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38471-2023 再生铜原料_第1页
(高清版)GBT 38471-2023 再生铜原料_第2页
(高清版)GBT 38471-2023 再生铜原料_第3页
(高清版)GBT 38471-2023 再生铜原料_第4页
(高清版)GBT 38471-2023 再生铜原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替GB/T38471—2019Recyclingmaterialforcopper2023-05-23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38471—2019《再生铜原料》,与GB/T38471—201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回收铜原料”"放射性污染""拆解""破碎分离""分选""处理"的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b)更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将“金属铜量”更改为“铜实物量”,“水分”更改为“挥发物”(见第3章,2019年版的第3章);c)删除了“金属总量”的术语和定义(见2019年版的第3章);d)更改了原料的分类。由原来五类更改为铜线、混合铜料和铜米三类(见第4章,2019年版的第4章);e)增加了“预处理加工方式”(见表2);量”(见5.5、5.6,2019年版的5.3);h)删除了“金属总量”(见2019年版的5.3);j)更改了放射性污染物检验要求。“原料的放射性污染物检验参照附录B的规定进行”更改为“原料的放射性污染物检验按照SN/T0570规定进行”(见6.2,2019年版的6.2);k)增加了危险废物的检验方法(见6.3);1)增加了夹杂物检测中抽取铜米原料样品的规定(见6.4.2);m)更改了检验规则要求。“检查和验收”更改为“出厂检验”(见7.1,2019年版的7.2);“组批”更改为“检验批和组批”(见7.2,2019年版7.3);每个检验批的质量由50t更改为25t(见7.2,2019年版的7.3);n)增加了“入厂检验”和附录C(见第8章和附录C);o)删除了“质量证明书”(见2019年版的8.4);p)“质量证明书”和“订货单(或合同)内容”更改为“随行文件”(见9.2,2019年版的8.4、第9章);q)增加了警示内容(见附录B、附录D);r)“水分含量检测方法”更改为“挥发物含量检测方法”(见附录B,2019年版的附录C);s)删除了附录“放射性污染物检验方法”(见2019年版的附录B);t)删除了再生铜原料检验流程(见2019年版的附录E)。请注意本文件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兴奇金属有限公司、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张家港联合铜业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高诺(衡阳)铜业有限责任公司、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荆门格林循环电子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铜板带有限公司。ⅡGB/T38471—2023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巢国辉、姜惠乐、杨丽娟、陈小祝、郭淑梅、裘桂群、韩知为、谢春林、魏连运、本文件于2019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1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再生铜原料。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85.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5085.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5085.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T5121.1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SN/T0570—2022进口再生原料放射性污染检验规程YS/T483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波长色散型)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回收铜原料copperscrap被初步分类后回收的、用于再生铜的含铜物质,其中可能沾污或混带非铜材料。