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繁殖概述_第1页
鱼类的繁殖概述_第2页
鱼类的繁殖概述_第3页
鱼类的繁殖概述_第4页
鱼类的繁殖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鱼类的繁殖概述鱼类的繁殖

鱼类的特征1.外形鱼类的身体明显地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由于环境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同,体型基本上分为四种类型:(1)纺锤型:是鱼类中最常见的体形,头尾轴最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呈流线形,减少运动阻力。如淡水中的鲤鱼、青鱼,海水中的鲨鱼、贻鱼等均属此类。(2)侧扁型:与纺锤型相比,侧扁型三个体轴中背腹轴明显增长,左右轴更短。如淡水的鳊鱼、胭脂鱼,海产的鲳鱼、燕鱼等属此类。(3)平扁型:背腹轴特别短,左右轴特别长,多底栖生活,动作比较迟缓,如海产的鳐类及鮟鱇等。(4)棍棒型:头尾轴延长,背腹轴和左右轴均缩短,身体呈棍棒状。这种体型适于在水底泥沙中穿行或穴居,如鳗鲡类;有些种类左右轴更短,全身呈长带状,如带鱼。

第2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鱼类的尾鳍形态多样。原尾型:脊柱末端平直,将尾鳍分为相等的上下两叶,尾鳍末端圆。为原始的类型。多见于原口纲,鱼纲种类仅出现在胚胎、孵化鱼期。歪尾型:脊柱上弯,伸入尾鳍上叶,尾鳍上下叶不对称,多见于鲨类和鲟类。正尾型:脊柱末端仅达到尾鳍的基部,尾鳍上下叶对称,多见于硬骨鱼类。但尾鳍的外形也有多种形态。

第3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4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5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6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7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8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9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鱼类

生殖系统

由生殖腺及输导管组成,体内受精的种类具交配器。一、生殖腺(性腺)

产生生殖细胞的地方,雌为卵巢,雄为精巢,一般成对,若单个为次生现象,位于鳔的两侧下方。

第10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1、卵巢:产生卵子的场所,有两种类型。游离卵巢(裸卵巢):卵巢裸露在外,不为腹膜形成的卵巢膜(卵囊)包围,卵直接落入体腔,如圆口类、板鳃类、全头类、肺鱼。第11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封闭卵巢(被卵巢):卵巢为腹膜形成的卵巢膜包围,从卵巢壁向卵巢腔突出许多横隔(由结缔组织、生殖上皮及微血管组成)――产卵板。是为产生卵子的地方,卵经卵巢后方的输卵管排出体外。成熟的卵巢长囊状,未成熟透明条状,通常黄色,也有绿色的,如鲇。大部分硬骨鱼类的卵为端黄卵,卵黄量丰富。大多数卵子很小,平均卵径仅1-3mm,但鼠鲨的卵可达220mm(包括卵壳),一般为圆形,鳑鮍梨形,板鳃类卵本身圆形,但外面有卵壳使其呈扁平而延长。

第12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依其比重和有无粘性可分为四种类型:A、浮性卵:比重小于水,漂浮在水中或水面,大多数海水鱼。B、沉性卵:比重大于水,沉于水底孵化,大麻哈鱼。C、粘性卵:卵膜具粘性,可附于其他物体上,鲤。D、漂流性卵:比重略大于水,有轻微水流就可将其悬浮在水层中孵化,鲢。

第13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2、精巢:产精子的场所,未成熟时淡红色,成熟时乳白色。

精子是一种特殊的变形细胞,形小而活动力强,可分为三部分:头部、颈部、尾部。头部具核,其前方有由原生质密集而成的“钻孔体或顶体”,促使精子穿过卵膜而钻入卵细胞,颈部连接头部和尾部。尾部较长为一推进器,按其结构可分为三类:(1)螺旋形:板鳃类,卵膜上没有卵孔,螺旋形精子可帮助它在任何地方钻进卵膜。(2)栓塞形:头部稍长呈栓塞形,七鳃鳗、鲟鱼、肺鱼(3)圆形:真骨鱼类。第14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生殖导管

