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机构服务规范_第1页
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机构服务规范_第2页
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机构服务规范_第3页
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机构服务规范_第4页
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机构服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1.180

C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XXXXX—XXXX

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机构服务规范

Earlyinterventionservicesforchildrenwithvisualimpairment0~6age

(草案稿)

2023年4月25日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北京国宏康医疗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宁波市特殊教

育中心学校、南京市盲人学校、北京爱百福视障人士关爱中心、中国盲人协会、广州市盲人学校、邯郸

学院、宿迁市宿豫区特殊教育学校、浙江省盲人学校、北京市盲人学校。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谭朝康、周文培、袁东、金钊、周丽莉、曲婕姝、华建英、李庆忠、孔铭、王

蒙蒙、吴从飞、朱素雅、赵瑜。

II

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机构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机构服务规范的术语与定义、要求、服务、干预

与教学、评价、验收与考核等各项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从事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服务的各类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MZ/T156低视力康复服务

JGJ5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标175幼儿园建设标准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视障儿童visuallyimpairedchildren

本规范指0~6岁视觉障碍儿童。

3.2

早期干预earlyintervention

在发育关键的儿童早期,各类机构为特殊儿童或早期发展异常的儿童及其家庭、社会

提供一系列的帮助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综合性服务。

3.3

通用设计universaldesign

尽最大可能让所有人可以使用,无需作出调整或特别设计的产品、环境、方案和服务

设计。

3.4

前盲文技能pre-brailleskills

0~6岁视障儿童学习盲文之前的各种准备学习活动,包含感官训练、手指精细训练、

触摸训练、语言训练等。

4基本条件

4.1场地

4.1.1游戏场地

1

4.1.1.1游戏场地应安全、舒适、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共用性。

4.1.1.2游戏场地要根据各类活动的教育功能体现层次性和渐进性,游戏环境应具有立体、动

态、新颖。

4.1.1.3室内(外)各类大型设施均应有软质包装,以免视障儿童碰撞受伤。

4.1.1.4应根据当地视障儿童特点,选用室外大型设备,如攀登网、滑梯等,注意设备大小、

位置、颜色等与室外环境的搭配与安全性。

4.1.1.5室内(外)可移动的大型教(玩)具,如玩具车、球类网架等,应指定使用时间,用

后归库,妥善管理。

4.1.1.6室内(外)用于主题活动搭建的舞台等临时性设施,应做好组织管理,不可在平常

行走道路上设置。

4.1.2集中绿地

4.1.2.1集中绿地应结合使用功能和特点统一规划设计,体现儿童化、体育化、生态化、立体

化。宜分为专用绿地和种植园地两部分,各机构宜设置集中绿地。

4.1.2.2集中绿地要能够分区合理、朝向适宜、日照充足,绿地率不得低于30%。

4.1.2.3集中绿地的环境空间应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安全、美观,方便管理。

4.1.3干预服务专用场地

4.1.3.1干预服务专用场地应根据视障儿童数量满足需求,并根据他们的教育康复要求装备,

如为视障儿童学习定向行走、熟悉交通规则、突发事件避难训练使用及综合康复训练的专用

场地。

4.1.3.2干预服务专用场地符合视障儿童身心特点,配置提高儿童自信心和自身能力的设置和

设施,以达到早期干预目的。

4.1.3.3干预服务专用场地应平坦、整洁。不在专用场所任意摆放其他临时性杂物。

4.1.3.4干预服务专用场地中设置的固定式大型教(玩)具,应设置可触摸图或标记。

4.1.3.5干预服务场地根据需要铺设临时性塑胶地面时,应指导视障儿童预先适应。

4.1.3.6应设置应对突发事件,例如台风、地震、火灾、人为暴力等,安置警示系统,每半年

组织视障儿童开展一次应急演练。

4.2训练室要求

4.2.1视功能训练室

4.2.1.1视功能训练室应有评估和训练区域。基础区域应设立视功能检查评估区、视觉认知

训练区、综合康复区及储物区。进阶区域还需设立近用视功能训练区、阅读训练区、益智区

等。各训练区具体平面布置,可参见附录A。视功能训练室内统一协调配色装修,设备尽量

2

不占地面空间,嵌入墙壁,墙面布局,可参见附录B。

4.2.1.2训练室应单独设立,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综合康复区至少占训练室40%的面积。

4.2.1.3训练室的天花板、窗帘、墙壁与地面颜色、房间内储物柜和内部装修,应按MZ/T156

的规定执行。

4.2.1.4训练室内应安装和配备用于视觉功能训练的各种设备。基础设备应有LED触控灯、

标识标志灯箱、视知觉训练系统、手眼协调训练器材等。进阶设备还需方位跟踪训练灯、二

维视力跟踪训练器、偏心注视训练仪、视野拓展训练仪等。

4.2.1.5应有专业人员指导视障儿童开展各种视功能训练。

4.2.1.6列入视功能训练的儿童,需建立训练前、后的档案管理制度,填写训练记录表。

4.2.1.7视功能训练内容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营造轻松愉悦的训练氛围,寓教于乐,激发

视障儿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

4.2.2感觉统合训练室

4.2.2.1感觉统合训练室应有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基础设备应有秋千悬挂游戏、滑台滑梯、球

