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1-人教版_第1页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1-人教版_第2页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1-人教版_第3页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1-人教版_第4页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1-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和外传。《九章算术》的重要成就。《神农本草经》。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张衡发明地动仪。二、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以提高对比和归纳综合的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秦汉时期许多重大的科技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秦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教学要点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纸的发明.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及其伟大意义二、《九章算术》三、医学的成就.《神农本草经》.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华佗创制“麻沸散”和“五禽戏”四、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的重点是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创制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难点是地动仪的构造原理和一些专门的科技名词。二、讲述本课的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先说明从这一课到第课,讲的都是秦汉时期的文化。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已经学过的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的特点,指出这个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繁荣,是秦汉文化发展的历史条件。三、“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包括三个内容:.纸的发明;.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先挂出《考古发现的我国汉纸的出土地点》(不作要求)的地图,再讲述纸的发明。建议从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讲起,以便学生了解发明纸的历史背景。可先引导学生回顾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商代、西周的金文,指出我国最早的书写材料是龟甲、兽骨、青铜器和玉石器,在上面刻字需要有专门的技术。春秋以后,采用竹木简和帛作书写材料。竹木简很笨重,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竹木简奏章重到石左右(石重斤),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一个奏章用了片竹简,要由两个人抬进宫去,汉武帝两个月才看完。帛又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从事造纸术的研究。这是造纸术发明的历史背景。关于纸的发明,教师可指出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新疆、陕西、内蒙古和甘肃等地都发现过西汉时期的纸,其中年代最早的是近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纸。放马滩汉墓出土的纸质薄而软,表面平整光滑,上面有细黑线条绘制的地图。考古学者认定此墓的年代在西汉文景时期,这证明早在西汉前期,我国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最后指出,纸的造价低廉而又携带方便。纸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人类文化的传播。教材中的一段小字,学有余力者可自行阅读,但不作为要求。关于蔡伦改进造纸术,应着重指出,在蔡伦之前,我国劳动人民虽已发明了造纸的方法,但纸的质量还比较差,产量也不高。蔡伦总结和推广劳动人民造纸的经验,采用多种植物原料(树皮)和废弃物资(破布、麻头和旧鱼网),既扩大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成本,使纸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公元年,汉和帝通令全国采用他的方法造纸。从此,纸张的使用日益普遍。蔡伦的这一历史功绩,值得充分肯定和颂扬。讲解时,应指导学生观看课本上有关蔡伦的插图。关于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可先适当引用后面资料和注释中的某些材料,说明在我国的造纸术外传之前,世界各国使用的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很脆,有的又很贵,不适于大量使用。然后再讲述我国造纸术向外传播的情况。最后指出,我国造纸术传播出去以后,解决了上述种种困难,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因此,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地图《造纸术外传示意图》,不要求学生记忆。四、“《九章算术》”一目,叙述了秦汉时期数学的巨大成就。教材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介绍《九章算术》只需按教材讲述,不必外加材料,着重指出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其中的许多成果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它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础。