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标要求: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了解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认识其历史影响。沙俄1547—1917年苏俄苏联俄罗斯1917—1922年1922—1991年1991年以后1903一、列宁主义的形成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三、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824后逐步取消)斯大林模式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1917【知识回顾】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的发展历程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新和谐公社”蓝图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由理论到实践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攻打冬宫

由理想到现实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背景

从1880年起,俄罗斯正式踏上了发展工业的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步步入快车道。1891至1900年,俄国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8.5%,而同期德国为4.9%,美国为3.3%,英国为2.4%,法国为1.6%。——《世纪悲歌》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1861年获得解放以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沙皇专制统治却持续强化,社会矛盾尖锐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背景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有组织的工人运动《火星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部分代表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布尔什维克党“布尔什维克”是俄文“多数派”的音译,布尔什维克党是列宁创建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与“布尔什维克”相对的是“孟什维克”,俄语意指“少数派”。一.列宁主义的形成2.内容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革命导师的判断有何区别俄国处于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一.列宁主义的形成2.内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关系肯定了资产阶级的进步作用……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的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的国家实现。对俄国的认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且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一国胜利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立政权方式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二.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沙皇统治,形成了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任务:指明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工农群众运动。政权完全落入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过程探究: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革命性质打击对象掌权势力结果两者联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紧密相连,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革命由二月革命过渡到十月革命,形成了急剧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二.十月革命的胜利2.意义欧文

圣西门

傅立叶《共产党宣言》

十月革命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五四运动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918年春夏,英、法、美、日等国(进入俄国)。……在外国军队的支持和扶植下,反苏维埃政权的各种力量纷纷聚集起来,……由此开始了历时三年的国内战争。——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领域内容特点农业工业商业分配余粮收集制,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军事、行政干预色彩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取消自由贸易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实物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平均分配1919年俄国1普特(16.38kg)粮食的价格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

实质: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用军事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学思之窗】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苏]列宁《论粮食税》如何评价这一政策?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春,全国普遍发生了饥荒。忍饥挨饿的和生活无着落的农民自发地组织了一些暴乱,将暴乱的目标指向苏维埃政权……1921年2月28日,15000名水兵参加暴乱,参加暴乱者多数是刚刚穿上军装的农民。——张建华《俄国史》1921年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20年代苏联饥饿人群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允许私有制存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实现间接过渡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以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单一公有制,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余粮收集制经济: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政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1547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917十月革命1922苏联成立1991苏联解体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

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苏联模式1927年联共十五大农业集体化1925年联共十四大提出工业化方针1928-19321933-1937两个“五年计划”1937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1.过程:2.表现:斯大林模式表现经济所有制管理体制工业政策农业政策政治思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①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与法治)①滋生个人崇拜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②行政手段管理思想和学术斯大林模式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生产资料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苏联模式跛脚的巨人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农业产值

8.1%轻工业产值

210%重工业产值

550%成就: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弊端: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苏联的发展。3.评价1936年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8)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1936-1991)1921年1922年1928年1991年1941年背景国外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战争内容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义务劳动制

影响保证了前线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出现了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战火初平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实行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按劳分配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国内状况复杂国际战争阴影笼罩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指令性计划经济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卫国战争提供物质基础;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消费水平相对落后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学习拓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思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1)经验①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2)教训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社会制度要在改革发展中自我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