再生铜原料recyclingmaterialsforcopper回收铜原料经过分类和预处理加工后,满足可直接生产利用要求的铜原料。样品representativesample从整批原料中抽取,并能充分代表原料属性特征的一定量实物。在生产、收集、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混入原料中的非金属物质。2括包装物及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的其他物质。放射性污染radioactivecontamination存在于原料表面上的不希望有的放射性物质的量超过其天然存在量,并导致技术上的麻烦或辐射危害。挥发物volatilesubstance在350℃的温度下经过适当的加热处理,可从原料中自然分离出的物质。——附着于原料上并且在交货过程中可以识别的游离水,称为水分。原料在生产、收集、包装、贮存或运输过程中均可能带来水分。——附着于原料上的油脂、乳化液等有机物。在生产、收集、包装、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混入原料中的铜及铜合金以外的其他金属物质。注:非铜金属一般包括游离铁、铝及铝合金、锌及锌合金等。单位质量的样品,去除夹杂物、其他挥发物、非铜金属和铜合金后的金属铜量占原样品重量的比值。注:以质量分数表示。涂在原料表层的有机材料。镀在原料表层的金属材料。单位质量的样品,经预处理去除夹杂物和非铜金属,熔化去渣、凝固后,所得铸块质量占原样品质量的比值。注:以质量分数表示。原料中直接抽取或熔融后制取的,用于检测铜及其他元素含量的试样。从回收铜原料中分离出含铜部件的工艺过程。注:例如从电器中分离出含铜部件,从电气中分离出电线。破碎分离crushingandseparation将拆解出来的含铜部件经专用设备进一步切碎、压碎并分离的工艺过程。3分选sorting拆解、破碎分离后的含铜部件,去除夹杂物后,按形状和合金类别进行分拣的工艺过程。对分选后含铜物件进行清洁(去油污)、干燥、打包的工艺过程。原料按表观特征、来源和预处理加工方式分为三类。原料的类别、名称和代号见表1。类别名称代号铜线光亮线RCu-1A1号铜线RCu-1B2号铜线RCu-1C混合铜料1号铜料RCu-2A2号铜料RCu-2B镀白紫铜RCu-2C铜米1号铜米RCu-3A2号铜米RCu-3B原料的分类见表2。表2原料的分类类别名称代号表观特征原料来源预处理加工方式铜线光亮线由洁净、无涂层、无镀层、表面无氧化的纯铜线组成1)电线电缆经剥离去除表面漆层或绝缘皮后所得2)铜加工或下游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料及不合格品拆解→分选→处理→包装1号铜线由无涂层、无镀层、未经处理的纯铜线组成,允许带有电连接用的纯铜件;表面允许有氧化2号铜线由使用过的或经处理的旧铜线组成,允许表面有镀层、含少量涂层4表2原料的分类(续)类别名称代号表观特征原料来源预处理加工方式混合铜料1号铜料RCu-2A由洁净的纯铜管、带、板、棒、线及其他形状纯铜件混合组成1)铜加工或下游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余料及不合格品2)经分选、处理后的纯铜制品分选→处理→包装2号铜料RCu-2B由纯铜管、带、板、棒、线及其他形状纯铜件混合或由混杂的各类纯铜制品,或处理后的纯铜碎料组成。表面允许有氧化和镀层汽车、电器电子、机械设备、装饰材料、换热器等经拆解、分选、处理后所得拆解→分选→处理→包装镀白紫铜RCu-2C由表面镀锡、镀镍或镀锌的纯铜零部件、加工余料、铜线(丝)等组成铜加工或下游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料及不合格品拆解→分选→处理→包装铜米1号铜米RCu-3A由洁净、无镀层、形状均一的颗粒状、短棒状或片状纯铜组成,无其他金属电线电缆经机械拆解、破碎、分离,去除绝缘层后所得拆解→破碎分离→分选→处理→包装2号铜米RCu-3B由混有镀层、形状均一的颗粒状、短棒状或片状纯铜组成,表面允许有少量的氧化;允许有微量的其他金属颗粒注:原料表观特征的典型照片见附录A。原料标记按原料名称、文件编号、代号的顺序表示。示例:符合本文件的再生铜原料名称1号铜料,代号RCu-2A,标记为:1号铜料GB/T38471-RCu-2A5技术要求5.1外观质量原料的外观应干净,无明显夹杂物。5.2放射性污染原料中放射性污染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a)不应混有放射性物质;b)原料(含包装物)的X和γ辐射周围剂量当量率不超过所在地天然辐射本底值+0.25μSv/h;5c)表面的α、β表面污染水平:测量面积大于300cm²,α不超过0.04Bq/cm²,β不超过5.3危险废物5.3.1原料中应限制下列危险物品的混入:a)《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废物;b)依据GB5085.1~GB5085.6进行鉴别,凡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其他危险废物。