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授课教案_第1页
《社会学概论》授课教案_第2页
《社会学概论》授课教案_第3页
《社会学概论》授课教案_第4页
《社会学概论》授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学的产生背景和条件三、教学内容(5个课时)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1、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在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已在欧洲主要国家中完成了。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同的回答,形成了社会学中的两大传统。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采用“社会学”第四,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早期的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什么是社会学?”一个半世纪以来一直是它的创始人以及后辈社会学家力图明确回答而又不容易回答清楚的问题。孙本文在《社会学原理》一书纪中叶起到20世纪30年代初为止国外9种关于社会学的定义,即社会学是研究①社会⑧社会现象间的关系,⑨社会行为的科学。有的美国社会学家统计了1951.1971年20年间美国出版的16种社会学教科书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8种提法,即研究①社会互⑧社会中的人。当然,社会学在其160多年发展过程中积这众多的定义主要分属于三大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在1903年出版的《群学肄言》的序言中首先提出来的。80多年后,郑杭生在一系列论定义可以说是沿着严复的思路发展的。(2)认为德珩、陈翰笙等均持此种观点。(3)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加哥互动学派心理行为理论出发,批评他列举的前8种定义虽没有什么错误,但均不能为规律的科学,(如杨心恒等),有的认为“社会3、第三种类型的观点。其代表性意见有①“剩余说”,即认为社会学是一门r余社会科学”,它有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第五,“共通说”,孙本文于20世纪30年代在总结前人观20世纪70年代,台湾省学者魏铺提出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科学分类。他认为社会学学科在中国大陆恢复后,郑杭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一种与上述观(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的关系等主要是为了客观地说明社会良性行为和协调发展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条指导思想。它们的区别在于:(1)科学社会主义从无产展条件和机制这样的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第一,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年前社会学引入中国,在中国获得较大发展,中途被取消27年后又不得不重建,归根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的加速期,其特点除了速度大大加2.什么是社会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关系?第二章社会与社会运行三、教学内容(6个课时)(一)社会的基本定义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F.H.吉丁斯、法国的G.塔德等。二是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不仅为纽带,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形成了整个社会系统。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为基础。(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更为丰富多彩。(6)社会系统是一文化一旦形成便在社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大作用。文化塑造着社会中的个马克思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标准,提出了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类型很多社会学家根据整体社会结构的差异,把社会概括在具体用词上有所不同)两个基本类型。比较著名的,如F.滕尼斯提出的礼俗社会调,是指社会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合理的比例与功能性协调,所谓功能性协调是指社会系统在活动和作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文化的特征、文化的类型三、教学内容(5个课时)(三)文化、社会与人2、文化具有复合性。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3、文化具有象征性。文化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4、文化具有传递性。文化一经产生,就会被人模仿和利用,从而发生纵向和横向5、文化具有变迁性。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不同文化之间三、文化的区分(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四、文化的结构普遍一致的地方。例如,美国社会学家C.威斯拉曾在《人与文五、文化的功能2、文化交流3、文化震惊作为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冲突之一种的“文化震惊”,人,在初次接触到与其自身迥异的另一种文化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所谓的文化相对主义,是20世纪前由美国人类学家在反对欧洲I中心主义思想时提出来的,它主张一个民族中的文化现象只能用该民族内部的文化价值标准来加以衡3.什么是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在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人的社会化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人的社会化所必需的条件三、教学内容(5个课时)一般来说,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社会化研究主要是面对少年儿童,这一阶段所形成的别是60年代以来,人们不再只是研究童年时期的社会化问题,而是开始全面探讨包括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秩序对于个体长成长的影响;(2)一些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能维持正常运行;(2)没有社会化,社会家庭是个体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职业技能,学会扮演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角色,掌对于社会化过程的划分,大体上都是依据心理学家研究个体心理发展时所做的划分。最有影响的两种方法是E.埃里克森的八阶E.埃里克森把个人心理成长的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婴儿时期、幼儿时期、学前所谓“再社会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他还提出了一个现代人所应具有的14项特征。在促进成人的继续社会化方面,教育和转型社会对于社会化的影响也在两代人之间的代际互动和代际文化传递活动中表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角色的类型、社会角三、教学内容(4个课时)么,不应当做什么,都有明确的规定。角色的确定,也叫做角色的“认同”,即证明一社会舞台上需要的真J下的实物。一角色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以及应怎样去做。转型现象。