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22份)-人教课标版5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22份)-人教课标版5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22份)-人教课标版5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22份)-人教课标版5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22份)-人教课标版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相关读物浙东学术.了解浙东学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贯穿于文中的求是求真、经世致用的思想及其治学要“切于人事”的主张。对应学生用书章学诚(-),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乾隆进士,官国子监典籍。学识渊博,史学理论有独到见识,章学诚一生主修、参修各类地方史志十余部,并撰写了大量的志评著作。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志义例,《方志立三书议》提出方志分立三书的主张,标志着其方志理论的成熟、修志体例的完备和方志学的建立。他提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思想,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历史学和目录学理论,被梁启超称为中国方志学的创始人。他曾参与《续资治通鉴》的纂修,又主修《湖北通志》,著有《文史通义》卷,《校雠通义》卷,《方志略例》卷,《文集》卷,《外集》卷,《湖北通志检存稿》卷及《未成稿》卷,《外编》卷等。去世年后由刘承干搜集整理出版了《章氏遗书》。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把“六经之旨”和“当世之务”结合起来考察,鉴古知今,以探索未来社会发展之路。可是清代学术后来的发展,没有遵循他的路途前进。乾隆嘉庆时期,被称为清王朝的“盛世”,而“乾嘉学派”又成为这一盛世在学术文化上的点缀。“乾嘉学派”打着研究经典的旗帜,却漠不关心“当世之务”。究其根本,还是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结果。当时著名学者钱大昕自题画像说:“官登四品,不为不达;岁开七秩,不为不年;插架图籍,不为不富;研思经史,不为不勤;因病得闲,因拙得安,亦仕亦隐,天之幸民。”钱氏这种精神状态,是大部分乾嘉时期学者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考据之学相反,一些理学的末流仍然空谈天人性命。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就是为纠正当时的这两种学风而创作的。《文史通义》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积一生学力著成的史学论著,凝聚了作者大半生的心血。全书共九卷,分内篇、外篇两部分。作者从乾隆三十六年()或三十七年()开始写作,至嘉庆六年()去世止,历时三十年尚未完稿。内篇多半泛论文史,外篇论修志体例,阐述甚详。其论学主旨,以“考索”与“义理”并重,但反对无目的的考索和空谈义理。认为史书有“比类”与“著述”之分。“比类”是编辑史料,“著述”则当“别识心裁”,自成一家之语。《浙东学术》是《文史通义》中很有分量的一篇,集中论述了作者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作者立论鲜明,引证丰富,反对空言、提倡切实致用的思想贯串始终,字里行间洋溢着堂堂正气和烈烈激情。浙东学术主要内容第一段阐明浙东学术的第一个特点:“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切于人事”第二段阐明浙东学术的第二个特点:没有门户之见,主张“经世致用”,贵在创新第三段再次阐明浙东学术强调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天人性命之学,,研究天与人的关系、万物的天赋和禀受等哲学范畴的学问,)\(不可以空言讲也。故司马迁本董氏,不可用抽象的理论说教来讲啊。所以司马迁探究董仲舒的)\(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儒者欲尊,天人性命学说,而创作出流传千古的著作(《史记》)。儒者想尊崇)\(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人的天赋禀性,却把抽象地谈论义理作为(治学的)功绩,这就是程朱)\(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夫子曰:“我欲,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所讥讽的原因啊。孔子说:“我想)\(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把(我的思想)托付于抽象的理论,倒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深切著明也。”此《春秋》之所以,表现得深刻、真切、显著、明白。”这就是《春秋》可以)\(经世也。圣如孔子,言为天铎,,成为经国济世之书的缘故啊。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为上天宣布教化,)\(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故善言天,尚且不能凭抽象的理论取胜,何况别人呢?所以善于谈论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三代,与人关系学说的人,没有不切近于社会现实的。夏商周三代的)\(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学术,只知道有史学而不知道有经学,这是因为它切近社会现实啊;)\(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近儒,后人看重经术,(也)因为它就是三代的历史罢了;近代儒学者)\(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浙东之学,,谈论经学,好像在社会生活之外,另有所谓的义理啊。浙东学术,)\(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谈论天人关系学说的必在史学方面考究,这是它卓越不凡的原因啊。)\\\[\\(\\\\(\(\\(天人性命之学:研究天与人的关系、万物的天赋和禀受等哲学范畴),\\(的学问。空言:抽象的理论说教。董氏:指董仲舒。经世之书:指司))))\\\\\(\\\\(\(\\(马迁的《史记》。