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05T 16-2024沙棘-甘草间作种植技术规程_第1页
DB1505T 16-2024沙棘-甘草间作种植技术规程_第2页
DB1505T 16-2024沙棘-甘草间作种植技术规程_第3页
DB1505T 16-2024沙棘-甘草间作种植技术规程_第4页
DB1505T 16-2024沙棘-甘草间作种植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CCSC231505IDB1505/T16—2024 II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沙棘-甘草间作种植技术 4.2整地 24.3播种 24.4田间管理 24.5病虫害防治 35采收 4 45.2沙棘 46包装、贮存和运输 4 46.2贮存 46.3运输 4DB1505/T16—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本文件由内蒙古海天制药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海天制药有限公司、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咸阳综合试验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中药有限公司、通辽市森林公园管护中心、通辽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站、通辽海天沙棘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志书、宋忠兴、刘长乐、史鑫波、曾燕、王继永、哈斯巴特尔、敖特根、于毅、李婷、张永生、黄文静、王昌利。1DB1505/T16—2024沙棘-甘草间作种植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沙棘与甘草间作生态种植的术语和定义、种植技术、采收、包装、贮存和运输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沙棘与甘草间作生态种植,其他同类地区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525有机肥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生态种植ecologicalplanting应用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理,结合系统工程方法设计,综合考虑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充分应用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种植方式。3.2甘草GlycyrrhizaeRadixetRhizoma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以干燥根入药,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等地。3.3沙棘HippophaeFructus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以干燥成熟的果实入药。注:本文件所指大果沙棘(Hippophaerhamnoi3.4间作intercropping在同一生长季节内,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的方式。4沙棘-甘草间作种植技术4.1选地2DB1505/T16—2024应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疏松、肥沃,土壤微碱性,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黏重土壤、涝洼、酸性大或重盐碱地不宜栽种。4.2整地甘草种植土地需要深翻50cm左右,将土充分破碎,清除根茬和杂物。结合整地每667m2施2000kg以上腐熟有机粪肥,播种前直播施20kg复合肥,育苗施75kg复合肥,随即旋地,耙平耱细,镇压待播。4.3播种4.3.1种子选择选取大小一致,籽粒饱满、均匀,色泽光亮,千粒重10g以上,净度为90%以上,含水量不超过11%,发芽率70%以上的乌拉尔甘草种子。沙棘品种应选择大果沙棘或中华沙棘作为间作沙棘品种。4.3.2种子播种前处理甘草:农用碾米机碾1~2遍,至种皮微破后即可播种。沙棘:可选择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对种子浸泡30min左右,捞出洗净后,再用始温为40℃~60℃温水浸泡18h~24h,然后按种沙体积1:3混合,放在20℃左右室温条件下催芽,当有50%种子发芽时即可进行播种。4.3.3直播甘草:4月下旬至五月中旬播种。开2cm~3cm浅沟,行距20cm~25cm,覆土。