池,进阶设备还需电子摇摆、多维感知训练、万象组合等。室内布置均衡、合理。平面布局

参考方案,见附录C。

4.2.2.2训练室应单独设立,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

4.2.2.3训练室天花板、墙壁与地面颜色的内部装修要求,应按MZ/T156的规定执行。

4.2.2.4训练室门前设置触摸标识;室内各区域的地面铺设不同材质;各设备表面有可触摸

标签。

4.2.2.5应有专业人员指导视障儿童进行各种感觉统合训练。

4.2.2.6感觉统合基本训练应包括触觉感知、听觉感知、视觉感知、本体觉(平衡、协调)

感知、综合觉感知,以及各种感知觉统合训练。

4.2.2.7专业人员要建立训练前、后的档案管理制度,填写训练记录表。

4.2.2.8专业人员根据视障儿童实际状况,实施个性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营造轻松愉悦

的训练氛围,鼓励视障儿童积极主动,配合训练。

4.2.2.9其他训练室,如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有条件宜配备。

4.3设施与设备

4.3.1一般性设施与设备

4.3.1.1一般幼儿园的教(玩)具,按照体育、建构、角色表演游戏、科学活动、益智和美劳

(美术、劳动)等类别配置。

4.3.1.2城市幼儿园教(玩)具的配备,应有体育设施、游戏用具、感觉统合训练,以及其他

3

适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大型玩具和装备。

4.3.2特殊设施与设备

4.3.2.10~3岁视障儿童特殊设备和规范要求

4.3.2.1.1应装备用于指导0~3岁未入园视障儿童的视障评估系列用具。

4.3.2.1.2应装备用于指导0~3岁未入园视障儿童的心理、身体状态评估器材。

4.3.2.1.3幼儿生活用具,如婴儿床、桌、椅、凳、柜等均应符合圆角、稳定等安全规范。

4.3.2.1.4应装备触摸训练、识别、认知用配套教学用具。

4.3.2.1.5应装备具有亮度、颜色可调、可控的灯光,以及具有灯光识别标志,对比度明显的

配套用具。

4.3.2.1.6应装备满足视障儿童视功能训练的各种适配设备;

4.3.2.1.7应装备满足视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各种适配设备。

4.3.2.1.8应装备满足视障儿童生活自理训练、认知能力训练、运动能力训练、定向行走训练

的各种适配设备。

4.3.2.24~6岁视障儿童特殊设备和规范要求

4.3.2.2.1应装备用于阅读包括光学、电子,手持和台式的配套助视用具。

4.3.2.2.2应装备用于视功能检测、筛查、评估系列用具。

4.3.2.2.3应装备定向行走、识别公共交通标示的训练器材。

4.3.2.2.4应装备适于视障儿童自主开展各项活动,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设备。

4.3.2.2.5应装备满足视障儿童视功能训练的各种适配设备。

4.3.2.2.6应装备满足视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各种适配设备。

4.3.2.2.7应包括盲、低视力儿童阅读用的绘本书、双视图书(大字体汉字与盲文对照)、实

物触摸书和玩具。

4.3.2.2.8相关从业人员应熟悉与使用《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与康复教育指导手册》。

4.4环境与布局

4.4.1建筑物通用设计

4.4.1.1建筑应设置在安全区域,建筑设计、造型和室内设计符合儿童特点,布局合理。

4.4.1.2建筑物应符合无障碍设计,适用于视障儿童,并符合以下要求:

4.4.1.2.1室内外空间按照功能区分,地面铺设不同材质;

4.4.1.2.2室内摆放的物品均有可触摸的标签,标注物品名称;

4.4.1.2.3室内标记使用鲜明的颜色,使得低视力儿童能够对比和分辨。

4.4.1.3建筑除普通教室外,应增设可供视障儿童评估、视觉康复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心理

4

咨询和辅导的专用教室或场地,为视障儿童提供所必须的教育康复服务。

4.4.2环境无障碍设计

4.4.2.1建筑物和场地应符合JGJ50的要求。

4.4.2.2无障碍设计应包括机构内全部设施。如建筑物入口、通路、走道和地面、门、楼梯与

台阶、扶手、电梯与升降平台、轮椅席位、活动室、训练室、公共卫生间。

4.4.2.3根据需要,可以选择设置语音介绍装置,方便视障儿童熟悉整个机构的各部门房间的

位置与布局。

4.4.2.4具体要求如下:

a)机构内所有建筑物、道路、场地、设施均应符合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b)所有活动室、训练场地,应根据需要铺设有脚底触感度的标识;

c)机构内道路拐弯处的弧度、与绿地、室外游戏场所等的结合要平缓,不能有突起物。

若有不可避免的突起,需要给与保护措施;

d)建筑物走廊、楼梯、卫生间要设置扶手,扶手高度应不高于0.65米,并有可触摸的

标识;

e)所有外露、训练设施、设备,均有可触摸的标识;

f)训练室门外应设置可触摸的标识;

g)机构内的语音介绍系统应符合相应标准;

h)机构内的儿童所乘坐的非动力运输车,应佩有安全带,工作人员按照安全规则操作。

4.4.3干预服务环境

4.4.3.1物理环境包括室内安全环保、无障碍、区域标记分明、灯光适宜、安静降噪,空气

流通,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4.4.3.2心理环境在于营造良好和谐、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环境,包括师生关系、儿童相互关

系,以及与儿童家长的关系等。

4.4.3.3文化环境应适应视障儿童特点,安全无障碍,适于儿童结合学习主题开展各类活动,

环境创设与设计。

4.5人员配备

4.5.1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服务机构需配备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保育、后勤

