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高中++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高中++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高中++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高中++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解题:如何理解题目“为了忘却的记念”?忘却悲哀,记念奋斗。对烈士最好的记念方式是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为烈士的理想而奋斗,去完成烈士的未竟之业。一、了解背景,整体阅读写作背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文化“围剿”,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的国民党特务机关淞沪警备司令部。鲁迅在闻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发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强烈抗议和揭露反动派的罪行。1933年2月7—8日,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鲁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文章。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柔石(1902-1931),本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柔石先生一生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为奴隶的母亲》,中篇小说《二月》《三姊妹》等。主办《朝花》《语丝》等进步期刊杂志。民国二十年(1931年)因叛徒出卖,遭国民党军警逮捕后与殷夫等二十三位同志被秘密杀害。柔石白莽又名殷夫(1910-1931),原名徐祖华,浙江象山人。殷夫有一个极疼爱他,时任国民党航空署长的哥哥。牺牲前他曾四度入狱,均被哥哥保释而出。他感激哥哥的手足之情,但追求真理坚不屈从。殷夫主要作品有《孩儿塔》《别了,哥哥》《血字》《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白莽(殷夫)冯铿(1907-1931),原名冯梅岭,广州潮州人,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家庭,少女时,曾就读于汕头友联中学高中部,是民国时期潮汕最著名的女作家。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东方饭店被国民政府逮捕,2月7日被杀害,是左联五烈士中唯一的女性作家。冯铿胡也频(1903-1931),原名胡崇轩,福建福州人;早年读过私塾,当过学徒,后被家人送到天津大沽口海军学校学习机器制造。1924年与女作家丁玲结婚,1928年到上海主编《红与黑》杂志,1929年与沈从文合编《红黑》月刊和《人间》月刊。1930年加入“左联”,被选为执行委员。1931年1月17日被国民党逮捕,1931年2月8日在上海龙华被杀害。胡也频李伟森(1903年一1931),笔名李求实,湖北武昌人。1917年考入武汉高等商业专科学校。五四时,参加领导学生运动。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3年参加京铁路工人大罢工。翌年4月,被派往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后当选团中央委员,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1930年8月,任中央宣传部秘书。1931年1月17日在东方旅社被捕,1931年2月7日被国民政府处决于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内广场,时年28岁,为五烈士中唯一没加入左联之人。李伟森隐约其辞: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明珠投暗:比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集团,也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仓皇失措:匆忙慌张而不知所措。人心惟危:人心险恶,难以揣测。急于事功:做事急于求成。延口残喘:比喻勉强维持生存,用于将死之人。解释词语拟写小标题二、重点阅读,分析人物思考:“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不敢”“不愿”“不屑”三者有什么区别?不敢:既同情革命者又怕惹祸上身不愿:只想明哲保身不想招惹是非不屑:烈士遇害小事一桩不值一提阅读第一部分,分析白莽形象阅读第二部分,分析柔石形象思考:鲁迅写柔石时为何提到方孝孺?①柔石和方孝孺在性格上相似:两人都硬气且迂腐。②用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暴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进步青年的罪行。阅读第四部分,分析三则材料的作用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1)从分析句子的重点词语入手(2)从分析句子的文中位置入手(3)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三、赏析金句,品味语言1.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用排比和反复,与首段呼应阅读第五部分,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2.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①运用比喻,“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形象地概括了三十年来反动统治者残酷屠杀革命者的罪行,“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延口残喘”表明斗争的艰难;②“这是怎样的世界”运用反问对黑暗社会的控诉;③全句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的切齿痛恨和顽强斗争精神。3.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①运用象征手法,暗示反动势力还很强大,斗争的道路还很漫长。对于失去战友的无比悲痛之情,还是暂时忘却为好,只有化悲痛为力量,才是对他们的最好的纪念。②预言烈士的血不会白流,革命终将取得胜利。③全句表达了鲁迅对革命必胜的信念,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热爱与敌斗争到底的精神。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四、比较阅读,加深理解1.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2.《记念刘和珍君》以讽刺的口吻说“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为了忘却的记念》则说“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这两处的“忘却”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谈谈自己的看法。①《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忘却”意在警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要总结教训,为了“更奋然而前行”。②《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忘却”实际上是“摆脱”“搁置”的同义语,也就是摆脱悲痛的重压,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3.两篇散文都是纪念死难烈士的记事散文,同是在写“不能忘却”的主题,但是它们在抒情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原因何在?不同:《记念刘和珍君》语言犀利,语调高昂,锋芒毕露如洪水奔涌,不可抑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