用以向外输送成熟生殖细胞的输导管。雌为输卵管,雄为输精管。圆口类、某些硬骨鱼类无,其成熟性细胞直接落入腹腔,由生殖孔排出体外。

板鳃类较复杂,一般利用肾管。第15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雄:成熟精子

输出管

付睾(中肾前部,不具泌尿机能)

输精管

贮精囊(末端突起一长的盲囊――精囊)

尿殖窦

尿殖乳头

泄殖腔雌:成熟卵子

腹腔

输卵管腹腔口

输卵管

卵壳腺

子宫

泄殖腔第16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真骨鱼类的生殖导管,大多利用腹膜褶连成,其左右侧生殖导管或在后端连和一起,通过尿殖窦,在此与输尿管会合,最后以尿殖孔共同开孔与体外,或尿殖窦缺如,其生殖导管与输尿管分别开口于体外。

第17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生殖管、泌尿管在体外的开口情况:

软骨鱼类:雄:尿殖乳突

泄殖腔

输卵管

雌:泌尿乳突

泄殖腔

第18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硬骨鱼类:

A:生殖管+泌尿管

尿殖窦

尿殖孔

体外

B:生殖管

体外

泌尿管

体外

三孔由前至后为肛门、生殖孔、泌尿孔。例如:罗非鱼雌的三孔,雄的二孔。

硬骨鱼类:

A:生殖管+泌尿管

尿殖窦

尿殖孔

体外

B:生殖管

体外

泌尿管

体外

三孔由前至后为肛门、生殖孔、泌尿孔。例如:罗非鱼雌的三孔,雄的二孔。

第19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三、雌雄异形与特征(雌雄区别)1、第一特征:直接与本身繁殖活动有关的特征,如性腺、板鳃类的鳍脚、鳑鮍的产卵管。

第20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2、第二特征(副性征):与本身繁殖活动无直接关系的特征,但一般与性腺发育及分泌活动有密切关系。(1):个体大小:通常同种、同龄雌大于雄,以保证群体的繁殖力,如康吉鳗:雌的90斤,雄的不足3斤。角鮟鱇雌的103cm,雄的2.5cm,8.8cm但雄的有保护后代习性的鱼类则相反,如黄颡鱼,棒花鱼。

第21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2):色泽差异:很多鱼类在生殖期来临时,颜色发生变化,变深或出现鲜艳的色彩,生殖完即消失,此为婚姻装,是由生殖腺在血液中分布的性激素作用的结果,以雄变化显著。例如:麦穗鱼,平时浅灰色,在生殖期间,全身变黑,另外,大马哈鱼不仅体色发生剧烈变化,而且体型,甚至连颌骨、头骨都同时发生变化,总起来讲,在鲤科、鲑科、攀鲈科较常见。第22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3):追星

表皮细胞角化形成的白色锥体(4):鳍的变异:雄的马口鱼、鱲臀鳍第1-4枚分枝鳍条特别延长;泥鳅、鳗鲡、拟鲤的胸鳍雄的镰状,前端尖长;雌的圆形,前端钝圆。(5):其他:银鱼雄具臀鳞,罗非鱼生殖孔。

第23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四、雌雄同体和性逆转

雌雄同体仅存在于硬骨鱼类中,典型的是旨属Serranus的几种如S.cabrilla,S.hepatus,S.sciba等,为永久性的,且能自身受精。其他如鲱、鳕、笛鲷、鲽等亦有这种现象,其性腺分布或一边为卵巢,一边为精巢;或两边精、卵巢都有。

黄鳝的生殖腺,从胚胎期到第一次性成熟都是卵巢,只能产生卵子。但产卵以后,卵巢结构发生变化,逐渐变成精巢。下次及以后生殖时仅能产生精子,此为性逆转。

第24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鱼类发育阶段的划分及变态

一、发育阶段的划分

鱼卵自受精起,新的生命乃告开始。在孵出之前,鱼胚为卵膜所包围,处于胚胎发育阶段。从仔鱼孵出起以至衰老的整个胚后阶段可划分为下列发育时期

第25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仔鱼期

当鱼苗从卵膜孵出,开始在卵膜外发育,进入仔鱼期。此期鱼体具有卵黄囊、鳍膜等仔鱼器官,是由内源营养转变为外源营养的时期,包括两个分期:

1.前仔鱼期

从孵出到卵黄囊吸收完毕。此期鱼体依靠卵黄营养,不能主动摄食。

2.后仔鱼期

自卵黄囊吸收完毕开始,发育至具有一定数量的鳍条为止。此期中虽已开始摄食,但内部和外部的形态结构中都存在仔鱼的特点,是主动营养的早期阶段。

第26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二)稚鱼期

为鱼体形态结构迅速发育的时期。自鳍的发育完毕起,至鳞被发育完成为止。此期中消化器官向成鱼的基本形态迅速发育,最后胃、肠、幽门盲囊等均达到各个种特有的形态和数量。通常是指孵出不超过一个月的鱼体。

第27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三)幼鱼期

从前期结束,到具有一定的斑纹色彩,外形和成鱼相似为止。鱼体内外结构逐步发育健全,但各部比例等尚与成体不完全相同。通常是指未达性成熟的当年鱼。

(四)未成熟期

从前期结束起,到性成熟为止。在此期中鱼体的形态结构与成熟鱼相同,仅性腺正处在发育中,尚未进行首次繁殖活动。

第28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五)成鱼期

自性成熟起,鱼体己具备生殖能力,在每年的一定季节进行生殖活动。不少种类具有第二性征。

(六)衰老期

进入此期的标志是性机能衰退,生殖力显著降低,长度生长极为缓慢。这是鱼类学中对鱼体胚后发育的分期,人们在对上述各期鱼体发育和生态特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成更细的时期或阶段,这在生产上和学术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29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鱼类的变态

一般鱼类的幼小个体在形态上与成鱼有点差异,随着生长发育的进展,这些差异例如体形、身体各部比例、鳍条长短和斑纹、色泽等逐步发生变化,以至发育到与成体相同,也就是不存在变态发育。但是有一些种类则不同,它们的幼鱼和成鱼甲形态差别极大,甚至可被误认为是另外的种类。当发育至某一时期时发生急剧的变化,改变成成鱼的形态,这称之为变态。比较显著的变态鱼类有下列几种:

第30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鳗鲡目的变态

鳗鲡目鱼类在仔鱼期要经过一个无色透明的柳叶状态阶段,经过变态后鱼体变成棍棒形。部分鲱形目鱼类也有类似变态。

(二)缄科的变态

这类鱼成体所具有的长针状下颌在后仔鱼期初是完全没有的,一般从后仔鱼期至稚鱼期阶段,针状下颌急速地发育,变态成成鱼形态。

第31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鲑目鱼差异的形态。

反奇棘鱼的幼鱼如右图,长柄前端有眼睛,形状怪异。在成长的半途中变态,而变成像上图那样的成鱼。

第32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三)鲽形目的变态

鲽形目鱼类在后仔鱼期之前是普通鱼左右对称的形态,当后仔鱼期终了时发生变态,头颅骨发生扭曲,一侧的眼移到头顶乃至到达另一侧,鱼体变态成左右不对称的体形,最终口、齿、体色、鳍等左右均不对称。

鱼类在变态时,形态、生理发生急剧的变化,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较高。第33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鱼类的生殖习性

一、鱼类的生殖方式与受精方式

鱼类的生殖方式有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种类型。

第34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卵生

为大多数鱼类的生殖方式。鱼类将卵产至体外,胚胎发育在体外进行,胚胎发育过程中完全依靠卵内的营养物质。少数卵生鱼类,卵子产出后又受到亲体的保护,但受精卵并不在母体的生殖系统中发育,与母体更无营养关系。

第35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二)卵胎生

受精卵在雌体生殖道内发育,发育中主要依靠卵黄营养,与母体没有营养关系,或母体生殖道主要只提供水分和矿物质,最终由母体产出仔稚鱼。很多鲨鱼及多种96形目鱼类属此种生殖方式。