服务宜实行社会化服务。

4.5.2人员配备按照年级特殊幼儿数与从业人员数比例核定。学前视障班定额6人或6人以

内。儿童与从业者比例为2:1,保育员配备按略高于普通幼儿园标准配备。当年级幼儿数

达不到最低班额标准时,按班级与从业者比进行核定。视障儿童早期干预及学前特教班,每

5

班配备2.5名专业服务人员,保育员配备按略高于普通幼儿园标准配备。

4.5.3机构根据干预服务需要设置内设部门,管理人员一般由具备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服务、

管理实际经验及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担任。视障早期干预服务相关专业从业者不低于教职工

总数的90%。其中,每班应配备学前教育教师1名、特殊教育教师1名、每二班宜配备康复

治疗人员1名;每个机构应配备1名心理辅导教师和1名医师。

4.5.4视障早期干预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分为教师、教师助理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教师应取得

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助理需要经培训,由志愿者、义工、家长或专职人员担任。其他相关人

员由社会工作者、康复治疗师、视觉康复师、游戏治疗师、音乐治疗师、艺术治疗师、园艺

治疗师以及视光学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根据实际需要聘用。

4.5.5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之间需互为沟通与协作,开展跨领域的团队合作,宜实行以班主任

为团队协调人的个案管理制度。

5服务

5.1服务流程

5.1.1总体流程

如图1所示。

图1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机构服务流程图

5.1.2早期干预个别化干预服务流程

如图2所示。

6

图20~6岁视障儿童个别化干预服务流程

5.1.2.1筛查

机构应及时与当地眼科医院或设有眼科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残疾人联合会以及特殊教育

指导中心(资源中心)联络,获得早期筛查资料。

5.1.2.2建档

5.1.2.2.1档案应一人一档,以纸质形式备案,并建立电子档案收入影像资料。

5.1.2.2.2档案应包含以下内容:

a)基本信息:儿童、父母及其家庭基本信息和资料;

b)诊断证明:眼疾和相关病因证明、智力发展诊断;

c)评估记录: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能力、视功能、生活自理、社会适

应能力测评记录;

d)个别化计划及实施方案:要为每一名视障儿童定制适合个人当前需要(0~3岁:3

个月,4~6岁:6个月)的康复、教育、支持或干预计划,并制订符合儿童情况切实可行的

干预方案;

e)干预的实时记录:每一日活动完成后,要以简明的方式记录活动内容和成效。0~3

岁阶段,每个月对个别化干预计划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估,4~6岁阶段,每3个月对个别化

7

干预计划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估;

f)总结与转介评估记录:完成一个阶段干预服务,应进行总结评估,为视障儿童提供下

一阶段的个别化转衔支持计划,做好转介和安置服务记录。

5.1.2.3评估

在以下四项评估中,视障儿童和家长作为重要而主动的参与者。

5.1.2.3.1由医学专业人员进行医学评估。通过医学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符合视力障碍的

初步诊断标准。

5.1.2.3.2由康复专业人员进行功能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言

语能力、视功能、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评估,用于确定儿童的发展现状与干预需

求。

5.1.2.3.3由社工等相关专业人员对儿童本人及其家庭进行支持需求评估。通过了解儿童及家

庭成员需要的支持形态和支持程度,为儿童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5.1.2.3.4由特教教师进行教育评估。通过医学评估、功能性评估、支持需求评估等方案,从

智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全面评估视障儿童的教育服务需求;

针对在融合环境下当中的视障儿童,教师要根据儿童自身教育需求进行课程本位评估,及时

调整教学内容、方法。

5.1.2.4个案分析

在接触视障儿童个案一个月之内,机构需完成个案评估报告,召开个案分析与研判会,

对个案的各种医学、干预、心理等评估资料进行分析、研判与讨论,达成较为一致的个案教

育干预目标、内容、时间、策略以及参与教育干预人员的职责等。

5.1.2.5制定干预方案

根据个案年龄以及分析与研判结果,机构需制订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0-3岁)、个别

化教育(干预)计划(4-6岁)、个别化转衔支持计划(3-4岁、6-7岁)。

5.1.2.6实施干预服务

5.1.2.6.1确定安置场所,开展干预服务,确定干预的内容、策略以及参与干预的人员。

5.1.2.6.2安置场所要求如下:

a)家庭:通过特殊教育教师定期家访提供咨询服务,协助家长分析视障儿童成长需要,

利用现有家庭环境资源,对视障儿童进行有针对的早期干预;

b)机构:以专业机构为基础进行干预,家长和儿童定期到康复中心或机构接受干预训

练,机构根据儿童的特殊需要和发展阶段设计训练课程,安排训练内容;

c)家庭-机构:康复中心或机构与家庭的混合安置。视障儿童家庭可以依自己的需要安

8

排时间,分别在不同的场所接受服务;

d)机构-幼儿园:机构与幼儿园的混合安置。

e)普通幼儿园;

f)特教学校视障学前班。

5.2服务内容

5.2.1制订、执行和评价个别化教育(干预)计划

应在视障儿童不同的生活时期,结合其发展的关键阶段,重点从以下三种干预服务方案

中进行选择,以便制定出适合儿童和家庭、社区和家庭教育环境的个别化教育(干预)计划。

5.2.2视障儿童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0~3岁)

