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美育的地理课堂_第1页
充满美育的地理课堂_第2页
充满美育的地理课堂_第3页
充满美育的地理课堂_第4页
充满美育的地理课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充满美育的地理课堂摘要:把美学内容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接触美、感受美,在实践中表现出智慧美、创造美和心灵美。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授地理科学知识,,而美育是通过对地理事物的了解,发现地理学科的美学价值,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感染学生,引起美感,进而陶冶美的心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关键词:地理教学审美综合素质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个带有艺术性的审美创造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而以新的寓教于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美感享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功能和作用广泛,只有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才能把课讲的生动、活泼有趣,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地理学科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怎样把美学教育渗透到地理课堂呢?浅谈一下我的体会:一、课堂教学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工具。”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和对课堂的投入率。悦耳动听的声音使人在听觉上产生美感,在心理上产生愉悦和兴奋。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和地理景象,绝大部分学生缺少直观感知。因此,更多的还要依靠教师倾注感情和充满魅力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清晰准确的表达,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学生陶醉在情景的艺术环境中,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获得很好的艺术美的享受,同时也对地理课堂有更深刻的印象。1、导入美。新课导入是一种艺术,是课堂教学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富有美感的新课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因此,教学之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爱美的心理特征,用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去展示地理课中表现出来的大江大川的险峻之美和雄壮之美、广袤无垠的自然之美、人类创造环境的智慧之美,以此唤起学生的审美愉悦,使之产生酷爱、眷恋的心情。2、过程美。要把地理教学与美学内容结合得好,除了以美学知识充实教学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课堂上能否进行美的教学,这主要体现在美的教学形态、美的教学语言、美的教学形式等要素上。美的教学形态是美的教学品格的重要因素,表现着教师的心态、品格、气质和修养,对激发受教育者求知欲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教学形态的美首先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仪表的静态美和表情、举止、姿态等的动态美。教师在课堂上衣着发式整洁、大方、自然、庄重,能透露出时代气息和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使学生感到真诚可敬,从而“亲其师,信其道”。3、设问美。课堂提问是熔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炉的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中带有美感的称赞。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解明之。”可见追求提问艺术的完美是非常重要的。含而不露的提问美应坚持做到语言不繁,语速平缓,吐字清晰,难易适度,面向全体,时机捕捉得当,留有余地,正面诱导,气氛和谐。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精神振奋,感情激奋,思维活跃,既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可以为学生创造展示才智的机会。4、小结美。课堂小结是教师富有艺术性的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重在点睛。”教师富有美感的“点睛”之笔,可强化主题,升华知识,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诱发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更趋完美。如在学习完“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专题的时候,可结合教学内容播放《再说长江》等纪录片,一方面可以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愫,同时也打破了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充满自豪感的气氛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那种枯燥无味的空对空的说教便荡然无存了。这就要求教师应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使自己具备较高的美育素质,注重自身修养美、风度仪表美,知识面要广博、词汇要丰富、语言要有感染力,尽量作到:语言准确、吐字清楚、叙述问题条理得当、言文有据、逻辑性强,善于运用恰当的比喻、描述,将抽象的地理概念具体化,使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二、发掘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授地理科学知识,而美学教学是通过对地理事物的了解,发现地理学科的美学价值,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感染学生,引起美感,进而陶冶美的心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1、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美。