每667m2种子播种为1.5kg~2.5kg。机械条播行距20cm~25cm。4.3.4育苗与移栽4.3.4.1甘草种苗培育:5月中下旬。按行距20cm~25cm条播,覆土镇压。每667m2播种量5kg~6kg。种苗选择:选择根条直、根长>35cm、根茎5mm以上的无病、无机械损伤的优质甘草种苗进行移栽。移栽:第二年4月中旬(土壤解冻后),去除甘草芦头以上的部分和适量侧根,剔除残次品。栽植时按行距30cm,开深沟20cm~25cm,按依次斜摆于沟内,覆土镇压。每667m2移栽密度约1.5万株。4.3.4.2沙棘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连续5d~7d温度达到15℃以上适时播种。扦插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4月中下旬栽植,株行距2m×6m。4.4田间管理4.4.1施肥标准肥料施用应符合NY/T496和NY/T525的要求。4.4.2水肥管理4.4.2.1甘草直播3DB1505/T16—2024播种时立即浇水,地面湿润厚度为5cm左右。待苗出齐后灌第1次水,后根据降雨情况而定。7月下旬至8月初,叶面喷施2‰~5‰磷酸二氢钾每667m21kg~2kg。4.4.2.2甘草移栽育苗播后立即浇水,出苗后根据降雨情况而定。定植后30d内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视墒情灌溉2~3次,冬前灌越冬水。苗期结合浇水,高氮复合肥每667m2施8kg~12kg,生长旺盛期叶面喷施2‰~5‰磷酸二氢钾每667m21kg~2kg。4.4.2.3沙棘移栽浇水时间: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于萌芽前、开花前、果实膨大期、生长期、土壤封冻前浇水,施肥后及时浇水。浇水量每667m22667kg~4667kg。施肥时间:第一次在萌芽前后,第二次在花芽分化期,第三次在果实膨大期。萌芽期以氮肥为主,花芽分化期以磷肥为主,果实膨大期以钾肥为主。4.4.3中耕除草结合中耕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每年第1次中耕除草宜在2~4片真叶时进行。4.4.4沙棘树修剪4.4.4.1树形定干时保留多个基生芽,在后期培育生长过程中通过修剪培育成多骨干自然开心形。4.4.4.2幼树期修剪(1~3年生树)苗木栽植后定干高度35cm~50cm,剪口下10cm~15cm有5个以上的饱满芽。栽植第二年修剪选定3个或4个主枝,剪留长度30cm~40cm,中心干延长枝和结果枝组延长枝形成4~6个二次枝后,选择水平向外的二次枝进行摘心。第三年开始每年及时抹除基生枝和株间、行间萌蘖苗。4.4.4.3结果初期修剪(4~5年生树)每年夏季采取摘心措施促进结果枝萌生,秋季结合剪枝采果对骨干枝进行短截,将树高高度控制在2.0m以下。4.4.4.4盛果期修剪(6~15年生树)每年秋季结合剪枝采果保留1/3枝条,对衰弱的骨干枝进行短截、回缩、更新。4.4.4.5衰老期树处理对15年以上衰老、结果能力差的果园进行全园更新改造,采伐全部老树,在原有设计行间进行开沟重新种植。4.4.5越冬管理清理枯枝落叶,自然越冬。4.5病虫害防治4.5.1防治原则4DB1505/T16—2024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减药控害,提质增效”为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合理经济阈值以内。4.5.2农业防治忌连作,注意轮作;合理密植,保证植株通风透光;雨季及时排除积水;及时清除病株枯叶等病残体,集中深埋,并在病穴撒生石灰;消灭越冬虫源,清除附近杂草。4.5.3物理防治利用杀虫灯诱杀蚜虫、蛾类等具有趋光性的害虫。4.5.4化学防治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中的要求。目前暂无在沙棘和甘草上的登记农药。在实际生产上应采用低毒高效广谱类农药。针对常见的甘草锈病、白粉病和褐斑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参考施用同为豆科的黄芪登记农药戊唑醇,施药间隔7d~10d,每季最多使用2次。防治蚜虫、胭珠蚧可施用低毒广谱农药啶虫脒、吡虫啉进行防治,施药间隔7d~10d,每季最多使用2次。防治金龟子幼虫蛴螬可采用氯虫苯甲酰胺进行种子包衣处理。5采收5.1甘草秋季至初冬(10月下旬~11月上旬)为甘草药材最佳采收期。采收方法主要利用机械采收。一般用犁深切30cm~40cm将侧根切断,然后用耙将根搂出即可。采挖后除去残茎、泥土,去掉须根、枝杈,晒至半干,根据粗细分级,扎成小捆,再晒至全干。5.2沙棘沙棘挂果后,待果实冻硬后即可采收,采收期一般为当年12月至翌年1月。可进行剪枝、竹竿打落等人工采摘或沙棘采摘机等机械采收方式。6包装、贮存和运输6.1包装检验合格后,再分级,使用麻袋储藏;沙棘包装应符合GB14881规定,可采用瓦楞纸箱、木箱和无毒塑料箱等包装。包装物上需注明产地、品名、等级、净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