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笔记重点总结1_第1页
高一历史笔记重点总结1_第2页
高一历史笔记重点总结1_第3页
高一历史笔记重点总结1_第4页
高一历史笔记重点总结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笔记重点总结整体性学习在于缔造信息的网络,一个学问与另一个学问相互关联,那些相互关联的学问网络使你真正做到对学问的完全理解,从而轻松地驾驭学问。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笔记重点总结,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高一历史笔记重点1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缘由

根本——宰相制度阻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干脆——胡惟庸案

2.措施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

加强了君主专制

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稳固统治

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

二、内阁的创立

1.缘由

减轻皇帝沉重政务,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2.形成与开展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参谋(奠基)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参加机密事务的决策(正式形成)

明宣宗——票拟批红(开展)

明英宗——票拟制度化(开展)

明神宗——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顶峰)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4.权力:阁臣升降由皇帝确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接受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过程

(1)清初(皇太极):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

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机要),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设南书房(参加机务,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

(3)雍正: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上传下达)

2.特点:简速密

3.职能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不得私自与官员交往,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将诏令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执行

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心集权进一步得到稳固。

高一历史笔记重点2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2.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的干脆参加城邦政治。

3.经济条件:面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拟兴旺,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主权力的渴望剧烈。

(公民的定义:依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必须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二、确立过程

1.梭伦改革(奠基)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2)内容:依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3)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根底。

2.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展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番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接着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3)作用:这次改革根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黄金时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鼓舞公民承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开展到顶峰。

三、评价

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同等

2.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根底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3.进步性:

(1)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根底。

(2)民主气氛缔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4.局限性:

(1)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民主。

(2)小国寡民体制造成干脆民主的泛滥,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等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高一历史笔记重点3

罗马法的起源与开展

一、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二、开展演化

1.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影响: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说明受到限制,爱护了平民利益。

局限:它也保存了一些比拟野蛮的习惯法

2.开展:公民法——万民法

(1)公民法

概念:在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2)万民法

背景: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显现;商贸的开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很多新问题

内容: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

影响: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分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完善:《民法大全》

时间:6世纪

过程: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作用:标记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主要内容

1.类型

形式:成文法、习惯法

构造:公民法、万民法

2.核心内容

爱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同等

3.实质:维护奴隶制度,爱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四、作用

1.维系统治

(1)为国家权力供应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

(2)调整纠纷,缓和社会冲突,稳固帝国统治

(3)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2.影响深远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拟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根底)

(3)近代资产阶级将其作为反封建和稳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高一历史笔记重点4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君主立宪制确实立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开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

(2)过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荣耀革命

2.确立标记——1689年公布《权利法案》

(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起先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确实立供应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概况

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3.职能

限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限制下院本党议员限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4.特点

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事实上对议会负责;首相驾驭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假如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倒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限制行政权,有效地调整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议会改革

1.概念: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2.缘由: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3.过程:英国1832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