它的发生通常是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3、怎样正确认识不同类型的角色以及它们在社会生4、社会角色的扮演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才能扮演第六章社会互动三、教学内容(5个课时)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涵义:(1)社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4)社会互动并非只是在面对面的场合才发生,也存在着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6)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观点如下:(1)符号2、角色理论3、参照群体理论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主要代表人物有霍曼斯、布劳和型来分析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之间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本土方法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哈罗德·加芬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又译“常二、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提出,社会互动可以区分为定向2、芝加哥学派的帕克和伯吉斯等人主张把互动过程区分为竞争、通常,为了具体描述特定互动的状态,人们要考察社会互动向度,反映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关系的性质;2、冲突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互相斗争的方式与过4、顺从与顺应5、合作集合行为与组织行为的区别在于:(1)在行为产生的原因那些程序化了的经常事件,而集合行为往往是处理某个社会突发4、紧急规范理论6、信息传播理论7、控制转让理论1、恐慌恐慌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直接威胁时所产生的紧张心态及所做出的不协调的违反2、谣言明的时候,利用集体想象构造出来的没有确切事实根据的描述某一广泛关心事件的信3、流行2、社会学研究社会互动有哪些主要理论?三、教学内容(5个课时)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三)社会群体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群体可以被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下是几种主要的类型。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这主要是依据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所做的区分。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成熟、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家庭是初级群体的典型形式。次级群体,又叫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各种类型的正式组织是次级群体的典型形式。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这主要是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的互动方式所做的区分。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高,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都有明确的、且常常是局面形式的规定。非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尤其是成文的规定。3、内群体与外群体主要是依据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来划分的。内群体是指导成员对其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的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所谓外群体,泛指内群体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结合。内群体与外群体常常互相隔离,甚至处于对立的地位。4、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主要是依据成员的身份归属来划分的。所属群体指的是规定成员身份的群体。参照群体并非是某个(些)人身份所属的群体,但是却被他们用作自己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参照群体通常对人们的认识、情感、体的力量。它一般表现为三个层次:(1)人际吸引;(2)成员对规关系:(3)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4)群体成员与其领员间关系的数量和形式;(2)利用“社网偏好的示意图,它由一个个圆圈及彼此间的联通组成;(3)通(四)群体领导与决策的领导作风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权威型(也叫“”独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一)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发展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一些社会杜尔克姆、齐美尔等。但是,总的看来,科学而深入地研究初级社会群体是20世纪的事情。美国社会学家C.H.库利在其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初研究初级群体中人们的心理过程与行为方式,有助于推动社会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发(二)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初级社会群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1)成员有限;(2)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5)成员难以替代;(6)群体整合程度高;(7)群体控制常常是依靠非正式手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通常要具备以下一些必要条件:(1)社会活动空间接近;(2)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初级群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初度有所增加,典型的如结婚和离婚;(2)随着社会分化的加剧,影响也体现在正、反两个方面。从正的方面看,(1)这种变化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第八章家庭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家庭建立的条件、家庭中三、教学内容(6个课时)排除不同辈分的人之间的婚姻关系,所有的兄弟姐妹互为夫妻。(3、离婚情形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婚内两性地位与角色性生活;(2)生育子女、教育子女以及赡养老人;(3)组织增加和离婚率上升;(2)亲子关系失调,主要是指父母与未教育社会化的发展,家庭也没有必要继续存在。(2)家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组织的分类、社会组三、教学内容(6个课时)体,并成为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群体形式。现代社会中90%以上的人都在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相对于整体社会表现出如下特征:(1)非人组织目标对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2)一般来说,组织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对一般组织来说,评估其目标实现程度及效果如何的标准有三用其资源;(2)效率,指组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消耗的组织的管理。(2)短阵式组织结构,又称规划矩阵结合非正式结构在组织中的存在可以给组织成品带来多方3、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主要产生于二战以后。