第36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三)胎生

一些板鳃鱼类的胚体与母体有血液循环上的联系,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不仅靠本身的卵黄,而且也依靠母体来供给。胚胎发育所在的输卵管壁上有一些突起与胚体连接,形成类似胎盘的构造,母体就是通过这一构造将营养送给胚体。这与哺乳类的胎生类似,称为假胎生。

第37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鱼类的受精方式有两种,极大部分卵生鱼类行体外受精,亲体分别把精卵排入水中;少数卵生鱼类如一些鲨、鳐类和海产杜父鱼类行体内受精,而所有卵胎生和胎生鱼类则行体内受精。

第38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二、鱼类的性比

通常情况下鱼类的性比大体上接近1:1。有些鱼类的性比则有很大的差距,如鲫鱼群雌雄比可达10:1,河鲈和食蚊鱼也有这种现象。

在生殖时,产卵鱼的性比有不同的情况。湖北梁子湖的蒙古红鲐产卵鱼群中雌雄比是6—15:1;黄尾密鲴是3—15:1团头鲂是8—9:1。这种情况说明雄鱼可以多次排精。许多筑巢产卵的鱼类,如乌鳢、斗鱼产卵时,都是一雌一雄。产粘性卵的鲤、鲫、麦穗鱼等在产卵时也是成对地追逐。在产卵场上鳇鱼的性比也是1:1。

第39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三、鱼卵的生态类型

根据鱼卵的比重可将鱼卵区分为两种类型。

(一)浮性卵

卵的比重小于水,能在水面飘浮,大多无色透明。很多海洋鱼类及起源于海洋的一些淡水鱼类如鳜产浮性卵。有些浮性卵内含有油球,如鲥的卵;有的则有很大的卵黄周隙,如海水中鲲的卵,因此卵的比重较轻,浮在水面孵化。

第40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沉性卵

卵的比重大于水,依卵黄周隙的大小和粘性状况,又可分成以下三种:

1.漂流性卵

这类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出现较大的卵黄周隙,但比重仍稍大于水。鲤科中草、青、鲢、鳙等不少种类产此类型卵。它们在静水中下沉到底部,在江河水流中则悬浮在水层中不断漂流,所以也可称为半浮性卵。

第41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2.粘性卵

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外层具有粘性物,产出后能粘附在水草等物体上,而不沉入水底。鲤、鲫、团头鲂等鱼卵有粘胶性物质,遇水后粘附在水草等物体上;香鱼用柄状的粘膜粘附在水底物体上;鳟的卵有细长的粘丝,可以缠绕在水草上。有些鱼卵的粘性很弱,如狗鱼、翘嘴红帕的卵都很容易在外力作用下从粘附物上脱落。

3.普通沉性卵

卵的比重大于水,但无粘性,或粘性很小,卵黄周隙较小,产出后沉于水底。鳇、鲟、鲑鳟及鳅科鱼类等产这种卵。

第42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四、鱼类的繁殖力

鱼类的繁殖力一般是指怀卵量,即雌鱼在产卵前卵巢内的成熟卵粒数。在统计怀卵数量时,通常只统计成熟的卵粒,不计算较小的卵母细胞。但也有认为凡是开始积累卵黄的小型和中型卵都应计入。

第43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鱼类的繁殖力可区分为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绝对繁殖力是指一尾雌鱼的怀卵总数;相对繁殖力是指与单位体重[公斤(kg)或克(g)]相应的怀卵量。卵的计数一般都采用重量取样法,即先称卵巢全重,然后在卵巢的不同部位取样,每份样品的重量视卵的大小而定,一般在1—5克左右。用几份样品卵数的平均值计算出卵巢中的卵数,即求得绝对繁殖力;据此除以体重,得到相对繁殖力。