5.2.2.1重点应通过支持家庭,尤其是支持父母或直接监护人以及协助照顾儿童的人员帮助有

需求的视障儿童。

5.2.2.2应定期组织家长进行系统培训(每年至少4次),帮助父母和家庭成员建立科学的差

异观,进行情感调适,合理安排家庭资源,积极参与配合执行视障儿童家庭教育计划。

5.2.2.3应在相关专业人员的支持下,以家庭为基础,通过母亲或直接照顾者对视障儿童进行

发育跟踪和养护指导,实施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

5.2.2.4采用专业人员家访以及儿童定期到机构进行阶段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儿童和家

长。专业人员家访以观察指导为主,主要观察儿童在家庭中的情况及家长对干预计划执行的

情况,家长陪同儿童每3个月到机构进行阶段性评估,对上一阶段的计划进行测评和总结,

家长与教师团队一同制定下一阶段干预计划。

5.2.3视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4~6岁)

5.2.3.1应在以家庭为主的干预服务基础上,逐渐有针对性地增加视障儿童的有针对性的认

知、社会适应能力、视觉技能(针对低视力儿童)、补偿技能、生活自理技能、精细动作、

粗大动作、言语能力、定向行走和辅助技术等系统化教育训练。

5.2.3.2应将适龄视障儿童就近安置到幼儿园接受学前融合教育,参与各类教学活动,建立融

合教育的归属感、积极的人际关系,学会适应常态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为进入义务教育阶段

奠定基础。

5.2.3.3特殊教育巡回指导教师应对幼儿园就读的视障儿童开展每月不少于2次巡回指导,并

组织个案分析会,邀请幼儿园相关教师参与商讨个案学习与活动情况,查看个别化教育计划

执行情况,并做记录。每6个月组织一次个别化教育计划评价及修订会议,确保在普通幼儿

园就读视障儿童获得必要的专业支持。

5.2.4视障儿童个别化转衔支持计划

9

5.2.4.1需要重视3~4岁视障儿童从家庭到幼儿园的家园转衔,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小

组生活,学会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技能。

5.2.4.2应以提高6~7岁视障儿童适应校园、家庭及社区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为目标。

5.2.4.3转衔支持计划要强调儿童的优势和需要,涉及视障儿童在特定领域所需要的需求。强

调视障儿童的需要,以便让他(她)们在幼儿园或小学取得进步。儿童学习的课程要符合转

衔需求,应在计划内提供视障儿童需要的前盲文技能训练、定向行走训练、视觉康复训练、

辅助技术等专业内容。

5.2.4.4转衔支持计划包括幼儿园入园或小学入学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各种服

务。

5.2.5阶段性评估、总结和评价

在不同阶段,须每2周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估,每学期进行一次总结,每个阶段进行一

次计划评价。所有评估会议都需要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由相关专业人员(包含家长)参加。

计划评价还需要请上级监管或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参加。会后都需要写出评估报告,参加人员

都要在纸质版评估报告签字。评估报告应作为机构教师以及专业人员的业务考核依据之一。

5.3服务方式

5.3.1机构干预

机构的安置方式灵活多样,根据儿童的不同需求及实际情况,设置全日制、半日制、走

班制等形式供家长和儿童选择。

5.3.2家庭与机构合作

5.3.2.1合作互动

家庭与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服务机构应紧密合作,包括以下内容:

a)家庭与机构沟通;

b)亲职教育;

c)家长协助子女学习;

d)家长作为机构志愿者;

e)家长参与机构决策与活动;

f)机构与社区建立协作关系。

5.3.3.2合作形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a)课后间接康复:家长配合指导老师,在课后协助视障儿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达

到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

10

b)直接康复:针对有较严重情绪或社交障碍的视障儿童。家长作为主要的教育实施者,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家庭对视障儿童实施教育。

c)课中协助康复:适用于重度残疾或多重残疾,无法独立在机构班级参与学习和活动

的视障儿童。家长直接进入班级,成为教师助理,协助教师引导视障儿童学习。

6干预服务

6.1家庭早期干预

6.1.1早期干预内容

6.1.1.1物理治疗

涉及身体、肌肉发育及运动方面的大幅度动作训练。如颈部直立、抬头、翻身、坐、爬、

站、走、跑、跳,上(下)台阶,摆臂踏步走等。

6.1.1.2作业治疗

应以手部动作训练为主,抓、捏、拿、扭等手指和脚趾的控制,如拿勺子、夹筷子、扣

纽扣、穿珠子等。

6.1.1.3言语治疗

患有口腔肌肉软弱、吞咽动作困难的视障儿童,言语治疗宜较早进行干预和指导,帮助

他(她)们表达意愿,表达言语。

6.1.1.4认知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用语言向儿童描述周围的环境,如玩具游戏名称等相关事宜,

通过跟儿童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让他知道周围的情况,帮助其建立概念获取经验。

6.1.1.5生活自理

日常生活能力包括吃饭、穿衣、如厕和保持清洁。视障儿童需要学会并且具备这些能力,

这样以后才能够照顾自己。

6.1.2家庭早期干预策略

6.1.2.1融入日常生活

将日常训练和每天的生活结合起来,最大可能的让孩子参与进来。

6.1.2.2让儿童成为主体

让视障儿童成为活动的主角,提供他们自己选择的机会,发展儿童的兴趣,让他(她)