该理论已此种管理方式产生于农业社会,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度体系;(4)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分离;(5)量才用人;(6)管理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其缺陷在于忽视人的主6、什么是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它对于组织成员和第十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三、教学内容(6个课时)影响人们社会表现的社会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社会差别的历史根源就是社会分化过程。分化性向异质性的变化。社会分层研究所讲的社会分化层次上的人群。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2、社会不平等人类社会中不平等现象长期、普遍存在的两个重要原因发展的特性;(2)人类需求具有社会性。但这并不一涉及地位和人两个基本层面。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位,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2)阶级产生的条件。阶私有制使得对剩余产品的剥夺和占有成为可能。(3)阶级的标志。(4)私有制社会的阶级斗争。在私有制社会中,阶级之问具有敌对的一面,这种会不平等。(6)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具体化。阶层是依据生产现代西方社会中的阶级状况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特别是在所有权与经营(1)M.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韦伯承认,在研究社会论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1)二者确立分层标准阶级理论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基础,而西方分层论则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2)二者研其次,对于西方分层研究的大量成果要有选择地加以借鉴。(1)借鉴西方分层研究所发展出来的一些理论概念,以促进对于我国社会良性运行的研研究所提出的一些缩小社会不平等的对策,以控制我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平等现2、如何实施机会均等原则实施机会均等原则应当注意以下要点:(1)严并不意味着让它完全支配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也不意味着其他平等原则不起任何作救人为最高目标。(2)摒弃先赋条件,强调基于个人努力助于每个社会成员根掘社会效率的要求,努力开发自身潜能。(方面置于整合与效率、稳定与发展的宏观背景中加以权衡。(就会流于形式,造成实际上的不平等,扩大现实的差距。(5沟通方式、交往状况与频率以及相互间的态度;(3)各阶层之社会多元分层结构指的是由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空间中的具体分布所确定的各分0时,该结构具有最大弹性;而当相关系数为1时,该结构具有最大刚性。构的社会,其社会不平等称为累积性不平等。刚性社会分存在着某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因素关系;(2)刚性结构意味着多元刚性结构在无形中极大地限制着人们的层间交往;(5)刚性结构极有可能形成社会断裂所得到的结果是各不相同的:(3)在弹性结构中,缺少某种社一生中的流动(参照基点一般是个人的初职)和代际流动影响人们获得某种职业地位的因素包括:(1)个人因素,合理社会流动一般应符合两项标准:(1)量的标准,即积极开拓适量的流动机会;(2)质的标准,即应体现机会平等合理社会流动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方面的协调作用主要表念的分层结构,以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会整合:(3)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第十一章社会制度三、教学内容(4个课时)第十二章社区一、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5个课时)活动区域。相对而言,社区是一个小社会,它包括以下生活方式以及社区意识:(4)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部分或地区社会。但是,若从社会概念的内涵看,社区与在20世纪前半期的美国社会学中,社区研究也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芝加哥学派的城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这些理论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城乡社区研究依然具有指导意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指的社区这个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与整体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社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社区文化特点:(1)人际关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2)人口同质性强,社会城乡协调发展的布局理论主要是探讨城乡社区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缩小地区差别展,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在社区转型中,注三、教学内容(6个课时)依据不同的标准,社会变迁可以区分出以下几种不同的(五)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与社会协调发展(一)社会现代化的概念及由来社会现代化是近代以来社会变迁的主要类型和方向。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变社会现代化是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潮流。从16世纪到19世纪,西欧和北美出现了现代化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出现了以日本和俄国为(二)社会现代化的涵义对于现代化的探讨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一些经典理论家那里。到20世纪五六十年社会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过程;(2)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化”;(3)社征:(1)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一体化。伴随着个人角地位的分化,社会在新的基础上形成高度一体化。(2)理性化察了理性主义的内涵,认为现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基础就是理性精神。(3)科学技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科学在整个社会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包括了14个方面的内涵。人们在现代制度和现代组织中的经历,有助于形成人的现代(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发展中国家在开始现代化进程时所面临的历史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得政治独立并迈向现代化时,基本上都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入与接受。这一过程会带来许多特殊效应:(1)外来因素的输入矛盾与冲突;(2)在这种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发展,使原有社会结构关系解体或重组,因而显得更加不稳定,在有些国家甚至出现现代化“中断”的情况;(3)来自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损最后,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政府发挥着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1)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第十四章社会问题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问题的特征、社会问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理论解释现实的社会问题三、教学内容(6个课时)一般认为,社会问题由下述四种要素构成:(1)2、复合性与周期性。