德性:儒家指人的天赋禀性。宋学:主要指宋代程、朱和陆、),\\(王两派的理学,与“汉学”相对。大雅:才德高尚的人。行事:具体的历史事))))\\\\\](\\\\(\(\\(件。天铎:就是为上天宣布教化的意),\\(思。制胜:取胜。三代:指夏、商、周。))))\(朱陆异同,干戈门户,,朱熹和陆九渊持议不同,为门户之见大加攻伐,(他们的争论))\(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是千百年来束缚人们思想的关键,也是千百年以来(阻碍学术发展))\(荆棘之林也。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的荆棘林啊。推究它纷乱的缘故,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传递)\(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知史学之本于《春秋》,,抽象的理论而不切合社会现实罢了。明了史学的本原在《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明了《春秋》将用来经国治世的,就懂得了天人的学问不能靠)\(空言,而讲学者必有事事,不特无门户可持,,抽象理论说教,而谈论学问的人一定要治事,不只是没有门户之见可持,)\(亦且无以持门户矣。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也是没有办法持门户之见啊。浙东学术,虽然源流是一样的,)\(而所遇不同,故其见于世者,,但因为他们的境遇不同,所以它在现实中的表现(也不同),)\(阳明得之为事功,蕺山得之为节义,,王阳明得到它而建立了功绩,刘宗周得到它而成就了气节,)\(梨洲得之为隐逸,万氏兄弟得之为经术史裁。,黄宗羲得到它而隐居不仕,万氏兄弟得到它而治经著史。)\(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虽然)接受的(学说)同出于一个源头,而表现出来的形态却有很大差别,)\(以其各有事事故也。彼不事所事,,这是因为他们各自有治事(的原则)的缘故啊。那些不做应该做的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而只是空论天赋禀性,空谈学问的,(他们的学说)就像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面目非常相像,不得不创立不同的门户,来表示自家的见解而已,)\(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所以只有浅陋的儒者才有门户之争啊。)\\\[\\(\\\\(\(\\(朱陆:指朱熹和陆九渊,他们),\\(都是南宋人。纷纶:纷纭,纷))))\\\\\(\\\\(\(\\(乱。事事:治事,做事。蕺(í)山得之为节义:刘宗周在清兵攻下杭州后,绝食而死,),\\(所以这里称之为“节义”。蕺山,即刘宗周。梨洲得之为隐逸:指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所以称之为“隐居”。梨洲,黄宗羲的号。黄茅白苇:茅和),\\(苇形状很相近,这里比喻朱、陆两派都是空言性命,区别甚微,不过像茅草和芦苇罢了。))))\(或问:事功气节,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有人问:事业功绩气节,真的可以和著述相提并论吗?)\(曰: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回答说:史学之所以可以经国济世,(因为它)本来就不是空洞的)\(著述也。且如六经,同出于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著述啊。例如六经,同出自孔子之手,(但是)儒家先辈认为成就没)\(大于《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后,有大过《春秋》的,正是因为它切合当时的社会现实罢了。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来的人说到著述,舍弃今世却寻求古代,舍弃社会现实却)\(言性天,则吾不得而知之矣。学者不知,谈论天人关系,则是我不得而知的了。治学的人(如果)不懂得)\(斯义,不足言史学也。,这个道理,就不值得称史学了。)对应学生用书一、识字注音.天铎(ó) .桎梏(ɡù).蕺山(í) .迥殊(ǒɡ)二、一词多义.说\\\{\\(\\\\(①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说法,学说),②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说出,道出),③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古代的一种文体),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说”通“悦”,愉快),⑤说备使抚表众(《赤壁之战》)(劝说))).得\\\{\\(\\\\(①则吾不得而知之矣(能够),②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得到),③此言得之(《六国论》)(适宜,得当),④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应当,应该))).舍\\\{\\(\\\\(①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放弃,舍弃),②屋舍俨然(《桃花源记》)(房屋),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筑舍定居),④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军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遇\\\{\\(\\\\(①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境遇),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对,对待),③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庄子·养生主》),(接触,感触),④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待遇))).胜\\\{\\(\\\\(①犹且不以空言制胜(胜利),②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超过),③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尽))).