自由探索和学习,家长在儿童的玩中学情景中提供恰当的支持。

6.1.2.3根据需要改编内容

家长应和视障儿童一起练习,观察他(她)感兴趣的事物,激励他(她)做事情。家长

应学会调整训练内容,让训练在生活中更具有操作性。训练之前,家长可以自己体验活动的

11

全过程,思考活动中的每一个步骤,从而找到最适合视障儿童的学习方法。

6.1.2.4方法与步骤一致

家长在教视障儿童学习一项新技能时,需要使用“手下手”技巧,即家长把自己的手轻

放在视障儿童的手下或旁边,引导他们探索并参与周围世界的物体或活动。每次尽可能都用

同一个方法,同样的语言和同样的步骤,用相同的语言或者相同的动作,开始和结束探索或

活动。

6.1.2.5足够的等待

考虑到视障儿童刚开始学习一项技能,需要时间来思考和学习。家长应耐心等待,给视

障儿童足够的时间完成操作。

6.1.2.6充分的鼓励和表扬

在活动或训练过程中,家长应随时告诉视障儿童进展情况,及时鼓励;有进步时,给予

充分的表扬和鼓励。

6.1.2.7鼓励儿童独立

应按照以下步骤和顺序:

a)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

b)家长给与不同层级的支持,辅助视障儿童练习;

c)视障儿童尝试独立练习;

d)在新的环境中,视障儿童尝试独立使用这个技能。

注:在完全熟练掌握一项新技能之前,视障儿童可能需要不断的重复与练习。

6.1.2.8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视障儿童则需要通过其他感官来补偿学习。家长要尽可能的提供充足条件让视障儿童运

用自己的倾听、触摸、品尝、闻和嗅等多种感官来认识事物。

6.1.3家庭早期干预形式

对有特殊需要(如感觉统合失调)的视障儿童,宜赴康复机构进行训练,或者请专业的

康复师上门指导。

6.2机构干预

4~6岁视障儿童干预服务,主要由视障儿童干预服务机构或特殊教育学校提供。

6.2.1课程与内容

6.2.1.1一般性课程与内容

参照幼儿园开设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主题课程。

6.2.1.1.1健康: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12

6.2.1.1.2语言: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

6.2.1.1.3社会:人际交往、社会适应。

6.2.1.1.4科学:科学探究、数学认知。

6.2.1.1.5艺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

6.2.1.2补偿性课程与内容

根据学前视障儿童扩展核心课程与领域,开设以下补偿性课程,满足视障儿童特殊需要。

6.2.1.2.1感知觉训练。发展残余视觉、听觉、触觉、本体觉以及其他知觉的功能。

6.2.1.2.2运动能力训练。发展爬、站、走、跳的运动能力,促进身体机能协调发展。

6.2.1.2.3独立生活技能。在家长或教师的支持下,逐步学会独立如厕、用餐、穿/脱衣(裤、

鞋、袜)等生活技能。

6.2.1.2.4定向行走。依靠听觉等感觉器官、借助盲杖等辅助工具,学会安全、独立、有效的

行走。

6.2.1.2.5社会交往。参加各类社区活动,走进大自然,感受真实的社会环境。

6.2.1.2.6补偿性学习。学习前盲文技能,加强触觉训练,认识盲文的点、线和图以及辨认,

六点位置及名称等。开展语言训练,特别针对有语言障碍,交流表达不通畅的儿童进行个别

辅导。开设游戏活动,提高儿童身体功能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6.2.1.2.7感觉统合训练。训练前庭觉、触觉和本体觉功能,提高感觉统合能力。

6.2.1.2.8使用科技与辅助技术。学习使用助视器具。了解与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设施,使用

生活、休闲和娱乐辅具。

6.2.1.2.9视功能训练。对视障儿童开展各种视功能训练,包括固定追踪、定位追踪、视觉追

踪、视觉搜寻、视觉记忆、视觉辨认等。同时还包括学习使用光学或电子助视器。

6.2.1.2.10自主决定。开展各类社会交往活动,在家庭、机构或幼儿园、社区的真实场景,

逐步培养视障儿童自主决定能力。

6.2.1.2.11个性化训练。对有特殊需要的视障儿童开设的心理辅导、游戏治疗、艺术治疗等

个性化教育康复训练。

6.2.2干预服务形式

6.2.2.1集体学习

发挥集体教育功能,提高教育效率。通过集体的分享与讨论,引发儿童学习探索的动机,

并帮助儿童建立及整合一定的经验与概念,以便在小组或个别活动中继续延伸。

6.2.2.2小组合作与个别化学习

应尊重儿童个体差异,开展小组合作及个别化学习。

13

应探索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完成一项共同的目标。

6.2.3教学途径

6.2.3.1创设活动区

创设活动区,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要。在活动区分解难点,更好地完成集体教学的内

容,为激发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创造条件。让不同发展速度和认知风格的儿童根据自己的兴

趣、需要和能力来参与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时间里,尽量满足每一名儿童探索欲望。充分利

用活动区的优势,延续集体探索活动。

6.2.3.2与家庭合作

家庭是视障儿童早期干预的重要力量。根据视障儿童家庭需要以及视障儿童个体身心特

征,机构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干预服务活动,并渗透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争取家长配合,成为