五、“医学的成就”一目,教师讲述时,可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的著名医学家扁鹊,以加强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然后着重指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善的药物学著作。接着,教材用较多篇幅叙述东汉末年的两大名医张仲景和华佗,这是本课的又一重点。讲述张仲景时,要指出他是位有着卓越贡献的医学家,被后世尊为“医圣”。《伤寒杂病论》一书不必多讲,简要地说明此书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所谓“伤寒”是指痢疾、肺炎、流行性感冒一类的急性传染病,不是通常所说的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病。“杂病”是指以内科为主包括外科等方面的病症。关于张仲景医术之高明,民间流传着许多生动的故事,课文的一段小字记述了其中的一则,学有余力者可以阅读,但不要求记忆,教师也不必讲解。讲到华佗,也要先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的插图《华佗》,指出他最卓越的贡献,在于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首创。同时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保健体操“五禽戏”,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六、“张衡和地动仪的发明”一目,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指出他是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最主要的成就是制造地动仪。接着再向学生介绍地动仪的结构和原理,讲解时可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叙述地动仪结构的小字(不要求学生记忆),然后说明其测报地震的科学原理,指出地动仪的关键部件是中间那根垂直竖立的都柱,它上粗下细,重心高,支面小,重心不稳,只要有一点微弱的震动就会倾斜。遇到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地壳震动,地震波传到地动仪,由于惯性的作用,都柱就朝哪个方向倾倒,触动杠杆,与杠杆相连的龙嘴就会张开,嘴里的小铜球也就落在下面的蛤蟆嘴里。这就是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大地震动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张衡发明的这台地动仪制造于公元年,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它比古波斯的类似仪器早一千二百多年,比欧洲最早的地动仪早一千七百多年,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地震学的先进水平。本目的文献资料,叙述地动仪在公元年测得陇西发生的地震,以表现其准确性。七、以上内容讲完,教师进行小结,并指导学生回答教材中的思考题: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的主要长处是什么?资料和注释西汉初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掘了座古墓葬,其中秦墓座,汉墓座。这座汉墓的时代在西汉文景时期。在棺内的死者胸部,发现一幅纸质地图,残长厘米,宽厘米。纸质薄而软,因墓内积水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出土时呈黄色,现褪变为浅灰间黄色,表面沾有污点。纸面光滑平整,用细黑线条绘制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这幅纸质地图是我国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纸张实物,说明我国早在西汉初期就已发明了可以绘写的纸。在纸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做书写工具在殷商时代,我国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牛骨,需经特殊处理并由专门人员用刀刻写。在铜器和玉石器上也有铸刻文字的。西周时期,文字主要是铸刻在铜器上。到了春秋时代,竹木简牍盛行,并开始使用丝帛书写,《墨子》里就说到“书之竹帛,传遗世子孙”。直到东汉,竹木简牍和丝帛仍然是重要的书写材料。西汉末年,刘向校定皇家图书时,都是先写在竹简上,以便随时改动,待整理完毕,才将定本誊写在帛上。东汉的皇家藏书处东观所藏图书,就是竹简和帛两大类。竹简是把竹材锯成圆筒,再剖成竹片。书写以前,先要在火上烘干,以防止虫咬和腐烂。简有一定的长度,如尺寸的简是用来写经典、法律和国史的,一尺长的简是用来写信的(所以后来把信叫做“尺牍”)。简上的文字,是用笔墨书写的;要删改,就得用刀削掉(所以后世又把删改文章叫做“笔削”)。在没有竹子的地方,则用木材锯成段,再劈成片,刮削使平,成为木简。宽的叫“版”,或叫“方”。蔡伦蔡伦(?—),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州市)人,汉和帝时候掌管制造宫廷使用器物的宦官。蔡伦有才学,他监造的宝剑和各种器械,质量都非常好。蔡伦曾受封为龙亭侯,因此后来人称他改进后的纸叫做“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造纸术从我国传播出去以前,朝鲜、日本也用简和帛写字,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树叶(我国通称贝叶)写字,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书写,欧洲用羊皮作纸写字。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很脆,有的很贵。据说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张羊皮。因此,这些材料也都不适于大量使用。我国造纸术传播出去以后,解决了上述那些困难,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正如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评价包括造纸术在内的我国四大发明的时候所说的:“它们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又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看来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没有一个显赫人物,对人类事业曾经比这些机械的发现施展过更大的威力和影响。”《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一部数学专著。