所谓复合性是指社会问题的果等方面通常具有复杂性:所谓周期性是指社会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反复出现的特3、破坏性与集群性。所谓破坏性是指社会问题4、客观性与主观性。所谓客观性是指社会问题总是以特定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一)什么是社会问题一般认为,社会问题由下述四种要素构成:(1)调的情况;(2)这种失调情况影响了许多的人社会生活;(3)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4)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4、客观性与主观性。所谓客观性是指社会问题总是以特定四、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第十五章社会控制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控制的特征、社会控三、教学内容(6个课时)会控制系统是一个具有反馈回路的闭环控制系统,社会控制自身是一个动态的调节过制可以分为: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硬控制与软控制(控制)、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制度化控制与非制度化控制、宏二、社会控制体系过程;反馈是指控制过程的输出结果对社会控制过由于文化控制不是一种层级控制,所以它的控制过程一般没有决策环节和监控环在最基本的意义上,社会控制的“度”就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控制的刚度有以表明越轨行为受到行为制裁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制裁强度的高制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2)社会稳定的角度,即是否安居乐业;(3)社会成员自由程度的角度,即看社社会越轨,也叫越轨行为或偏差行为,是指社社会越轨,作为一种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行为,是社会控制的重要对象。但是,应当区分越轨的不同类型,严格控制消极性越轨,大力鼓励积极越轨,积极引导中性越轨。同时,适应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具体控制应更多地依法1、什么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有哪些类型?2、简述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3、简述社会控制手段的类型。4、如何分析社会控制的度?试析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基本视角。第十六章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社会工作的价值、社会工作的内容、社会工作的方法、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等知识,提高学生对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在我国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三、教学内容(6个课时)对于社会工作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综合起来看,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向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冈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和群体提供帮助,使其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上述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意思:(1)社会工作是其主体为增进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而展丌的一项自觉自愿的非赢利性的社会公益活动;(正常社会生活而又需要他人帮助的个人和群体为服务对到了20世纪,社会工作内容的扩大和社会工作组织与社工人员的剧增,使得社会中国的现代社会工作事业,大体上起步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解放后,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就其最主要的而言,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1)现代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1任何人都无权破坏这些准则;(2)现代社会工作认为,社会应是如果在比较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社会工作,它就包含了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社会工作界一般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即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1、社会个案工作社会个案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以及个人或家庭为工作对象,运用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本知识,在与工作对象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其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其发掘自身解决问题的潜能,调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丌展社会个案工作时,应当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接纳原则;(2)个别化原则;(3)沟通原则;(4)保密原则;(5)案主自决原则。2、社会团体工作社会团体工作以各种社会群体为对象,注意人类的群体性质,探讨群体中人们的互动模式及相互关系,引导个人与群体的协调,消除群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障碍,以提高大致上可以说,社会保障是指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会、物质和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或生理残疾、年老力衰、意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制度形态,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开端。但是,也有人认为,1883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了以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法》,标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为战后重建计划提出了一份题为“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它成为社会保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报告2、普遍保障制4、储蓄基金制5、雇主责任制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现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几十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会保障制度已经是刻不容缓。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第十七章社会发展的评估与预测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指标的特点、社会指三、教学内容(5个课时)必须十分明确地落到实处;(2)定量性,即社会指标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