第44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各种鱼类的怀卵量极不相同,卵生而且亲体对卵无任何保护的种类怀卵量大,例如海洋中的翻车鱼多达3亿粒;草、青、鲢、鳙大的个体产卵量在100万粒以上;大型的鲟超过100万粒。不少鱼类的怀卵量为几万以至几十万粒。筑巢产卵或以其它方式护卵护幼的鱼,怀卵量较少,如高体螃皱怀卵仅50—60粒,斗鱼200—500粒,黄鳝500一1000粒。软骨鱼的怀卵量或怀仔量都不多,少的只2—3个;多的也不过20—30个。怀卵量多的鱼,后代达到性成熟的个体数量并不很多,有人估计海洋中的鳕每产100万卵,达到性成熟的不过1尾左右。与之相反,软骨鱼及有护卵、护幼的一些种类,怀卵量虽不多,但成活率都比较高

第45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同种鱼类的繁殖力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当营养良好,环境条件优越,鱼体生长快,个体的怀卵量将提高,反之则下降。对大黄鱼(春宗)的研究表明,在它的生命周期中,个体绝对繁殖力的状况可分三个阶段:青年期:2—4龄,繁殖力较低;盛期:从5龄起,繁殖力明显出现升高的现象,直到14龄左右;衰老期:大致在15龄以后,繁殖力逐渐下降。这种现象可能存在于大多数鱼类,只是阶段转变的具体年龄可能不同。

第46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五、鱼类的生殖季节

鱼类性腺的发育和成熟产卵与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产卵期与季节有关。热带鱼类在终年气候温暖的条件下,多数可以常年产卵。自然分布在我国所处纬度带的鱼类,它们的生殖季节有两种类型:

第47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春夏季产卵类型

我国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分布在该纬度带的鱼类,大多数在温暖的春夏季产卵,主要产卵期为3~4—7~8月,纬度带偏低的地区产卵较早,北温带则较晚。这类型的鱼卵一般较小,孵化较快,仔稚鱼生活在水温较高、饵料奉富的环境中。

第48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秋冬季产卵类型

属此类型的鱼大多是起源于高纬度带的冷水性鱼类,有的在秋季产卵,如大麻哈鱼、乌苏里白鲑等;有的在冬季产卵,如江鳕和河鲈等。也有一些温水性鱼类在秋季产卵,如香鱼、中华鲟等,它们的仔稚鱼进入海中觅食。冷水性鱼类的卵径较大,孵化期较长。

第49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鱼类生殖季节持续时间的长短和产卵鱼群的组成状况及产卵时期外界条件的变化(如水温升降、洪水大小等)有关。一般从生殖季节开始至结束,持续1—2个月左右,但大多数个体进行生殖的盛期一般集中在15—20d左右。

第50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六、鱼类的产卵类型

按鱼类在一个性周期中产卵的批数划分,可区分为一批产卵和分批产卵两种类型:

(一)一批产卵类型

此类型鱼类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基本同步,即至生殖季节同时成熟。其中有些种类一批成熟一次产出,例如草、青、鲢、鳙是典型的一批产卵鱼类,卵一次集中产出。有些种类的卵母细胞虽一批成熟,但是要断续、反复多次产出,麦穗鱼、螃皱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第51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二)分批产卵类型

此类型鱼类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不是同步的,卵母细胞分批成熟分批产出,例如鲤、鲫等是典型的分批产卵鱼类,当第一批卵母细胞在早春成熟产出后,发育较迟的卵母细胞加速发育,当雨季到来水位上涨时,又进行第二次生殖,第二批卵母细胞成熟产出,有的情况下还可能有第三批或更多的批次。

第52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七、鱼类的产卵场

鱼类的产卵场和它们的产卵方式、卵的性质以及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有密切的关系。外界环境条件中除了水温外,水流、光线、盐度、底质或卵的附着物以及仔鱼的营养条件等都和鱼类的产卵要求能否满足有关。在这些产卵条件中,有一些是主要的或必不可少的。例如当水域中不存在卵附着物时,鲤鱼的性腺即使已充分成熟,也不会产卵;草、青、鲢、鳙在达到自然产卵时,所要求的外界条件十分严格,池塘培育的亲鱼不经催产,性腺终将退化吸收。

第53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根据鱼类对于产卵场条件的要求,可以分成以下类别:

(一)草上产卵鱼类

这类鱼产粘性卵,卵产出后粘附或缠绕在植物性附着物上发育,而不致脱落到水底窒息死亡,鲤、鲫、团头鲂、鳞等属于此类。产卵场所植物性附着物的存在是产卵的主要条件。

(二)石砾产卵鱼类

这类鱼产出的卵粒,有的沉于水质澄清、有石砾底质的场所,例如大麻哈鱼产卵至水底后,又用石砾掩盖卵粒,以防流水的冲击。有的为粘性卵,卵粘附在石砾上孵化,如中华鲟等。

第54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三)砂底产卵鱼类

这类鱼选择砂质底为产卵场所。卵具粘性或粘性弱,可粘附于植物根部或表面覆有砂粒,在底部发育,如棒花鱼和一些红点鲑。

(四)喜贝性产卵鱼类

将卵产在软体动物的外套腔内或蟹类等动物的甲壳内,卵能在呼吸条件差的情况下发育,如螃皱鱼类和某些绚类等。

(五)水层性产卵鱼类

产浮性卵的海洋鱼类,在广阔的海洋水层中产卵,卵在水中自由漂流;淡水中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如草、青、鲢、鳙在大江河的急流中产卵,卵产出后在水层中漂流孵化。

第55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八、生殖行为和筑巢习性

体内受精的鱼类,雌、雄进行交尾,例如软骨鱼在生殖时,雄鱼用鳍脚交尾授精。体外受精的鱼类,有的也出现类似交尾的动作,如泥鳅在生殖时,雄鱼卷绕雌鱼;有的一雌一雄追逐嬉戏,雄鱼并用头部冲撞雌体,至极度兴奋时雌鱼产卵,雄鱼排精;有的雌、雄成群追逐产卵排精完成生殖。

第56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有些鱼类具有筑巢或选择特定场所产卵的习性,例如黄颡鱼、棒花鱼、罗非鱼等,产卵前在水底挖掘巢穴;乌鳢在水草中营筑环状的巢;斗鱼在产卵前由雄鱼不断从水面吞入空气,然后吐出气泡,聚集成气泡浮巢;黄鳝也用吐出的泡沫筑巢;刺鱼雄鱼用肾脏分泌的粘液,将水草根茎碎片胶合成鸟状巢,巢有进、出口可供亲鱼出入;沙鳢在背风湖湾内选择石洞、破瓦罐或蚌壳作为产卵的巢穴。

第57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九、护卵和护幼

许多鱼类在产卵以后,有护卵、护幼的习性。营筑巢产卵的鱼类,亲体大多护卵、护幼。这对卵和仔稚鱼成活率的提高有很大作用。担任保护的亲鱼性别因种类而不同,有的是由雌鱼或雄鱼一方担当,也有双亲共同担负。

第58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刺鱼将卵产在巢中后,由雄鱼护巢。当圆尾斗鱼的生殖行为其它雄鱼或别的鱼接近鱼巢时,就猛烈加以驱逐。仔鱼孵出后仍受雄鱼保护,直到能自由游动和自力防卫时为止。

棒花鱼筑巢产卵后,雄鱼在附近护巢。当其它鱼接近时,雄鱼即加以驱赶,但并不追逐。

海龙和海马的雄鱼腹侧形成育儿囊,雌鱼产卵时由突出的输卵管将卵排入育儿囊时,雄鱼进行排精。受精卵在囊中发育,孵化后在囊中生活一段时间,然后离开雄鱼

第59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鱼类的繁殖和发育阶段的划分

繁殖是鱼类生命过程的重要环节。了解鱼类繁殖的习性,掌握鱼类繁殖生态的基本知识以及鱼类一生中各发育阶段的划分,对于学习和从事鱼类增养殖是十分必要的

第60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鱼类的性成熟

一、鱼类性成熟的年龄及其变动

鱼类经生长发育达到初次生殖,即标志其进入性成熟期。达到性成熟的年龄因种类而不同,即使是同种鱼类,也会因各种原因而有变动。在性别上,通常雄鱼比雌鱼的性成熟年龄要早。