早期干预合作团队。

6.2.3.3与社区合作

宜在真实环境中发现和解决视障儿童的交往问题。在实际环境中学习和成长,逐步融

入和适应。要合理运用社区各类资源。社区志愿者加入到机构的干预服务队伍,机构要提供

服务和场地。

7评价

7.1单项评价

对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各项服务实施单项评价。机构或幼儿园教师运用各类观察

表、非正式评估表、检核表以及正式量表对0~6岁视障儿童进行各项干预服务的成效评价。

7.2综合评价

7.2.1应建立在视障儿童个别化干预服务计划前测和后测基础上并进行纵向评估。

7.2.2前测应记录干预前的基线测评结果,反映视障儿童干预之前的状态。

7.2.3后测应记录干预后的成效测评,反映视障儿童在干预之后的状态。

7.2.4通过前测、后测的对比,精确呈现视障儿童干预前后的变化,了解视障儿童通过个别

化干预、康复和支持服务所取得的进步。机构或幼儿园教师运用各类非正式评估表以及正式

量表对0~6岁视障儿童进行干预成效评价。教师团队对各类评估进行讨论、分析与研判,

写出综合评价报告。

8验收与考核

8.1规范化验收

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委托管理部门实施机构建设的规范化验收。

8.1.1基本条件验收

14

机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规范等基本条件,应符合4.5的要求。

8.1.2设施验收

应符合建标175-2016,并符合4.3的要求。

8.1.3场地环境验收

应符合建标175-2016,并符合4.1和4.4的要求。

8.1.4训练室用具验收

应符合建标175-2016,并符合4.2的要求。

8.2督导与绩效考核

8.2.1服务对象。0~6岁视障儿童个体在干预、康复和支持服务过程中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提升的相关指标。

8.2.2服务团队。机构内所有与视障儿童干预、康复和支持服务的相关人员,学前教育教师、

特殊教育教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构成的团队,及其团队的专业发展、团队合作

的相关指标。

8.2.3组织运行。视障儿童干预服务机构的组织运行机制及其内部运行的组织形态的相关服

务指标。

8.2.4财务成本。指服务机构运行的经费与开支之间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15

附录A

(资料性)

视功能训练室平面示意图(地面部分)

图A.1给出了视功能训练室(地面部分)的平面示意图。

图A.1

16

附录B

(资料性)

视功能训练室平面示意图(墙面部分)

图A.2给出了视功能训练室(墙面部分)的平面示意图。

图A.2

17

附录C

(资料性)

感觉统合训练室平面示意图

图A.3给出了感觉统合训练室平面示意图。

图A.3

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1

4基本条件.............................................................................1

5服务.................................................................................6

6干预与教学..........................................................................11

7评价.................................................................................14

8验收与考核...........................................................................14

附录A(资料性)视功能训练室平面示意图(地面部分).....................................16

附录B(资料性)视功能训练室平面示意图(墙面部分).....................................17

附录C(资料性)感觉统合训练平面示意图.................................................18

I

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机构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机构服务规范的术语与定义、要求、服务、干预

与教学、评价、验收与考核等各项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从事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服务的各类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MZ/T156低视力康复服务

JGJ5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标175幼儿园建设标准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视障儿童visuallyimpairedchildren

本规范指0~6岁视觉障碍儿童。

3.2

早期干预earlyintervention

在发育关键的儿童早期,各类机构为特殊儿童或早期发展异常的儿童及其家庭、社会

提供一系列的帮助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综合性服务。

3.3

通用设计universaldesign

尽最大可能让所有人可以使用,无需作出调整或特别设计的产品、环境、方案和服务

设计。

3.4

前盲文技能pre-brailleskills

0~6岁视障儿童学习盲文之前的各种准备学习活动,包含感官训练、手指精细训练、

触摸训练、语言训练等。

4基本条件

4.1场地

4.1.1游戏场地

1

4.1.1.1游戏场地应安全、舒适、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共用性。

4.1.1.2游戏场地要根据各类活动的教育功能体现层次性和渐进性,游戏环境应具有立体、动

态、新颖。

4.1.1.3室内(外)各类大型设施均应有软质包装,以免视障儿童碰撞受伤。

4.1.1.4应根据当地视障儿童特点,选用室外大型设备,如攀登网、滑梯等,注意设备大小、

位置、颜色等与室外环境的搭配与安全性。

4.1.1.5室内(外)可移动的大型教(玩)具,如玩具车、球类网架等,应指定使用时间,用

后归库,妥善管理。

4.1.1.6室内(外)用于主题活动搭建的舞台等临时性设施,应做好组织管理,不可在平常

行走道路上设置。

4.1.2集中绿地

4.1.2.1集中绿地应结合使用功能和特点统一规划设计,体现儿童化、体育化、生态化、立体

化。宜分为专用绿地和种植园地两部分,各机构宜设置集中绿地。

4.1.2.2集中绿地要能够分区合理、朝向适宜、日照充足,绿地率不得低于30%。

4.1.2.3集中绿地的环境空间应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安全、美观,方便管理。

