宽右窄,提示齿状突侧偏。第36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54前倾型,右寰椎侧块(线条所指),出现双边征,提示齿状突前倾,椎体旋转。第37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2)颈腰曲病理改变分类法颈曲加大者分3型,反弓者分8型:即颈后弓I(全直)、颈后弓II(全弓)、颈后弓III(全弓重)、颈后弓IV(上直下曲)、颈后弓V(上弓下曲)、颈后弓VI(上弓下直)、颈后弓VII(上曲下直)、颈后弓VIII(上曲下弓)。第38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55颈前曲I型(重)

图3-56颈前曲II型(上曲下正)

第39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57颈前曲III型(上正下曲)

图3-58颈后弓I型(直)

第40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59颈后弓II型(全弓重)

图3-60颈后弓III型(全弓严重)

第41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61颈后弓IV型(上直下曲)

图3-62颈后V型(上弓下曲)

第42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63颈后弓VI型(上弓下直)

图3-64颈后弓VII型(上曲下直)

第43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65颈后弓VIII型(上曲下弓)

第44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腰曲改变分6型为:曲度变直、消失为Ⅰ型(全直),曲度往后反弓为Ⅱ型(全弓),L1、L2向后反弓、L4、L5变直为III型(上弓下直),L1、L2向后反弓、L4、L5正常为IⅤ型(上弓下曲),L1、L2、L3变直、L4、L5正常为V型(上直下曲),从L1、L2以下向前弯曲加大为VI型(全曲)。第45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66I型(全直)

图3-67II型(全弓)

第46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68III型(上弓下直)

图3-69IV型(上弓下曲)

第47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

图3-70V型(上直下曲)

图3-71VI型(全曲)

第48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3)颈椎常见各种病理改变

图3-72颈曲呈阶梯状改变颈3-6诸椎体后缘不能构成连续弧线,而呈前后错位之阶梯状改变,上一椎体后移。以颈4-5之间最明显。图3-73颈曲阶梯状错位的测量线

第49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74显示上一椎体前移4mm

图3-75常规正位片双侧钩椎关节对称,无侧弯。

第50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76钩突关节不对称(正位相显示颈3-4间双侧钩突关节不对称,左宽后窄,说明该处颈椎有左右倾斜。

图3-77双边双突征(颈椎真侧位片,可见颈3小关节呈明显之双突影(双边),而其他颈椎小关节影基本双侧重合,说明颈3单一轴向旋转)第51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78双边双突征侧位片自颈5以上及颈7以下均为纯侧位相,但颈6下关节突呈清晰之双突影。说明颈6单个轴向旋转。图3-79轴向旋转自颈5以下颈椎呈侧位相,双侧关节突投影重合,但自颈4、5阶梯状改变,提示C4-5处有轴向旋转。旋转处变化骤然,非移行改变。第52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80于图3-80同一病例,左右斜位第4以上椎间孔明显变窄,呈米粒状与颈5-7花生米状形态不同。

第53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81后纵韧带骨化,颈6椎体后方,椎管前壁处后纵韧带呈细条状骨化(注意骨化影与椎体后缘之间存在透亮间隙,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图3-82颈6椎体后方,后纵韧带细条状骨化。

第54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83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由颈1-4纵跨四节颈椎,长达6cm,颈椎前后顺列僵直,于后纵韧带骨化之下方,即颈4-5处,顺列明显向后成角。第55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84连续型颈2-4后纵韧带连续型骨化,厚度达0.5cm。前纵韧带亦骨化,于颈6-7间隙处前纵韧带骨化呈局限性肥厚,厚度达1cm。第56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AB图3-85女性,24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正位片(A)显示侧弯,腰4椎体倾斜、旋转;侧位片(B)腰曲变直,腰5骶1椎间隙变窄。第57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86女性,50岁,腰椎正位片轻度侧弯,侧位片第5椎旋转,腰曲呈上弓下曲,腰骶角加大。第58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87同一病例,斜位片左大致正常,右第5椎弓峡部裂(线条所指)。第59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88腰椎正位,腰骶小关节病,腰骶关节左右不对称,右为矢状面,左为冠状面,并第5椎向右旋转,右侧小关节软骨发白,提示慢性骨性关节炎。第60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89腰椎侧位,第5椎变小,提示旋转,椎体向前位移——旋移性滑脱。又称“假性滑脱”。第61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90男,45岁,腰痛、步行困难、双下肢无力1年半,伴有低热、出汗、X线片正侧位显示L4椎体上缘软骨面消失,骨质破坏、椎体变扁、椎间隙变窄。诊断:腰椎结核。第62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91强直性脊柱炎“竹节样椎体”

第63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92腰椎骨髓炎,椎骨钙化,椎间隙存在。

第64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93休门氏病,椎体楔状改变,椎间隙软骨面正常。

第65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94骨质疏松症,椎体多个元宝状改变,软骨面、椎间隙存在。第66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4)脊柱先天性、发育代谢性结构异常X线片

图3-95枢椎齿突缺如

第67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96第3、4颈椎椎体及附件先天性融合,其上下颈椎及椎间盘均呈退行改变,环枕韧带骨化。第68页,共81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图3-97环枕融合,颈以下全部颈椎融合。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