它是通过多人之手,经过长时间的修改删补,到东汉时期才逐渐形成定本。现在流传的是刘徽注释本,原本早已失传。全书分为九章,其中:①“方田”,主要是面积的量法和分数算法;②“粟米”,主要为粮食交易计算法;③“衰分”,主要为分配比例的算法;④“少广”,主要为政府组织粮食运输、平均负担的计算法;⑦“盈不足”,主要为盈亏问题的解法和用同类计算方法解算其他类型算术题;⑧“方程”,主要为联立一次方程组解法和正负数;⑨“勾股”,主要为勾股定理的应用和测量问题的解法。全书汇集了个应用题及其解算方法,系统总结了先秦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书中的分数解算方法、联立一次方程解法、负数等,是当时居于世界先进地位的成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系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原书已佚。现传的《神农本草经》,均由历代本草书籍的引文辑成,有明代卢复和清代过孟起、孙星衍、顾观光以及日本森立之等人的辑佚本。共收载药物种,详述其性味、功用和主治之病疾。为我国现存第一部较为完善的药物学和植物分类学著作。张仲景和《伤寒论》张仲景(约—),名机,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市西南)人,是一位在医学上有卓越贡献的医学家。曾任长沙太守。他写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卷。这部书经晋代名医王叔和整理,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伤寒论》篇,是在以往医学著作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的贡献主要是辨症施治。辨症指辨明症状,先分析是阳症(抗病力强,病势亢奋的病症)还是阴症(抗病力强,病势虚衰的病症),再由阴阳辨明表里,辨明虚实,再辨明寒热。这就是中医诊断学上著名的“八纲”。施治指辨症以后进行的治疗。张仲景用汗(用发汗的方法排病)、吐(用催吐的方法排病)、下(用下泄的方法排病)、和(用和解的方法去病毒)来概括各种症状的治法,发挥了祖国医学“辩证论治”的传统,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金匮要略》篇,论述了内、外、妇、产各科的四十多种疾病,记载了二百六十多个药方。书里论述了疾病发生的各种原因,主张早期防治。华佗华佗(—),又名(古敷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他是个民间医生,一生不愿做官,不愿追求名利富贵。朝廷征召他做官,地方举他当孝廉(汉朝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举为孝廉的人,往往被任命为“郎”官),他都拒绝了。他擅长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精外科。创有称为“五禽戏”的保健体操。行医的足迹遍及今天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的部分地区,治愈的病人很多。由于他医术高明和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人们赞扬他为“神医”。建安十三年(年)为曹操所害。麻沸散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传说系由曼陀罗花(也叫洋金花、风茄花)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各钱,南天星钱,共味药组成;另一说由羊踯躅钱、茉莉花根钱、当归两、菖蒲分组成。据后人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的原始处方。五禽戏和《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运动保健的重要性,并创造了一套以呼吸运动与躯体运动相结合的医疗体育方法。早在春秋战国时,以呼吸运动为主的“导引”方法已相当普遍。到了汉代,导引疗法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年在长沙马王堆号西汉墓中就出土了绘有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导引图四十多幅。华佗吸收前人的成就,加上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了一套“五禽之戏”,即摹仿虎、鹿、熊、猿、鸟等种禽兽动作姿态的保健体操。据说其弟子吴普每天做五禽戏,常年不断,“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后汉书·华佗列传》)。张衡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北)人。少年时好学,岁离开家乡去关中一带游历,又到洛阳学习五六年。后来,他回到家乡专心研究学问,写成了著名的文学作品《二京赋》。他逐渐又从文学创作转向哲学、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研究。岁那年,他被召到洛阳做起草文书的郎中,几年以后升任太史令。他进一步钻研天文、历法,精心观测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后来,他又注意研究地震。公元年,设计制造出可以测定发生地震方位的地动仪。他还上书反对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指责提倡谶纬迷信的人是为了升官发财,主张把谶纬迷信一律查禁。此外,他在史学、数学、地理、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贡献。地动仪东汉时期,我国地震频繁。据《后汉书》记载,从公元年到年的年间,就有年在我国各地发生过地震、山崩、地裂或地陷等灾害。年月的一次地震,在京师洛阳和其他个郡国地区,都或重或轻地受害。有的地方地面陷裂,有的地方从地下喷涌出水,有的地方城郭房屋倒塌,压死了人。那时候,人们对地震现象还不能解释,封建统治者借此宣扬神学迷信。东汉时候的伟大科学家张衡,冲破了神学迷信的束缚,发明和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科学仪器——地动仪。《后汉书·张衡传》记载了他发明的这台地动仪。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最早的地震仪。它是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大地震动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这个原理至今仍然沿用。在国外,直到公元世纪,古波斯的马拉哈天文台才有类似的仪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