5.3.2原料中危险废物的质量应不大于原料总质量的0.01%。5.4夹杂物和涂层5.4.1原料中夹杂物含量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其中夹杂和沾染的粉状物(粉尘、污泥、油污、结晶盐、金属氧化物、纤维末等)的质量分数应不大于0.1%。5.4.2原料中含有涂层的原料质量应不大于原料总质量的5%。5.5挥发物原料的挥发物中的水分应由供需双方协商,其他挥发物应符合表3的规定。5.6铜实物量原料的铜实物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原料的夹杂物、其他挥发物及铜实物量类别名称代号夹杂物/%≤其他挥发物*/%≤铜实物量/%≥铜线光亮线RCu-1A99.71号铜线RCu-1B99.02号铜线RCu-1C97.0混合铜料1号铜料RCu-2A99.22号铜料RCu-2B97.0镀白紫铜RCu-2C99.0b铜米1号铜米RCu-3A99.72号铜米RCu-3B98.0该值不包含水分。b该值为包括镀层金属量。5.7其他要求5.7.1原料中不应混有废弃炸弹、炮弹等爆炸性物品。5.7.2原料中不应混有密闭容器、压力容器等物品。6GB/T38471—20236试验方法6.1外观质量原料的外观质量用感官检验。6.2放射性污染原料的放射性污染检验按照SN/T0570—2022规定进行。6.3危险废物原料的危险废物采用感官检验,当不能确定时,按照GB5085.1~GB5085.6的规定执行。6.4夹杂物和涂层6.4.1原料的夹杂物采用目视估算质量占比。当不能确定是否符合要求时,按6.4.2~6.4.4检验。6.4.2称量、记录样品质量m,按以下进行:a)铜米:使用0.125mm筛孔(120目)的筛子对样品进行筛分,筛出粒径不大于0.125mm的粉状物(粉尘、污泥、金属氧化物、结晶盐、b)其他类别:使用2mm筛孔的筛子对样品进行筛分,筛出粒径不大于2mm的粉状物(粉尘、污泥、金属氧化物、结晶盐、纤维末等),称量按式(1)计算粉状物含量(wp),数值以%表示。式中:m₁——粉状物质量,单位为千克(kg);m——样品质量,单位为千克(kg)。…6.4.3继续对其他夹杂物实施分拣,挑出废木料、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石块等夹杂物。必要时,将样品破碎,将镶嵌在样品中的夹杂物机械分离。若无法分离的,整块料按夹杂物处理。称量、记录分离出来的其他夹杂物质量m₂。按式(2)计算夹杂物含量(wj),数值以%表示。式中:m₁——粉状物质量,单位为千克(kg);m₂——夹杂物质量,单位为千克(kg)。m——样品质量,单位为千克(kg);6.4.4继续挑出样品中含有涂层的原料。称量、记录分离出来的含有涂层的铜材总质量mʒ。按式(3)计算含涂层的原料占比(wr),数值以%表示。式中:m₃——含涂层的原料质量,单位为千克(kg);m——样品质量,单位为千克(kg)。6.5其他挥发物原料的其他挥发物检验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7GB/T38471—20236.6铜实物量6.6.1原料的铜实物量采用目视估算质量占比。当不能确定是否符合要求时,按6.6.2检验。6.6.2原料的铜实物量的检测方法及流程如下。a)从原料中抽取样品,称量、记录样品质量m。当需要时,按附录B检测其他挥发物含量wv.b)当样品中镶嵌有非铜金属和夹杂物时,应进行破碎、分拣。若无法分离的,按非铜金属处理。c)称量、记录分离出的铜实物质量(不包括铜合金)m₄。按式(4)计算铜实物量(we),数值以%表示。式中:m₄——铜实物质量,单位数值以为千克(kg);m——样品质量,单位为千克(kg);wv——其他挥发物含量(质量分数),数值以%表示。6.7其他要求原料的其他要求用感官检验。7检验规则7.1出厂检验供方应对原料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文件的规定。7.2检验批和组批…………)原料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类交通工具、同一运单(提单)、同一类别、同一名称或代号的铜原料组成。每个检验批的批重应不大于25t。7.3检验项目和取样7.3.1原料的检验项目应符合表4的规定。7.3.2原料的取样应随机抽取,取样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检验项目和取样检验项目取样要求章条号试验方法章条号外观质量逐个检验批放射性污染危险废物其他要求夹杂物和涂层每个检验批取1份样品;当原料为铜米时,每份样品的质量≥1.0kg,其他原料每份样品质量≥10kg铜实物量其他挥发物每个检验批取2份样品,每份样品质量≥1.0kg87.4检验结果的判定7.4.1检验结果的数值按GB/T8170的规定进行修约,并采用修约值比较法判定。7.4.2外观质量、放射性污染物、危险废物、其他要求任一项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则判定该批原料不符合本文件的规定。