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为海洋。浩瀚的海洋,它不仅是富饶的资源宝库,瑰丽的海底世界更是令人神往。海岸边更是由海水作用留下了很多鬼斧神工的海岸地貌,古老而神秘。至于占地球面积29%的陆地,复杂多样的地形,多彩多姿的植被景观。无论是幽深的亚马孙河原始森林,或是万兽奔腾的非洲热带草原,或是令人生畏的撒哈拉大沙漠,你都会觉得自己置身在一个原始而奔放的世界。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天高地阔“风吹草底见牛羊”的大草原,中国东北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地森林茂密,一派“林海雪原”的景象……广袤世界,千姿百态。这就是让人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美。2、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美。“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多少年来,人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造着大自然,创造着生活的奇迹。如果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力量的象征,那么印度的泰姬陵可以说是表现出一种凄美的爱情旋律。更有世界奇迹工程万里长城,荷兰围海造陆大堤,工程浩大,无与伦比,还有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尤其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些人文景观成为非常好的教学素材,也更让学生体会到了人类智慧的伟大。3、和谐统一的地理规律美。“和谐”是美学的一条重要规则。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宇宙与数之间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之间是和谐的,而地理学家认为地理事象及地理学理论的“统一”“对应”乃是和谐的反映。“多样性的统一”之美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只有多样才能丰富多采,只有统一才能整齐划一。地理学科所涉及的各要素中既有独立,又有统一,既遵循各自内在的规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例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既有独立的运动规律:如大气中的碳氮循环,水圈中的水循环,岩石圈中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圈中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向人们展示着多样性,但最后都统一于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这是地理环境和谐性最完美的体现。天体运行、气候变迁、四季交替、沧海桑田之变化……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同面性,共向性。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带,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终年高温多雨,林木郁郁葱葱,生物多样性复杂。分布在热带雨林带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带,那里气温终年很高,一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湿季时,草类、树木茂盛,原野一片葱绿,有许多食草类动物,如羚羊、斑马等在各处游荡;干季时草黄叶落,生物形单影只,为了追逐水草,更是有动物出现大规模的迁徙。…所有这一切,不仅使人得到一种更为满足的理性美的享受,还使人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人类的那种和谐统一的地理规律的韵律美。三、增强地理教学手段艺术美1、通过教师的“三板”功夫表现美。地理学科的“三板”主要指板书、板画及板图,它具有展示知识结构,突出教学重点,控制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等多种功能。精心设计的板书板图能让学生获得知识美,艺术美的熏陶。教学中板书必须工整、重点突出,注重色彩的搭配。使学生在色彩的感觉中加深对地理本身的理解,如红色一般多指暖流、夏季风,蓝色多指寒流、冬季风,黄色则表示山脉高原等。另外板图在地理课中能起到独特的作用,如讲中国的地形时,可先简单画出中国的版图—一只雄鸡,然后用不同色彩粉笔画出城市、山脉等,使学生仿佛在上美术课,将地理教学的美学蕴涵充分地发掘了出来,寓教学于娱乐之中,寓教学于美学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此类轮廓的联想在地理教学中还有很多,如意大利像一只高筒的足球靴,英国象蹲着的一只狮子等等。2、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烘托美。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由静变动,更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单一;而多媒体教学能克服这一缺陷,给学生营造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地理课堂教学生动、直观、形象。多媒体的人机交互、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高中学生想象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较差的缺点。如在讲解板块运动学说时,利用动画展示各大板块相互碰撞或挤压如何形成海沟或者巨大的褶皱山系。用视频播放火山的喷发过程让学生深刻的体会这些抽象的知识,认识到地球内部力量的宏大。同时在课件制作时注意颜色的使用,例如蓝色的背景,黄色的字体对比明显,画面效果也富有美感。做到这些要求教师除了有扎实的板图和课件制作的基本功之外,平时更要多注意对审美素材的收集,对自身审美素质的培养。3、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美。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美好情操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审美观念的形成。例如到附近的山区爬山,亲眼观看褶皱的基本形态背斜或向斜。在瀑布下感受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等等。但是一定要注意美学教育只是课堂教学情感和手段的一种,必须把握好尺度,注意以下几点:⑴不要在教学中过多注重对审美素材的收集,过分渲染对人感官的刺激,使地理课堂成为大量景观图片、诗歌、音乐、舞蹈、故事等材料简单拼合的大杂烩,而过分渲染上述各种知识对人的感官刺激,把握不好分寸。⑵如果过多注重“地理课件”制作是否精美,强调技巧的提高,使地理课堂成为大量“地理课件”堆积的场所,成为教师“技能技艺”表演的舞台,使得课堂以播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