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习作教学的独特“眼光”_第1页
论小学习作教学的独特“眼光”_第2页
论小学习作教学的独特“眼光”_第3页
论小学习作教学的独特“眼光”_第4页
论小学习作教学的独特“眼光”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小学习作教学的独特“眼光”习作教学要抓三件事:一件事是指导观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这样,习作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件事是引导阅读。多读书,善读书,重视积累语言。这样,习作就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件事是指导构思。想表达什么,按什么顺序表达,怎样表情达感。要抓好这三件事,作文教学必须同时具备三种独特的“眼光”:用“习作的眼光”教阅读,用“美术教师的眼光”教作文,用“经济家的眼光”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如果有了作文材料,有了语言材料,又会根据作文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习作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件乐事,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用习作的眼光教阅读提倡以习作的眼光来学习课文,以习作的思路来教课文教阅读,可以达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之功效,在作文教学的“死胡同”中走出一条捷径。在衡水举行的“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林老师的课堂充分解读了这个观点。林老师上的是《颐和园》。她整堂课都是紧紧围绕作者的写作思路来构思预设教学,学生在老师的点滴渗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写游记。林老师一开篇便问孩子们:作者是否告诉我们浏览了颐和园后的总印象?在课文的哪一段写出?学生很容易地找到了这个的句子有两句,就是开头和结尾。于是老师告诉大家:作者一般把他的总的印象放在开头和结尾,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作者的总体印象。接着,老师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学生读后告知:写这样的游记必定有这样的句子告诉你在哪里,能否找出类似的句子?孩子们都找出来之后,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上这样的句子?在学生说理中,慢慢地就明白了写游记时必须用上这样的过渡句。更精彩的是佛香阁这一段的教学。师:抬头看,看到了“佛香阁”。是什么样子的?你能读出书上的句子吗?请一生读。师:你能用句子中的某个词来介绍一下佛香阁的样子吗?生:佛香阁是闪闪发光的。生:佛香阁是八角宝塔形的。生:佛香阁是三层建筑。师:对,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玻璃瓦闪闪发光。(师同时出示书上的句子,进行比较)。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玻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师:这两句话,不同在哪儿?哪一句更好?有什么感觉?生:书上那一句好像让我们猜一样的,给我们的印象更深。生:书上那一句写出了作者很惊喜的语气。生:还有激动,兴奋。......在比较中,师生共同总结出有时把写的顺序倒过来的方法,即:“倒装”,给了读者一种悬念,一种惊喜,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会更深刻,然后师板书“倒装”。接着学习昆明湖,老师又让孩子们体会用上比喻句介绍的景物更美了。林老师不仅板书了“数字、倒装、比喻”这些写作方法,还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各种景点及作者所用的描写方法,然后又填空这三种写作方法,让学生得到了强化记忆。然后,林老师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作者在介绍景点时,仅仅是介绍了这些景物吗?还写到了什么景物?通过一番研究,师生们又得出了“红花还要绿叶衬,不仅要写出主要景物,还要写出周围的景物,这种描写方法叫点面结合”。最后林老师又问:今天你对写游记学到了什么法宝?......再一次进行强化。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还学不会写游记吗?如果我们在学每一篇课文时,都能像林老师那样从习作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学生还会恐惧写作吗?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时都有这种意识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以习作的眼光去设计教学。久而久之,学生读一篇新课文,自然会用习作的审美眼光来欣赏课文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达方式等。相信接受这样阅读教学熏陶的孩子在习作时肯定会加以实践运用,佳作就这样诞生了。用美术教师的眼光教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关于习作要求写着:“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练习,是训练,是练笔;不是成人的写作、著作、文学创作、科学论著;是最初步、最浅近的文字表达。它必然是幼稚的,初级的,甚至是错误百出的。它是一个过程,由不通到通、由不好到好的过程,而且是缓慢的过程--达六年之久。如果过于拔高,那是拔苗助长,增加难度,使学生为难,以致害怕,丧失兴趣和信心,自然影响学习效果。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哪能一口吃成大胖子,不会走就要人家跑呢?怎样教小学生作文,我觉得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学一学美术教师。美术教师让一二年级学生画画,先要教坐姿、执笔姿势,怎样运笔,怎样用色,怎样构图......从最基本的入手。