4.1.3干预服务专用场地

4.1.3.1干预服务专用场地应根据视障儿童数量满足需求,并根据他们的教育康复要求装备,

如为视障儿童学习定向行走、熟悉交通规则、突发事件避难训练使用及综合康复训练的专用

场地。

4.1.3.2干预服务专用场地符合视障儿童身心特点,配置提高儿童自信心和自身能力的设置和

设施,以达到早期干预目的。

4.1.3.3干预服务专用场地应平坦、整洁。不在专用场所任意摆放其他临时性杂物。

4.1.3.4干预服务专用场地中设置的固定式大型教(玩)具,应设置可触摸图或标记。

4.1.3.5干预服务场地根据需要铺设临时性塑胶地面时,应指导视障儿童预先适应。

4.1.3.6应设置应对突发事件,例如台风、地震、火灾、人为暴力等,安置警示系统,每半年

组织视障儿童开展一次应急演练。

4.2训练室要求

4.2.1视功能训练室

4.2.1.1视功能训练室应有评估和训练区域。基础区域应设立视功能检查评估区、视觉认知

训练区、综合康复区及储物区。进阶区域还需设立近用视功能训练区、阅读训练区、益智区

等。各训练区具体平面布置,可参见附录A。视功能训练室内统一协调配色装修,设备尽量

2

不占地面空间,嵌入墙壁,墙面布局,可参见附录B。

4.2.1.2训练室应单独设立,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综合康复区至少占训练室40%的面积。

4.2.1.3训练室的天花板、窗帘、墙壁与地面颜色、房间内储物柜和内部装修,应按MZ/T156

的规定执行。

4.2.1.4训练室内应安装和配备用于视觉功能训练的各种设备。基础设备应有LED触控灯、

标识标志灯箱、视知觉训练系统、手眼协调训练器材等。进阶设备还需方位跟踪训练灯、二

维视力跟踪训练器、偏心注视训练仪、视野拓展训练仪等。

4.2.1.5应有专业人员指导视障儿童开展各种视功能训练。

4.2.1.6列入视功能训练的儿童,需建立训练前、后的档案管理制度,填写训练记录表。

4.2.1.7视功能训练内容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营造轻松愉悦的训练氛围,寓教于乐,激发

视障儿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

4.2.2感觉统合训练室

4.2.2.1感觉统合训练室应有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基础设备应有秋千悬挂游戏、滑台滑梯、球

池,进阶设备还需电子摇摆、多维感知训练、万象组合等。室内布置均衡、合理。平面布局

参考方案,见附录C。

4.2.2.2训练室应单独设立,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

4.2.2.3训练室天花板、墙壁与地面颜色的内部装修要求,应按MZ/T156的规定执行。

4.2.2.4训练室门前设置触摸标识;室内各区域的地面铺设不同材质;各设备表面有可触摸

标签。

4.2.2.5应有专业人员指导视障儿童进行各种感觉统合训练。

4.2.2.6感觉统合基本训练应包括触觉感知、听觉感知、视觉感知、本体觉(平衡、协调)

感知、综合觉感知,以及各种感知觉统合训练。

4.2.2.7专业人员要建立训练前、后的档案管理制度,填写训练记录表。

4.2.2.8专业人员根据视障儿童实际状况,实施个性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营造轻松愉悦

的训练氛围,鼓励视障儿童积极主动,配合训练。

4.2.2.9其他训练室,如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有条件宜配备。

4.3设施与设备

4.3.1一般性设施与设备

4.3.1.1一般幼儿园的教(玩)具,按照体育、建构、角色表演游戏、科学活动、益智和美劳

(美术、劳动)等类别配置。

4.3.1.2城市幼儿园教(玩)具的配备,应有体育设施、游戏用具、感觉统合训练,以及其他

3

适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大型玩具和装备。

4.3.2特殊设施与设备

4.3.2.10~3岁视障儿童特殊设备和规范要求

4.3.2.1.1应装备用于指导0~3岁未入园视障儿童的视障评估系列用具。

4.3.2.1.2应装备用于指导0~3岁未入园视障儿童的心理、身体状态评估器材。

4.3.2.1.3幼儿生活用具,如婴儿床、桌、椅、凳、柜等均应符合圆角、稳定等安全规范。

4.3.2.1.4应装备触摸训练、识别、认知用配套教学用具。

4.3.2.1.5应装备具有亮度、颜色可调、可控的灯光,以及具有灯光识别标志,对比度明显的

配套用具。

4.3.2.1.6应装备满足视障儿童视功能训练的各种适配设备;

4.3.2.1.7应装备满足视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各种适配设备。

4.3.2.1.8应装备满足视障儿童生活自理训练、认知能力训练、运动能力训练、定向行走训练

的各种适配设备。

4.3.2.24~6岁视障儿童特殊设备和规范要求

4.3.2.2.1应装备用于阅读包括光学、电子,手持和台式的配套助视用具。

4.3.2.2.2应装备用于视功能检测、筛查、评估系列用具。

4.3.2.2.3应装备定向行走、识别公共交通标示的训练器材。

4.3.2.2.4应装备适于视障儿童自主开展各项活动,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设备。

4.3.2.2.5应装备满足视障儿童视功能训练的各种适配设备。

4.3.2.2.6应装备满足视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各种适配设备。

4.3.2.2.7应包括盲、低视力儿童阅读用的绘本书、双视图书(大字体汉字与盲文对照)、实

物触摸书和玩具。

4.3.2.2.8相关从业人员应熟悉与使用《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与康复教育指导手册》。

4.4环境与布局

4.4.1建筑物通用设计

4.4.1.1建筑应设置在安全区域,建筑设计、造型和室内设计符合儿童特点,布局合理。

4.4.1.2建筑物应符合无障碍设计,适用于视障儿童,并符合以下要求:

4.4.1.2.1室内外空间按照功能区分,地面铺设不同材质;

4.4.1.2.2室内摆放的物品均有可触摸的标签,标注物品名称;

4.4.1.2.3室内标记使用鲜明的颜色,使得低视力儿童能够对比和分辨。

4.4.1.3建筑除普通教室外,应增设可供视障儿童评估、视觉康复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心理