鱼类的性成熟年龄是种的特性之一,和种生长特性以及对于生活环境条件的适应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鱼类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61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一)低龄性成熟类型

性成熟年龄为l龄或1龄以下。通常这类鱼性成熟个体的体长比较小,它们或生活在高温水域;或从出生至性成熟生活的环境条件有很大的变动;或整个生命周期较短。显然低龄性成熟有利于种在上述环境条件下得以延续。例如洄游性的香鱼为1龄性成熟;热带与亚热带性的罗非鱼仅2—3月龄即达性成熟。

(二)高龄性成熟类型

性成熟年龄在10龄左右或更高。这类鱼性成熟的体长比较大。它们往往生活在较高纬度,或年生长量较低。鲟形目鱼类大多属此类型,例如黑龙江鳇在15—20龄时才性成熟;有些大型鲨鱼性成熟也很晚。

第62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三)中等年龄性成熟类型

大多数鱼类属这类型,性成熟年龄为2—3龄或4—5龄。对同种鱼类来说,从孵出至性成熟所需的时间也不完全相同,很多因素对此有影响。首先达到性成熟的指标除了年龄之外,体长也很重要。生态学上将最小体长的性成熟鱼称为生物学最小型。由于饵料的丰歉,鱼类的生长会有变动。在良好的饵料条件下,生长快,较早达到生物学最小型个体的体长,即性成熟提前,否则将延后。

第63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影响鱼类性成熟的外界因子很多,主要的为水温、光照、盐度和水流等。

1.水温

生活在不同纬度带或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同种鱼,达到性成熟所需时间不同。例如鲢以华南地区为最短,最小为2—3龄,黑龙江地区则需5—6龄。

2.光照

大部分鱼类性腺的发育需要光照,如长期在黑暗环境中生活,垂体的分泌机能受到抑制,性腺发育受阻,性成熟延后。至于光照时间长短对性成熟的影响,与鱼类对光照的适应特性有关,可分为长日照与短日照两种类型,这在本篇第一章中已经讨论过。

第64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3.盐度

盐度对于洄游性鱼类和咸淡水鱼类的性成熟有重大影响。例如鳗鲡在淡水生活阶段,性腺发育停滞,在盐度为18%。以上的环境中才能达到性成熟;鲻、竣的性成熟也必需经过海水过渡的阶段;已经查明松江鲈进入河口区及海水中才能达到性成熟的原因,除了盐度外,还和碘的摄取有关。

第65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二、鱼类的性周期

鱼类达到性成熟后,性腺周期发育,此发育周期就是性周期。其实质是指每批卵母细胞从形成到发育成熟所经历的周期。按鱼类性周期的长短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性周期为一年的类型

大多数鱼类的性周期为一年,性腺由排出性产物后至下一批性产物的成熟,大体要经历一年时间。例如草、青、鲢、鳙在自然条件下,性周期大多为一年。

第66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短性周期类型

此类型的性周期远不足一年,大多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性鱼类。例如罗非鱼的性周期为45—60d左右;食蚊鱼两次生殖相隔数月。

(三)性周期为二年的类型

大部分鲟形目鱼类的性周期长达二年,甚至更长,即性腺隔年成熟一次。

第67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性周期的长短是鱼类在繁殖上对环境的适应,当环境条件变化时,鱼类的性周期也会发生变动。例如在广东的精养池塘中,鲢的性周期缩短,一年中可以有2—3个性周期。很多种类的雄鱼,性周期的长短变动很大。

第68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三、鱼类性腺发育程度的测定

(一)成熟系数

成熟系数是指性腺重量和鱼体重量(或去内脏后的体重)的百分比,是衡量性腺发育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成熟系数=性腺重/体重(去内脏后的体重)*100%

雌、雄鱼成熟系数的差别很大,因此在统计分析时必需按性别分别进行。对一个地区或水体中的某种鱼类进行周年测定就可以看出其性腺发育的周年变化。梁子湖青梢红鲐的性腺从3月下旬开始发育,至5月下旬其成熟系数达到最大值,雌鱼为16.7%左右,雄鱼为6.5%左右,这时正是青梢红鲐的生殖季节。