7.4.3夹杂物和涂层、其他挥发物、铜实物量任一项检验结果不合格时,应从该批原料中另取双倍份数的样品,对该不合格项目进行重复试验。重复试验结果全合格时,则判该批原料合格,否则判该批原料不符合本文件规定。8入厂检验需方应按照附录C对原料进行入厂检验。9运输、贮存及随行文件9.1运输和贮存9.1.1在运输过程中,不同类别和名称的散装原料不应混装。9.1.2为充分利用舱位,当不同类别和名称的原料有独立包装时,每车、船、集装箱可以混装两种及两种以上名称的原料,但应归类放置,并作出明显标识。9.1.3原料的运输和贮存应有防雨雪措施。每批原料应附上随行文件,其上注明:a)供方名称;b)原料类别、名称或代号;d)夹杂物和涂层;e)其他挥发物;f)铜实物量;g)供方质监部门的检印;h)本文件编号。9(资料性)再生铜原料典型照片图A.1~图A.8给出了再生铜原料的典型照片。图A.1光亮线RCu-1A图A.21号铜线RCu-1B说明:由使用过的或经处理的旧铜线组成,允许表面有镀层、含少量涂层。说明:由洁净的纯铜管、带、板、棒、线及其他形状纯铜件混合组成。说明:由纯铜管、带、板、棒、线及其他形状纯铜件混合或由混杂的各类纯铜制品及处理后的纯铜碎料组成。表面允许有氧化和镀层。GB/T38471—2023说明:由表面镀锡、镀镍或镀锌的纯铜零部件、加工余料、铜线(丝)等组成。图A.6镀白紫铜RCu-2C说明:由洁净、无镀层、形状均一的颗粒状、短棒状或片状纯铜组成,无其他金属。说明:由形状均一的混有镀层的颗粒状、短棒状或片状纯铜组成,表面允许有少量的氧化,允许有微量的其他金属颗粒。图A.82号铜米RCu-3B(规范性)挥发物的检测方法警示——本方法存在高温烫伤、灼伤的风险,操作人员应佩戴耐高温手套、防护面罩及防护服。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措施。B.1方法提要将试样加热至固定温度并保温至恒重,测量质量损失计算挥发物。B.2仪器设备B.2.1干燥箱:工作温度可达到500℃,精度为±5℃。B.2.2试样盘。B.2.3电子秤:精度为0.01g。B.2.4干燥器。在每一检验批中,抽取有代表性的原料样品2份,每份样品重量不少于1.0kg。可将试样分成若干份独立试样。B.4试验步骤B.4.1试样盘在105℃恒重后,放干燥箱中冷却至室温,称量质量,记为mg。B.4.2将样品放入试样盘并摊平,称量装有样品的试样盘质量,记为ms。B.4.3将装有样品的试样盘放入干燥箱中,升温至105℃,保温1h。B.4.4从干燥箱中取出装有样品的试样盘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装有样品的试样盘质B.4.5重复一次B.4.3、B.4.4。将最后一次称量装有样品的试样盘质量记为mg。B.4.6将B.4.5最后一次称量中装有样品的试样盘放入干燥箱中,升温至350℃,保温35min。B.4.7从干燥箱中取出装有样品的试样盘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装有样品的试样盘质B.4.8重复B.4.6、B.4.7,直至前后两次称量结果之差不大于0.05g,否则应一直重复B.4.6、B.4.7,将最后一次称量装有样品的试样盘质量记为m₇。B.5试验数据处理按式(B.1)计算试样的其他挥发物(wv),数值以%表示:式中:ms——步骤B.4.5中最后一次称量的样品及试样盘质量,单位克(g);m₇——步骤B.4.8中最后一次称量的样品及试样盘质量,单位克(g);ms——步骤B.4.2中初始样品及试样盘质量,单位克(g);m₀——步骤B.4.1试样盘质量,单位克(g)。原料的其他挥发物含量以2份样品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规范性)入厂检验C.1检验项目每批原料在入厂时应对铜含量、金属回收率进行检验。原料的铜含量及金属回收率应符合表C.1规定,其他元素含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表C.1原料的铜含量及金属回收率类别名称代号铜含量(质量分数)/%≥金属回收率/%≥铜线光亮线RCu-1A1号铜线RCu-1BRCu-1C混合铜料1号铜料RCu-2ARCu-2B镀白紫铜RCu-2C铜米1号铜米RCu-3ARCu-3BC.3试验方法原料的取样应符合表C.2规定。检验项目取样规定金属回收率每个检验批取1份样品;每份样品质量≥10kg铜含量当采用便携式快速光谱仪检测原料化学成分时,宜从样品中随机抽取;当按GB/T5121.1或YS/T483检测原料铜含量时,宜按附录D规定的方法制样C.3检验方法C.3.1金属回收率原料的金属回收率按附录D的规定进行检验。C.3.2铜含量原料的铜含量按如下进行:GB/T38471—2023a)当需要现场检验时,可采用便携式快速光谱仪对原料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检验;需要核验时,按附录D制备铜含量试样,并按GB/T5121.1或YS/T483规定进行检测。b)当需要仲裁时,按GB/T5121.1的规定进行。C.4检验结果的判定铜含量、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