4

咨询和辅导的专用教室或场地,为视障儿童提供所必须的教育康复服务。

4.4.2环境无障碍设计

4.4.2.1建筑物和场地应符合JGJ50的要求。

4.4.2.2无障碍设计应包括机构内全部设施。如建筑物入口、通路、走道和地面、门、楼梯与

台阶、扶手、电梯与升降平台、轮椅席位、活动室、训练室、公共卫生间。

4.4.2.3根据需要,可以选择设置语音介绍装置,方便视障儿童熟悉整个机构的各部门房间的

位置与布局。

4.4.2.4具体要求如下:

a)机构内所有建筑物、道路、场地、设施均应符合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b)所有活动室、训练场地,应根据需要铺设有脚底触感度的标识;

c)机构内道路拐弯处的弧度、与绿地、室外游戏场所等的结合要平缓,不能有突起物。

若有不可避免的突起,需要给与保护措施;

d)建筑物走廊、楼梯、卫生间要设置扶手,扶手高度应不高于0.65米,并有可触摸的

标识;

e)所有外露、训练设施、设备,均有可触摸的标识;

f)训练室门外应设置可触摸的标识;

g)机构内的语音介绍系统应符合相应标准;

h)机构内的儿童所乘坐的非动力运输车,应佩有安全带,工作人员按照安全规则操作。

4.4.3干预服务环境

4.4.3.1物理环境包括室内安全环保、无障碍、区域标记分明、灯光适宜、安静降噪,空气

流通,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4.4.3.2心理环境在于营造良好和谐、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环境,包括师生关系、儿童相互关

系,以及与儿童家长的关系等。

4.4.3.3文化环境应适应视障儿童特点,安全无障碍,适于儿童结合学习主题开展各类活动,

环境创设与设计。

4.5人员配备

4.5.1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服务机构需配备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保育、后勤

服务宜实行社会化服务。

4.5.2人员配备按照年级特殊幼儿数与从业人员数比例核定。学前视障班定额6人或6人以

内。儿童与从业者比例为2:1,保育员配备按略高于普通幼儿园标准配备。当年级幼儿数

达不到最低班额标准时,按班级与从业者比进行核定。视障儿童早期干预及学前特教班,每

5

班配备2.5名专业服务人员,保育员配备按略高于普通幼儿园标准配备。

4.5.3机构根据干预服务需要设置内设部门,管理人员一般由具备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服务、

管理实际经验及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担任。视障早期干预服务相关专业从业者不低于教职工

总数的90%。其中,每班应配备学前教育教师1名、特殊教育教师1名、每二班宜配备康复

治疗人员1名;每个机构应配备1名心理辅导教师和1名医师。

4.5.4视障早期干预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分为教师、教师助理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教师应取得

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助理需要经培训,由志愿者、义工、家长或专职人员担任。其他相关人

员由社会工作者、康复治疗师、视觉康复师、游戏治疗师、音乐治疗师、艺术治疗师、园艺

治疗师以及视光学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根据实际需要聘用。

4.5.5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之间需互为沟通与协作,开展跨领域的团队合作,宜实行以班主任

为团队协调人的个案管理制度。

5服务

5.1服务流程

5.1.1总体流程

如图1所示。

图10~6岁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机构服务流程图

5.1.2早期干预个别化干预服务流程

如图2所示。

6

图20~6岁视障儿童个别化干预服务流程

5.1.2.1筛查

机构应及时与当地眼科医院或设有眼科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残疾人联合会以及特殊教育

指导中心(资源中心)联络,获得早期筛查资料。

5.1.2.2建档

5.1.2.2.1档案应一人一档,以纸质形式备案,并建立电子档案收入影像资料。

5.1.2.2.2档案应包含以下内容:

a)基本信息:儿童、父母及其家庭基本信息和资料;

b)诊断证明:眼疾和相关病因证明、智力发展诊断;

c)评估记录: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能力、视功能、生活自理、社会适

应能力测评记录;

d)个别化计划及实施方案:要为每一名视障儿童定制适合个人当前需要(0~3岁:3

个月,4~6岁:6个月)的康复、教育、支持或干预计划,并制订符合儿童情况切实可行的

干预方案;

e)干预的实时记录:每一日活动完成后,要以简明的方式记录活动内容和成效。0~3

岁阶段,每个月对个别化干预计划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估,4~6岁阶段,每3个月对个别化

7

干预计划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估;

f)总结与转介评估记录:完成一个阶段干预服务,应进行总结评估,为视障儿童提供下

一阶段的个别化转衔支持计划,做好转介和安置服务记录。

5.1.2.3评估

在以下四项评估中,视障儿童和家长作为重要而主动的参与者。

5.1.2.3.1由医学专业人员进行医学评估。通过医学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符合视力障碍的

初步诊断标准。

5.1.2.3.2由康复专业人员进行功能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言

语能力、视功能、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评估,用于确定儿童的发展现状与干预需

求。

5.1.2.3.3由社工等相关专业人员对儿童本人及其家庭进行支持需求评估。通过了解儿童及家

庭成员需要的支持形态和支持程度,为儿童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5.1.2.3.4由特教教师进行教育评估。通过医学评估、功能性评估、支持需求评估等方案,从

智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全面评估视障儿童的教育服务需求;

针对在融合环境下当中的视障儿童,教师要根据儿童自身教育需求进行课程本位评估,及时

调整教学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