第69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二)性腺发育的分期

对性腺发育进行分期,主要应依据性腺的组织学及性细胞的细胞学特征。生态学上主要根据性腺的外观特征分期。目前有几种不同的性腺分期标准,我国通常采用六期划分法。这里介绍用肉眼划分的六期标准。

第70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1.卵巢的分期

I期

卵巢紧贴在鳔下两侧的体腔膜上,为透明细线状;肉眼不能分辨雌雄,看不到卵粒,表面无血管或甚细弱。为未达性成熟的低龄个体所具有。

Ⅱ期

卵巢多呈扁带状,有不少血管分布于卵巢上,已能与精巢相区分,但肉眼尚看不清卵粒。为未达性成熟的性腺发育中个体所具有;性成熟个体产后恢复阶段也回复到Ⅱ期

Ⅲ期

卵巢体积因卵粒生长而增大,肉眼已可看清积累卵黄的卵粒,但卵粒不够大也不够圆,且不能从卵巢褶皱上分离剥落。

第71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Ⅳ期

为成熟期,卵巢体积和重量在本期终了时达到最大。卵粒中充满卵黄,卵黄并逐步融合,卵粒极易从卵巢褶皱上脱落下来,卵巢膜甚薄,表面的血管十分发达。

V期

为产卵期,卵巢已完全成熟,呈松软状,卵粒已自卵巢褶皱上跌落,排至卵巢腔(或腹腔)中,提起亲鱼或轻压腹部即有成熟卵排出。

第72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Ⅵ期

是产完卵以后的卵巢,一批产卵的鱼,卵巢呈萎瘪的囊状,表面血管充血,以后转变为Ⅱ期;分批产卵的鱼,卵巢内仍有还在发育的直、N期卵母细胞,经一段时期发育后又产下一批卵。所以此类卵巢经短期恢复后,由Ⅵ期转变为Ⅳ期。

如果卵巢的特征介于相邻两期之间,可写上两期的数序,中间加波折号,如Ⅲ示特征在两期之间,但更接近正期。

第73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2.精巢的分期

I期

特征和I期卵巢相同,也是未达性成熟的低龄个体所具有。

Ⅱ期

呈线状或细带状腺体,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血管不显著。

Ⅲ期

呈圆杆状,挤压鱼的腹部或剪开精巢都没有精液流出,作精巢切面时塌陷;不少鱼的Ⅲ期精巢呈肉红色。

Ⅳ期

呈乳白色,表面血管显著,作精巢切面时,切面塌陷;挤压鱼腹有白色精液流出,精液入水随即溶散的成熟度高,此时已进入成熟期。

第74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V期

为生殖期,精巢柔软,内充满乳白色精液,提起鱼头或轻压腹部就有大量精液从生殖孔流出。

Ⅵ期

为生殖后的精巢,体积缩小,外观萎瘪,经恢复后转为Ⅲ期。不少种类精巢比卵巢的恢复期要短。第75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

鱼类的人工育苗1.

亲鱼的培育亲鱼培育在鱼类人工繁殖的关键,是鱼类人工繁殖的物质基础。只有在亲鱼性腺成熟后,施以适当的催产和外界的刺激,人工繁殖才能顺利进行。目前亲鱼的来源有海捕或养殖两种。海捕亲鱼,一般在繁殖季节从产卵场采捕,成熟的亲鱼可直接进行才卵和人工受精,未成熟的亲鱼可暂养催熟后再使用。

第76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亲鱼应选择达到性成熟年龄,个体大、体质健壮、发育正常、没有受伤的。对于雌雄难以区别,生长及性成熟年龄又有差异的品种,选择亲鱼时要注意大小的搭配,防止雌雄比例失调。一般雌雄比例为1:1。第77页,共90页,星期六,2024年,5月1.

催熟与催产催产是用人工的方法对性腺成熟的亲鱼进行性激素的注射,刺激亲鱼性腺进一步的成熟和排放精卵。从而进行人工的孵化。一般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