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第十六章 第四节_第1页
妇产科第十六章 第四节_第2页
妇产科第十六章 第四节_第3页
妇产科第十六章 第四节_第4页
妇产科第十六章 第四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编:杜惠兰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配套课件第十六章第四节产褥中暑辽宁中医药大学王昕

产褥期因高温环境使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急性热病,称为产褥中暑(puerperalheatstroke)。本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处理不当常遗留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产褥中暑属中医“晕厥”、“产后发热”等范畴。第十六章第四节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

当外界气温超过35℃时,机体靠汗液蒸发而散热,这需要空气流通才能实现。受旧的风俗习惯影响,产妇怕“受风”而紧闭门窗、包头盖被、衣着严实,使居室和身体小环境处在高温、高湿状态下,严重影响产妇出汗散热,导致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而出现高热,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和呼吸循环功能衰竭。

第十六章第四节2.暑伤气津夏月产妇失于调养,加之产后元气受损,暑热入侵,耗气伤津而发病。1.暑入阳明暑热之季,产后机体百脉空虚,腠理不密,暑热之邪乘虚而入,燔灼阳明,营卫不和而发病。二、中医病因病机第十六章第四节临床表现1.中暑先兆较短暂,表现为口渴、多汗、心悸、恶心、胸闷、四肢无力。体温正常或低热。第十六章第四节2.轻度中暑中暑先兆未能及时处理,产妇体温逐渐升高达38.5℃以上随后出现面色潮红、胸闷、脉搏增快、呼吸急促、口渴、痱子满布全身第十六章第四节3.重度中暑产妇体温继续升高达41~42℃,呈稽留热型可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谵妄、抽搐、昏迷数小时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遗留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后遗症第十六章第四节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1)病史产妇处于炎暑季节或闷热而空气又不流通的环境中。(2)临床表现发病急骤,初起产妇多诉胸闷、恶心,或烦躁不安,随之出现典型的中暑表现,如发热、昏迷、抽搐等。(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①血液检查重者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增高,血钠、氯化物含量降低。②尿液检查重者出现蛋白尿、管型和红细胞。第十六章第四节2.辨证要点本病是以产褥期内出现身热、烦渴、汗出为主症,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综合分析。壮热,烦渴,舌红,脉洪大者,为暑入阳明;身热,烦渴,汗出,体倦少气,舌红少津,脉虚数者,为暑伤津气;灼热烦躁,神昏谵语,甚或猝然晕倒,不省人事,身热肢厥,舌绛,脉洪大或滑数者,为暑入心营。第十六章第四节3.鉴别诊断(1)产后子痫发病无季节性,产前多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史。产后血压高,头晕眼花,重者昏迷抽搐,但无发热。同时伴有蛋白尿及浮肿。(2)产褥感染发病无季节性,有生殖道感染病史。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恶露有臭气。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第十六章第四节治疗一、治疗思路治疗原则是立即改变高温和不通风环境,采取中西医方法,迅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迅速降低体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第十六章第四节二、西医治疗一般治疗立即将患者置于阴凉、通风处,脱去过多衣着,室内温度宜降至25℃。第十六章第四节2.降温(1)物理降温①冷水、酒精擦浴;②在头、颈、腋下、腹股沟、腘窝等浅表大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③按摩四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④若发生循环衰竭者慎用物理降温,避免因血管收缩加重循环衰竭。第十六章第四节(2)药物降温①4℃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1500ml静脉滴注。②盐酸氯丙嗪25~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4~6小时可重复一次。血压下降时,停用盐酸氯丙嗪改用地塞米松。③紧急时可使用盐酸氯丙嗪加盐酸异丙嗪静脉滴注。④高热、昏迷、抽搐的危重患者,或物理降温后体温复升者,可用冬眠Ⅰ号(哌替啶100mg、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半量静脉滴注。⑤药物降温时,需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当体温降至38℃时,停止再降温。第十六章第四节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24小时补液量控制在2000~3000ml,注意补充钾、钠盐。4.纠正脑水肿及抗惊厥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抽搐常用地西泮、硫酸镁等。5.预防感染给予抗生素。6.对症处理心力衰竭时选用毛花苷丙、毒毛苷K等;呼吸衰竭时选用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必要时气管插管。第十六章第四节三、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1.暑入阳明证证候

产后壮热,面赤气粗,烦渴引饮,头晕,头痛;舌质红,脉洪大或滑数。治法

清暑泄热,透邪外达。方药

白虎汤(《伤寒论》)加西瓜翠衣、竹叶、芦根。第十六章第四节2.暑伤津气证证候产后身热多汗,口渴心烦,体倦少气,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脉虚数。治法清热解暑,益气生津。方药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第十六章第四节第十六章第四节(二)外治法针刺人中、足三里、十宣、涌泉等,用泻法强刺激,促进患者苏醒。第十六章第四节(二)中成药1.藿香正气水口服,适用于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2.十滴水口服,适用于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第十六章第四节预防与调护1.做好卫生宣传,居室定时通风,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衣着宽大舒适。2.夏季鼓励产妇多饮水,及时发现和治疗先兆中暑。3.产褥中暑治疗期间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情况,意识不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