知\\\{\\(\\\\(①知有史而不知有经(知晓,知道),②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知识),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管理),④官知止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感知),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通“智”,智慧))).诸\\\{\\(\\\\(①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兼词,相当于,“之”和“于”),②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形容词,众多))).而\\\{\\(\\\\(①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连词,表转折),②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连词,表并列),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连词,表递进),④舍今而求古(连词,表转折),⑤提刀而立(《庄子·养生主》)(连词,表修饰)))三、古今异义.天人性命之学性命\\\{\\(\\\\(古义:万物的天赋和禀受。,今义:人和动物的生命。)).不可以空言讲也可以\\\{\\(\\\\(古义:两个词,可以用。,今义:一个词,表示许可,能够,值得等。)).儒者欲尊德性德性\\\{\\(\\\\(古义:儒家指人的天赋禀性。,今义:贬斥、讥讽人的话,指特别不能容忍的仪态、举止、言语、作风等。)).而空言义理以为功以为\\\{\\(\\\\(古义:两个词,用来作为。,今义:一个词,认为。)).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大雅\\\{\\(\\\\(古义:才德高尚的人。,今义:风雅,文雅。)).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行事\\\{\\(\\\\(古义: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办事,行为。)).未有不切于人事者人事\\\{\\(\\\\(古义:社会现实、社会生活。,今义:人员的升迁任免等。)).此其所以卓也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朱陆异同异同\\\{\\(\\\\(古义:偏义复词。重在“异”,差异。,今义: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四、词类活用.朱陆异同,干戈门户 (名词作动词,攻击).千古桎梏之府 (名词作动词,束缚).而讲学者必有事事 (名词作动词,做).后人贵经术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贵)五、辨识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成为千百年来制约人们的东西,也是千百年来繁杂、棘手的荆棘之林。.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句式:被动句,“见……于”表被动。译文:这就是宋代的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讥笑的原因。.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句式: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言性命者必于史究”。译文:谈天人性命学说的必在史学方面考究。.我欲托之空言。句式:省略句,“托之”后省略介词“于”。译文:我想把主张寄托在抽象的理论上。.亦且无以持门户矣。句式:固定句式,“无以……”为固定句式,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译文:也是根本没办法成立派别的。六、名句积累.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故其见于世者,阳明得之为事功,蕺山得之为节义,梨洲得之为隐逸,万氏兄弟得之为经术史裁。.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对应学生用书\\\([语句研读]).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解读]这句话是说研究天与人的关系、万物的天赋和禀受等哲学范畴的学问,不可用抽象的理论来说教。所以司马迁本着董仲舒的天人性命之说,写出了有益于治国安邦的著作。作者在此强调了“经世致用”的学术理念,治学不要讲空洞、晦涩的理论,要讲究实用。写文章不可以空言,华而不实的东西没有生命力。近些年,中学生的文章给人的感觉是,堆砌起来的华丽词句多,采用别人用过的或陈旧的材料多,模仿或套用别人作文的老套路多;反映真实的、自己身边的事少,有独立、独到见解的少;真正打动人的作品少。为此还是鼓励同学们作文时,多写写身边的事,少背诵些应试的华丽篇章,让自己的文章能引人共鸣。.夫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解读]课文所引孔子的话,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即通过史实来传达理论,文学上通俗的说法叫“以形象传达思想”。章学诚非常推崇孔子这句话,在多部著作中多次引用,可见他求实的著述主张。章学诚以“六经”为史,把“六经”看做历史典范,所以非常赞赏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学风。圣明如孔子,可以代天立言,尚且不以空言取胜,“况他人乎?”这一反问简明有力,发人深省。.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解读]作者在这里用了“黄茅白苇”一词来批评学术研究中的门户之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学术研究中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特点和专长,这就丰富和发展了原有的学术。而门户之见与其相反,它是不允许自己门派之外的观点存在和发展的。简单地说,风格流派是——使小变大;而门户之见是——使大变小。章学诚对门户之见的批评,对中国文化学术的发展(在那一时期),是十分有益的。对史学和文学研究的发展,这种批评,起到了一种推进器的作用。\\\([问题探究]).文章第一段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明确]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的观点,并按历史顺序逐一列举古代、近代切合人事谈论经学的事来论证观点,事实翔实,态度鲜明,富有说服力。.在第二段中,作者遣词造句生动活泼,行文流畅,富有文采,请结合文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