教作文也该先让学生认字,认词,用词造句说话,知道怎样才是一个句子,标点是干什么用的,怎样用......总之,要从最基础抓起、抓好。美术教师要教小学生画自己熟悉的、认识的实物,一般不画没有见过的东西(想象画宜靠后)。写作文也要写学生熟悉的人、物、事,这样的文章才有真实的模型,不需要胡编乱造,而且文辞最能打动人心。美术教师要根据年级、年龄、各人的基础来定训练项目、目标,不提过高的要求。作文也该随年级、年龄来安排训练目标,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美术教师要让学生动笔前先观察、先构思。作文也要让学生先观察实物(如果写观察作文),先调查了解,看清楚了,想清楚了再动笔,不可逾越准备阶段。练写作文就得先从状物作文开始,从实实在在的具体活动开始。美术教师要让学生先构草图,改草图,在逐步画出图画。作文也要先让学生写提纲,认真构思,不要急于动笔。如果能让老师看一看改一改提纲再动笔,更好。或是口头说说写作的框架、写作的内容,有构思了落笔就能洋洋洒洒了。美术教师对学生的话总是鼓励,说有进步,并提出不足,帮助改图、改色。作文也要鼓励学生敢写、多肯定有进步,并帮助修改,有时不妨手把手地修改,个别指导最能见效。美术教师常从临摹开始,但逐步要求达到自己创作,有个性,不赞成只会临摹,依样画葫芦。作文也可以模仿、借鉴课文中的精美绝伦的词句,但逐步要求达到有个性,有特色,不许抄袭。最后美术教师都会画画,都能示范。教作文的老师自己也必须会写下水作文,会示范,会鉴赏,会批改。只有教师肯于“下水”习作教学才会游刃有余。作文是一种技能训练,技能是要靠学习者自己下功夫,循序训练,反复训练,自我领悟,自我体会,逐步掌握的。而且各人不同。教作文好比教人画画,教人骑自行车,教人游泳,心急不得,弄得学习者很为难,甚至不想学,不想写了,那不进了死胡同?想一想儿童是怎样学会说话的?要经过多少年!用嘴说话难,用笔用汉字说话更难,要体谅学生,用心去帮助他们。这里关键是两个字,一个是“懂”,懂得作文是怎么一回事;一个是“爱”,要爱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找想,爱护小苗顺利成长。用经济家的眼光积累写作“资本”经济家注重资金积累,积少成多,完成原始积累后,就可以利用原始资金当资本进行投资、生产,产生更多的利润与效应;经济家没有原始积累,根本无法创业,无法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发展。同理,学生习作没有素材积累、语言积累等“原始积累”,也不可能进行作文创作,无力做“无本经营”,那写作也就无从自我发展。熟读成诵,培养语感。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最重要的方法。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位文学大师不是背诵高手。钟敬文小学时代就诵读《唐人万首绝句》,钱钟书在小学阶段就背出了《左传》《春秋》等,巴金10多岁就将《古文观止》里的200多篇文章背的滚瓜烂熟。晚年时,巴老说自己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多的小说和散文,全靠那200多篇文章垫底。所以,对于优秀的文章、片段、好词佳句,要强调反复诵读,知道熟读成诵。背书就是基本的思维体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熟悉规范语言,增强语感,对作文有益,还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对于任何学习都有帮助。多读“整本书”积累语言谈到读书,许多老师极尽功利,只让学生拼命看作文精选、佳作宝典这类的书,希望看完马上就能用得上、起作用。岂知欲速则不达,这样做也许短期内略有小用,但长远看来,不但无益,反而会让孩子厌倦读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读“整本书”。积累语言,重在细水长流,贵在坚持,这样才能产生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作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精美、规范的语言,有了比较敏锐的语感,写作文时,这些优美的辞藻、佳句,精巧的构思,就会不断地“涌”上来,反复运用之后,渐渐分不清是书本上的还是自己的,这样功夫就算到家了。“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而其中最基本的“工夫”便是语言积累。趣味摘记积累词句时下很多学校都在流行做阅读笔记。让学生把阅读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成为自己的语言仓库,这种做法当然是非常可取的。可是有一个事实不容我们忽视:学生做了那么多摘记,写作水平却没有明显的提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原来学生作笔记是为了任务而作,并非出于真心实意,根本没有考虑到词句的意思、妙处。针对这种情况,我加强了作阅读笔记的导向性和趣味性。在阅读笔记中设立形式新颖、极富趣味的栏目:“抓草药”--像医生一样围绕一个“主题”去抓“药”。譬如抓的主题是有关动作的好词。那么学生在阅读时必须要注意动词,细细揣摩其用处、妙处。经过过滤、筛选过摘记下的词语,必然会成为学生语言仓库中的“活跃分子”。学生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心情树”--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心情去摘录词语或句子。如一个学生这样描述:今天,我考试得了100分,非常高兴。讲评后要求摘录表示高兴的词语: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兴高采烈笑容满面欢蹦乱跳兴致勃勃心花怒放欢呼雀跃......这些能生动地表现自己心情的句子或词语,学生享受到了“信手拈来”的快乐。除此之外还有“百草园”、“宽带网”、“开心词典”、“智慧树”等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栏目进行摘录。观察生活,为写作提供生活的源泉。“体验作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但它往往只是针对某一节课,真正解决问题还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曹雪芹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放在眼前的语文教学,学生浸泡在汪洋般的题海中,行走在“家庭--学校”的线段上,好不容易盼个双休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